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17)
- 2023(12151)
- 2022(9975)
- 2021(9195)
- 2020(7707)
- 2019(17337)
- 2018(16903)
- 2017(32334)
- 2016(17424)
- 2015(19055)
- 2014(18724)
- 2013(18153)
- 2012(16589)
- 2011(14687)
- 2010(14831)
- 2009(13706)
- 2008(12404)
- 2007(10868)
- 2006(9392)
- 2005(8294)
- 学科
- 济(61873)
- 经济(61791)
- 管理(46105)
- 业(45158)
- 企(35881)
- 企业(35881)
- 融(26768)
- 金融(26760)
- 方法(25043)
- 银(24687)
- 银行(24634)
- 行(23754)
- 中国(23554)
- 数学(22394)
- 数学方法(22221)
- 财(20957)
- 农(19366)
- 制(18017)
- 地方(16539)
- 业经(14879)
- 学(13703)
- 农业(13399)
- 务(13390)
- 财务(13356)
- 财务管理(13332)
- 体(13001)
- 企业财务(12730)
- 贸(12428)
- 贸易(12418)
- 易(12071)
- 机构
- 学院(232024)
- 大学(231580)
- 济(93029)
- 经济(91020)
- 管理(84415)
- 研究(81166)
- 理学(72838)
- 理学院(71936)
- 管理学(70669)
- 管理学院(70251)
- 中国(67260)
- 科学(51017)
- 京(49043)
- 农(47449)
- 财(44760)
- 所(41543)
- 中心(39144)
- 业大(38929)
- 研究所(38151)
- 农业(37695)
- 财经(35501)
- 江(34953)
- 经(32252)
- 北京(30449)
- 范(30348)
- 师范(29866)
- 院(29711)
- 经济学(29366)
- 州(28330)
- 经济学院(26792)
- 基金
- 项目(162236)
- 科学(126014)
- 基金(116707)
- 研究(114982)
- 家(104235)
- 国家(103294)
- 科学基金(87049)
- 社会(73233)
- 社会科(69492)
- 社会科学(69477)
- 省(64930)
- 基金项目(62572)
- 自然(56796)
- 自然科(55428)
- 自然科学(55407)
- 划(54772)
- 自然科学基金(54431)
- 教育(52171)
- 资助(46403)
- 编号(45700)
- 重点(37076)
- 成果(36447)
- 发(35611)
- 部(34707)
- 创(34570)
- 创新(32406)
- 课题(32306)
- 科研(31509)
- 计划(31025)
- 国家社会(30708)
共检索到347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渊 杨朝军
基于美国1959-2014年金融体系以及居民资产结构变化的季度数据,可以实证考察美国金融体系变革与居民资产结构变化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美国金融体系的变化与居民资产组合的选择存在着较为显著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相对于银行信贷市场以及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发展对于居民资产选择的影响具有替代效应;另一方面,居民持有现金存款类与股权类资产相对比例的变化也会影响银行信贷市场与股票市场的相对繁荣。因此,以美国的经验为启示,如何引导中国居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进而实现"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服务经济转型"的改革目标,是当下及未来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居民资产结构 金融体系 相互影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潘青木
本文是以金融资产结构与金融体系效率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承继诺思的“经济增长的关键是适应效率而非配置效率”思想 ,提出金融体系适应效率的学术性见解 ,分析金融资产结构与实质经济之间的适应关系 ,突出不适应的金融资产结构对经济的扰乱影响。进而 ,针对现实状况进行研究 ,对中国目前股市规模的发展作出了“冒进”的判断。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景德 余霞民
本文以银行结构为例,实证分析了我国金融发展的内生性问题。分析的结果表明,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是我国银行结构变化的原因,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小银行的发展。而从我国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看,金融改革的推进和金融结构的调整都是适应实体经济发展要求的,因此我国的金融体系表现出了较强的内生性。由于内生性的金融体系在经济结构调整中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重构金融体系、强化金融供给外生性的政策建议,从而充分发挥金融体系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关键词:
内生性金融 银行结构 格兰杰因果检验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萌 张兴龙
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体系结构的建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文化作为其中的一种关键因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价值观和法系两条路径出发,深入分析文化影响金融体系结构的内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运用FGLS模型和GMM法,对45个国家和地区1989-201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崇尚"集体主义",风险规避程度高的国家,倾向于选择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结构;而推崇"个人主义",风险规避程度低的国家,通常建立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结构。基于"理性主义"的大陆法系国家,强调国家利益,环境适应能力较差,适合建立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结构;而基于"自由主义"的普通法系国家,重视保护个人权利,环境适应能力较强,更易于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苍舒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已逐步形成一个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种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分工协作的现代国家金融体系。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和典型相关分析,研究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社会融资结构、证券市场结构以及影子银行结构,测度国家现代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各行业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金融机构贷款与债券市场对相关行业的促进具有一定协同作用,股票市场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影响较小,金融业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最大。根据目前金融体系的结构、影响,可以预见未来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前景将主要体现在市场化、网络化以及国际化三个方面。
关键词:
现代金融体系 结构与影响 前景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云林
本文通过实证方法探讨次贷危机引发和扩散中的利率风险问题。主要结论是:从长期利率角度看,对房市的"松"货币政策从2001年降息一直持续到2005年6月;过低的长期利率会过度挤压金融机构放贷的长期收益,进而增大金融体系的利率风险。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是,高利率、强美元导致的大量外资流入与混合调息抵押初始低利率相结合,共同推动了高风险次贷的发放;在高息和房价下跌条件下,大量混合调息抵押集中进入初次利率重置期,导致次贷违约状况的急速恶化。次贷危机扩散中,尽管联邦基金利率快速下降,但高风险的金融环境导致低利率对增加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刺激作用失效。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宋汉光
本文从金融体系的两大基本功能——动员储蓄和配置资金的角度出发,以宁波市为例分析了金融体系效率的变化情况,论证了影响金融体系效率变化的几个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金融体系效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体系效率 动员储蓄 配置资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伟 潘静云
文章分析了科技金融体系在我国东部地区的发展特点,并以重庆为例,揭示了科技金融体系在西部地区的发展障碍,提出了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在西部地区的结构设计及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科技金融支持体系 发展障碍 结构设计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龙生
法国的金融体系是按法国的经济、金融以及政治的要求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以1800年法兰西银行的建立为标志,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了。今天,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法国金融体系为不断地适应新的形势,作出新的演变。但是目前法国的金融体系仍然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下面就这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作逐一介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陆勤毅
到"十二五"末,安徽力争GDP和财政收入等重要指标比2010年翻一番。积极构建地方金融体系,不仅是安徽省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需要,也是实现"三个强省"发展目标的现实要求。地方金融体系在动员和引导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对接、加速推动经济发展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分析安徽省金融业发展现状及问题,从建设信用体系、发展新兴金融、拓展直接融资、培养金融人才和强化金融监管等五方面提出构建地方金融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体系 中部 安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久磊
增加国内需求,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成为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良方。围绕消费需求不足问题的分析研究成果丰富。关于居民消费与金融体系风险的分析却鲜有所闻。本文通过实证方法,对居民消费与金融体系风险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分析。文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V A R模型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差分解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然后,根据分析结论提出相关建议:鼓励居民消费的同时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加强对银行体系监管,控制金融体系风险;提高银行体系自身经营能力,保持金融体系稳定。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韩玲慧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金融结构发展历程有着惊人的一致 :即金融结构都是由间接融资在金融发展初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发展到后来的直接融资占相当比重。并且 ,伴随金融结构这一演变历程的是这些国家普遍的经济增长 ,这似乎表明了这一过程一定隐含着某种经济效率的因素。本文即试图对此进行揭示 ,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对我国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磊 邵兴宇 王宇
各国金融机构特征及金融体系发展路径有着显著差异,看清这些差异并探究其主要决定因素有助于理解中国近30年来金融发展路径背后的逻辑并为今后的金融制度设计提供参考。纵观历史,一个高效的金融结构必然是金融演进客观规律在特定经济发展阶段下的适应性选择,各国金融结构的差异也普遍来自于其不同发展阶段及经济特征。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金融资产负债表存量角度分析了中国与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结构特征,并总结出这些经济体的共性与差异及其背后的决定因素。具体来说:第一,总体视角看,各国金融体系普遍呈现规模增大、多元化、关联化的趋势,尽管中国金融结构仍以银行为主导,但复杂性同样大幅提高;第二,部门视角看,各国金融资产与负债结构存在巨大差别,中国最为显著的特征在于是所有比较样本中唯一政府净金融资产为正的国家,反映了特有的所有制结构及政府职能;第三,工具视角看,中国金融部门对非金融企业股权融资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而债券工具则过度集中于金融部门。中国金融结构仍需要进一步强化工具和组织的多样性,同时缩短金融资源最终使用者与最终供给者的距离,抑制金融体系内部过度关联的倾向,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的能力。
关键词:
金融结构 金融资产负债表 大国比较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陈雨露 马勇
本文通过跨国实证分析,系统考察了金融体系结构和金融危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决定因素。实证结果表明:(1)金融体系结构对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具有显著影响,"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国家比"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国家更容易发生金融危机;(2)金融危机期间不同国家经济受冲击的程度也与金融体系结构密切相关,在那些具有"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结构的国家,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其GDP增长率受到的负面冲击将更大;(3)从金融体系结构的内部构成来看,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随着一国金融市场规模的增大而显著升高,同时随着一国银行业规模的增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