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89)
2023(5341)
2022(3505)
2021(2740)
2020(1913)
2019(3881)
2018(3801)
2017(6439)
2016(3273)
2015(3848)
2014(3772)
2013(3842)
2012(3728)
2011(3636)
2010(3450)
2009(3061)
2008(2918)
2007(2664)
2006(2625)
2005(2525)
作者
(11972)
(9743)
(9558)
(9280)
(6272)
(4555)
(4475)
(3755)
(3724)
(3529)
(3357)
(3293)
(3169)
(3059)
(3031)
(3011)
(2959)
(2917)
(2868)
(2687)
(2649)
(2364)
(2348)
(2205)
(2183)
(2174)
(2150)
(2143)
(1973)
(1913)
学科
(17551)
经济(17547)
管理(14487)
(13861)
(11872)
企业(11872)
技术(10722)
图书(10423)
书馆(9926)
图书馆(9926)
业经(9285)
产业(8366)
信息(8265)
总论(7919)
信息产业(7905)
技术管理(6116)
中国(6009)
工作(5957)
(4599)
方法(4260)
(3891)
读者(3838)
(3590)
数学(3437)
数学方法(3406)
农业(3188)
(3059)
(2993)
贸易(2992)
(2962)
机构
大学(58752)
学院(54128)
管理(23447)
(21142)
经济(20601)
图书(20402)
书馆(19889)
图书馆(19888)
理学(19338)
理学院(19108)
管理学(18872)
管理学院(18706)
研究(18682)
中国(13789)
(12707)
科学(11279)
(9223)
(9171)
师范(9103)
(8939)
中心(8921)
大学图书馆(8860)
(8366)
研究所(8195)
北京(8116)
技术(7861)
(7807)
信息(7686)
业大(7502)
(7432)
基金
项目(38054)
研究(30454)
科学(29921)
基金(26843)
(23378)
国家(23201)
科学基金(20006)
社会(19938)
社会科(19138)
社会科学(19133)
编号(14438)
(14242)
基金项目(13659)
成果(12457)
教育(12042)
(11738)
自然(10507)
项目编号(10309)
自然科(10298)
自然科学(10298)
自然科学基金(10125)
(10015)
国家社会(9375)
(9147)
资助(8774)
创新(8599)
(8437)
重点(7920)
研究成果(7732)
课题(7509)
期刊
图书(28013)
书馆(22782)
图书馆(22782)
(21581)
经济(21581)
研究(13425)
中国(12469)
学报(10277)
管理(8351)
(8153)
论坛(8153)
技术(7804)
情报(7484)
大学(7270)
科学(6818)
教育(5981)
(5718)
(5219)
技术经济(4814)
图书馆学(4763)
学学(4491)
建设(4435)
科技(4372)
农业(4282)
工作(3882)
(3706)
(3706)
杂志(3706)
经济研究(3617)
情报工作(3548)
共检索到95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John Wilkin  何欢欢  
我们长期将数字图书馆作为一个独立的世界来构建,这个独立的世界中包括数字对象的创建、管理、发现、传递以及利用等。这种相对封闭的模式与高度发达的开放网络世界背道而驰。在网络世界中,用户可以通过大型的检索系统,如Google和Amazon来发现信息,还可以在管理这些信息资源的系统之外对其进行利用。当用户都涌向网络世界时,数字图书馆就面临着打破其固有封闭状态的挑战,以便适应开放的网络世界,否则将失去其实用性。当前,许多条件都给数字图书馆提供了改变现状、提高实用性的机遇。本文将讨论数字图书馆现存的典型模式以及该模式带来的后果,讨论数字图书馆工作改革的方式,并简要探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成功技术实例。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吴建中  
继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后,新一轮全国规模的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项目于"十四五"期间正式启动。智慧图书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策、规范、技术、服务以及人才等各个方面,本文重点讨论影响智慧图书馆发展的全媒体、平台化和新业态三个核心问题。作者建议:第一、智慧图书馆不能成为数字图书馆的翻版,要走出一条创新之路。改变以信息储存为主导的管理思维,通过智慧管理与智能技术将信息释放出来,让信息产生增值效益,并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服务;第二、智慧图书馆建设不能一哄而上,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战略规划和行之有效的行动方案;第三、智慧图书馆建设不能只看作是一个专业性项目,而要成为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器。图书馆要顺势而为,不仅要坚守传承文明的历史使命,保存好人类文明遗产,而且要将这些丰富的学术与文化资源开发出来,让图书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可获取、分享和创造的知识基础设施。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吴建中  
继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后,新一轮全国规模的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项目于“十四五”期间正式启动。智慧图书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策、规范、技术、服务以及人才等各个方面,本文重点讨论影响智慧图书馆发展的全媒体、平台化和新业态三个核心问题。作者建议,第一、智慧图书馆不能成为数字图书馆的翻版,要走出一条创新之路。改变以信息储存为主导的管理思维,通过智慧管理与智能技术将信息释放出来,让信息产生增值效益,并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服务;第二、智慧图书馆建设不能一哄而上,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战略规划和行之有效的行动方案;第三、智慧图书馆建设不能只看作是一个专业性项目,而要成为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器。图书馆要顺势而为,不仅要坚守传承文明的历史使命,保存好人类文明遗产,而且要将这些丰富的学术与文化资源开发出来,让图书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可获取、分享和创造的知识基础设施。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祁跃林  
本文对21世纪的图书馆作了可能的预测。分析了目前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现状。简述了可能影响未来图书馆的各种技术;我国图书馆所处的位置及与先进国家的差距;21世纪电子化数字化图书馆对图书馆及其馆员的要求;21世纪图书馆作为重要信息源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数字化信息与传统馆藏及技术的关系。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茂生  
我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GB3792.1-83)对文献的定义是:记录有一切知识的载体。从我国现存最早殷墟甲骨算起,我国文献发展历史至今已有3500多年。文献历来是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保存文化遗产的最主要的手段。文献发展变化的历史,可以概括为三次文献转型?..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徐路  
对《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5图书馆版)》的特点、历年报告对比及核心内容进行分析,重点阐述未来5年图书馆在技术规划和决策领域的全球性焦点问题。包括提升研究内容的可取得性和重视对图书馆空间的反思、学术记录迅速发展和数据管理的关注度提升、注重加强用户体验和优先应用传输移动数据和内容等3项关键趋势;将图书馆服务嵌入课程体系和增进信息素养、来自其他服务途径的竞争和重新定义图书馆员的角色和技能、直面变革需求和改革陈旧知识管理结构等6项面临挑战;创客空间、在线学习、可视化信息、语义网与关联数据、智能定位和机器学习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徐路  
对《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5图书馆版)》的特点、历年报告对比及核心内容进行分析,重点阐述未来5年图书馆在技术规划和决策领域的全球性焦点问题。包括提升研究内容的可取得性和重视对图书馆空间的反思、学术记录迅速发展和数据管理的关注度提升、注重加强用户体验和优先应用传输移动数据和内容等3项关键趋势;将图书馆服务嵌入课程体系和增进信息素养、来自其他服务途径的竞争和重新定义图书馆员的角色和技能、直面变革需求和改革陈旧知识管理结构等6项面临挑战;创客空间、在线学习、可视化信息、语义网与关联数据、智能定位和机器学习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苏新宁  
大数据时代,网络学术资源建设的快速发展,大有取代数字图书馆之势。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数字图书馆建设要有大数据思维。在资源建设方面,要拓展资源范畴,增加资源整合的广度,加强资源组织加工的深度;在技术应用方面,重视语义技术,加强聚类技术的应用,广泛应用数据分析技术,提升检索技术与水平;在服务方面,丰富数字图书馆服务产品,服务模式由被动、等待、共性化转向积极主动、自动推送和个性化。未来数字图书馆要跳出传统资源建设的框架,树立全方位服务的理念,提供全资源服务,拓展服务方式和传播形式,数字图书馆馆员应该立志成为数据分析家。参考文献18。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苏新宁  
大数据时代,网络学术资源建设快速发展,大有取代数字图书馆之势。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数字图书馆建设要有大数据思维:在资源建设方面,要拓展资源范畴,增加资源整合的广度,加强资源组织加工的深度;在技术应用方面,重视语义技术,加强聚类技术的应用,广泛应用数据分析技术,提升检索技术与水平;在服务方面,丰富数字图书馆服务产品,服务模式由被动、等待、共性化转向积极主动、自动推送和个性化。未来数字图书馆要跳出传统资源建设的框架,树立全方位服务的理念,提供全资源服务,拓展服务方式和传播形式,数字图书馆馆员应该立志成为数据分析家。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周满生  李韧竹  静炜  
澳大利亚政府十分关注波罗尼亚进程,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的新战略,在落实质量保证和多元化发展的基础上向国外推出“留学澳洲”品牌。在其倡导下召开的“2006国际教育论坛”以“挑战思维”为主旨,启发代表们重新审视全球化、网络化环境下的国际教育新趋势,思考本国未来20年内的教育发展战略。在充分探讨质量资格认证、学分转换、质量保证及地区紧密合作方面将会产生的变化之后,与会的教育部长们确立了共同目标:进一步增加学生和学术流动和学术资格的可转移性,从而确保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和相互认可框架。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吴慰慈  
1997年7月30日至8月1日,中国图书馆学会在昆明召开了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五届理事会,同时开始筹建新一届学术研究委员会。这次代表大会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研究确定了《中国图书馆学会“九五”期间工作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指出了学会跨...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李明杰  朱少强  任全娥  张敏  郑重  范并思  高波  柯平  卢小宾  沈固朝  肖希明  叶鹰  
2006年10月8日至10日,第二届中美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国际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会议就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学科变革与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就大家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本刊编辑李明杰与本刊特约记者在会议间隙对部分与会专家进行了专访。此次访谈的内容主题由李明杰拟定;朱少强、任全娥、张敏、郑重、谭必勇、魏吉华完成了全部采访和部分录音资料的整理工作;李明杰完成了部分录音资料的整理和最后统稿工作。在此,我们对受访专家的积极配合表示感谢!以下是经过整理的访谈内容(之一、之二),谨以飨读者。同时这次大会还有6位来自美国、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代表。陆伟、聂进、赵...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利民  於学松  
随着量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世界主要科技强国及企业纷纷加大量子信息技术研发力度,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技术应用已走向实用化,量子定位、量子存储等技术已在实验基础上取得突破性成就。本文以银行为主体,阐述了量子信息技术部分领域发展现状,首先分析量子计算对银行的挑战及应对方法,继而分析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存储、量子定位技术带给银行的机遇及应用困难,并据此提出银行的量子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玉棉  
随着全球化和新技术的推进 ,日本的整个雇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部分劳动力由于与生产资料不能很好结合”而失业。为了适应雇用环境的变化 ,降低失业率 ,对劳动力进行就业能力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 ,日本就业培训事业方兴未艾。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鹏   方彪  
人类科技正进入大模型阶段,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出现与流行为图书馆服务创新提供了借鉴经验及发展思路,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下的AIGC虚拟数字人也将开启图书馆用户服务的新窗口。文章对虚拟数字人的概念、类型、发展历程及技术路径进行归纳,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虚拟数字人的赋能及两者结合对图书馆行业的影响,并从技术推广、组织管理以及用户使用等三个方面初探了图书馆行业应用AIGC虚拟数字人可能面临的挑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