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44)
2023(8372)
2022(6981)
2021(6693)
2020(5583)
2019(12684)
2018(12415)
2017(22825)
2016(12784)
2015(14959)
2014(14885)
2013(14296)
2012(13333)
2011(12213)
2010(12023)
2009(11477)
2008(11408)
2007(10068)
2006(8836)
2005(8337)
作者
(33887)
(28476)
(28423)
(27126)
(18135)
(13437)
(12940)
(11040)
(10878)
(10114)
(9928)
(9497)
(9269)
(9215)
(9093)
(8652)
(8509)
(8259)
(8201)
(8087)
(7394)
(6806)
(6686)
(6480)
(6416)
(6340)
(6329)
(6212)
(5645)
(5594)
学科
(49739)
经济(49652)
管理(37734)
(31730)
(27124)
企业(27124)
方法(21233)
中国(19173)
数学(18094)
数学方法(17947)
(14807)
(14477)
(12391)
(11909)
贸易(11902)
(11734)
业经(11460)
(10445)
(9588)
银行(9581)
(9278)
教育(9030)
(8849)
金融(8846)
体制(8826)
(8334)
环境(8240)
理论(8099)
(7956)
财务(7936)
机构
大学(186795)
学院(178251)
(81859)
经济(80452)
研究(66456)
管理(64784)
理学(55291)
理学院(54575)
管理学(53770)
管理学院(53400)
中国(51215)
(40126)
(39523)
科学(35278)
(32002)
财经(30903)
中心(28751)
研究所(28719)
(28346)
经济学(27265)
北京(26173)
(25772)
(25065)
师范(24896)
经济学院(24394)
(24082)
(23927)
财经大学(23180)
业大(21580)
师范大学(20499)
基金
项目(115867)
科学(93201)
研究(89157)
基金(86685)
(74560)
国家(73974)
科学基金(63368)
社会(60398)
社会科(57330)
社会科学(57320)
基金项目(44601)
教育(42288)
(41228)
自然(37394)
自然科(36555)
自然科学(36545)
(36266)
自然科学基金(35941)
资助(35466)
编号(34446)
成果(30902)
(28506)
(27440)
重点(26688)
国家社会(26211)
教育部(25353)
课题(25160)
大学(25099)
中国(25064)
(24456)
期刊
(90344)
经济(90344)
研究(63370)
中国(42590)
(31214)
教育(27972)
管理(26233)
学报(25662)
科学(24952)
(22616)
大学(21979)
学学(19214)
(17558)
金融(17558)
财经(16980)
农业(15429)
经济研究(15322)
(14774)
技术(13469)
(12648)
问题(12288)
业经(11680)
世界(11346)
国际(11165)
(9098)
图书(8523)
(8064)
技术经济(8037)
(7631)
论坛(7631)
共检索到2843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许美德在《中国海洋大学高教研究》2008年第4期撰文认为,中西方大学之间制度文化不同,在中国的传统里面,科举制度、毕业考试是非常自觉地成为政府的组成部分;也有很多学者不满意国家的制度就成立了书院,成为独立思考的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鲁道夫·施迪希伟  刘子瑜  
本文以组织进化理论的眼光审视了德国大学近三百年的发展历程,从中抽象出德国大学作为一种制度的基本规则,并运用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和梳理勾勒出德国大学历史发展背后的脉络。本文指出,德国大学的制度核心,即对德国大学系统构成起到基础性作用的制度规则主要是:国家与大学紧密联系,却又不损害大学本身的学术自由;德国大学在知识上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并倡导研究与教学相统一;最后,在德国分权化的政治背景下,大学之间的自由竞争推动了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英杰  
文章首先介绍了美国大学中院长职位的产生,分析了大学中院长所处的独特文化和制度环境,院长既是优秀的学者,又不能等同于教师,既是学术领导人,又不能等同于专职的行政人员,院长在夹缝中生存。文章进而对美国大学中院长的领导职责以及院长所应具备的核心知识和能力做了较全面的介绍和分析。文章最后指出,院长在大学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得到校领导的支持和教师的理解。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胡娟  
强政府、民主和法治是中国大学制度建设的三个关键因素。强政府是大学发展的积极推动力量,但如果政府管得太多,则容易导致缺乏自主能力的弱大学。民主是大学的组织特性和生存的重要方式,缺乏基层民主和学术民主容易导致大学的管理偏离学术规律和教育规律。法治是大学治理的重要手段,大学章程是大学实现依法治校的重要依据,主要意义在于确权、分权和行权。强政府、民主和法治三者,就中国当前的大学制度建设而言,法治是第一位的。因为只有在法治的轨道上,学术民主才能得到实现,强政府也才能更强。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曼丽  
本文以十余年来通识教育理念和制度反思为切入点,试图通过对现有中国现实环境下的通识教育理念、意图的解释,探讨“通专结合”的理念和做法对深化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从而尝试性地探讨当前中国通识教育深化的可能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解德渤  
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到来要求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做出相应的变革。我国建立并完善大学法人制度、真正落实大学法人地位的时机逐步成熟。我国大学法人制度具有较大的特殊性,要抱以审慎态度,加强顶层设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仁川宣言》与"教育2030行动框架"对未来15年全球教育的发展愿景、主要目标和基本策略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它不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赵炬明  
与北美大学相比,中国大学的组织与管理有两点根本不同:制度化的精英主义和单位制度,其他不同均源于此。这两点植根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传统和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传统,因此这些特征不会迅速发生根本性变化。在过去的十余年,制度化的精英主义依然如故,但单位制度却受到市场化改革的严重挑战。本研究所考察的大学仍保持其单位制度,但学校里的某些变化开始改变其性质。本文进而讨论了这些变化及其可能的影响。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金福  
大学自主性的制度环境是指决定和约束大学自主性活动的制度规则的总和。中国大学自主性的制度环境具有宏观鼓励与微观约束,制度剩余与制度匮乏,制度空间小于观念空间,短缺的民主法治传统与不成熟公民社会等特征。在这种制度环境观照下,中国大学自主性体现出与政治经济的高度同构性、典型的两极性、明显的两重性、过渡性和发展不平衡性等特点。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新中国大学制度的探索与实践,走了一条非常曲折和复杂的道路。它建立在三种大学制度模式的基础之上:一是西方国家的大学制度和大学理念,二是高等教育的"苏联模式",三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环境下探索的高等教育模式。这三种大学制度模式影响了新中国大学制度的选择和实践。由于我国对高等教育和大学性质的特殊认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任重道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金福  
大学自主性的制度环境是指决定、约束大学自主性活动的制度规则的总和。中国大学自主性的制度环境具有宏观鼓励与微观约束,制度剩余与制度匮乏,制度空间小于观念空间,短缺的民主法治传统与不成熟公民社会等特征。在这种制度环境观照下,中国大学自主性体现出与政治经济的高度同构性,典型的两极性和明显的两重性、过渡性和发展不平衡性等特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书剑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是政府与大学在制度化精英主义下协作的产物。制度化精英主义催生制度化精英,人才项目促进学术精英的制度化和体制化。政府与大学是学术精英发展的主导者、参与者和支持者,学术精英在以政治权威和学术资源为基础建构的制度空间内经竞争选拔与优先培养逐渐生成。大学学术精英制度化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积极意义,但其对学术共同体与学术创新力具有负面影响。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甘永涛  
通过从历史角度对美国大学共同治理制度的梳理发现,共同治理的出现并不是历史的偶然,它发端于14世纪意大利悠久的教授自治传统。有关美国大学共同治理制度发展历程中存在三个拐点,一为1966年AAUP、ACE和AGB联合颁布的《学院与大学治理的联合声明》;二为1988年加州颁布的AB1725,开创共同治理法制化的先河;三为1998年AGB颁布的《治理宣言》,对1966年AAUP等协会的《联合声明》进行了部分调整,提出七原则对大学治理模式进行重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斯雄  顾海良  崔延强  
论文基于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已有研究成果,系统研究与重点研究相结合,从整体上把握、厘清其发展、演变脉络,重点分析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的发展历程、内容、特征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探讨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对当前大学学术评价制度改革的启示。论文分六章。第一章基本理论分析,探讨了学术的内涵和特点,对评价、学术评价、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林杰  
学术休假是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的一种重要制度形式,它源于19世纪末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崛起及其对教师国际化的需求。后被证实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科研创新能力,提高教师队伍士气,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等方面有明显功效。本文介绍了美国大学的学术休假制度的起源、价值、目标及制度规章,并对围绕这一制度的争议与实证研究做了探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正峰  
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公立大学将美国大学董事会制度引入到实践层面,产生了不同的反响。董事会制度的设立,一方面适应了当时的形势要求,为有些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董事会与政府、校长、教授在治校上的矛盾。而正是后者导致了它的失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