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57)
- 2023(9969)
- 2022(8420)
- 2021(7760)
- 2020(6701)
- 2019(15326)
- 2018(14802)
- 2017(28729)
- 2016(14941)
- 2015(16635)
- 2014(16132)
- 2013(15743)
- 2012(14183)
- 2011(12217)
- 2010(11638)
- 2009(10216)
- 2008(9332)
- 2007(7693)
- 2006(6190)
- 2005(5099)
- 学科
- 济(59144)
- 经济(59075)
- 管理(41246)
- 业(40376)
- 企(32194)
- 企业(32194)
- 方法(32007)
- 数学(29088)
- 数学方法(28722)
- 财(19684)
- 农(16666)
- 贸(15835)
- 贸易(15832)
- 易(15564)
- 中国(14618)
- 出(12231)
- 业经(12103)
- 农业(11515)
- 学(10918)
- 收入(10103)
- 务(9815)
- 财务(9784)
- 财务管理(9754)
- 地方(9709)
- 制(9310)
- 企业财务(9184)
- 技术(9170)
- 环境(8537)
- 口(8388)
- 出口(8381)
- 机构
- 大学(200151)
- 学院(198753)
- 济(86317)
- 经济(84935)
- 管理(80479)
- 理学(71293)
- 理学院(70630)
- 管理学(69356)
- 管理学院(69020)
- 研究(63212)
- 中国(46948)
- 京(40076)
- 财(38443)
- 科学(38320)
- 农(32958)
- 财经(31575)
- 业大(30901)
- 中心(30434)
- 所(29599)
- 经(29198)
- 经济学(28386)
- 江(27377)
- 研究所(27329)
- 农业(26153)
- 经济学院(25986)
- 财经大学(24047)
- 北京(23837)
- 范(23745)
- 院(23707)
- 师范(23400)
- 基金
- 项目(148946)
- 科学(119221)
- 基金(112337)
- 研究(106070)
- 家(98946)
- 国家(98183)
- 科学基金(85566)
- 社会(70506)
- 社会科(67068)
- 社会科学(67049)
- 基金项目(59507)
- 省(56790)
- 自然(56226)
- 自然科(55037)
- 自然科学(55018)
- 自然科学基金(54042)
- 教育(49066)
- 划(48471)
- 资助(45593)
- 编号(40556)
- 部(34005)
- 重点(33620)
- 创(31928)
- 发(31565)
- 国家社会(30709)
- 成果(30621)
- 创新(29938)
- 科研(29830)
- 教育部(29706)
- 人文(28764)
共检索到2732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扬 梁峰
本文通过构建居民可支配收入比重变动的指标,测算了居民收支项目对居民收入比重变动的贡献率。研究表明:近20年来居民收入比重下降是居民收支结构变化的综合结果,居民支出项目对居民收入比重变动的影响不容忽视;20世纪90年代,引起居民收入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在初次分配阶段;"十五计划"期间,居民增加值是居民收入比重下降主因;2005至2009年,居民收入比重下降的减缓主要得益于利息及其他收入的增加,生产税支出的减少。
关键词:
收入比重 收入分配 劳动报酬 可支配收入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忠 张雪春 张颖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不断下降,理解这一问题的成因,是制定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等政策措施的基础。本文认为,尽管我国改革初始的财富格局(国有资产、土地、资源等集中在国家)对GDP增长没有影响,但对收入分配格局及变化趋势则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1997~2007年资金流量表,通过利息收入、土地出让金、国有企业利润等数据,对居民、企业和政府实际可支配收入项目进行了调整,并相应地还原了企业、政府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中资产收益的作用。结果发现,资产性收益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影响显著,也说明了财富格局比劳动力报酬更有解释力。因此,要从根本上扭转居民可支配收入比重不...
关键词:
收入分配 资产性收入 财富格局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余玲铮 魏下海
本文从金融发展视角解读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这一现象。首先基于文献探讨金融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利用1997-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金融发展的总指标,还是分项指标皆与劳动份额有显著负向关系,说明现阶段金融发展是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便控制内生性、异常样本点和指标定义等潜在问题,上述结论也是稳健可靠的。本文评估了金融发展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也为破解当前我国经济的消费-投资结构困境提供了一定政策启示。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劳动收入份额 资本深化 私营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阮应国
(一)近十年来,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基本上持续增长,平均每年增长10.9%,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9%,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商品流通逐年扩大,全社会劳动者创造的物质财富在十年中增长了近一倍。可是国家的财政情况却十分拮据,入不敷出。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统计资料,1977年全国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为31.9%,到1989年下降为21.2%,下降10.7个百分点。而国营企业留利的比重在这一期间不断上升。1977年,国营工业企业留利仅占实现利润总额的12.3%,到1989年留利已占实现利润总额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葛玉御 田志伟 胡怡建
"营改增"作为近年来最重要的税制改革之一,会通过同时改变要素收入的收入效应和改变消费支出的消费效应共同影响收入分配。收入效应和消费效应均提高了包括城乡在内所有居民的收入水平,且缩小了城乡之间收入分配差距;从城乡内部看,扩围缩小了城市与农村内部的收入分配差距,但城市主要依靠收入效应,农村主要依靠消费效应,且由于收入效应大于消费效应,扩围对城市家庭的收入分配效应大于农村。因此,应全面推进"营改增",发挥收入效应和消费效应,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收入分配的双重红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祥云 禹文颂 陈珊
公共教育支出对一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有重大的影响。理论上,公共教育支出除了通过收入初次分配并形成人力资本,从而长期影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外,还能发挥短期收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本文采用1997—2015年中国2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中国公共教育支出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短期效应与长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教育支出在长期和短期均加剧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教育扩展的结构效应和当期公共教育支出的不公平分布。因此,在继续加大公共教育支出力度的同时,还应优化公共教育支出结构,注重公共教育支出的公平分配,以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付晓枫 李峄
财政支出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一直备受关注,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得出财政支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作用不明显三种结论。为了厘清财政支出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本文从财政支出与居民收入弹性的视角,通过对1990~2011年间我国财政支出及居民收入数据的回归分析,探索财政支出的变动对城乡居民收入变动的影响,以说明我国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的调节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实证分析表明:城镇居民的财政支出收入弹性大于农村居民,财政支出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调整作用相对弱化,因此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应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支点,建立长效增长机制,同时,在推出财政支出政...
关键词:
财政政策 收入弹性 城乡居民收入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祥云 张建顺 陈珊
基于1995~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Tobit模型,使用滞后生均公共教育支出解决模型内生性问题,从经验研究角度考察中国公共教育支出对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中国公共教育支出缩小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这主要是由公共教育支出增加所导致的教育扩展压缩效应和公共教育支出的公平分布共同引起的。运用多个公共教育支出的替代指标以及进行分地区稳健性检验,其结果均证明模型结论是稳健的。要进一步发挥中国公共教育支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今后在继续加大公共教育支出力度的同时,还应优化公共教育支出的结构,注重公共教育支出的公平分配。
关键词:
公共教育支出 收入分配不平等 经验研究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武鑫 黄文礼 刘建和
本文探讨金融抑制条件下土地金融和土地财政在我国宏观分配格局演变中的影响机理与结果。研究表明:首先,地方政府在竞争加剧的形势下会通过土地金融和土地财政控制更多的经济资源,以维持公共投资增长。其次,我国金融规模越大,对宏观分配格局的扭曲效应就越明显,居民收入占比会随之走低,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收入比例会上升。因此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撬动更多经济资源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应该恢复其公共部门的职能,将土地权利还给个体,将金融部门的服务重点转向实体经济。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武鑫 黄文礼 刘建和
本文探讨金融抑制条件下土地金融和土地财政在我国宏观分配格局演变中的影响机理与结果。研究表明:首先,地方政府在竞争加剧的形势下会通过土地金融和土地财政控制更多的经济资源,以维持公共投资增长。其次,我国金融规模越大,对宏观分配格局的扭曲效应就越明显,居民收入占比会随之走低,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收入比例会上升。因此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撬动更多经济资源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应该恢复其公共部门的职能,将土地权利还给个体,将金融部门的服务重点转向实体经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先海 徐圣
本文引入希克斯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的思想推导了劳动收入比重变化率的分解公式,发现劳动收入比重的变化率取决于三个因素:乘数效应大小、资本深化的速度及劳动(或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的大小。在此基础上,利用动态最小二乘法估算了我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部门的劳动边际产出弹性,并对这两类部门1990—2006年劳动收入比重变化进行分解。研究发现:资本深化能提高劳动收入比重,但大于0小于1的乘数效应缩小了其对劳动收入比重的正向拉动作用,而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则是两类部门劳动收入比重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为了稳定劳动收入比重,应该在看到资本深化长期效果有限的同时,关注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的作用,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敏 曹衷阳
采用1987~2005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居民收入对消费影响的收入差距双门槛模型,证实了随着居民收入差距的加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呈现递减态势。从我国各个省份来看,收入差距水平较低的省份数量在下降,而中等收入差距水平省份呈现逐步增加趋势,收入差距水平较高省份数量呈现稳定、缓慢增加的状态。收入差距的加大影响了居民的消费水平,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需要在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增加居民收入,减少收入差距。
关键词:
收入 面板门槛 消费 收入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拥军 葛美玲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城镇居民收入对文化消费支出的影响。首先通过门限模型分析发现,基于不同收入层次,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然后,通过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对各收入层次数据进行分位数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收入对文化消费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而且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恩格尔系数对文化消费的影响系数为负值;受教育程度对文化消费影响的显著性差异较大;价格因素对文化消费影响的显著性水平较低;固定资产投资对文化消费的影响弹性系数很低,且普遍不显著;文化从业人员数对文化消费的影响较弱;政府补贴对文化消费表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拥军 葛美玲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城镇居民收入对文化消费支出的影响。首先通过门限模型分析发现,基于不同收入层次,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然后,通过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对各收入层次数据进行分位数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收入对文化消费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而且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恩格尔系数对文化消费的影响系数为负值;受教育程度对文化消费影响的显著性差异较大;价格因素对文化消费影响的显著性水平较低;固定资产投资对文化消费的影响弹性系数很低,且普遍不显著;文化从业人员数对文化消费的影响较弱;政府补贴对文化消费表现为正向影响,但显著性水平较低。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俊培 张昊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民生性财政支出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和促进社会公平有着重要的激励和保障作用,进而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基于2011—2020年我国90个域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教育和社保就业两大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教育和社保就业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边际效应显著为负,说明两类支出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起到了显著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边际效应存在显著的单一门槛效应,门槛值为56.010%,当城镇化水平超过56.010%后,两类财政支出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会显著削弱。可见,仅依靠财政支出政策无法持续有效地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应该在市场化改革和财政支出结构改善两方面共同发力。因此,建议加强市场化改革,逐步消除城乡间的流动性障碍,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保持低城镇化水平地区财政支出规模稳步扩张的同时,调整高城镇化水平地区的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升地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落实财政对民生的基本保障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