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40)
- 2023(5951)
- 2022(5021)
- 2021(4734)
- 2020(3884)
- 2019(8726)
- 2018(8383)
- 2017(16838)
- 2016(9277)
- 2015(9880)
- 2014(10012)
- 2013(9787)
- 2012(9227)
- 2011(8352)
- 2010(8462)
- 2009(7587)
- 2008(7644)
- 2007(6841)
- 2006(6121)
- 2005(5552)
- 学科
- 济(34167)
- 经济(34116)
- 业(27252)
- 管理(26930)
- 企(21062)
- 企业(21062)
- 方法(15105)
- 数学(13657)
- 数学方法(13434)
- 财(12122)
- 农(11451)
- 中国(9651)
- 策(8439)
- 制(8169)
- 农业(7439)
- 贸(7196)
- 贸易(7194)
- 学(7174)
- 易(7044)
- 银(7014)
- 银行(7008)
- 业经(6964)
- 行(6751)
- 务(6675)
- 财务(6659)
- 财务管理(6648)
- 企业财务(6415)
- 地方(6335)
- 融(6250)
- 金融(6250)
- 机构
- 学院(129551)
- 大学(127769)
- 济(56101)
- 经济(54881)
- 管理(49418)
- 研究(45473)
- 理学(42503)
- 理学院(42025)
- 管理学(41297)
- 管理学院(41029)
- 中国(34579)
- 财(28442)
- 科学(26583)
- 京(26001)
- 所(22924)
- 财经(21942)
- 农(21752)
- 中心(20958)
- 研究所(20693)
- 经(20030)
- 江(19926)
- 业大(17961)
- 经济学(17570)
- 农业(17026)
- 范(16649)
- 师范(16495)
- 院(16375)
- 财经大学(16339)
- 北京(16303)
- 经济学院(15818)
- 基金
- 项目(85162)
- 科学(68047)
- 基金(63154)
- 研究(62222)
- 家(55044)
- 国家(54559)
- 科学基金(46974)
- 社会(40362)
- 社会科(38370)
- 社会科学(38362)
- 省(32545)
- 基金项目(32201)
- 自然(30571)
- 自然科(29906)
- 自然科学(29898)
- 自然科学基金(29387)
- 教育(28961)
- 划(27813)
- 资助(27092)
- 编号(24547)
- 成果(20664)
- 部(19618)
- 重点(19056)
- 发(18146)
- 性(18099)
- 课题(17617)
- 创(17499)
- 教育部(16913)
- 国家社会(16822)
- 创新(16398)
共检索到1952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少林
预期的重要性在于其存在自我实现的能力,对其管理也随之成为当前宏观经济管理的突出体现。从存在性和偏差方向两个维度判断我国居民通胀预期的偏差,并进一步应用时变参数模型分析不同群体通胀预期自我实现的异质性以及央行如何对不同群体通胀预期做出反应。结果表明:我国居民通胀预期存在偏差,呈现"好动"倾向;居民预期未来物价"下降"比预期未来物价"上升"自我实现能力更强,但是存在较大的时变性;不论是在利率还是在货币供应量方面,央行对居民预期未来物价"上升"都存在较高容忍度,而对居民预期未来物价"下降"反应表现出更为迅速、更
关键词:
通胀预期 货币政策 异质性 偏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谭天骄 李亘
通过放松理性预期假设,引入有偏性预期构建一个非完美预期模型,采用SVAR方法考察货币政策透明度结构冲击对预期偏差波动的影响在两种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下是否存在一致性,得出结论: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是否有利于降低预期偏差与实际通胀率偏离均衡通胀率的程度有关。同时,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下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更能有效锚定通胀预期,降低通胀预期偏差;数量型货币政策框架下通胀预期偏差对政策工具反应呈现较小的粘性,且货币供给量对通胀预期偏差的影响要强于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为此,若要引导公众预期与政策形成合力,应在使用价格型工具时强化货币政策透明度;若要发挥政策工具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应在使用数量型工具时弱化货币政策透明度。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徐筱雯 高艳
由于预期的形成是需要成本的,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引入预期成本的简单模型,分析可得信息的开发和处理信息成本之间的权衡关系对货币政策博弈的影响。模型得到两个结论:一是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可以降低通货膨胀率;二是在特定的情况下,越“保守的”中央银行可能会导致更高的通货膨胀。因此,为了减少由动态不一致所导致的通胀偏差,中央银行越保守,就应该越透明。
关键词:
预期成本 货币政策 通胀偏差 透明度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何运信 陈荣达 钟立新
为什么居民感受到的通货膨胀不仅普遍高于官方CPI,而且不同群体的通货膨胀感受也有显著的差异?本文研究表明:(1)由于"易得性心理法则"的作用,"理性疏忽"行为以及"损失厌恶""过度自信"和"锚定效应"等心理偏差的存在,居民的通货膨胀感受会普遍高于实际CPI通胀率;(2)表面上看,是居民个体的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收入等人口统计特征决定着消费者通胀感受偏差的大小,实际上,隐藏在这些人口统计特征背后的是消费者的购物频率、经济境况、通胀知识和信息处理能力等潜变量。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何运信 陈荣达 钟立新
为什么居民感受到的通货膨胀不仅普遍高于官方CPI,而且不同群体的通货膨胀感受也有显著的差异?本文研究表明:(1)由于"易得性心理法则"的作用,"理性疏忽"行为以及"损失厌恶""过度自信"和"锚定效应"等心理偏差的存在,居民的通货膨胀感受会普遍高于实际CPI通胀率;(2)表面上看,是居民个体的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收入等人口统计特征决定着消费者通胀感受偏差的大小,实际上,隐藏在这些人口统计特征背后的是消费者的购物频率、经济境况、通胀知识和信息处理能力等潜变量。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宗新 朱伟骅
作为金融市场的一种"异像",通胀幻觉是投资者采用名义利率对实际现金流进行贴现从而导致资产价值低估。传统通胀幻觉理论对资产定价机制的分析,揭示了已实现通胀率对股票内在价值的扭曲,而未关注通胀预期对资产定价行为的影响。本文正是基于预期通胀的前提,分析通胀预期造成投资者行为预期的"双重偏差":通胀预期造成股利贴现偏差和投资者行为预期偏差。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基于通胀预期对投资者行为和资产估值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通胀幻觉效应同样存在中国股票市场,在通胀预期条件下投资者情绪和主观风险溢价对资产定价产生影响,导致股票价格偏离红利现金流贴现,从而引发市场过度投机和资产价格非理性膨胀。
关键词:
通胀幻觉 风险溢价 预期偏差 股市估值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文涛 冯根福 李成 魏福成
本文通过构建契合我国现实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剖析了宏观政策转型与通胀预期管理的关联机制。研究发现,1998年我国宏观政策由以行政性干预为主转型为以市场化调控为主的模式。在此之前经济处于预期陷阱之中,而在此之后宏观政策能在短期内遏制通胀预期。但是,受反通胀与稳增长之间抉择的影响,加上行政性干预对经济的主要作用渠道由对市场化调控的"溢出效应"转向基于微观预算软约束的"逆向选择效应","货币政策状态"与"信贷供给状态"可能出现不一致,从而对通胀预期管理构成挑战。据此,建议宏观调控应将管理通胀预期作为前提,并进一步明晰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破除对行政性干预的过度依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成思 党超
不同微观群体的通胀预期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而厘清异质性通胀预期的信息粘性和信息更新频率特征是构建前瞻性货币政策体系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经典的流行病学模型,运用2001年1季度至2014年4季度我国居民与专家的通胀预期调研数据,分析了这两组具有代表性的异质性通胀预期的信息粘性与信息更新频率。研究表明:(1)我国居民和专家的通胀预期存在交互影响机制而非单向传染;(2)二者的信息粘性特征迥异,居民预期具有很高的信息粘性,而专家预期不具有粘性;(3)居民每季度有接近1/3的人更新预期信息,而所有专家每季度都进行信息更新。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强
今年以来,有许多人预期我国将会爆发严重的通货膨胀,甚至有人建议实行收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加以调节。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客观地说,从1996年之后,我国就没有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通货膨胀,由于经济背景的转换,我国爆发单纯性通货膨胀的概率已经大大降低。我们必须看到,当前的主要矛盾是通货紧缩而不是通货膨胀。我们必须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才有可能保证经济触底回暖,出现一轮新的经济增长。
关键词:
通货膨胀 宏观政策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钟成林 陈紫燕 胡雪萍
为分析环境税收制度对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生态效率的影响,综合采用SBM-Super-DEA模型和普通面板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环境税收制度总体上促进了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生态效率的增长,但不同性质的环境税收制度对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生态效率的影响效果存在显著的差别,其中专门性环境税收制度有效地促进了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生态效率的增长,而综合性环境税收制度却显著地抑制了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生态效率的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环境税收制度的功能结构偏差是导致上述差异的直接原因,而征税对象对封装在不同环境税收制度内部的低碳政策意图的解析能力的不同是诱发上述差异的内在根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雪松 詹姆斯·赫克曼
本文根据 2 0 0 0年中国的微观数据 ,运用现代微观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在考虑异质性和选择偏差的基础上 ,估计了 2 0世纪末中国的教育回报。研究结果表明 :与受教育水平相关的收益在人们中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 ;在当今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上存在一种重要的实证现象 ,即人们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对教育水平进行选择。传统的普通最小二乘法以及工具变量法都难以对这种选择做出合理的估计 ,我们的分析框架弥补了上述两种方法的缺陷。 2 0 0 0年中国 6个省区城镇青年大学教育的平均回报率为 43 % (年均近 1 1 % )。中国在经历二十多年的市场经济改革后 ,较之 80年代及 90年代初期 ,教育的平均...
关键词:
微观数据 异质性 选择偏差 中国教育回报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任琇卿 朱鸿粟 封思贤
采用LSTR模型实证分析了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在不同通胀预期环境下治理通胀的效果。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对通胀水平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影响;当预期通胀率低于2.1%时,减少货币供应量比提高利率更容易有效控制通胀水平;当预期通胀率在2.1%~4.2%之间时,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两种工具都能有效治理通胀;当预期通胀率大于4.2%时,利率工具治理通胀的效果好于货币供应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雨明
认知偏差是人们在认识和判断事物时,与事实本身所产生的某种差别或偏离,是由于人们认知能力的有限性、问题决策时情境的依赖性以及情绪情感等因素影响产生的。认知偏差的产生虽然具有不可避免性,但我们可以采取多种策略进行干预和纠正,以帮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的实现决策和判断。
关键词:
决策 判断 认知偏差 启发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岳正坤 石璋铭
不同经济主体因为获取、处理经济信息能力差异,会表现出通胀预期的异质性。信息强势主体与弱势主体之间存在信息扩散与学习,因此货币政策有效的前提是反映信息强势主体的预期。本文分别测定了公众通胀预期和专家通胀预期,并选取7天的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因变量,将两种预期分别置入前瞻性泰勒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中,检验基于不同主体预期的利率规则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实证结果表明,没有反映专家预期可能是近年来货币政策效力较差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异质性 货币政策 泰勒规则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毓坤
本文利用央行的调查统计数据实证分析我国居民的通胀预期变化,发现居民通胀预期存在不确定性、粘性和突变性,居民对通胀变化的反应不对称,更倾向于物价上涨。且心理反应对通胀预期有重要影响,其中未来不确定心理反应的影响最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