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09)
- 2023(10578)
- 2022(8699)
- 2021(7907)
- 2020(6175)
- 2019(13691)
- 2018(13223)
- 2017(25246)
- 2016(13711)
- 2015(15075)
- 2014(14943)
- 2013(14725)
- 2012(14206)
- 2011(13014)
- 2010(13396)
- 2009(12335)
- 2008(12196)
- 2007(10960)
- 2006(10041)
- 2005(9574)
- 学科
- 济(62366)
- 经济(62289)
- 业(36462)
- 管理(33495)
- 企(25610)
- 企业(25610)
- 中国(23085)
- 方法(20648)
- 地方(19321)
- 农(18950)
- 数学(17495)
- 数学方法(17341)
- 融(15321)
- 金融(15320)
- 业经(15283)
- 银(15226)
- 银行(15212)
- 行(14738)
- 财(14195)
- 制(13922)
- 农业(12989)
- 贸(12533)
- 贸易(12522)
- 易(12102)
- 发(11178)
- 险(11055)
- 保险(10964)
- 地方经济(10547)
- 学(10016)
- 环境(9859)
- 机构
- 学院(195349)
- 大学(192532)
- 济(84706)
- 经济(82917)
- 研究(72295)
- 管理(70345)
- 中国(59767)
- 理学(58113)
- 理学院(57435)
- 管理学(56626)
- 管理学院(56247)
- 财(42357)
- 京(41977)
- 科学(40745)
- 所(36507)
- 中心(32965)
- 研究所(32603)
- 财经(32230)
- 农(31223)
- 江(30653)
- 经(29235)
- 北京(27751)
- 经济学(26778)
- 范(26626)
- 师范(26368)
- 院(26346)
- 州(25299)
- 业大(24986)
- 经济学院(24161)
- 农业(24005)
- 基金
- 项目(121585)
- 科学(95681)
- 研究(93637)
- 基金(86082)
- 家(73981)
- 国家(73252)
- 科学基金(62144)
- 社会(60813)
- 社会科(57593)
- 社会科学(57581)
- 省(47825)
- 基金项目(43876)
- 教育(42062)
- 划(40131)
- 编号(38227)
- 自然(36333)
- 资助(35661)
- 自然科(35432)
- 自然科学(35423)
- 自然科学基金(34748)
- 发(32389)
- 成果(31988)
- 课题(27997)
- 重点(27843)
- 部(27042)
- 发展(26730)
- 展(26289)
- 国家社会(25288)
- 创(25243)
- 性(24564)
共检索到3199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程雪军
当前,我国居民杠杆率快速上涨,并呈现出与国际趋势背离、风险不对称、居民储蓄率下降、债务过度扩张等风险特征。从居民杠杆率的发展肇因看,可归于中长期消费贷款领域的货币政策宽松促使房地产贷款过热,以及短期消费贷款领域的金融科技驱动消费金融机构的野蛮生长。通过采用法律金融学理论,重点分析不同法系下居民杠杆率的发展演进,充分借鉴海洋法系(以美国为代表)与大陆法系(以日本为代表)的居民杠杆率高企的风险治理经验,结合我国居民部门的风险境况,提出我国防范居民杠杆率高企的风险治理路径。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程雪军 李心荷
近年来,我国居民杠杆率快速上升备受关注。从居民杠杆率的发展演进与国际比较看,我国居民杠杆率历经起步期、发展期与稳定期,并呈现出上升速度快、与国际趋势背离、金融风险加剧化等特征。根据PEST分析方法,可以从政策、经济、社会与科技之维剖析居民杠杆率高企的风险衍生及其成因:货币政策的量化宽松刺激了消费信贷市场"虚假繁荣";债务过度扩张将透支居民消费潜力并抑制经济发展;居民杠杆率快速上升不利于通过储蓄缓冲债务风险;金融科技的崛起驱动居民杠杆率"野蛮发展"。在域外居民杠杆率高企的风险防范经验上,通过参照法律金融学理论的研究框架,重点对海洋法系下英国以及大陆法系下德国与韩国的居民杠杆率风险防范进行比较研究,进而从法律、政策、社会与科技层面对我国防范居民杠杆率风险提出相关的应对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若愚
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水平较低,仍有较大"加杠杆"空间,可通过推动居民举债消费来实现扩内需和债务杠杆在政府、企业和居民部门间的转移,从而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和实现宏观债务风险"软着陆"。根据美国和韩国的发展经验,居民部门债务水平与一国的经济增长、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政府政策激励、房地产市场发展等因素关系密切。借鉴国际经验,未来应多方发力、有的放矢,有序引导居民举债消费,鼓励和推动消费金融创新,促进新消费热点培育与消费金融创新相结合,构建住房政策性金融体系,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关键词:
居民部门 杠杆率 国际比较 启示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欧阳正杰
美联储前主席本·伯南克说过:理解金融危机是宏观经济学的圣杯。尽管本轮金融危机之前,居民杠杆率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系并不为学界重视,很多金融市场的因素如银行的流动性、雷曼破产和政策不确定性被认为是引发金融危机的更为重要的因素,但是当前大量的学者开始对金融危机之前美国居民杠杆率过快上涨的现象进行了重新关注与深刻反思。主要的原因在于,大量的数据和事实表明,居民杠杆率过高有可能成为金融脆弱性的
关键词:
杠杆率 金融风险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彦斌 随晓芹 刘哲希
历次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一个经济体的过度负债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的根源,它会引发资产泡沫从而加剧金融体系不稳定性。因此,如何事前地判断一个经济体是否过度负债,提供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预警,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相较于杠杆率这一常用的预警指标,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含有资产泡沫和融资约束的宏观模型,系统论证了"杠杆率/投资率"是更好的预警指标。随后,本文基于41个代表性经济体1991—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验证。(1)"杠杆率/投资率"上升会显著放大杠杆率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更容易引发资产泡沫风险;(2)杠杆率上升不一定会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概率显著增加,但如果同时出现了"杠杆率/投资率"上升的情况,那么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的概率会显著增大。2012年以来,中国开始出现"杠杆率/投资率"持续扩大的情况,需要高度警惕。未来,中国要打好防控金融风险的攻坚战不仅要在"结构性去杠杆"上下功夫,还要通过提振民间投资需求等手段有效降低"杠杆率/投资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郑洁 仲熠辉 左翎
地方政府自主发债是一个涵盖法律、财政、金融、社会等诸多领域改革的系统工程,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杠杆,也是《预算法》修订施行后的一个新鲜事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融资工具,地方政府自主发债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的举债压力,使融资更加规范;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地方政府负债的可持续性;完善财政分权体制,彰显了财政效率特征。但当前,地方政府自主发债在发行规模、市场定价、信息披露、债券评级以及违约责任等方面与市场化的融资机制尚存差距,隐藏着一定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本文由此出发展开研究,探讨了我国地方政府自主发债面临的风险及其治理路径选择。
关键词:
自主发债 市场风险 信用风险 公共风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郑洁 仲熠辉 左翎
地方政府自主发债是一个涵盖法律、财政、金融、社会等诸多领域改革的系统工程,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杠杆,也是《预算法》修订施行后的一个新鲜事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融资工具,地方政府自主发债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的举债压力,使融资更加规范;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地方政府负债的可持续性;完善财政分权体制,彰显了财政效率特征。但当前,地方政府自主发债在发行规模、市场定价、信息披露、债券评级以及违约责任等方面与市场化的融资机制尚存差距,隐藏着一定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本文由此出发展开研究,探讨了我国地方政府自
关键词:
自主发债 市场风险 信用风险 公共风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君 何东伟 何知仁
金融中介基于风险感知而非真实风险进行投资决策。由于风险感知具有主观性和易变性,金融中介对投资需求的预期会反过来影响风险感知。在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金融中介对投资需求的预期取决于其对金融周期的判断。由于缺乏客观的公共信息,市场对投资需求的预期可能"自我实现"。在结构上,本文首先建立了以内生性风险感知为核心的简单模型,刻画金融中介的杠杆率、风险感知和名义利率的内生作用机制;其次,本文具体讨论货币政策通过调控利率水平进而影响金融市场风险感知和杠杆率的机制,并通过引入风险感知的跨境传导机制,讨论了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牛慕鸿 纪敏
"杠杆率"首先是微观的财务概念,一般是指经济主体通过负债实现以较小的资本金控制较大的资产规模。在统计上,负债与股权之比、资产与股东权益之比、资产与负债之比,以及上述指标的倒数,都可用于衡量杠杆率,本轮危机后国际银行监管领域新设的"杠杆率"监管指标,就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一级资本与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的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娄飞鹏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主动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我国完整的工业门类和超大规模市场空间为扩大内需提供了现实条件。考虑到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下降,投资需求高速增长难以为继,稳定经济增长需要充分发挥消费的拉动作用,而消费中政府消费增长快于居民消费增长,决定了需要构建以居民消费为主体的内需格局。在扩大居民消费方面,因为居民收入增长水平较低降低了分母,以及加杠杆购房提高了分子,二者综合作用推高居民部门杠杆率并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为此,需要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优化居民收入结构,按照"房住不炒"的总体思路稳定房地产调控,也即从分子、分母两端降低杠杆率提升居民消费,同步推动消费升级、优化消费环境,提升居民消费满意度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进而让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充分发挥,以稳定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嘉鑫 孙梦娜
环境规制能否发挥绿色发展的导向作用,有效引导企业治理转型升级?已有研究发现,碳排放收紧引致较高的碳风险会抑制利息税盾的使用,降低财务杠杆,这与经典的环境规制有助于引导企业向资本市场开拓,从而增加财务杠杆的观点并不一致,被称之为绿色发展与治理转型的"波特假说之谜"。本文以2016年我国签署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巴黎协定》为背景,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碳风险对企业财务杠杆的影响。研究发现:碳密集型企业在该协定签署后显著降低了财务杠杆,且财务困境风险是影响碳风险降杠杆效应的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表明,对于国有企业和融资约束水平较高的公司,上述效应更加显著;同时,碳排放收紧情境下碳风险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债务期限结构、企业投资,并抑制"短贷长投"现象。以上研究结论表明,为应对绿色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企业应主动寻求治理转型,通过降杠杆来保障可持续发展。本文不仅丰富了环境规制与资本结构的相关研究,还为深化双碳目标下企业绿色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参考。
关键词:
碳风险 巴黎协定 降杠杆 财务困境风险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吴素雄 张燕 杨华
在国际范围内,健康领域基本经历了从政府统治到市场管理到社会治理,再到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转变。有效把握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规律及其背后的逻辑机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健康治理实践。健康治理的发展路径差异受政府治理策略、市场成熟度和社会发育状况影响,其背后的逻辑是政策、利益和议题驱动,体现为科层、契约与网络机制的差异,这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当前我国的健康治理驱动机制交叉重叠,呈现出模糊的健康治理路径。我国的健康事业可以根据政府、市场和社会治理能力,实施分阶段推进,先实施政策驱动,继之以议题驱动。
关键词:
健康治理 科层机制 契约机制 网络机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育蓉 齐结斌 楼东玮
本文研究了企业杠杆率的两类动态调整效应——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和企业风险效应,利用1998-2015年上市公司微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1)企业杠杆率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而与企业风险之间存在"U型"关系,后者对应的拐点杠杆率更低。(2)中长期较短期杠杆率可以在更大区间兼顾"提效率"与"降风险"目标。(3)企业向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迈进的过程中,"倒U型"和"U型"拐点来临更快,降杠杆的迫切性越来越高。为此,企业"去杠杆"需充分考虑杠杆率的"效率"与"风险"效应,并结合企业生命周期所处阶段以及杠杆率期限结构特征的不同而采取差异化策略。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文红星 周文兴
在经济和社会转型过程中,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城市社区行政性管理模式正在逐渐消失,商住小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和城市老旧院落成为城市居住区的主体。新形势下社区管理必须从社区主体出发,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逐步实现社区群众自治和社会管理创新。而只有从法律法规、政府职能、公民意识以及自治组织四个方面出发,不断完善当前体制,才能最终实现上述城市社区治理目标。
关键词:
社区治理 居民参与 社区自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鹤 王沈南 何帆
借鉴明斯基"金融不稳定假说",基于"收入—债务"的三种分类,从"流量"层面构建并测算了主要经济体居民部门的"明斯基杠杆率"。研究发现,中国居民部门的杠杆率在2009—2010年以及2016—2017年加速上升,以房贷为主的中长期贷款的快速攀升是"加杠杆"的主要原因。国际比较结果表明,"明斯基杠杆率"的快速上升往往是发达经济体金融危机的前兆。实证结果显示,相对于传统的债务率指标,"明斯基杠杆率"对消费降速和金融危机等宏观变量的解释力度更强,是反映居民宏观杠杆率的良好指标。中央政府应充分警惕居民部门"流量"约束快速增大对宏观经济带来的中长期负面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