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33)
- 2023(15430)
- 2022(13176)
- 2021(12452)
- 2020(10489)
- 2019(24128)
- 2018(23594)
- 2017(45276)
- 2016(24710)
- 2015(27650)
- 2014(27143)
- 2013(27195)
- 2012(25030)
- 2011(22674)
- 2010(22177)
- 2009(20247)
- 2008(19516)
- 2007(16610)
- 2006(14302)
- 2005(12454)
- 学科
- 济(99815)
- 经济(99710)
- 管理(66703)
- 业(64298)
- 企(50922)
- 企业(50922)
- 方法(47205)
- 数学(41840)
- 数学方法(41458)
- 农(27647)
- 中国(27596)
- 学(23794)
- 财(23670)
- 业经(21111)
- 贸(20815)
- 贸易(20807)
- 易(20288)
- 农业(18429)
- 地方(17885)
- 制(17419)
- 环境(15804)
- 和(15098)
- 技术(14859)
- 银(14264)
- 银行(14184)
- 务(14121)
- 财务(14058)
- 财务管理(14038)
- 理论(13853)
- 融(13665)
- 机构
- 大学(355333)
- 学院(351410)
- 济(145197)
- 经济(142521)
- 管理(137077)
- 研究(126627)
- 理学(120174)
- 理学院(118766)
- 管理学(116695)
- 管理学院(116095)
- 中国(93018)
- 科学(81694)
- 京(76816)
- 农(68181)
- 所(65287)
- 财(60990)
- 研究所(60656)
- 业大(59665)
- 中心(55385)
- 农业(54191)
- 财经(50526)
- 北京(48523)
- 江(47897)
- 经(46377)
- 院(45785)
- 范(44748)
- 经济学(44530)
- 师范(44169)
- 经济学院(40290)
- 科学院(38858)
- 基金
- 项目(252195)
- 科学(197008)
- 基金(185083)
- 研究(175344)
- 家(166061)
- 国家(164792)
- 科学基金(139117)
- 社会(111575)
- 社会科(105825)
- 社会科学(105798)
- 基金项目(98450)
- 省(95401)
- 自然(93278)
- 自然科(91113)
- 自然科学(91083)
- 自然科学基金(89469)
- 划(82443)
- 教育(78757)
- 资助(76596)
- 编号(68271)
- 重点(57314)
- 部(55802)
- 发(53621)
- 成果(53503)
- 创(51919)
- 科研(49018)
- 创新(48688)
- 计划(47841)
- 国家社会(47019)
- 课题(46879)
- 期刊
- 济(149155)
- 经济(149155)
- 研究(99902)
- 学报(66330)
- 中国(61901)
- 农(60683)
- 科学(58670)
- 大学(48734)
- 管理(47666)
- 学学(46415)
- 财(42936)
- 农业(42424)
- 教育(31357)
- 技术(27086)
- 融(25838)
- 金融(25838)
- 经济研究(25808)
- 财经(24265)
- 业经(23616)
- 业(22973)
- 经(20858)
- 问题(20024)
- 科技(18424)
- 业大(17794)
- 版(17627)
- 资源(16983)
- 技术经济(16742)
- 贸(16525)
- 图书(16297)
- 世界(16047)
共检索到4962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姚阳 蒋琳琳 王洁
伴随着居民收入增加而引起的膳食结构升级对食物生产用地需求的影响越来越大。根据居民食物摄入数据分析了1961-2009年间我国食物生产用地需求的变化情况及膳食结构因素对其变化的贡献率,并预测了不同膳食模式下我国人口高峰年食物生产用地的需求状况,结果如下:我国人均食物生产用地需求以1984年为节点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v"字型变化趋势,在居民日常摄入的5大类食物中,人均谷类和豆类消费所需农地面积出现下降,而人均动物性食物、蔬菜和纯能量类食物消费所需农地则呈上升态势;我国食物生产用地总需求总体上以1984年为界分为先稳定发展后急速增长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我国食物生产用地总需求量保持在12.5亿亩/年左右...
关键词:
膳食结构 食物生产用地 贡献率 食物安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辛良杰 王佳月 王立新
利用"粮食转化率"概念将居民消耗的主要食品转化为原粮,并利用实际调查数据对官方的城乡居民食品消耗数据进行了订正。结果发现,2012年中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耗量为327.5kg,高出统计数据20.8kg。至2030年,中国口粮消费量将持续减少,但减少速度会逐步放缓,尤其是城镇居民,原粮消费会维持在105kg左右的水平上,农村居民口粮的消费水平将达到120kg左右,全国居民平均水平将下降到110.3kg。禽类、水产品、奶类的消费品将会明显增长,牛羊肉的增长比例也在50%以上。2030年中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会达到386.5kg,较2012年增长18.0%。如果纳入工业用粮、损失浪费用粮、种子用粮,2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侯明慧 徐海泉
[目的]食物环境与人们的膳食质量和营养状况密切相关,是实现可持续健康膳食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旨在对食物环境的定义、分类、评价以及对膳食营养的影响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后续食物环境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和总结归纳法,对食物环境的已有文献进行综述。[结果](1)从人们获取和消费食物的层面来看食物环境包括食物可获得性、食物可及性、食物可负担性以及食物质量4个维度;(2)食物环境的类别划分可从感知评价、可获取食物的健康程度以及获取健康食物的难易程度等方面展开;(3)食物环境的评价指标尚不统一,且通常只关注某单一维度,缺少对多维度的综合评价;(4)食物零售场所的数量、密度、距离等与膳食质量和营养状况显著相关,居住地便利店越多,膳食质量越低;住所距健康食品店越近,蔬菜水果的消费越多,维生素A、铁和锌等营养素的摄入量越高,营养不良的发生风险越低。[结论]加强对食物环境的关注,构建食物环境综合评价指标,探讨食物环境不同维度对膳食营养的影响和对比分析可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通过系统梳理食物环境相关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食物环境并为优化食物环境、促进健康膳食、改善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提供新思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菲 白军飞 李雷
价格工具在改善居民膳食结构与降低食物生产用水压力两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1781户微观家庭的记账式调研数据,构建了2-Step QUAIDS食物需求系统模型,估计了中国城市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之上,模拟了不同价格方案对膳食结构和水资源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将持续以肉类消费占比上升为主要特征的变化趋势。一方面,这种变化将进一步推升居民家庭的食物消费水资源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对当前消费占比本就偏低的蔬菜以及包括乳制品在内的其他食物的挤出,居民膳食结构的失衡程度将进一步加大,影响健康水平。(2)肉类食品合理的价格管理方案在降低水资源需求的同时,将推动城镇居民膳食结构的均衡化。在家消费的肉类价格上升10%,将会使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期望值下降5.32%,此情境下,消费者通过减少肉类消费,增加蔬菜以及其他食品(包括乳制品、豆制品等)消费,使得其膳食结构偏离均衡模式百分点数由24.80减少到19.61,居民膳食结构得以改善。面对快速增长的超重及肥胖发生率和持续增加的农业水资源压力,科学探求并合理利用食物价格机制,以此实现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并减少农业水资源压力的双赢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封志明 史登峰
文章分析了1978年以来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量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结合弹性系数分析探讨了中国食物消费的变动趋势,并估算了1978年~2001年中国城乡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水平。在估算中,提出了利用食物消费支出和营养素摄入之间的关联来订正营养素摄取量估算值的方法。研究发现,城乡居民间接粮食消费持续增长,已经替代直接粮食消费成为粮食总需求增加的主要因素;城镇居民的食物消费正向动植物并重的方向发展;参照2010年中国营养发展总体目标,目前中国城乡居民摄入热量均已达到要求,但是城镇居民蛋白质摄入尚欠,脂肪摄入量超标较多,食物消费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村居民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都偏低,食物消费水平和膳食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余慧容 杜鹏飞
研究目的:厘清城乡居民膳食需求与耕地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保障城乡居民健康营养的膳食需求及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研究方法:膳食营养分析、耕地足迹方法。研究结果:(1)近39年来城乡居民植物性食物比例日趋减少、动物性食物比例上升,膳食能量、蛋白质、脂肪与胆固醇近几年均呈上升趋势,城乡膳食结构与营养差异在缩小;(2)受膳食结构、农业生产力及人口影响,城乡居民的人均膳食耕地足迹较于20世纪80年代均有所减少,但城乡居民的总膳食耕地足迹波动中有所上升,城镇居民的总膳食耕地足迹增加,农村居民的总膳食耕地足迹有所减少;(3)提高水果及奶类食物比例、减少畜肉食物是未来城乡居民膳食优化方向;(4)预计2030年中高能量理想膳食模型的耕地足迹将进一步增加,甚至超过中国现有耕地面积。研究结论:城乡居民膳食变迁将进一步加大耕地保护的压力,耕地保护对于保障国民健康营养膳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祯妮 周琳 程广燕
本文主要采用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DEFRA)发布的居民食物与营养摄入量数据,分析了2000—2012年英国居民食物消费特征与营养状况,并采用英国营养学会推荐标准,对居民近10年来膳食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英国当前几项重要营养干预措施。
关键词:
英国 食物消费 营养特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程广燕 刘珊珊
本文利用近10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美国食物供求格局、居民营养摄入状况及其膳食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依据最新的2010年美国膳食指南要求,对其居民膳食结构现状进行评价,并对未来美国居民膳食消费趋势作出判断。
关键词:
美国 食物供求 膳食消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江文曲 李晓云 刘楚杰 孙倩
随着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不断发生变化,整体向增加高耗水的动物性食物消费趋势转变,不断加剧中国本已稀缺的水资源的压力。本文基于水足迹理论,利用城乡居民人均食物消费量和单位重量食物虚拟水含量数据,首先测算了城乡居民实际食物消费模式(S1)与膳食指南推荐的平衡膳食模式(S2)下的食物消费水足迹,比较分析两种膳食结构水足迹的构成和变化特征;然后基于两种膳食模式(S1、S2)和两种人口规模(2018年、2030年)构建了4种情境,估算未来人口规模和膳食结构变化下的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结果表明:(1)1985—2018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食物消费水足迹均呈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人均植物性食物耗水量的减少和动物性食物耗水量的增加;(2)人口规模和膳食结构是食物消费水足迹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实现平衡膳食模式的膳食结构对食物消费水足迹变化的作用超过人口规模;(3)营养均衡目标下膳食结构变化将导致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增加1094.9亿m~3,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增加907.1亿m~3;人口规模变化将导致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增加929.4亿m~3,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减少615.4亿m~3,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将导致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总量增加2024.3亿m~3,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总量增加291.7亿m~3,食物生产水资源的短缺局面进一步加剧。本文为未来通过调整食物消费结构途径降低食物生产水资源消耗提供了初步的研究视角,同时对引导中国城乡居民均衡营养饮食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利伟 徐增让 成升魁 许世卫 张宪洲 余成群 孙维 武俊喜 曲云鹤 马杰
食物消费量调查是分析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特征,判断食物安全形势以及开展营养干预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选取西藏典型农牧区(拉萨、日喀则、山南和那曲地区),基于2010年农、牧户调研数据,重点分析了西藏农村地区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特征及营养摄入水平。数据结果显示,研究地区膳食营养结构仍待完善。其中,糌粑、大米、面粉仍然是农、牧居民主要食物消费构成部分。肉类和奶类消费较高,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它食物消费种类中,如蛋类、猪肉、禽肉、豆制品、水果等需求明显不足,是导致居民膳食结构不均衡的主要原因,这与当地农村居民的饮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利伟 徐增让 成升魁 许世卫 张宪洲 余成群 孙维 武俊喜 曲云鹤 马杰
食物消费量调查是分析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特征,判断食物安全形势以及开展营养干预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选取西藏典型农牧区(拉萨、日喀则、山南和那曲地区),基于2010年农、牧户调研数据,重点分析了西藏农村地区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特征及营养摄入水平。数据结果显示,研究地区膳食营养结构仍待完善。其中,糌粑、大米、面粉仍然是农、牧居民主要食物消费构成部分。肉类和奶类消费较高,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它食物消费种类中,如蛋类、猪肉、禽肉、豆制品、水果等需求明显不足,是导致居民膳食结构不均衡的主要原因,这与当地农村居民的饮食文化有关。蔬菜消费在农区消费数量较高,而在牧区消费数量较低,这与市场的通达性有关系。营养摄入分析结果显示,农、牧居民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都基本满足了营养学会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但在拉萨和山南,农村居民脂肪摄入量仍显不足,这与两个地区居民肉类摄入不足有关。综上所述,虽然西藏农村居民膳食结构有所改善,但是其消费结构仍需完善,食物消费仍以本地消费为主,未来在加强西藏农村居民营养干预中,应该增加市场肉蛋奶等多种类食物供应量,扩大西藏农村地区食物的可达性,尤其是牧区,充分挖掘市场在当地农村居民膳食结构改善中所发挥的作用。本研究将为西藏农村地区居民膳食营养干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秀丽 刘润雅 李中慧 徐海泉
本文梳理了美国膳食指南的发展沿革与传播,勾勒出其发展过程中的理念变迁及不断修正的传播技术方法特点。研究发现,美国膳食指南的发展经历了对食物的简单分类模式、平衡模式、结构模式,现在形成统合考虑环境可持续发展与个体文化、生物等社会背景的整合模式。不同时期的膳食指南均立足当时最新的营养科学研究结论,以解决当时的主要营养健康问题为目的,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印记。食物营养科学知识与膳食指南的传播方式,不断朝着贴近大众、简单易操作的个性化方式改进,并关注消费者互动与传播实效。本文通过总结美国膳食指南传播的做法与经验,结合中国食物营养知识宣传推广的现实,提出对中国食物消费引导的启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吴海鹏
"只要掌握了粮食就能控制对手",美国早在20世纪初就确立了以食物为武器,在全球范围内扩大自身利益的粮食战略。当前,美国粮食战略正通过将美式餐饮、农业技术以及全球贸易自由化引入中国来逐步改变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从而进一步实现对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的控制。而随着膳食结构不断向美式快餐化转变,中国的居民健康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问题不断显现。中国应当认清美国粮食战略的意图和手段,通过回归传统膳食结构来保卫国家的核心利益。
关键词:
美国粮食战略 膳食结构 改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志宏
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优化升级必然对其农业资源需求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基于谷物当量分析居民食物消费变化及其对农业资源产出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①从食物消费整体演变趋势而言,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仍以素食消费为主,逐渐向营养均衡化和多样化演替,食物消费结构优化调整对农业资源压力不断增加;②从城乡差异而言,虽然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数量整体趋同,但当前农村居民食物消费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仅为城镇居民占有量的78.90%,城镇消费品质高于农村,且城乡差异有逐渐增加的趋势;③从地域空间分布特征而言,我国各地居民食物消费谷物当量呈现出结构一致性、南北差异和民族差异特征;④从食物消费结构而言,虽然我国居民直接食用食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唐华俊 李哲敏
【目的】中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人均资源极其稀缺,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人均粮食需求量是计算国家粮食需求量、制定保障粮食安全相关政策时的基础性指标。论文首次从居民营养健康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国人均粮食需求量的组成部分,测算基于平衡膳食模式下的中国人均粮食需求量,为实现资源的效用最大化、确保中国粮食安全提供新的数据支持,也为相应消费引导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膳食平衡分析法计算基于平衡膳食模式下的人均口粮和饲料用粮、加工用粮的需求量;采用趋势预测法计算种子用粮、工业用粮、损耗等人均需求量。在此基础上,应用情景分析法讨论其不同影响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