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75)
2023(6020)
2022(5133)
2021(4895)
2020(3938)
2019(9269)
2018(9304)
2017(17858)
2016(9842)
2015(10612)
2014(10710)
2013(10240)
2012(9610)
2011(8656)
2010(9027)
2009(8351)
2008(8301)
2007(7308)
2006(6933)
2005(6394)
作者
(24767)
(20799)
(20539)
(20111)
(13608)
(9746)
(9529)
(7983)
(7813)
(7691)
(7072)
(6870)
(6830)
(6793)
(6678)
(6498)
(6241)
(6151)
(6041)
(5885)
(5303)
(4978)
(4922)
(4844)
(4737)
(4732)
(4639)
(4504)
(4208)
(4156)
学科
(35143)
经济(35088)
管理(27179)
(23752)
(18484)
企业(18484)
(14271)
(13274)
贸易(13272)
(13106)
(12959)
方法(12461)
(11899)
中国(11885)
(11766)
数学(11312)
数学方法(11116)
(8996)
(8040)
出口(8039)
出口贸易(8039)
业经(7905)
农业(7859)
(7736)
财政(7703)
(7526)
(7326)
银行(7326)
税收(7312)
地方(7283)
机构
学院(129411)
大学(128318)
(60057)
经济(58775)
管理(49860)
研究(47160)
理学(41618)
理学院(41186)
管理学(40628)
管理学院(40351)
中国(37284)
(32881)
(27153)
科学(24453)
财经(23528)
(23055)
(21683)
(21392)
中心(21272)
研究所(20242)
经济学(19153)
(18073)
(17870)
师范(17780)
北京(17676)
(17228)
经济学院(17187)
财经大学(17144)
(16480)
业大(14637)
基金
项目(78868)
研究(63590)
科学(62882)
基金(57140)
(48176)
国家(47724)
社会(41139)
科学基金(41093)
社会科(39014)
社会科学(39007)
(29519)
教育(29426)
基金项目(28488)
编号(26902)
(24857)
资助(24035)
成果(23794)
自然(23740)
自然科(23159)
自然科学(23154)
自然科学基金(22744)
课题(19054)
(18619)
(17430)
重点(17422)
国家社会(17346)
(17194)
(16786)
教育部(16530)
项目编号(16119)
期刊
(71793)
经济(71793)
研究(47948)
中国(30344)
(24797)
教育(19480)
管理(19055)
(17327)
金融(17327)
(16976)
科学(14265)
学报(14045)
经济研究(12422)
财经(11920)
大学(11880)
业经(11398)
技术(11054)
农业(10892)
学学(10769)
(10601)
(10346)
问题(9610)
国际(9115)
图书(7963)
世界(7059)
(6421)
论坛(6421)
理论(6398)
改革(6233)
(6233)
共检索到2181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汤凤林  
近年来我国正陷入"幸福悖论",这引发人们对公共政策目标定位的重新思考。政府公共政策目标应该由经济增长向居民幸福感最大化转变;公共支出政策主要是通过提供能有效满足居民幸福生活需求的公共产品来提升其幸福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居民幸福生活的公共需求变化要求支出政策公平与效率的最佳权重相应变化。以公共支出结构变化过程中居民幸福感变化的数据为基础,从居民幸福感视角对我国公共支出结构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提出建议:未来我国需要进一步优化公共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幸福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基于幸福视角的公共支出绩效管理;改革医疗卫生体制,切实解决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消除不合理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汤凤林  雷鹏飞  
本文运用CGSS2008的数据对公共支出通过调节收入差距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收入差距显著降低了居民幸福感。中国区(县)一级的公共支出总量不仅直接提高了居民幸福感,还通过缩小收入差距间接提高了居民幸福感。教育支出显著提高了居民幸福感,医疗卫生支出和社保支出微弱降低了居民幸福感,各项公共支出对收入差距幸福负效应的调节作用均对中等收入群体显著,对高收入群体不显著,教育和社保支出对低收入群体显著。政府应继续增加公共支出总量投入,同时重点增加教育投入。在提高医疗卫生和社保资金使用效率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医疗卫生支出和社保支出。在安排各项公共支出时应向低收入者倾斜,以...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曾鸣  
基于CGSS2010和CGSS2015年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公共文化支出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公共文化支出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幸福感。首先,公共文化支出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村居民幸福感概率提高2.87%;异质性分析表明,公共文化支出对农村低收入、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效应最大。其次,再分配水平、互联网使用和社会信任感是公共文化支出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的重要作用机制。最后,精神状态、认知能力、社会阶层认同、道德素养和文化活动参与五种不同文化元素符号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效应逐渐递减。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卢盛峰  陈思霞  
本文使用一种新的离散模型估计方法,基于1989~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城市居住人口数据,检验了户籍、公共服务政策对居民幸福感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居住在城市的农村户籍居民更加幸福,同时这种幸福感也更加稳定;户籍身份对居民幸福感存在两种传导机制:进入城市享受更好公共服务政策让城市外来群体感到更加幸福,而户籍歧视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城市外来人口幸福感的提高。破除与户籍身份捆绑的各种城市特权政策,是逐步推进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奚卫华  
本文认为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不能只看价格和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而应该全面考虑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即应该以利润最大化作为选择的标准。本文结合例子,具体分析了如何拟定成交价以及如何比较不同供应商报价。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翟淑萍  赵琦  
权衡理论是在MM定理的基础上,引入负债的破产成本和财务困境成本等因素,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债务融资决策理论。但作为拥有公司剩余索取权的股东,其理性的决策目标应为股东收益最大化。因此本文在股东收益最大化的企业融资决策目标下,对企业融资决策行为进行理论分析,并据此提出检验假设。分析结论得到了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债务融资行为的实证支持。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国林  任文晨  
采用CGSS微观调查数据,实证考察腐败与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联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腐败显著降低了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且对不同群体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其对于农村、中西部和低收入者的负面影响显著大于城市、东部和高收入者;由教育和医疗构成的民生性支出能显著提升居民幸福感;民生性支出是腐败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传导途径之一,腐败通过显著降低民生性支出的比例,进而降低居民幸福感;腐败与居民幸福感差距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随着腐败水平的降低,居民幸福感差距先扩大后缩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殷金朋  赵春玲  贾占标  倪志良  
本文从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和社会保障水平两方面分析了中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差异特征,并结合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实证研究了社会保障支出及其地区差异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保障支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和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人均值的提高均有利于居民幸福感的提升,但人均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抑制了居民幸福感的提升;除财政社会保障水平外,其他各项社会保障水平与居民幸福感之间均存在U型关系。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的省际差异与居民幸福感之间存在三次项非线性关系,三区域人均值的地区差异则呈现倒U型关系;社会保障水平省际差异与居民幸福感之间存在U型关系,而三区域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差异有利于居民幸福感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秀江  谭雨婷  
以广州20个经济联合社(行政村)为例研究村集体公共支出结构的效率,通过构建模型分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共支出结构对村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村民幸福感与公共服务支出和分红支出呈正相关,与经营性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呈负相关,其中行政管理支出的影响最显著;集体经济水平在公共支出与幸福感之间具有调节作用,村民幸福感并未随公共支出同步增长,经济水平低的村社公共服务支出对幸福感的边际效用更大。应根据集体经济水平确定公共支出结构和公共服务支出类别,严格控制行政管理支出比例。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王健  路正南  
运用最优控制理论讨论了可再生能源资源的最优价格路径,通过建立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下考虑贴现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消费模型,并将截断垂直终结线问题转化为固定终结点问题,分析了可再生能源资源再生率及贴现率对最优价格路径的影响。研究发现:1)再生性较强的能源资源可以承受持续恒量开采,且保证固定终结时间的资源储量非负;2)社会贴现率等于再生率时,能源资源最优价格路径为常量;3)社会贴现率等于两倍再生率时,最优价格路径呈指数增长,增长率等于再生率;4)其他一般情形下,最优价格路径以贴现率与再生率的差值为增长率呈指数增长运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董源  郑晓冬  方向明  
利用2005年和2015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数据,分析了公共服务对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结果显示:公共服务对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其影响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强。其中,社会保障类公共服务的正面作用相对更加明显。公共服务产生幸福增进效应的可能渠道包括机会均等性的提高、居民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善,以及居民生活环境的优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忠伟  刘妤洵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根本目标之一是通过产权改革,首先把国有商业银行改造为“市场里的企业”。但是,这只能算是改革的第一步。为了从根本上提升其市场核心竞争力,改革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把国有商业银行改造为市场中产权安排最有效率的企业。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洪曙  鲁元平  
本文利用中国一般社会调查(CGSS)数据分析地方政府公共支出对我国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论发现:(1)增加公共支出有利于促进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公共支出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增加农民的消费来实现,在控制了消费之后,公共支出的作用显著下降;(2)对公共支出进行分解发现,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等社会性支出是促进农民主观幸福感的主要支出,其他支出对农民幸福感并没有显著影响;(3)公共支出对不同收入等级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它对低收入农民幸福感的影响最大,穷人的消费水平较低,他们更加依赖于政府的公共支出,这进一步证实了公共支出确实是通过促进消费来影响农民幸福感的。鉴于此,...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曾繁英  
集群治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产业集群集体效益,获取集群经济剩余,因为"效益是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所追求的最终目的,也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目标"[3]。产业集群的群体共同发展特征迫使我们要超越企业视角看效益,集群剩余最大化是集群治理的最终利益诉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