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46)
2023(9021)
2022(7700)
2021(7118)
2020(6047)
2019(13863)
2018(13776)
2017(26957)
2016(14425)
2015(16422)
2014(16392)
2013(15919)
2012(14485)
2011(13162)
2010(13585)
2009(12725)
2008(12544)
2007(11275)
2006(9868)
2005(9068)
作者
(41582)
(34947)
(34809)
(33291)
(22348)
(16552)
(15708)
(13333)
(13229)
(12538)
(12078)
(11831)
(11286)
(11166)
(10997)
(10783)
(10440)
(10273)
(10150)
(10097)
(8816)
(8543)
(8463)
(8190)
(7958)
(7832)
(7815)
(7555)
(7002)
(6766)
学科
(61263)
经济(61161)
管理(47286)
(42669)
(35674)
企业(35674)
方法(30398)
数学(27244)
数学方法(26691)
(18014)
(15927)
(15878)
中国(14632)
业经(13480)
(11369)
(10842)
贸易(10837)
(10763)
(10499)
(10481)
银行(10462)
农业(10345)
理论(10163)
(10014)
(10010)
金融(10007)
(9901)
财务(9858)
财务管理(9833)
环境(9776)
机构
大学(214900)
学院(214609)
(90310)
经济(88542)
管理(83851)
理学(73022)
理学院(72240)
管理学(70711)
管理学院(70335)
研究(68768)
中国(52169)
(44507)
(43975)
科学(41115)
财经(35289)
(34179)
(32170)
(31989)
(31887)
中心(31059)
研究所(30989)
业大(29900)
经济学(28871)
北京(27226)
(27046)
师范(26790)
财经大学(26382)
经济学院(26079)
农业(25095)
(24893)
基金
项目(144665)
科学(116027)
基金(108204)
研究(103989)
(94014)
国家(93318)
科学基金(81419)
社会(68923)
社会科(65510)
社会科学(65494)
基金项目(56553)
(55835)
自然(52887)
自然科(51776)
自然科学(51762)
自然科学基金(50832)
教育(49187)
(46929)
资助(44770)
编号(40972)
(32888)
成果(32832)
重点(32673)
(31133)
(30399)
(29405)
国家社会(29238)
教育部(28784)
创新(28573)
课题(28531)
期刊
(98845)
经济(98845)
研究(63059)
中国(40162)
(34483)
管理(31876)
学报(31337)
科学(30558)
(28958)
大学(24697)
学学(23456)
教育(20989)
(19335)
金融(19335)
农业(19217)
技术(18623)
财经(17730)
经济研究(16900)
业经(16159)
(15189)
问题(12405)
统计(12348)
(11266)
商业(10884)
技术经济(10520)
(10054)
(10034)
决策(10011)
理论(9585)
(9371)
共检索到311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峣  傅元海  王松  
消费规模特别是居民消费规模是大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必要条件。目前,需求结构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深层矛盾,只有将扩大消费规模与供给侧改革结合起来,使规模庞大的居民消费主要通过国内市场来满足,才能使大国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本文采用阈值协整模型对1955—2013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居民消费规模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随居民消费率的变化而变化,这证明中国居民消费存在规模效应,且该效应在不同的消费规模下形成不同的作用机制,导致不同的影响效应。具体地说,当居民消费规模低于0.539时,居民消费率上升0.1,第2年经济增长率仅上升0.077;居民消费率高于0.539时,居民消费...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鹏程  刘艺铭  
本文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社会信任对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信任对居民消费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一促进作用在降低内生性影响和更换测度指标等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居民的社交网络、生活信念和社会安全感是社会信任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途径;社会信任的提高有利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主要促进家庭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等发展与享受型消费。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社会信任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对于方言趋同较高地区和交通位置较优越的居民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为扩大内需和进一步发挥中国市场优势提供了新的政策思路,也为推动供需动态平衡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豫蒙  
随着我国居民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商品消费领域迎来显著的消费升级趋势,但居民总体消费规模变动尚未产生明显变化,消费升级是否能够带动居民整体消费规模增加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文本运用反事实分析框架下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消费升级趋势在扩张性货币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两种情况下对居民消费规模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若政府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扩张消费规模,消费升级趋势有效促进了政策效果的延续;若政府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调控消费规模,消费升级趋势有效控制了消费规模的回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靳振忠  王亮  张郁  
在居民消费日趋重要的今天,考察限制我国居民消费进一步提高的因素,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引入交易效率指数,利用中介效应模型系统考察交易效率对居民消费的双重影响机制,并以1994-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一方面,交易效率的提高可以改善消费条件或居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期,直接促进居民消费;另一方面,近年来交易效率的提高会通过城乡收入差距的中介作用,间接促进居民消费。因此,为促进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发展,可以从改善物质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交易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靳振忠  王亮  张郁  
在居民消费日趋重要的今天,考察限制我国居民消费进一步提高的因素,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引入交易效率指数,利用中介效应模型系统考察交易效率对居民消费的双重影响机制,并以1994-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一方面,交易效率的提高可以改善消费条件或居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期,直接促进居民消费;另一方面,近年来交易效率的提高会通过城乡收入差距的中介作用,间接促进居民消费。因此,为促进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发展,可以从改善物质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芳  张海  刘晓荣  
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也是当前扩大内需的重要着力点。论文分析了数字经济影响居民消费的机理,并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与空间效应,并从时间和区域维度做了拓展分析。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能够直接促进居民消费;(2)数字经济促进消费的间接作用表现为在供给侧提升产品多样性,在需求侧提高居民收入,在市场侧促进市场一体化;(3)数字经济不仅驱动了本地消费,还对经济水平相近省份的消费产生了正向溢出效应;(4)拓展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驱动消费的作用随经济水平提高而增强,具有时间可持续性,同时该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强于东部地区,呈现更有利于欠发达地区的益贫式特征。研究结果拓展了数字经济驱动居民消费的研究视角,并为依托数字经济提振消费需求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双伶   陈丽莎  
数字经济以其高技术性、高融合性和高协同性,成为拉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对消费领域也产生着深入持久的影响。本文基于2013-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动态面板GMM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探究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并进行地区和消费群体异质性分析,以及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平行中介效应和链式中介效应检验。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孔莉   彭宇亭   吴涛  
积极财政政策是解决居民消费不足的主要措施,地方政府债务是构成积极财政政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地方政府债务为切入点,探究债务风险不断攀升背景下积极财政政策是否仍具有凯恩斯效应。基于2009—2021年我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门槛效应模型、非线性中介效应模型和非线性调节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形关系,适度的地方政府债务有效提升居民消费水平,过度的地方政府债务抑制居民消费水平;基于不同的债务发行和偿还阶段的分析发现,基础设施建设与土地财政是产生上述效应的两个路径;以借新还旧为目的发行的置换债对地方政府债务和居民消费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过度的置换债强化地方政府债务对居民消费水平的消极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两者之间的非线性效应在隐性债务、城镇居民消费、中部地区、高产业结构地区、居住类消费和交通通信类消费中更强。因此,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的债务限额管理机制,将债务总增量控制在导致居民消费挤出效应发生的阈值以内;严控新增隐性债务,加快促进隐性债务显性化;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结构;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财政收入来源,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加强对置换债发行的监督。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婉云  
本文实证分析了双重中介效应视角下数字新基建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作用机制,旨在引导各地方政府通过实施数字新基建战略推动居民消费升级。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能够显著促进我国居民消费升级,产业结构、居民收入在数字新基建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燕  尹元生  
2007年初以来,我国经历了新一轮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大幅上涨,环比指数在2008年2月达到了近十年的最高点108.7%,CPI走势及其传导机制已成为各界对经济关注的焦点。本文选取了5个与CPI相关的指标,运用VAR模型,分析其对CPI的传导机制,得出CPI对自身反应较为敏感,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及PPI对CPI的传导效应不明显,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货币供应增长率对CPI的冲击较大,外汇储备增长率对CPI的直接影响较小但间接作用不可忽视。对此,应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非理性因素,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改革价格体制、理顺价格关系也势在必行。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尤影  
本文在分析数字贸易对居民消费扩容提质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就数字贸易及其细分维度对我国居民消费扩容提质(消费规模和消费升级)的具体影响效应及其异质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数字贸易有利于提高消费者购物便利性、增加消费者选择机会、促进消费市场的价格竞争、提高消费者满意度、提高消费效率、降低消费成本,从而促进我国居民消费规模扩大,同时还有利于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提升消费体验、推动产业升级,继而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产生正向赋能作用,且通过了实证检验。实证研究还进一步发现,数字贸易不同细分维度对消费扩容提质的影响存在显著异质性,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对消费扩容提质的赋能效应相对较小,而数字贸易发展规模(跨境电商、电子商务交易)对消费扩容提质的溢出效应更大。同时,相较于消费升级,数字贸易及其细分维度对消费规模的正向溢出效应更强;最后还发现,数字贸易及其细分维度对消费扩容提质的正向赋能效应呈现明显的“东强西弱”特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颖  郭守亭  
基于2011-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本地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对邻域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影响表现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明显空间距离衰减边界,即300千米之内为正向溢出,超过300千米之外空间溢出系数值下降,省界对空间溢出效应存在阻碍作用;空间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地区及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提升作用更为显著。其作用机制为:数字经济发展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收入水平、增强居民幸福感实现消费结构升级。基于此,提出区域协同发展、消除数字要素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发挥数字技术的辐射带动、提升居民幸福感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颖  郭守亭  
基于2011-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本地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对邻域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影响表现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明显空间距离衰减边界,即300千米之内为正向溢出,超过300千米之外空间溢出系数值下降,省界对空间溢出效应存在阻碍作用;空间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地区及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提升作用更为显著。其作用机制为:数字经济发展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收入水平、增强居民幸福感实现消费结构升级。基于此,提出区域协同发展、消除数字要素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发挥数字技术的辐射带动、提升居民幸福感等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嘉   王乾宇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为居民优化消费结构、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提供了基础支撑,成为推动地区消费增长的新引擎。因此,本文利用2012-2021年我国2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促进了居民消费升级;流动性约束、支付便利、投资效率和居民风险对冲能力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居民消费升级的重要影响机制。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流通效率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越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永生  
近几年来,扩大内需、增加有效需求,进而提高消费率,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推动国民经济更加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持续性的热点话题。一、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演变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