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04)
- 2023(2081)
- 2022(1889)
- 2021(1862)
- 2020(1665)
- 2019(3775)
- 2018(3649)
- 2017(7331)
- 2016(3959)
- 2015(4795)
- 2014(4871)
- 2013(4810)
- 2012(4519)
- 2011(4052)
- 2010(3966)
- 2009(3562)
- 2008(3317)
- 2007(3122)
- 2006(2624)
- 2005(2291)
- 学科
- 济(20247)
- 经济(20224)
- 业(14475)
- 管理(13457)
- 企(11426)
- 企业(11426)
- 方法(7934)
- 数学(7103)
- 数学方法(7032)
- 制(5900)
- 农(5692)
- 地产(5295)
- 房(5295)
- 房地(5295)
- 房地产(5295)
- 财(5214)
- 体(4428)
- 农业(4027)
- 体制(3974)
- 中国(3749)
- 城市(3674)
- 城市经济(3463)
- 收入(3399)
- 经济管理(3338)
- 人民(3165)
- 业经(3022)
- 技术(2796)
- 地方(2605)
- 理论(2500)
- 贸(2286)
- 机构
- 大学(55702)
- 学院(55662)
- 管理(24231)
- 济(23776)
- 经济(23312)
- 理学(20783)
- 理学院(20615)
- 管理学(20283)
- 管理学院(20188)
- 研究(16631)
- 中国(13639)
- 京(11520)
- 财(11289)
- 财经(9076)
- 科学(8919)
- 中心(8804)
- 农(8783)
- 江(8540)
- 经(8325)
- 业大(7831)
- 所(7803)
- 北京(7342)
- 范(7255)
- 师范(7180)
- 经济学(7102)
- 研究所(6896)
- 州(6802)
- 财经大学(6728)
- 农业(6671)
- 经济学院(6444)
- 基金
- 项目(37758)
- 科学(30441)
- 研究(28929)
- 基金(27766)
- 家(23430)
- 国家(23147)
- 科学基金(20417)
- 社会(18918)
- 社会科(17857)
- 社会科学(17854)
- 基金项目(14657)
- 省(14533)
- 教育(14071)
- 自然(12828)
- 自然科(12563)
- 自然科学(12562)
- 划(12383)
- 自然科学基金(12342)
- 编号(12277)
- 资助(11689)
- 成果(9923)
- 部(9101)
- 课题(8388)
- 教育部(8110)
- 创(8056)
- 重点(8002)
- 人文(7783)
- 大学(7681)
- 国家社会(7625)
- 创新(7484)
共检索到84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健
随着南昌现代花园城市建设的展开,新建住宅小区鳞次栉比,成为南昌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许多市民都有了“临渊慕鱼”之感。目前房地产业已成为南昌市场的热点,住房也成为了百姓热切关注的焦点,为此,我们对本市300户居民开展了居民住房现状及购买承受力的调查。 一、居民购房需求大而承受力弱 1、居民住房现状不理想、购房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淑芬
本文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中的相关分析和对应分析方法对天津市城市居民购房承受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所得结论为房地产企业开发适销对路的住房产品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承受能力 抽样调查 相关分析 对应分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丽 刘爱松
针对现有居民家庭购房承受能力测算方法的缺陷,本文结合当前我国住宅市场的供给结构特征和居民家庭住房消费能力的差异性,试探性地提出了测算居民家庭购房承受能力的思路和方法,并以广州市为例,对该市2005年城镇居民家庭的购房承受能力进行了实证测算。
关键词:
购房承受能力 测算思路 测算实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进涛 孙峻 李红波
借鉴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确定家庭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等非住房基本消费支出的基础上,运用剩余收入法测度了2003-2008年武汉市七种不同类型家庭的住房承受能力。剩余收入法测度结果能反映出不同类型家庭住房承受能力的具体差距,显示出武汉市中等偏下收入及以下收入家庭面临住房承受能力问题,并且收入越低住房承受能力问题越突出,结果比传统比率法更具有说服力。而比率法测度显示中等偏上户及以下家庭面临住房承受能力问题,扩大了存在住房承受能力问题的家庭范围。运用剩余收入法可以定量地测度各类家庭住房承受能力的大小和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廖俊平 应千伟 罗党论
本文运用广州市国土房管局自2009年11月中旬开展的为期3个月的"限价房购房需求调查"数据,研究了居民的住房承受能力问题。研究发现:除了工资收入、住房福利和预期未来收入能显著提高住房承受能力外,居民的职业背景也会影响居民的住房承受能力。具体而言,在公务员和国有企业等公有部门工作的居民的住房承受能力要高于在民营、外资企业和事业单位工作的居民,其可能的原因是前者拥有更多的工资外收入和福利。同时还发现,居民教育程度,工作年限以及父母亲属对首付的支持也对住房承受能力有显著的正面作用,本文的发现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居民住房承受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目前正在酝酿的住房制度和居民收入分配...
关键词:
居民背景 收入 住房承受能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力群 刘鹏田
本文作者分析了人们一直使用的“房价收入比”指标背后所隐藏的假设条件。指出在房价收入比外,还要考虑地区房价差异、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民族习惯以及居民收入差距等因素。文章提出住房价格承受能力问题终究是一个人们的主观判断的问题。因而最好把充分考虑到以上因素的数据来与人们的主观判断相对照,以求达到较客观的认识。但在这些涵盖诸因素的数据没有得到以前,要衡量关于居民房价承受能力,比较好的做法只能是调查人们对房价的主观判断。
关键词:
房价 房价收入比 房价承受能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白永亮 党东宁 边家文
近年来,水价已成为城市居民生活关注的热点问题。政府在制定水价政策时处于两难境地,既要满足成本恢复,也要考虑居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本文的研究焦点是居民水价承受能力。首先,在了解国外对城镇居民水价承受能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解释了反映居民承受能力指标的支付意愿,总结了衡量支付意愿的方法。然后,以武汉市城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有效数据,运用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分析居民水价的承受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探寻武汉市居民用水的临界水价。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水价调整的政策建议和武汉市水价调整的方向。
关键词:
承受能力 支付意愿 临界水价 武汉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殷建平 王彦辉
天然气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关系居民基本生活的生活资料。本文根据天然气等热值法计算了我国主要用气城市的价格承受能力,并以北京市为例,分析其天然气价格承受能力变化趋势及替代能源转换成本,据此揭示我国天然气价格承受能力,并提出了天然气价格调整和改革的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朱颂梅
制定全成本水价政策的目的,是通过水价改革建立充分体现水资源紧缺状况,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价机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资源的紧缺,水环境的恶化,供水设施的新建和改造,中国城市水价持续上涨,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考虑低收入家庭的水价承受能力,政府作为城市水公共服务的主体,在城市化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消费者支付能力不足,全成本水价不能完全由末端消费者来负担,政府应建立相应配套政策。
关键词:
全成本水价 居民承受能力 水公共服务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胡耀国
城镇居民家庭对通胀的承受能力江西省商业学校邮编:330039胡耀国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对通胀的承受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费收入(可支配的收入)的不断增加,在逐渐增强.但仍有部分收入较低的家庭的承受能力还比较弱。一、心理承受能力逐渐增强对通胀的承受能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贾振中
过去我国理论界和有关部门在评判价格上涨是否适度、居民对此能否承受时,往往以居民货币收入水平或货币支出水平在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后是否低于上年做为衡量标准。但这种方法不仅在理论上是有缺陷的,而且在实践中也是不可行的。首先,从理论上考察。居民货币收入扣除价格变动因素,这只是扣除了价格变动对居民经济影响的一部分而并非全部。因为居民本期可以用于生活消费的资金除了当年的货币收入以外,还有历年滚存下来的、表现为年初手存现金和储蓄存款的结余资金。在价格上涨的情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詹克波 陈国维
居民对高校收费的经济承受能力,我们主要从收入、消费、储蓄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居民收入分析。居民收入是居民消费行为与居民储蓄活动的基础。收入的多少直接决定着消费特别是教育支出的数量。近几年,我国居民经济收入的绝对数是逐渐增加的(见表1)。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应千伟 罗党论
根据王小鲁(2010)①的测算,中国居民的隐性收入约占GDP的30%。虽然学界对于隐性收入规模大小尚存在争议,但不少学者基本认同官方居民收入统计数据低估了真实的居民收入。如果说居民的隐性收入的确大量存在,那么在不同职业间,隐性收入的差异是怎么样的?这个问题直接涉及到我国的收入分配改革。遗憾的是由于数据的限制,如何用实证证据验证不同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进涛
住房是人类维持生存的基础资源,对其公平配置是现代社会公平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在构建住房承受能力测度方法-修正的住房承受能力指数的基础上,以武汉市调查样本数据为例,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住房配置公平性的影响因素,发现住房承受能力水平仍然是影响住房配置公平性的重要标志,住房承受能力越高,对住房制度改革满意程度越高,认为公平的家庭也越多;教育程度在大学及以上,主要家庭成员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或集体等单位工作,对住房制度改革的满意程度较高;现有住房面积大、个人规模适中的家庭对住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