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61)
2023(10296)
2022(8503)
2021(7562)
2020(6310)
2019(13874)
2018(13273)
2017(25334)
2016(13524)
2015(14725)
2014(14426)
2013(14482)
2012(13670)
2011(12560)
2010(12736)
2009(11734)
2008(11289)
2007(10062)
2006(9129)
2005(8165)
作者
(43469)
(36752)
(36689)
(34750)
(23380)
(17570)
(16299)
(14269)
(13953)
(13128)
(12739)
(12097)
(12056)
(11656)
(11576)
(11260)
(10883)
(10719)
(10595)
(10549)
(9361)
(9237)
(8877)
(8538)
(8445)
(8213)
(8095)
(7646)
(7355)
(7244)
学科
(78692)
经济(78619)
管理(36449)
(33970)
方法(27801)
数学(24940)
(24809)
企业(24809)
数学方法(24757)
地方(18083)
(17578)
(17191)
中国(16172)
(14428)
业经(13986)
地方经济(12710)
农业(12531)
(11956)
贸易(11951)
(11494)
环境(11008)
(10435)
(9538)
金融(9537)
(9086)
银行(9034)
产业(8717)
(8683)
(8659)
经济学(8506)
机构
大学(209402)
学院(208286)
(97154)
经济(95609)
研究(79230)
管理(75026)
理学(65587)
理学院(64721)
管理学(63540)
管理学院(63177)
中国(57953)
科学(50422)
(42918)
(42847)
(41919)
(41058)
研究所(38781)
业大(34732)
中心(34180)
农业(34071)
财经(33531)
经济学(31797)
(30557)
(30518)
经济学院(28523)
(28016)
(26504)
北京(26449)
师范(26099)
科学院(25246)
基金
项目(143295)
科学(112837)
基金(107561)
(97750)
国家(97002)
研究(94956)
科学基金(81359)
社会(64947)
社会科(61645)
社会科学(61629)
基金项目(57129)
(54403)
自然(53973)
自然科(52751)
自然科学(52731)
自然科学基金(51806)
(46723)
资助(42951)
教育(41728)
编号(34058)
重点(33245)
(31825)
(31370)
(29173)
国家社会(28517)
计划(28316)
科研(27982)
创新(27549)
教育部(26284)
成果(26181)
期刊
(110176)
经济(110176)
研究(62148)
学报(40807)
(37528)
科学(36139)
中国(35195)
大学(29565)
(29448)
学学(28823)
管理(26677)
农业(25018)
经济研究(20248)
财经(17271)
(16950)
金融(16950)
业经(15734)
(14975)
技术(14310)
问题(14164)
(13189)
技术经济(11540)
商业(10997)
教育(10954)
统计(10854)
(10790)
(10790)
业大(10629)
世界(10457)
资源(10124)
共检索到305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赜琳  傅冬绵  
消费需求不足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利用1978年以来相关经济数据,基于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的视角,总结归纳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消费演变的特征事实,并运用多变量脉冲响应函数,对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的暂时性增加对未来的经济增长可能产生抑制作用;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具有滞后效应,但其影响是正向的;CPI的持续上升不仅不利于居民消费增长,对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也会产生抑制作用;从长远来看,保持物价稳定、建立新的消费热点则是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云  
本文认为,目前的高储蓄反映居民消费具有积累型特征,由此带来的低消费和高储蓄正阻碍着经济增长;消费水平特征是总体消费水平较低,收入水平差异日趋扩大;消费结构特征是消费层次低,消费结构不合理,在整个消费支出中,商品消费所占比重偏大,服务性消费所占比重过小。为使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向更高层次推进,一要有长期稳定的政策,消除人们不可预期和不安全感,有社会保障作后盾;二要提倡新的消费观念及消费方式.特别是长期稳定并有法律保障的信贷消费。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程春霞  
通过对居民收入增长率及收入消费比的数据分析,认为居民消费不存在成为经济增长引擎的可能性。利用居民最终消费率和GDP数据,实证分析了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协整分析发现,居民最终消费率的提高与GDP增量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基于GranGer检验,发现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也不显著。实证结果表明,提高居民消费率不能加速经济增长,即居民消费不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朝晖  王成进  
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以及市场化程度不高的特征使得研究政府消费、居民消费中农业居民消费与非农业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更具现实意义。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国内最大、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以及藏富于民的发展模式,广东的发展实践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材料。文章通过检验广东省1978—2008年政府消费、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广东的经济增长对居民消费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而居民消费并不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非农业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最大,农业居民消费对非农业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具有反向的冲击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肖燕飞  
利用1979—2014年我国大陆31个省份的统计数据,从固定资产投资、资本形成额、银行贷款资金及外商直接投资(FDI)四个方面,借助GIS的空间分析模块,系统分析了我国省域不同资本的时空演化过程,然后,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揭示了东中西三大不同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1)各区域资本规模持续增大,不同板块间的差距显著,东部地区占据主导地位,其次为中西部地区;(2)各省域资本空间分异明显,高值区域即资本活跃区集中于山东等沿海省份,较高值区域以中东部省份为主,中值区域呈零星分布,低值区域以西藏等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冀恺  尹玉婷  
近年来,新经济作为引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驱动引擎备受社会关注,其不仅在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正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受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影响,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促进生产、流通等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最终在与消费需求变化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居民在消费观念上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协同化趋势,在消费方式上表现出数字化、移动化、场景化等典型特征,形成了新经济下居民消费的新趋势。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胡延平  
文章通过区分进口与出口,结合我国二元经济特征,分析了国际贸易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通过广东1979~2006的数据实证分析得出,进、出口变动是居民消费变动的原因,出口对居民消费、特别是农业居民消费的影响要大于进口,而对于非农业居民消费而言,进口的作用要大一些;农业居民消费对出口的影响要大于非农业居民消费,而非农业居民消费对进口的影响要大于农业居民消费。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凤  金克琴  
本文根据1978—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支出的有关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与国内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稳定的促进作用,刺激消费特别是占总消费比重较大的居民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因此,我国应转变一直以来以投资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居民消费率,实现居民消费支出增加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凤升  赵俊平  魏景柱  
本文根据1978-2005年我国历年居民消费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和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崔海燕  
利用1997—2009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我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运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对我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当期人均实际GDP对当期人均实际居民消费均具有显著影响,且前一期人均实际居民消费对当期人均实际居民消费也均具有显著影响,但各地区的消费习惯的程度不同。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林晨  陈小亮  陈伟泽  陈彦斌  
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呈现出"高增长、高投资、低消费"的特征,近年来虽然居民部门消费率有所上升,但是经济增速也在不断下降。本文构建了含有人工智能和异质性资本(包括实体经济资本、住房资本和基建资本)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探寻人工智能是否有助于优化中国的资本结构,从而在扩大居民消费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可以优化资本结构,实现扩大居民消费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究其原因,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提高实体经济的吸引力,吸引资金从房地产流向实体经济,从而减轻住房资本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并增强实体经济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减弱地方政府依靠基建投资"稳增长"的动机,从而减轻基建资本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并进一步增强实体经济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据此,本文建议政府部门着力促进人工智能快速健康发展,从而优化资本结构,最终实现扩大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春义  
消费在经济学研究中是一个永恒的热点话题。利用计量经济学的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1978~2011年中国居民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居民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调节机制;居民消费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只是在短期内的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岱月  
本文基于2000-2016年统计数据,构建灰色GM(1,1)模型实证分析居民消费与流通经济增长的耦合性关系。研究发现,耦合度系数表现较为稳定,其中2000-2004年间表现为逐年交替,2005-2010年处于流通滞后,2011-2015年处于消费滞后;耦合发展指数保持稳步上升趋势,其中2007-2009年出现略微下滑,2009-2013年出现跳跃式增长;耦合度系数与耦合发展指数的灰色预测为优质、上升耦合态势,反应居民消费与流通经济在内部生产要素配合中的有效性,居民消费将进一步与流通经济增长形成良性互动,最后基于以上研究提出意见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柯青青  
由于受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波动的影响,我国出口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有必要转变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从经济学角度对影响边际消费倾向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消费税、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构建完善社会再教育体系等具体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可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与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