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96)
- 2023(19136)
- 2022(16297)
- 2021(15237)
- 2020(12759)
- 2019(29067)
- 2018(28650)
- 2017(55253)
- 2016(29562)
- 2015(32999)
- 2014(32812)
- 2013(32263)
- 2012(29891)
- 2011(26890)
- 2010(26969)
- 2009(25007)
- 2008(23479)
- 2007(20541)
- 2006(18062)
- 2005(16117)
- 学科
- 济(119891)
- 经济(119759)
- 管理(82060)
- 业(81906)
- 企(65525)
- 企业(65525)
- 方法(51498)
- 数学(44756)
- 数学方法(44186)
- 中国(39165)
- 农(32743)
- 财(31440)
- 融(30174)
- 金融(30172)
- 银(29858)
- 银行(29814)
- 地方(29303)
- 行(28696)
- 业经(27615)
- 学(25508)
- 制(25052)
- 农业(22510)
- 贸(21292)
- 贸易(21273)
- 易(20609)
- 理论(20276)
- 务(20120)
- 财务(20039)
- 财务管理(19997)
- 企业财务(18974)
- 机构
- 大学(407176)
- 学院(406617)
- 济(165023)
- 经济(161393)
- 管理(159925)
- 理学(137182)
- 研究(136865)
- 理学院(135695)
- 管理学(133248)
- 管理学院(132514)
- 中国(111036)
- 京(86630)
- 科学(82819)
- 财(78105)
- 所(67589)
- 中心(64653)
- 农(64162)
- 财经(61945)
- 研究所(61189)
- 江(59856)
- 业大(58369)
- 经(56420)
- 北京(55215)
- 范(53901)
- 师范(53371)
- 经济学(50318)
- 院(50131)
- 农业(49835)
- 州(49343)
- 财经大学(46308)
- 基金
- 项目(275918)
- 科学(216926)
- 研究(203707)
- 基金(199628)
- 家(172928)
- 国家(171427)
- 科学基金(147828)
- 社会(128578)
- 社会科(121854)
- 社会科学(121824)
- 省(107675)
- 基金项目(105291)
- 自然(95177)
- 教育(93620)
- 自然科(92972)
- 自然科学(92948)
- 自然科学基金(91246)
- 划(90273)
- 编号(83601)
- 资助(82596)
- 成果(67625)
- 重点(61548)
- 发(61266)
- 部(60725)
- 课题(57416)
- 创(57191)
- 创新(53378)
- 国家社会(52829)
- 科研(52672)
- 教育部(52478)
- 期刊
- 济(180852)
- 经济(180852)
- 研究(124449)
- 中国(81459)
- 学报(61649)
- 财(59074)
- 管理(58601)
- 农(58517)
- 科学(56974)
- 融(52260)
- 金融(52260)
- 大学(47646)
- 教育(46124)
- 学学(44793)
- 农业(39963)
- 技术(35727)
- 业经(30350)
- 财经(29855)
- 经济研究(29290)
- 经(25523)
- 问题(22986)
- 图书(20975)
- 理论(20396)
- 业(19987)
- 技术经济(19114)
- 实践(18687)
- 践(18687)
- 科技(18660)
- 商业(18134)
- 版(18016)
共检索到6122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程雪军 李心荷
近年来,我国居民杠杆率快速上升备受关注。从居民杠杆率的发展演进与国际比较看,我国居民杠杆率历经起步期、发展期与稳定期,并呈现出上升速度快、与国际趋势背离、金融风险加剧化等特征。根据PEST分析方法,可以从政策、经济、社会与科技之维剖析居民杠杆率高企的风险衍生及其成因:货币政策的量化宽松刺激了消费信贷市场"虚假繁荣";债务过度扩张将透支居民消费潜力并抑制经济发展;居民杠杆率快速上升不利于通过储蓄缓冲债务风险;金融科技的崛起驱动居民杠杆率"野蛮发展"。在域外居民杠杆率高企的风险防范经验上,通过参照法律金融学理论的研究框架,重点对海洋法系下英国以及大陆法系下德国与韩国的居民杠杆率风险防范进行比较研究,进而从法律、政策、社会与科技层面对我国防范居民杠杆率风险提出相关的应对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程雪军
当前,我国居民杠杆率快速上涨,并呈现出与国际趋势背离、风险不对称、居民储蓄率下降、债务过度扩张等风险特征。从居民杠杆率的发展肇因看,可归于中长期消费贷款领域的货币政策宽松促使房地产贷款过热,以及短期消费贷款领域的金融科技驱动消费金融机构的野蛮生长。通过采用法律金融学理论,重点分析不同法系下居民杠杆率的发展演进,充分借鉴海洋法系(以美国为代表)与大陆法系(以日本为代表)的居民杠杆率高企的风险治理经验,结合我国居民部门的风险境况,提出我国防范居民杠杆率高企的风险治理路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丽娟 江红莉
居民杠杆率过快攀升与系统性金融风险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已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本文基于货币、股票、债券、外汇市场数据测度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建立非线性MS-VAR模型探究我国居民杠杆率与系统性金融风险间是否存在时变动态关联。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后我国居民杠杆率与系统性金融风险之间存在明显的两区制"棘轮效应";居民杠杆率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都对自身具有粘性;居民杠杆率与系统性金融风险间存在由负转正的时变动态关联,并且风险释放期的关联程度显著大于风险累积期;居民杠杆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显著,而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居民杠杆率的影响甚微。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居民部门作为企业、金融部门转移杠杆的对象,需警惕居民杠杆飙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诱发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巴曙松 柴宏蕊 方云龙
基于结构性去杠杆的视角,本文将2004—2018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与中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相匹配,实证检验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及其背后可能的调节因素。本文研究发现,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且存在合理阈值;上市企业的所在区域、所有权性质的差异会明显影响杠杆率合理阈值的分布;进一步研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与投资规模在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之间发挥明显的调节作用。上述结论在替换关键变量、削弱内生性问题后依旧稳健。本文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为合理安排不同区域、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杠杆率调控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擎 刘军 毛锐
基于"CAMELS"评级体系构建区域银行业风险系数,计算大型、中型、小微企业和居民部门的杠杆率水平,从全国和地区层面系统性地研究杠杆率水平对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全国范围内大型企业杠杆率的提升将提高区域性金融风险,而中小型企业杠杆率提升将降低区域性金融风险;东部地区企业杠杆率对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与全国保持一致,中部地区大型企业、小微企业杠杆率会提高区域性金融风险,西部、东北地区影响则不显著;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会提高区域性金融风险。稳杠杆和防控区域性金融风险政策的制定应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
关键词:
区域性金融风险 企业杠杆 居民杠杆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胡学平 杨利敏 徐梦洁
近年来,我国居民杠杆率增长过快,且结构性特征突出。主要是政府主导加杠杆、银行刺激加杠杆、居民主动和盲目加杠杆所致。居民杠杆率过快增长,导致金融机构存款减少,对实体经济贷款产生挤出效应,还带来金融风险和社会不稳定因素。本文以荆州市为例,通过对多家银行及相关部门的走访调查,分析居民杠杆率的增长特征、原因及影响,展现普通居民最切实的负债压力,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居民杠杆率 结构特征 金融风险 影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澎涵 范瑞
采用中国2011—2018年地市级数字金融指数与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匹配,实证分析了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缓解金融错配,进而降低企业杠杆率。数字金融发展不仅有降低企业杠杆的作用,还会促进结构性去杠杆。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更有助于降低国有企业、所属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大型企业、盈利能力较差企业的杠杆率。依据研究结论提出完善数字金融的监督机制与功能、加快部署金融科技发展战略、促进信息资源整合等建议。
关键词:
数字金融 金融错配 企业杠杆率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欧阳正杰
美联储前主席本·伯南克说过:理解金融危机是宏观经济学的圣杯。尽管本轮金融危机之前,居民杠杆率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系并不为学界重视,很多金融市场的因素如银行的流动性、雷曼破产和政策不确定性被认为是引发金融危机的更为重要的因素,但是当前大量的学者开始对金融危机之前美国居民杠杆率过快上涨的现象进行了重新关注与深刻反思。主要的原因在于,大量的数据和事实表明,居民杠杆率过高有可能成为金融脆弱性的
关键词:
杠杆率 金融风险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彦斌 随晓芹 刘哲希
历次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一个经济体的过度负债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的根源,它会引发资产泡沫从而加剧金融体系不稳定性。因此,如何事前地判断一个经济体是否过度负债,提供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预警,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相较于杠杆率这一常用的预警指标,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含有资产泡沫和融资约束的宏观模型,系统论证了"杠杆率/投资率"是更好的预警指标。随后,本文基于41个代表性经济体1991—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验证。(1)"杠杆率/投资率"上升会显著放大杠杆率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更容易引发资产泡沫风险;(2)杠杆率上升不一定会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概率显著增加,但如果同时出现了"杠杆率/投资率"上升的情况,那么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的概率会显著增大。2012年以来,中国开始出现"杠杆率/投资率"持续扩大的情况,需要高度警惕。未来,中国要打好防控金融风险的攻坚战不仅要在"结构性去杠杆"上下功夫,还要通过提振民间投资需求等手段有效降低"杠杆率/投资率"。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昆 潘朝顺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有效市场假说在理论和实践上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行为金融学逐渐兴起。文章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行为金融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阶段 ,分析了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 ,概括了行为金融学的主要模型并指出行为金融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有效市场假说 行为金融学 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夏敏 王睿
将杠杆率作为衡量商业银行风险的指标,基于我国45家上市商业银行2013—2017年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检验杠杆率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首先运用混合效应模型(pool)、固定效应模型(FE)、随机效应模型(RE)以及动态GMM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再将银行按国有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及农村商业银行分为三个子样本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杠杆率滞后一期相对于当期的影响十分显著,不良贷款率、盈利能力、贷款增长率、权益乘数负向影响杠杆率,存贷比正向影响杠杆率,宏观层面的GDP与M2增长率对杠杆率影响显著。由异质性检验可以得出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其客观条件存在显著差异,监管机构应及时调整监管策略,保证各类银行的稳健发展。
关键词:
商业银行风险 杠杆率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和平 潘艳红
存款保险公司是存款保险制度的实际执行机构,其组建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存款保险计划能否得以实现。由于存款保险体制的不同,存款保险公司有着不同的设置模式,并且不论在何种模式下存款保险公司都会受到多种消极因素的干扰,因此有必要寻求优化的设计方案。并且,探讨存款保险公司建构的法律需求有利于公司运行与治理的法治化。
关键词:
存款保险 存款保险公司 建构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佩珈 梁婧
危机以来,金融机构"去杠杆化"及其伴随的主权债务风险上升、经济增速放缓引起了各国的高度关注。IMF认为,主权债务风险将是未来影响全球金融稳定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当前中国正步入增速放缓、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常态,债务风险问题也备受关注,中国经济各部门的债务率(杠杆率)发生了哪些变化,蕴含了何种风险,未来该如何应对?本文对杠杆率与经济增长、金融稳定之间的作用进行理论探源,并通过实证分析研究我国各经济主体杠杆率的构成及变化,并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以期捕捉我国金融体系的脆弱环节和风险薄弱领域。
关键词:
杠杆率 债务风险 金融风险 企业债务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范小云 王道平 方意
本文测度了我国金融机构在美国次贷危机期间以及危机前后对金融系统的边际风险贡献程度。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非危机时期,我国边际风险贡献和杠杆率较高的金融机构,在危机中的边际风险贡献较大;此外,我国金融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边际风险贡献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危机期间较大、危机前后相对较小。因此,防范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发生,减少我国金融机构风险的外部性和顺周期性,应加强对那些边际风险贡献和杠杆率较高的金融机构监管。
关键词:
边际风险贡献 杠杆率 系统性风险 监管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乐章 秦习岗
农村数字金融正在改变农民的金融行为,对金融市场的稳定产生影响。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15)和家庭金融调查数据(2015—2019),在省级层面探讨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户杠杆率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通过增加家庭收入和促进合理消费,可以显著降低农户长期杠杆率。数字金融提升工商业收入、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和非农就业收入的效果递减,三类收入降低农户杠杆率的作用递增。生存型和发展型消费能够增强家庭内生发展能力,同时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并减少债务负担。数字金融资源供给大于需要时,贫困农户的长期杠杆率不降反升。农村地区就业创业公共服务滞后,数字金融使用效益偏低,将推升贫困农户杠杆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