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65)
2023(16884)
2022(14694)
2021(13730)
2020(11638)
2019(26803)
2018(26135)
2017(50119)
2016(27656)
2015(31048)
2014(30692)
2013(30259)
2012(28027)
2011(25250)
2010(25141)
2009(22845)
2008(22351)
2007(19507)
2006(17248)
2005(15127)
作者
(82094)
(68311)
(68228)
(64831)
(43629)
(32910)
(30874)
(26704)
(26276)
(24515)
(23284)
(23273)
(21999)
(21542)
(21221)
(21083)
(20752)
(20299)
(19797)
(19663)
(17109)
(16832)
(16741)
(15701)
(15435)
(15186)
(15094)
(15026)
(13826)
(13668)
学科
(103004)
经济(102850)
管理(73701)
(70067)
(57079)
企业(57079)
方法(47557)
数学(41390)
数学方法(40889)
(29317)
(27519)
中国(27132)
(26162)
(23898)
业经(23029)
(22688)
贸易(22677)
地方(22554)
(22053)
(20794)
银行(20715)
农业(19637)
(19588)
理论(16956)
(16818)
金融(16814)
环境(16429)
技术(16165)
(16041)
(15920)
机构
大学(389232)
学院(384261)
管理(147489)
(147088)
经济(143828)
研究(132929)
理学(128077)
理学院(126478)
管理学(124008)
管理学院(123322)
中国(101388)
科学(87445)
(85001)
(74394)
(68578)
(68383)
业大(64492)
研究所(63234)
中心(60858)
农业(59009)
(57103)
财经(54889)
北京(53481)
(51879)
师范(51237)
(50001)
(48192)
(46346)
经济学(44370)
师范大学(41906)
基金
项目(271527)
科学(211085)
基金(196412)
研究(190393)
(175067)
国家(173650)
科学基金(146781)
社会(118685)
社会科(112197)
社会科学(112169)
(105410)
基金项目(105286)
自然(98830)
自然科(96502)
自然科学(96470)
自然科学基金(94735)
(90776)
教育(87195)
资助(80396)
编号(76239)
重点(61646)
成果(61222)
(59024)
(57396)
(56050)
科研(52901)
课题(52830)
创新(52396)
计划(51941)
大学(49682)
期刊
(157208)
经济(157208)
研究(112030)
中国(73953)
学报(72683)
(66559)
科学(63362)
大学(53512)
管理(50727)
(50539)
学学(50449)
农业(44441)
教育(40801)
(39454)
金融(39454)
技术(29860)
财经(26198)
业经(25523)
经济研究(24877)
(23145)
(22220)
问题(21323)
图书(20300)
(20251)
科技(19841)
业大(19454)
资源(18630)
理论(18409)
技术经济(17045)
实践(16919)
共检索到5645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孔宇  甄峰  张泉  唐佳  
高铁的快速发展方便了居民的跨城出行,引起了学者对高铁出行满意度的关注,但当前研究较少从出行链视角对高铁出行满意度进行分析。同时,信息通讯技术的普及促进了居民的智慧移动,但其对居民出行满意度的影响研究也鲜有涉及。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数据,以南京市为例,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探索居民高铁前出行阶段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ICT对居民高铁前出行阶段满意度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同的ICT使用行为对居民高铁前出行阶段满意度的促进作用不同。其中在使用ICT进行出行信息查询中,查询出行路线对居民高铁前出行阶段满意度正向影响最大,其次是使用ICT确定出发时间,使用ICT选择交通方式的正向影响最弱;在使用ICT参与出行活动中,参与出行准备活动对高铁前出行阶段满意度呈现正向显著影响。控制变量中,私家车出行与地铁出行相比对高铁前出行阶段满意度有正向显著性影响,前出行阶段的耗费时间对居民满意度呈现负向影响,出行特征和社会经济属性特征对居民高铁前出行阶段满意度影响不大。最后,本文基于研究结果,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为智慧交通建设提出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闫东升  杨槿  陈雯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带来的城镇建设空间扩张和农村土地被征用现象的普遍化,相伴而来的失地农民问题逐渐成为提高城镇化质量亟需解决的重要难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推动"以人为本"的市民化进程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要举措,而实现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核心在于提高失地农民的生活满意度。以21世纪初期征地拆迁的南京市仙林新村为例,通过对失地农民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仙林新村失地农民的生活满意度并不高,总体得分仅为64.90;采用因子分析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经济因素对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并不显著,征地拆迁过程、政府作用、社区环境及个人感知等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米强  李永乐  吴群  杨炬烽  
研究目的:以征地补偿政策为切入点,选取并构建土地征收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指标,测度土地征收的社会效率。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比较分析方法。研究结果:根据超效率DEA方法测度得到的结果说明2011年开始执行的264号文的土地征收社会效率最高,达到2.457,1996—2000年阶段的土地征收社会效率最低,为1.006。研究结论:1996年以来,南京市不同征地补偿政策的社会效率整体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一定程度上说明征地补偿政策调整符合社会发展和被征地农民的利益诉求。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德智  张勉  关念念  张路  谷甜甜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结合相关文献综述,构建老旧小区改造中居民参与度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以南京市老旧小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层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居民个体特征、参与认知、参与态度等因素对老旧小区改造中居民参与度的影响,尤其探究邻里关系在居民参与认知和参与态度向参与行为转化中的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提高参与意识、完善治理渠道、改善邻里关系的建议,以提升老旧小区改造中居民参与度。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配  朱喜钢  马国强  陈慧  
以南京市为例,选取交通支出与收入比、出行时耗、站点覆盖率和公交线网密度等指标对城市低收入人群的交通出行现状进行评价,揭示出城市低收入人群在出行中存在经济上的贫困、时间上的贫困、接受服务上的贫困和安全上的贫困等问题。进而从降低出行经济成本、减少出行时间成本、增加公交服务供给和保障慢行交通安全四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制定更为公平的城市交通政策提供依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德智  谷甜甜  朱诗尧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结合老旧小区改造中居民参与治理的特点,构建老旧小区改造中居民参与治理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以南京市7个已改造老旧小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参与治理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老旧小区改造居民参与治理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社区认可、改造项目认知和知觉行为控制通过参与治理态度对居民参与治理意愿产生间接正向影响;学历越高、居住时间越长,参与治理意愿越强烈,而性别、年龄和月收入水平对其影响不大。研究结果为提升老旧小区改造中居民参与治理意愿提供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逸姬  甄峰  张逸群  
以网络团购为代表的到店O2O(Online to Offline)已被部分实证证明仍具较强区位特征,空间扩散规律基本遵循效率假说。以社区O2O为代表的到家O2O藉由即时配送,理论上进一步摆脱了地理空间的限制。文章根据零售商所售卖商品类型,将其分为体验性/搜索性零售店,采用空间分析、二元逻辑回归模型等方法,探讨两类社区O2O零售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社区O2O零售的空间发展规律基本契合技术扩散假说,呈现出与到店O2O相悖的空间扩散规律。证实了到家O2O进一步突破地理限制,在空间发展规律上受技术扩散或当地消费模式的影响更大。②搜索性商品零售店更倾向于采纳O2O,O2O提供的线下感知途径并不能完全弥补网络销售体验性商品的劣势。③两类零售店的地理影响路径不同。搜索性零售店主要受周边技术扩散的影响,体验性零售店则对本地消费需求更为敏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英杰  吴小根  刘泽华  
近年来,新兴的高速铁路交通对我国居民的出游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449份问卷调查资料,研究高铁开通后南京城市居民的出游行为变化及其对高铁旅游响应的群体性差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高速铁路对城市居民的出游时间、出游方式、出游距离、出游地点、出游频率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2)根据对高铁旅游响应程度的差异,可将受访者划分为高铁旅游积极者、中立者和消极者3个群体,南京城市居民对高铁旅游的响应程度总体偏向积极;(3)在人口统计学特征中,文化程度、职业和月收入是影响人们对高铁旅游响应程度的主要因素,本科及以上学历、企事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文教科技人员、月收入在5 000元以上的群体,是高铁旅游首先要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卉  甄峰  
在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智慧养老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运用信息通讯技术(ICT)提高老年人社区生活质量成为地理学与规划学等领域的关注热点。本文选取南京市首个智慧平台落户社区——锁金社区为实证调研对象,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合问卷调查,探究信息通讯技术对老年人的社区满意度影响路径,其中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个人特征属性、个人ICT使用情况、社会支持情况、社区满意度等。结果表明:老年人信息设备的拥有及使用越趋向多元化,其网络活动越频繁;受教育使用水平越高、使用互联网意愿更强烈的老年人其网络活动越频繁;信息通讯技术主要通过社交类网络活动促进老年人的家庭、邻里交往,提高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从而提升社区满意度;与社区建成环境相比,社会支持对于老年人的社区满意度影响更大。因此,合理运用信息通讯技术加强老年人与家人、邻里等的联系强度,是提高老年人社区生活质量的一条可行路径。研究结果对于智慧社区、智慧养老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轶  刘涛  朱锐  陈文宇  程婷婷  蔡跃  
以南京市6个典型农民集中居住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评价法进行居民满意度调查分析,建立了就业状况、住房状况、居住环境、社区生活、经济情况、地理位置和配套设施7个方面27个因子的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发现: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居民对社区生活和地理位置较为满意,而对经济情况、配套设施的满意度较低;居民对就业情况、经济情况关注度较高,而对社区生活、住房状况关注度较低。进一步将27个因子分为高关注-低满意、低关注-低满意、高关注-高满意、低关注-高满意4种类型,在对各类型因子进行优先级排序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农民集中居住区生活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琨  卢勇  
目前我国软件产业集群化发展现象非常突出,企业的成长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是企业内外部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软件企业的特征,以南京地区的106家软件企业作为样本,对软件产业集群内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结论:企业对内部资源的整合能力、对集群内资源的获取能力和集群外政策环境的影响作为三大直接影响因素影响企业成长绩效;资源选取、能力建造机制和企业外部网络的建立作为中介影响因素对企业成长绩效起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谢智敏  甄峰  张姗琪  
大数据的出现为城市就业空间的精细化研究和规划带来新的契机,以手机信令数据为基础,融合多源数据手段,通过多尺度GIS空间分析、单中心与多中心模型验证、规划对比分析与二元逻辑回归等四个方面深入分析城市就业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并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作为实证分析对象,主要结果如下:(1)随着空间尺度的不断缩小,就业空间结构的多中心性初步显现,城市外围的大厂新村与徐庄高新区基本形成副中心,但新街口主中心依然强势,与其周边地区呈现出紧密粘连的一体化特征。(2)城市规划与现实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带缺乏就业人口集聚,中心体系规划中的主中心发展较为滞后,需因地制宜持续强化多中心空间结构。(3)在就业空间主中心—副中心—密集区—稀疏区不同层级之间,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与空间模式存在明显差异,应着重在多类型交通协同、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与产城融合发展方面制定相应的优化策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谢勇  徐倩  
本文通过对南京市的实地调查,发现失地农民的总体失业水平较高。基于Multinomial Logit模型的计量检验显示,受教育程度、职业培训、健康状况等人力资本因素对于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尤其是从事本地非农就业和外出打工具有非常显著的积极影响。此外,年龄偏大的失地农民难以实现非农就业;男性更加愿意选择外出打工的就业方式;非劳动收入尤其是土地补偿金对失地农民的就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被征土地的用途和失地程度与失地农民的就业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关系。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吕蕾  周生路  任奎  
城市边缘地区内部建设用地扩张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是当前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研究的薄弱环节。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构造城市扩张综合指数(UICI)反映城市边缘区内部建设用地扩张的空间差异,并按计算结果将各镇(街道)城市用地扩张归纳为剧变型、快变型、缓变型及相对稳定型4种类型。在建立城市用地扩张影响因素因子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与通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出以下结论:推动城市边缘区建设用地扩张的因素中科技水平是决定因素,经济水平、人口状况间接影响大于直接影响;主城关联因素不可忽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仇白羽  谢红  张建坤  李灵芝  
大规模保障房住区的公建配套设施建设是我国城市公建配套的薄弱之处。为了更好地配置保障房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本文结合案例研究与问卷调查,选取南京市岱山润福城为典型案例,以地理学视角探究住区老年居民的时空间行为特征,探究"宜居性"大规模保障房住区公共设施配置的关键要素,实现由"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的彻底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