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85)
2023(7308)
2022(5931)
2021(5493)
2020(4347)
2019(10105)
2018(9664)
2017(18340)
2016(9326)
2015(10850)
2014(10751)
2013(11037)
2012(10705)
2011(10172)
2010(10087)
2009(9659)
2008(9309)
2007(8275)
2006(7698)
2005(7334)
作者
(27802)
(23373)
(23345)
(22406)
(15174)
(10954)
(10439)
(9007)
(8937)
(8316)
(8116)
(7653)
(7619)
(7609)
(7480)
(7293)
(6917)
(6789)
(6767)
(6015)
(5921)
(5587)
(5467)
(5432)
(5339)
(5275)
(5019)
(4666)
(4561)
(4523)
学科
(72405)
经济(72361)
管理(24829)
方法(24324)
数学(22388)
数学方法(22338)
(20687)
中国(18176)
地方(15723)
(15391)
企业(15391)
(12656)
贸易(12645)
(12282)
地方经济(12108)
(11647)
业经(11037)
(10441)
金融(10441)
(10390)
(10003)
(9300)
银行(9300)
(9298)
环境(9154)
(9153)
关系(8105)
(8014)
(7906)
经济学(7725)
机构
大学(155685)
学院(152003)
(89249)
经济(88114)
研究(62378)
管理(56025)
中国(50707)
理学(47374)
理学院(46844)
管理学(46473)
管理学院(46169)
(37105)
(32966)
经济学(31328)
(30789)
科学(30315)
财经(30036)
经济学院(28000)
(27634)
研究所(27550)
中心(26371)
财经大学(22513)
北京(22029)
(21652)
(20381)
科学院(19287)
(18587)
社会(18339)
研究中心(17940)
(17782)
基金
项目(92515)
科学(75116)
基金(72748)
研究(69023)
(62762)
国家(62369)
科学基金(53432)
社会(50406)
社会科(48131)
社会科学(48121)
基金项目(36745)
资助(30732)
自然(30718)
自然科(30053)
自然科学(30045)
(29969)
教育(29801)
自然科学基金(29588)
(26263)
编号(24002)
国家社会(23362)
(23247)
中国(22935)
(21571)
重点(20823)
教育部(20820)
(19921)
经济(19766)
成果(19660)
人文(19568)
期刊
(103597)
经济(103597)
研究(56098)
中国(29094)
(26381)
管理(23804)
科学(19811)
(19509)
金融(19509)
经济研究(19074)
学报(17805)
财经(17267)
(16826)
(15185)
大学(14558)
(13924)
学学(13877)
问题(13770)
国际(13175)
世界(12964)
业经(11891)
技术(11884)
农业(11531)
技术经济(10076)
统计(8985)
经济问题(8435)
教育(7609)
经济管理(7527)
(7372)
改革(7054)
共检索到247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加利·克莱德·霍夫鲍尔  凯思林·奇米诺·以撒  李想  
关于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许多亚太地区的国家都予以承认,但几个超级贸易伙伴国却仍表示反对,尤其是美国和欧盟。市场经济地位的取得对中国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影响着中国企业在受到反倾销控诉时面临的惩罚力度。中国仍然是美国、欧盟乃至世界范围内反倾销攻击的主要目标。反倾销诉讼最初设立的目的是反对掠夺性定价,即以低于国内价格在国外出售商品,但现在法律上对于倾销的定义已经扩大到很多其他方面,比如企业以低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宝银  
今年6月,美国和欧盟相继拒绝承认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美国和欧盟的态度恰似一石掷水,激起层层涟漪。欧美的个别新闻媒体认为这一拒绝是对中国的重大打击。面对美国人和欧洲人的咄咄态势,我国的一些学者挺直了知识分子的腰板,提出了颇有骨气的观点。“为什么要你承认,应该有这样的气魄,爱承认不承认,我们依然要昂首挺胸,继续发展我们的经济”;“我们没有必要按欧美的市场经济标准改变我们的经济体系”。而我国的政府官员和企业界人士却接连发出“尽早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呼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芳   邹俊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发展,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国外反倾销的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重要原因是,我国在“入世”15年内应对反倾销时仍将受到“非市场经济地位”制约。本文以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为研究对象,参照国际上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界定,分析非市场经济地位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其产生的根源,进而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庭东  
本文对当前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由来及国内学者对有关该问题实质的探讨作了梳理,提出“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实质不仅仅是一个贸易壁垒这样的技术层面的问题,也不单纯是一个国际政治层面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乎中国和平崛起、世界经济格局大转变的战略问题。其实质是在中国经济崛起、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形成过程中,发达国家为促使中国经济建立与其相容的竞争规则,进而构建新的世界经济协调机制的战略博弈。最后,本文就中国面临的“非市场经济地位”这一挑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贺艳  
作为较成功的转型经济体,中国至今仍被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但是,《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d)款明确规定,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待遇应于入世后15年终止。2016年12月11日之后,中国即将步入"后非市场经济时代"。届时,第15条(d)款对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将产生怎样的法律影响,面对美欧等国坚持否定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态度,我们又应采取何种策略以应对,这些问题都需要全面深入研究,因为未雨绸缪方能有备而无患。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晓西  曾学文  
2004年6月,欧盟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做出了初步评估意见,认为中国还没有完全达到其反倾销法律规定的市场经济标准。欧盟评估的这一结论引起了国内政界、学术界的不满,也引发出国内学术界和媒体对向欧盟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必要性的疑问与争议。本文从中国是否应申请市场经济地位、中国能否算是市场经济国家和如何看待欧盟的初评意见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屠新泉  曹鸿宇  
中国《入世议定书》中关于反倾销"替代国"方法的到期终止规定,与中国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并不能完全划等号。后一问题实际上取决于各国国内法律。近日,美国、日本等WTO成员已明确表示会继续采取"替代国"方法,基于意识形态、国内政治等因素考虑,这些成员短期内取消这一做法,并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可能性很低。未来,在坚持《入世议定书》条款的基础上,中国应与这些成员据理力争,谋求自身最大化的合法权益。本文对WTO框架下以及主要成员内法中涉及"市场经济地位"的规定进行了整理和解读,并对《入世议定书》第15条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进一步从国际和国内视角探析了主要成员对此问题的立场由来;最后,为中国合理应对...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屠新泉  曹鸿宇  
中国《入世议定书》中关于反倾销"替代国"方法的到期终止规定,与中国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并不能完全划等号。后一问题实际上取决于各国国内法律。近日,美国、日本等WTO成员已明确表示会继续采取"替代国"方法,基于意识形态、国内政治等因素考虑,这些成员短期内取消这一做法,并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可能性很低。未来,在坚持《入世议定书》条款的基础上,中国应与这些成员据理力争,谋求自身最大化的合法权益。本文对WTO框架下以及主要成员内法中涉及"市场经济地位"的规定进行了整理和解读,并对《入世议定书》第15条进行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余敏友  管健  
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可能是2016年中国在国际法领域最受关注并且讨论最热烈的问题之一。中欧双方就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存在一定的共识,主要分歧在于2016年12月11日后,WTO成员是否可以依据议定书第15条中其他存续的条款继续使用替代国方法。本文认为,2016年12月11日后议定书第15条中的其他存续条款不构成继续使用替代国方法的法律依据。对于中国政府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肖刚  
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基本成形,一个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系已基本建立,但是绝大多数西方仍以冷战思维为导向,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中国通过首脑外交、商务部主导的经济外交和行业的参与等外交努力,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包括一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承认了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或行业局部的市场经济地位。由于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问题本质上是政治问题,因此,应该充分发挥外交部的职能作用,尤其要重视总体外交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平衡协调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双双  
根据《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a)款(ii)规定,在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确定可比价格时,中国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以第三国价格作为确定倾销的正常价值。同时第15条也做出规定,该歧视性条款将在中国入世15年后废除。一种观点认为这一规定意味着中国将在2016年底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认可。然而近年来围绕中国在2016年底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国内外又掀起了争论。本文在考察中国入世条款中"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由来的基础上,梳理近年来的主要争论,并分析"非市场经济地位"歧视性反倾销条款对中国经贸的影响,最后针对部分国家拒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提出中国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范爱军  罗璇  
目前多数发达国家还没有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从市场经济国家的判定标准谈起,对目前国内外学者和研究机构有关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评价和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归纳和评述,并利用“经济自由度”这个重要的国际指标分析我国市场经济现状及其与俄罗斯相比较的差别,各种指标都显示我国目前已经基本达到了市场经济国家的标准,理应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冯涛  
非市场经济地位已成为外国对华反倾销的重要因素,给我国的外贸经济造成了直接的损失。非市场经济地位具有模糊性和矛盾性,我们既不能对其置之不理,也不能将争取市场经济地位视为解决全部贸易摩擦的唯一法宝。根据国内外的经验,我国应当在WTO体制内外,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和企业的作用,通过贸易、经济和政治等途径应对我国非市场经济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