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486)
2023(22315)
2022(18668)
2021(17337)
2020(14522)
2019(33353)
2018(32474)
2017(60718)
2016(33191)
2015(37658)
2014(37140)
2013(36547)
2012(33919)
2011(30601)
2010(30611)
2009(28481)
2008(27563)
2007(23867)
2006(20909)
2005(18550)
作者
(98215)
(82073)
(81285)
(77298)
(52155)
(39367)
(37029)
(32188)
(31436)
(29202)
(27912)
(27827)
(26027)
(25873)
(25425)
(25349)
(24565)
(24254)
(23624)
(23552)
(20339)
(20334)
(19989)
(18656)
(18435)
(18202)
(18019)
(17990)
(16605)
(16328)
学科
(131415)
经济(131262)
管理(91846)
(88155)
(72446)
企业(72446)
方法(61483)
数学(53906)
数学方法(53158)
中国(40307)
(35294)
(34690)
业经(30651)
(30372)
金融(30369)
(29758)
(29034)
银行(28953)
(27809)
(26511)
贸易(26495)
(26271)
(25786)
地方(25284)
农业(23833)
理论(22882)
(22080)
财务(21998)
财务管理(21952)
企业财务(20883)
机构
大学(475166)
学院(470226)
(187290)
经济(183397)
管理(178491)
研究(163260)
理学(154891)
理学院(153095)
管理学(149917)
管理学院(149111)
中国(127181)
科学(103400)
(101760)
(85233)
(85179)
(83135)
研究所(76445)
中心(76174)
业大(74669)
财经(69081)
(67955)
农业(67372)
北京(64178)
(63063)
(62207)
师范(61460)
(58938)
经济学(57737)
(55505)
经济学院(52229)
基金
项目(325959)
科学(254291)
基金(236558)
研究(230957)
(209876)
国家(208177)
科学基金(176708)
社会(145460)
社会科(137948)
社会科学(137908)
(125788)
基金项目(124174)
自然(116651)
自然科(114029)
自然科学(113991)
自然科学基金(111942)
(107460)
教育(107151)
资助(98596)
编号(92396)
成果(75086)
重点(73930)
(71492)
(68518)
(67298)
课题(64229)
科研(63199)
创新(62980)
国家社会(60959)
教育部(60783)
期刊
(195302)
经济(195302)
研究(135637)
中国(91871)
学报(85516)
(76275)
科学(74122)
(64088)
大学(64049)
管理(63687)
学学(60083)
教育(53226)
农业(52030)
(50470)
金融(50470)
技术(39747)
财经(33676)
经济研究(32712)
业经(30376)
(28983)
(27940)
图书(26405)
问题(25142)
(24186)
统计(22994)
(22691)
科技(22498)
业大(22365)
理论(22219)
技术经济(21496)
共检索到6959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志伟  殷明  吴宜真  
数字金融素养是数字经济时代体现金融素养的新维度和新领域,也是在微观层面衡量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Lyons和Kass-Hanna对数字金融素养的分析框架为基础,利用1 506位中国居民数字金融素养问卷调研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确定了中国居民数字金融素养的构成维度,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个体因素与家庭环境因素对居民数字金融素养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居民数字金融素养由金融知识、数字知识、数字金融可得性意识、数字金融参与性意识、数字金融使用技能和数字金融维权意识等六个维度构成;性别、教育水平、经管课程学习、个人收入、身体健康水平、家庭财商培养和家庭金融氛围等因素对居民数字金融素养水平存在正向影响,年龄因素对居民数字金融素养存在负向影响。本研究拓展了数字金融素养理论的应用边界,丰富了中国居民数字金融素养的相关文献,研究结论可以为提升我国居民数字金融素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宇熹  范洁  
基于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上海地区消费者金融素养的影响因素。研究得到结果:一是许多消费者对基本金融概念和金融知识知之甚少,且财务规划意识不高。二是年龄、学历、收入和职业是影响金融素养的重要因素,其中,36-45岁人群、高学历者、高收入者以及金融行业人员的金融素养水平相对较高。实证研究丰富了我国现有关于消费者金融素养的研究成果,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展凯   吴金迅   刘倩   米运生  
本文使用2021年华南农业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共同开发的“普惠金融与三农研究”调研数据以及西南财经大学搜集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在对居民数字金融素养进行定量测度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金融素养对居民消费不平等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提升居民数字金融素养有助于缩小消费不平等,减缓收入不平等、缓解流动性约束、优化家庭资产配置、地位寻求是数字金融素养降低消费不平等的重要作用渠道;数字金融素养对改善低学历、中老龄人群和低收入、低资产、乡村地区家庭消费不平等状况的作用效果更大;数字金融素养不仅可以缩小消费机会的不平等,还能缓解消费能力的不平等。在数字化发展浪潮中,为更好地推进实现共同富裕、助力高质量发展,应当在持续推动数字金融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完善数字金融素养教育体系,强化对弱势群体的精准帮扶,减少因“数字鸿沟”而产生的“金融排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欢欢  熊学萍  
居民金融素养偏低会影响金融决策,降低其金融福祉。利用山东省调查数据,通过中介和调节效应检验农村居民客观和主观金融素养对其金融决策的影响路径,结果显示:客观金融素养对金融市场和保险市场参与、金融市场参与态度产生正的直接效应;主观金融素养对金融市场和保险市场参与产生负的直接效应,但对金融市场参与态度产生正的直接效应;主观金融素养在客观金融素养对金融市场和保险市场参与的影响中发挥不完全中介作用;客观金融素养对金融市场参与和金融市场参与态度的影响受主观金融素养的调节。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聂雅丰  胡振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数据,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分析了金融素养对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素养对居民财产性收入获得和规模提升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财产性收入结构方面,金融素养显著提高居民金融资产收入占比,而对土地房屋收入影响不显著。机制分析发现,居民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在金融素养影响财产性收入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素养对居民财产性收入规模的影响呈现"马太效应",金融素养对城镇居民和风险偏好者财产性收入影响效应显著更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安强身   刘佳利  
从共同富裕的视域出发,阐述数字时代下城乡居民金融素养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内在逻辑和传导路径,并利用CHFS (2019)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整体上居民金融素养的提高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在东中部地区、非高等教育群体以及低收入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在居民金融素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数字金融和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数字时代的共同富裕目标,应多渠道、全方位提高城乡居民金融素养,完善金融体系,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增加居民金融资产投资渠道。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竞爽  
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学者的研究,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分析。首先,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来分析金融素养是怎样通过金融行为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产生作用;其次,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分析金融知识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再次,本研究以不同年龄段的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水平与中国家庭消费结构的异质性;最后,提出了提高居民的金融素养、完善市场机制、加强金融教育等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欢欢  熊学萍  
本文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金融素养测评框架(PISA)的基础上,结合金融素养测评的三大经典维度、中国农村金融和农村居民的实际特点,从基本金融知识认知、金融知识理解和应用、风险和回报、金融规划等6个方面,构建了专门针对中国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测评框架,并利用湖北和河南两省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际测评,分析了金融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总体来看,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水平较低,这一结论与国际主流观点相符,且在上述6个方面的得分差异较大;受教育程度、非农程度和风险偏好程度越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越高;男性、参加过学校金融教育或社会金融培训和50~59岁的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较高;父母是文盲的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较低;家庭年人均收入水平对个人金融素养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欢欢  熊学萍  
普惠金融的纵深发展对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基于PISA金融素养测评框架,结合中国农村金融和农村居民的实际特点,构建针对中国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测评指标体系,利用山东、河南和贵州三省的调查数据,分析中国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总体上呈现山东省、河南省、贵州省递减的趋势,在金融素养不同方面的得分差异也较大,并存在区际差异;农村居民的个人受教育程度、父母最高受教育程度、非农程度和风险偏好程度越高,金融素养越高;河南省和贵州省的男性居民的金融素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佩  孙立娟  
金融健康是家庭抵御金融风险能力的重要体现,家庭金融健康水平的提升关乎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本文使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五个维度测度家庭金融健康水平,并使用工具变量法研究户主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1)大部分家庭的资产负债管理和意外保障管理得分较高,日常收支管理和养老保障管理处于及格线水平,但流动资金管理较差,通过等权重法计算的家庭金融健康指数处于中等水平,抗风险能力不够;(2)户主金融素养会对家庭金融健康产生显著影响,户主金融素养越高,家庭金融健康水平越高,但这种影响只在女性户主家庭中显著。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加大教育投入、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加强对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提升全民金融素养;多措并举提高家庭社保参保率,提高家庭抗风险能力。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吴锟  王沈南  李鸿波  
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考察金融素养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素养与居民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优化正相关;当把金融素养分为初级金融素养和高级金融素养时,初级金融素养仅对居民消费总量存在促进作用,而高级金融素养对居民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优化均具有显著正面影响;“互联网使用”和“信息交互”是金融素养提升推动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的两条重要渠道。因此,应精准化实施金融教育以全面提高全民金融素养,促进消费扩容。同时,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理性消费理念的示范与引导,以充分发挥信息影响消费升级的渠道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廖理  初众  张伟强  
研究目标:测度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性别差异的存在性和差异产生的原因。研究方法:构建居民金融素养的测量指标,全国范围内抽样调查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一是无论是客观金融素养或是主观金融素养,女性的金融素养都显著低于男性,在控制了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等因素后差异仍然显著;二是认知能力中的数学能力和风险态度对金融素养性别差异有显著的解释能力,但是认知能力中的语文能力和婚姻中的性别分工对金融素养性别差异缺乏显著的解释能力。研究创新:基于中国居民家庭调研数据的金融素养的性别差异研究。研究价值:有助于我国消费者金融教育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高金融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孟宏玮  闫新华  
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本文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实证分析金融素养对城镇家庭消费支出和消费结构的影响,并且通过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家庭金融素养可以显著提高城镇家庭消费总支出和家庭服务型消费支出。从区分金融素养的不同构成维度发现,金融知识更有利于促进城镇家庭消费总支出和服务型消费支出的增长。研究还发现,金融素养可以通过金融可得性和家庭商业保险参与促进城镇家庭消费总支出和家庭服务型消费支出的增长。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金融素养和家庭消费理论,对于激发和释放城镇家庭消费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江西省金融学会课题组  张智富  
本文围绕江西省农村居民金融素养与金融行为开展了专项调研,构建了金融素养指数,从借贷行为、理财行为、保险行为以及金融咨询行为四个方面构建了Probit模型,分析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对金融行为的影响方向及其显著程度。从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水平来看,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各地市水平参差不齐、不同特征人群差异明显;从金融素养对金融行为的影响来看,金融素养对金融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不同群体特征对金融行为影响显著。对此本文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构建农民金融教育长效机制,提高农民金融素养水平;二是打造多维金融服务推广体系,提升农民金融获取意识;三是推进农民增收致富发展目标,调动农民金融参与积极性;四是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民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朱涛  林璐  张礼乐  
国际上居民金融素养研究已广泛展开。本文基于国际比较的多层次知识点研究表明:中国居民金融素养处于国际中等水平,对经济金融知识了解程度的自我评价较为客观;得益于社会实践经验,居民对复利和通货膨胀知识了解程度与发达国家基本一致,但对风险分散的认知存在显著偏差,尤其对同类金融产品的风险特征认知不清,具体表现在对实现分散化投资效益的长期投资理念严重缺失。面临金融监管制度性缺位和复杂的金融环境,保护中国金融消费者权益,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金融需求,普及金融教育,提升公众金融素养才是最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