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06)
2023(7957)
2022(6796)
2021(6188)
2020(5191)
2019(11708)
2018(11505)
2017(22421)
2016(12455)
2015(13706)
2014(13839)
2013(13632)
2012(12797)
2011(11683)
2010(11743)
2009(10941)
2008(11180)
2007(9990)
2006(8769)
2005(8227)
作者
(36663)
(31054)
(30700)
(29484)
(19856)
(14762)
(13886)
(11770)
(11689)
(11251)
(10814)
(10446)
(10311)
(10120)
(10001)
(9466)
(9240)
(9097)
(9025)
(8955)
(7895)
(7663)
(7486)
(7227)
(7154)
(6974)
(6916)
(6720)
(6270)
(6193)
学科
(48236)
经济(48135)
管理(40009)
(36624)
(31042)
企业(31042)
方法(22144)
数学(19296)
数学方法(19059)
(17463)
(15417)
(12501)
中国(12068)
(11257)
业经(10916)
(10407)
(10270)
财务(10248)
财务管理(10223)
(10198)
银行(10176)
(9948)
金融(9945)
企业财务(9802)
(9745)
体制(8891)
(8843)
贸易(8839)
(8632)
理论(8147)
机构
大学(186600)
学院(183218)
(77016)
经济(75438)
管理(66805)
研究(64490)
理学(57602)
理学院(56907)
管理学(55865)
管理学院(55519)
中国(49309)
(40897)
科学(38468)
(38440)
(33319)
财经(32028)
(31402)
研究所(30068)
(29125)
中心(28689)
(28073)
业大(26557)
经济学(25586)
农业(24705)
财经大学(24126)
北京(23791)
(23202)
经济学院(23057)
师范(22924)
(22845)
基金
项目(122269)
科学(97474)
基金(92225)
研究(86346)
(81435)
国家(80830)
科学基金(69062)
社会(57381)
社会科(54515)
社会科学(54500)
基金项目(48101)
(45848)
自然(45012)
自然科(44039)
自然科学(44022)
自然科学基金(43285)
教育(40404)
(39466)
资助(38177)
编号(32358)
(28599)
重点(28048)
成果(27871)
(27469)
(25496)
国家社会(24805)
教育部(24747)
(24579)
(24472)
创新(24063)
期刊
(84115)
经济(84115)
研究(56636)
中国(36348)
(33042)
学报(31742)
科学(28698)
(28631)
管理(25744)
大学(24240)
学学(23127)
(21857)
金融(21857)
农业(18565)
教育(17154)
财经(17087)
(14613)
经济研究(13933)
技术(13381)
业经(11922)
问题(11094)
(9855)
(9293)
(9111)
理论(8659)
统计(8115)
世界(8052)
业大(8050)
国际(7990)
技术经济(7930)
共检索到2754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何运信  陈荣达  钟立新  
为什么居民感受到的通货膨胀不仅普遍高于官方CPI,而且不同群体的通货膨胀感受也有显著的差异?本文研究表明:(1)由于"易得性心理法则"的作用,"理性疏忽"行为以及"损失厌恶""过度自信"和"锚定效应"等心理偏差的存在,居民的通货膨胀感受会普遍高于实际CPI通胀率;(2)表面上看,是居民个体的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收入等人口统计特征决定着消费者通胀感受偏差的大小,实际上,隐藏在这些人口统计特征背后的是消费者的购物频率、经济境况、通胀知识和信息处理能力等潜变量。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何运信  陈荣达  钟立新  
为什么居民感受到的通货膨胀不仅普遍高于官方CPI,而且不同群体的通货膨胀感受也有显著的差异?本文研究表明:(1)由于"易得性心理法则"的作用,"理性疏忽"行为以及"损失厌恶""过度自信"和"锚定效应"等心理偏差的存在,居民的通货膨胀感受会普遍高于实际CPI通胀率;(2)表面上看,是居民个体的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收入等人口统计特征决定着消费者通胀感受偏差的大小,实际上,隐藏在这些人口统计特征背后的是消费者的购物频率、经济境况、通胀知识和信息处理能力等潜变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尹继志  
通货膨胀偏差是中央银行制定或承诺以稳定物价为目标的货币政策,因受各种因素的干扰不能始终如一地贯彻执行,结果出现了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现象。西方经济学家以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性与政治性经济周期理论,对通货膨胀偏差的形成进行解释,并提出了通过建立声誉约束机制、任命保守的中央银行家和实行委托——代理人方法消除通货膨胀偏差。我国通货膨胀偏差问题同样存在,但形成机理与西方国家有很大不同,其中货币政策多目标约束和政府官员追求政绩是我国通货膨胀偏差形成的主要原因,因而需要采取有别于西方的办法加以消除。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学彬  
通货膨胀形成机制研究□陈学彬作者简介陈学彬,男,四川自贡人,1953年生。上海财经大学财务金融学院副教授。1994年于四川大学经济系荣经济博士学位。先后在政府机关、研究所和高等院校从事宏观经济、价格、货币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应用经济教学、博...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段进  段妍  朱静平  
通过调查问卷获取居民的通货膨胀感受及相关的个人特征等数据,运用累积Logistic模型,从心理层面和外部信息层面考量影响居民通货膨胀感受异质性的因素。结果表明,收入满意程度、食品价格、房租价格以及促销手段等是导致我国居民通胀感受异质性的主要因素。鉴此,政府应该提高收入满意度、稳定物价以及调节房价,以期降低通货膨胀感受的异质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尹宗成  杨聪  
在促进内需的政策背景下,如何撬动农村消费成为一个研究重点。本文利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1978-2010年间我国异质性通货膨胀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政府部门不仅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有效地干预和调控物价,而且要加大对农业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增强农村居民应对不确定因素的能力。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益君  宋长青  王紫瑜  
通过对异质性通胀预期与实际通货膨胀动态关系的实证研究,证实了不同微观经济主体的预期都会对实际通货膨胀产生影响,并且适应性预期所占比例远远大于理性预期。更进一步,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对实际通货膨胀的影响力不同,理性预期对实际通货膨胀的即期影响力大于适应性预期,但是影响的持久性却小于理性预期。所以央行在调控通货膨胀的时候,应关注微观经济体的通胀预期异质性,适时引导各种异质性预期,从而锚定微观经济体的预期,使得货币政策能够顺利实施。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益君  宋长青  王紫瑜  
通过对异质性通胀预期与实际通货膨胀动态关系的实证研究,证实了不同微观经济主体的预期都会对实际通货膨胀产生影响,并且适应性预期所占比例远远大于理性预期。更进一步,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对实际通货膨胀的影响力不同,理性预期对实际通货膨胀的即期影响力大于适应性预期,但是影响的持久性却小于理性预期。所以央行在调控通货膨胀的时候,应关注微观经济体的通胀预期异质性,适时引导各种异质性预期,从而锚定微观经济体的预期,使得货币政策能够顺利实施。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金全  刘悦  
本文运用我国37个工业大类行业PPI数据构建TVP-SV-FAVAR模型,实证研究了输入型通货膨胀在不同发展阶段、上下游价格、不同类型行业传导的结构性特征及其行业异质性。研究结果发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PPI和CPI均产生了影响,我国存在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传导强度从上游行业到下游行业依次递减,对能源资源密集型行业的传导强度最大,其中上游能源开采类行业的传导系数最高,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传导强度次之,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传导强度较弱。输入型通货膨胀更多向生产环节传导,向流通环节的传导强度弱化,但是会推升流通环节成本降低企业利润。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传导具有明显的顺周期和“易涨难跌”特征,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阶段的传导强度最大,在平稳阶段的传导强度次之,在下跌阶段的传导强度最弱。我国经济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以及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背景下,政策调控应把握好输入型通货膨胀传导的结构性特征,据此开展分类调控、精准调控、依时调控,综合平衡“稳增长”和“防通胀”目标,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肖争艳  唐寿宁  石冬  
本文研究中国居民通货膨胀预期的异质性。本文提出使用储蓄动机将消费者分为五类动机群体。然后使用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的居民储蓄调查数据,计算了各个动机群体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并研究预期的性质:理性预期、短期调整、因果关系和反馈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各群体的通货膨胀预期存在稳定的异质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邓燕飞  董丰  徐迎风  冯文伟  
本文采用Chang等(2015)研究和处理过的中国宏观数据,沿用Dupor等(2010)一文使用的两步法,估计了中国市场环境中企业部门的粘性特征,发现:(1)粘性信息和粘性价格都有充分体现;(2)通过参数估计及脉冲响应分析,发现双粘性模型有别于混合新凯恩斯模型;(3)在双粘性模型下,企业调价频率平均为5个季度,基于最新信息最优定价的频率平均7.7个季度。在混合新凯恩斯模型中,企业前瞻理性预期的比重是72%,后顾适应性预期占比28%;(4)虽然双粘性和混合新凯恩斯模型的拟合优度难分伯仲,但数据更倾向匹配后者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利平  
本文在一个前向(forwardlooking)模型中讨论了中央银行最优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问题,求出了相机抉择下的无承诺解和无时间视角(timelessperspective)下的承诺解。本文发现,由于经济结构的前向性,无承诺解与无时间视角解(连续承诺解)相比,既存在通货膨胀偏差,也存在稳定性偏差,其中稳定性偏差源于对冲击的响应,而通货膨胀偏差源于对产出的追求。本文发现,不仅两者的平均通货膨胀率可以不同,而且平均产出也可以不同;通货膨胀偏差表现为相机抉择解中源于对高产出追求的损失函数值要高于无时间视角解中的值。另外本文给出了一个不同于无时间视角解的次优的固定规则解,在这个解下可以有与无时间视角解...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于光耀  范建伟  
作者通过人民银行发布的《全国储户问卷调查综述》中关于物价预期的原始数据,假定居民的物价判断分别服从差额法、正态分布、均匀分布以及逻辑分布的情况下,分别计算了不同分布下的通胀预期,并对其进行了适应性与理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胀预期形成机制的的判断主要取决于我国居民对于物价的预期所服从的分布,这直接影响着我国抑制通胀的手段与策略的选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丽文  傅虹桥  智琨  
利用91个国家1995-2005年度关于资本项目开放指数的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资本项目流入开放与流出开放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项目流入开放能够提高通货膨胀率,但结果并不稳健;流出开放能够显著降低通货膨胀率10个百分点左右。并且,本文从投资需求和货币政策两个方面验证了资本项目开放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流入开放和流出开放对投资率没有显著影响;流入开放和流出开放在固定汇率制国家对通货膨胀率影响显著,但在浮动汇率制国家效果不显著。这表明资本项目开放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机制主要通过货币政策效应,并且流出开放的约束效应使得资本项目开放与通货膨胀呈现负向关系。本文研究结果提供了关于资本项...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金全  刘永富  关帅  
文章通过构建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模型、收敛交叉映射因果关系检验模型和TVP-VAR模型,实证研究了美国通货膨胀对中国国内经济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行业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美国通货膨胀对中国国内CPI和不同行业PPI具有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影响,即中国现阶段面临着明显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此外,基于脉冲曲线结果发现输入型通货膨胀更多向生产环节传导,向流通环节传导较弱,且相比于样本初期输入型通胀的近期影响呈现上升态势。因此,宏观政策调控应把握好输入型通货膨胀传导的异质性特征,据此精准施策并实现“稳增长”和“防通胀”的双重政策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