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20)
2023(9053)
2022(7704)
2021(6799)
2020(5757)
2019(12927)
2018(12490)
2017(23766)
2016(12845)
2015(13793)
2014(13015)
2013(12784)
2012(11946)
2011(10398)
2010(9996)
2009(8867)
2008(8335)
2007(7061)
2006(5995)
2005(4902)
作者
(37794)
(31736)
(31287)
(29731)
(20003)
(15337)
(14086)
(12509)
(12115)
(11019)
(10898)
(10844)
(10071)
(9769)
(9746)
(9696)
(9574)
(9495)
(9241)
(9122)
(8066)
(7575)
(7536)
(7385)
(7304)
(6964)
(6925)
(6746)
(6470)
(6297)
学科
(52775)
经济(52709)
管理(36593)
(33787)
方法(25555)
(24660)
企业(24660)
数学(23520)
数学方法(23391)
(16368)
(14091)
地方(13550)
中国(11909)
农业(11736)
业经(11559)
环境(11385)
(11374)
贸易(11372)
(11053)
(10906)
(7851)
财务(7845)
财务管理(7835)
(7738)
技术(7732)
(7608)
企业财务(7516)
产业(7262)
(6952)
金融(6952)
机构
学院(175054)
大学(175029)
(74348)
经济(73174)
管理(69714)
理学(62246)
理学院(61551)
管理学(60451)
管理学院(60169)
研究(59269)
中国(42923)
科学(39482)
(39131)
(34972)
业大(32871)
农业(31349)
(31337)
(30069)
(29057)
中心(28573)
研究所(28184)
财经(26264)
(24129)
经济学(23317)
(21673)
农业大学(21548)
经济学院(21505)
(21260)
(21215)
师范(20820)
基金
项目(134968)
科学(107029)
基金(101595)
(91666)
国家(90947)
研究(89660)
科学基金(78251)
社会(61109)
社会科(58154)
社会科学(58137)
基金项目(55290)
(54879)
自然(53178)
自然科(52013)
自然科学(51996)
自然科学基金(51060)
(44644)
资助(39752)
教育(39492)
编号(33226)
重点(30262)
(29502)
(28925)
(28216)
科研(27085)
计划(26916)
创新(26541)
国家社会(26462)
教育部(24842)
人文(24445)
期刊
(72984)
经济(72984)
研究(42143)
学报(36063)
(33530)
科学(30132)
中国(28972)
大学(26181)
学学(25283)
农业(22693)
管理(22162)
(21863)
业经(13521)
(13395)
金融(13395)
经济研究(12950)
(12323)
财经(12255)
技术(11301)
(10454)
资源(10272)
业大(9981)
问题(9579)
(9562)
商业(9309)
科技(8925)
统计(8816)
农业大学(8684)
(8381)
教育(8145)
共检索到2378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齐云  陈艳  李卫兵  
通过运用Consumer Lifestyle Approach(CLA)方法,比较分析2003-2010年江西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生活行为对能源消费及CO2排放的影响,得到的研究结果是,城镇居民生活行为相对农村居民而言,对能源消费及CO2排放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均较大。居民基本生活用能和碳排总量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电力和煤炭是最主要的直接能源消费品种和碳排来源。因此,应当改善城镇居民使用电力和热力设施,减少其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损耗,通过政府补贴等方式引导节能减排产品应用,提倡使用生物质能源等替代性清洁能源,政策性鼓励小排放汽车的应用,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同时倡导绿色节能的生活方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焦庚英  郑育桃  叶清  
旅游业作为一种低碳经济体,在节能减排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本文分析了江西省的旅游业能耗和CO2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表达。结果表明,江西省2001~2010年间,旅游业总能耗和CO2排放量呈显著增加的趋势;江西北部的增加趋势明显大于南部,中部最小,其空间分布特征与江西省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基本一致;旅游交通、旅游住宿业和旅游活动占旅游能耗和碳排放总量的比例依次减少,旅游交通和旅游住宿业的能耗及碳排放所占比例呈减少趋势,旅游活动则相反;旅游业能耗和碳排放较多、增加较快的地区均位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内,据此提出旅游低碳化发展是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韶华  范德成  
制造业节能减排是黑龙江省实现全面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基于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论文建立了制造业单位产值CO_2排放的分解模型,并以2005年为基年,对2006—2014年黑龙江省制造业终端能源消费单位产值CO_2排放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制造业单位产值CO_2排放量呈下降趋势;燃料结构和燃料效率均促进了单位产值CO_2排放的下降;燃料效率对降低制造业单位产值CO_2排放的影响较大,但碳排放的进一步降低需要燃料效率和燃料结构的共同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韶华  范德成  
制造业节能减排是黑龙江省实现全面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基于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论文建立了制造业单位产值CO_2排放的分解模型,并以2005年为基年,对2006—2014年黑龙江省制造业终端能源消费单位产值CO_2排放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制造业单位产值CO_2排放量呈下降趋势;燃料结构和燃料效率均促进了单位产值CO_2排放的下降;燃料效率对降低制造业单位产值CO_2排放的影响较大,但碳排放的进一步降低需要燃料效率和燃料结构的共同作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少剑  刘艳艳  方创琳  
气候变化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而CO2排放是影响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本文基于多学科视角,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梳理了CO2排放的估算方法、排放强度、排放绩效、排放影响因素和未来排放模拟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与方向。结果表明,CO2排放研究发展迅速并且成果丰富,CO2排放是不同因素众多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多学科融合框架下地理与空间因素重视不足,研究尺度以全球化、国际化为主,多尺度研究逐步凸显并开始关注尺度效应,但省级、城市尺度的面板研究仍匮乏;面板数据逐步受到关注,动态分析对比评价仍待完善。未来研究在变量选取上应更加全面细化,尝试多尺度综合分析,逐步凸显城市碳排放研究,需更加关注理论结合本地化实践,运用系统的思维和方法掌握差异化趋势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武元  姚烺亭  
首先对中国1994—2017年不同行业的终端能源消费CO_2排放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LMDI分解方法将各行业CO_2排放的变化量分解为5个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产出是促进各行业CO_2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能耗强度则是抑制行业CO_2排放的主要因素,能耗碳排放强度、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因素在不同行业中对CO_2排放的作用机制不同。总体而言,各个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中国CO_2排放量快速增长的局面,但是对各行业CO_2排放的抑制作用还比较有限。最后,分别就各行业的碳减排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武元  姚烺亭  
首先对中国1994—2017年不同行业的终端能源消费CO_2排放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LMDI分解方法将各行业CO_2排放的变化量分解为5个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产出是促进各行业CO_2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能耗强度则是抑制行业CO_2排放的主要因素,能耗碳排放强度、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因素在不同行业中对CO_2排放的作用机制不同。总体而言,各个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中国CO_2排放量快速增长的局面,但是对各行业CO_2排放的抑制作用还比较有限。最后,分别就各行业的碳减排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洪久  胡彦蓉  刘大为  
发展低碳经济,减少CO2排放是大势所趋。通过对江苏省1996~2010年GDP、产业结构、人口、城市化率、人均收入、能源效率等因素和CO2排放量的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江苏CO2排放的因素主要有GDP和第三产业结构比例,其中GDP呈正向驱动效应,第三产业结构比例呈负向驱动效应,且GDP对CO2排放的影响超过第三产业结构比例。同时,预测结果表明:江苏CO2的总体排放量仍呈增加趋势,年均增长7.34%。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节能技术的发展。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立新  杨飞虎  吴良  
以江西省农村个案为例,通过建立江西省农村的人力资本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人力资本积累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农村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验证人力资本在农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和作用。分析表明,1 995-201 0年江西省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72%,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41%,远小于人力资本的贡献率。从人力资本角度出发,为了提高江西省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采取引导农村树立人力资本投资理念、提高农民受教育的水平、提高农民技能水平等措施。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雪松  任胜钢  袁宝龙  尹红媛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计算了我国居民消费间接CO_2排放量,并应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分析了城镇化、城乡消费比例、消费结构等因素对居民消费间接CO_2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城镇化的扩张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是增加我国居民消费间接CO_2排放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食品、居住和交通通讯是导致居民消费间接CO_2排放的主要部门;(2)城乡消费比例和排放强度对居民消费间接CO_2排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人均消费的提高对居民消费间接CO_2排放增长贡献最大。最后,本文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减少我国居民消费间接CO_2排放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辉  董晔  
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没有考虑非期望产出CO2增加的约束问题。文章估算出中国1978~2008年存在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是高能耗和高投入,其代价是CO2的高排放;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较低意味着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大;CO2作为环境成本的代理变量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较为显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艳梅  杨涛  
中国正处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家庭能源消费和CO2排放不断增长。本文以1991年-2010年为样本期,对城乡家庭直接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的变化特征和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二者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表明,城镇和农村户均直接能源消费和CO2排放以及总量变化,都呈现出以1998年为拐点的先下降后上升特征。原因在于1998年之前,直接能源消费强度下降与家庭规模缩小的节能减排效应大于消费水平提高的增能增排效应,而1998年之后,后者超过了前者。城镇和农村家庭直接能源消费结构变化促使户均直接能源消费CO2排放增加,原因在于电力的CO2排放不断增加。城镇的户均直接能源消费和CO2排放一直高于农村,但差距正在缩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强  王晓文  伍世代  李婷婷  徐玲琳  
论文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就近30 a来我国物质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费与CO2排放变动关联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物质生产部门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是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与CO2排放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因子;②物质生产部门的产业能源消费结构均衡度长期以来处于较低水平,呈现"低水平不平衡—平衡—较高水平不平衡"的变化规律;③物质生产部门能源消费-GDP脱钩弹性系数分布情况与物质生产部门CO2排放-GDP脱钩弹性系数分布情况相似,均表明目前我国物质生产对能源消费的依赖度趋低,单位能源消费的经济产出量逐渐提高,但我国物质生产部门的经济产出与能源消费的弱脱钩关系相较于发达国家的强脱钩关系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最后,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军杰  陈震  尤建新  
本文结合STIRPAT扩展模型,依据一次能源消耗数据测算了1990—2006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碳排放量,并对潜在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省域二氧化碳排放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其中能源强度、人口增长率、经济发展水平是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子,而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碳排放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特征。同时,省域二氧化碳排放存在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并存的现象。而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这种现象是系统过程的作用结果。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在空间上存在耦合现象。这意味着,在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敏  胡静  戴洁  李立峰  
碳排放核算是低碳经济研究中重要的基础性研究。该研究以中国经济发达且面临低碳转型的上海市为例,探讨利用能源平衡表核算CO2排放的方法及排放部门特征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特别是针对与能源平衡表部门分类不一致的交通领域和建筑领域,研究了其排放核算方法和特征分析。研究表明,电力作为一种二次能源,生产地与消费地可能不在同一地区,其CO2排放核算对终端部门排放特征影响很大,此外,交通领域和建筑领域的CO2排放作为快速增长的排放源,CO2排放核算对两个部门的排放特征分析和低碳发展路线制定至关重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