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54)
- 2023(6201)
- 2022(5312)
- 2021(4962)
- 2020(4105)
- 2019(9763)
- 2018(9533)
- 2017(18728)
- 2016(10118)
- 2015(11459)
- 2014(11302)
- 2013(11261)
- 2012(10531)
- 2011(9287)
- 2010(9090)
- 2009(8006)
- 2008(7783)
- 2007(6770)
- 2006(6014)
- 2005(5392)
- 学科
- 济(40245)
- 经济(40191)
- 业(22773)
- 管理(22204)
- 方法(18916)
- 数学(17257)
- 数学方法(17145)
- 企(16234)
- 企业(16234)
- 财(13664)
- 贸(13266)
- 贸易(13257)
- 银(13023)
- 银行(13014)
- 易(12918)
- 农(12388)
- 制(12286)
- 行(12146)
- 出(11269)
- 地方(11235)
- 中国(10659)
- 收入(9251)
- 农业(8950)
- 度(8360)
- 制度(8350)
- 融(8273)
- 金融(8271)
- 口(7907)
- 出口(7905)
- 出口贸易(7905)
- 机构
- 大学(133440)
- 学院(131377)
- 济(56502)
- 经济(55229)
- 管理(49389)
- 研究(45398)
- 理学(42452)
- 理学院(41871)
- 管理学(41180)
- 管理学院(40937)
- 中国(39959)
- 京(28214)
- 财(28003)
- 科学(27310)
- 农(22806)
- 所(22533)
- 中心(22081)
- 财经(22080)
- 江(20621)
- 研究所(20535)
- 经(20183)
- 范(18703)
- 经济学(18688)
- 业大(18580)
- 师范(18569)
- 农业(17982)
- 北京(17370)
- 经济学院(17215)
- 银(17043)
- 院(16714)
- 基金
- 项目(91323)
- 科学(72573)
- 基金(68108)
- 研究(66066)
- 家(59258)
- 国家(58767)
- 科学基金(50566)
- 社会(43408)
- 社会科(41146)
- 社会科学(41139)
- 基金项目(36801)
- 省(34192)
- 自然(32658)
- 自然科(31902)
- 自然科学(31896)
- 自然科学基金(31322)
- 教育(29811)
- 划(29324)
- 资助(27656)
- 编号(25856)
- 部(20652)
- 重点(20595)
- 成果(20341)
- 发(19681)
- 创(18649)
- 国家社会(18470)
- 科研(17889)
- 教育部(17882)
- 课题(17788)
- 创新(17501)
共检索到2066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思慧 文聪聪 何云 裴韬
居民出行活动与居民的收入水平关系是公共交通、城市地理研究的重要问题。传统获取居民出行活动信息主要基于问卷调查的方式,不仅成本高、样本量有限,且研究局限于定性讨论,研究结果易因受访者的主观意识而产生偏颇。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传感器记录的大规模人类活动信息为研究居民出行活动特征与居民收入水平关系提供了可能性。本文利用上海市居民时空轨迹数据,从居民出行活动的角度出发,首先构建居民出行活动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居民出行活动特征的主要成分;然后对主成分进行K-Means聚类,并针对不同出行活动特征的类别,分析居民出行活动特征与居民收入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1)居民出行地点多样性与居民出行范围大小是反映居民出行活动特征的主要成分;(2)移动范围越小、移动地点多样性越低的居民类别,其平均工资水平越高;(3)不同移动性特征的类别平均收入水平差异与各类别居民工作地的产业发展有关。研究结论可为城市规划及相关经济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思慧 文聪聪 何云 裴韬
居民出行活动与居民的收入水平关系是公共交通、城市地理研究的重要问题。传统获取居民出行活动信息主要基于问卷调查的方式,不仅成本高、样本量有限,且研究局限于定性讨论,研究结果易因受访者的主观意识而产生偏颇。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传感器记录的大规模人类活动信息为研究居民出行活动特征与居民收入水平关系提供了可能性。本文利用上海市居民时空轨迹数据,从居民出行活动的角度出发,首先构建居民出行活动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居民出行活动特征的主要成分;然后对主成分进行K-Means聚类,并针对不同出行活动特征的类别,分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季丹 郭政
交通出行成本影响市民是否会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本文研究了目前上海市公共交通出行成本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降低公共交通出行成本的政策建议,以期对公共交通的快速发展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
公共交通 出行成本 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嘉丽 胡刚钰 黄建中
我国正步入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转型期,老龄化问题日趋明显,特大城市尤为突出,探讨该地区老年人的出行特征与需求对适应老龄化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特大城市农村地区老年人的交通出行需求通常被忽视。现选取上海市6个村庄,通过调查获得606份有效问卷,对农村老年人出行影响机制进行探索。研究发现:上海市农村老年人生活型出行比例低,生存型出行(务农等)比例高,日出行频率低于中心城区老年人,但出行时耗较高,使用电(助)动车比例非常突出。老年人的年龄与出行能力、公服及交通设施配置、空间环境品质是影响其交通出行的重要因素。根据不同年龄老年人的需求和不同地区的状况,应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进行适老性引导与改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姚江春 柴彦威
利用上海市民消费行为问卷调查资料,研究高档服装购物出行交通方式的结构特征、时空间特征以及居民属性和交通方式的相关性。居民高档服装购物出行总体上以公共交通方式为主,同时存在地区差异;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的时间敏感程度较低,出行的时空间范围较广;各交通方式出行在空间上存在3个圈层结构;出行方式选择受到居民性别、年龄、收入、家庭结构的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鹏军 李南慧 李圣晓
TOD建成环境塑造是TOD空间规划和管理的关键。以北京为例,对TOD区域建成环境对居民和乘客活动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数据,通过构筑居民就业地选择、购物出行和休闲娱乐出行等三种活动和出行的LOgiT选择模型,定量分析了TOD土地利用、交通设施、街巷格局、商业设施等建成环境要素对居民活动和出行的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凌月 张啸虎 罗瀛
创新空间既有研究以企业视角、宏观尺度、静态观察为主,缺乏对城市尺度创新空间测度方法的探索,难以有效分析城市创新活动空间演化特征。在梳理创新空间相关研究基础上,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原理,改进并提出城市创新空间定量测度方法,并以专利申请数作为创新产出的衡量指标,对上海2000年至2015年间市域创新产出空间分布和创新中心演化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对获取的接近70万条专利申请数据进行精确空间定位,发现16年间的历时性演化呈现快速交通导向下的均质化扩散和多中心结构趋向。基于不同创新主体的研究则揭示了企业、个人、行业组织、高校和科研机构对创新空间演化路径的影响。其中,依托工业园区发展的企业主导了创新活动的空间扩散,决定了创新空间格局的演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段征宇 贺璇 陈川
城市交通规划的关注点正在从交通效率到生活质量转变,而居住地区位是影响出行行为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POI数据,从一般建成环境、交通可达性和公交设施分布3个方面描述居住地区位。以上海为例,基于路径分析模型,研究城市居住区位和出行行为在通勤满意度和生活时间分配的中介效应下,对通勤者的生活质量影响。研究揭示了通勤者生活质量的多层次影响机制,并量化了通勤时长对生活时间分配的影响,可以为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李九领 朱昱成 李幸欣
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上海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率先探索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本文通过引入税收规模、税收弹性系数、税收协调系数等指标,对上海三次产业、三次产业税收占比较大的行业和创新驱动型新兴行业进行测算分析,并结合"十二五"期间的税收政策进行文本量化分析。从税收收入结构的变化反观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成效,分析税收政策对上海产业结构的促进,探寻当前产业、行业结构中税收政策缺位因素,为促进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出税收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李九领 朱昱成 李幸欣
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上海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率先探索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本文通过引入税收规模、税收弹性系数、税收协调系数等指标,对上海三次产业、三次产业税收占比较大的行业和创新驱动型新兴行业进行测算分析,并结合"十二五"期间的税收政策进行文本量化分析。从税收收入结构的变化反观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成效,分析税收政策对上海产业结构的促进,探寻当前产业、行业结构中税收政策缺位因素,为促进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出税收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建伟 朱小川 王伟
伴随着中国大都市规模的快速扩张和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城市居住功能与空间结构正在发生剧烈变化,由此产生了空间资源优化的新课题。从广义需求的视角,考察如何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多元化、高级化的居住需求,建立细分人群与居住效用要素的匹配性评价模型。基于在上海市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采用Friedman检验、Kendall’s W检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从质量优先度与空间优先度两个方面,进行匹配性研究。所获结论可为政府规划部门、营建企业提供建议,具体可运用于居住功能要素的规划建设数量、空间分布、品质标准的提供和指导,提高已建社区内居民的居住效用,并更准确地定位新建社区消费群体的居住需求。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鹏 何友均 李智勇
基于森林公园、城市公园与附属绿地三类典型城市森林的300份生态文化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居民对城市森林生态文化的认知与需求。研究表明:(1)居民对各类城市森林生态文化认知存在显著差异,认知评价与满意程度由形态要素决定;(2)各类城市森林生态文化需求具有一定规律,与所在区域发展进程有关;(3)森林公园与城市公园的形态要素需求高于非形态要素,附属绿地非形态要素需求高于形态要素。基于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森林 生态文化 认知 需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建君
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对城市居民消费审美心理进行具体的描述和诠释。消费审美心理是消费者的实用心理、价格心理与审美心理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特殊审美心理活动。它的根本特点是审美的超功利性比较弱。这一特点在其要素构成中主要表现为弱化和强化双向逆行的趋势,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不同阶段的双重性倾向。消费审美活动广泛存在于不同消费领域和阶段,但具有程度差别,服饰消费和购买阶段的审美心理表现得最充分。消费审美的心理成果不仅仅来自消费审美活动,也来自其他审美活动,是各种审美活动的综合成果。
关键词:
消费 消费心理 审美心理 消费审美心理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袁斌 崔玉虎 岳方舟
已有研究多将不同收入群体的非健康消费选择归结于预算约束引起的"不得已而为之"。然而,现实中具有较高成本的吸烟行为却在低收入群体中更为普遍。本文以香烟为例,基于消费者时间偏好将跨期效用引入消费者非健康行为决策的分析框架,从吸烟与戒烟双维度出发,着重讨论了不同收入群体吸烟行为选择的差异及内在机理,并借助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吸(戒)烟决策取决于香烟产生的当期效用与预期效用的总和,两种效用的相对大小与个体收入水平密切相关。具体来看,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由于其资本禀赋较为匮乏,时间偏好程度较高,相较对预期健康的损害,当期的香烟消费满足感所带来的效用占主导地位;伴随收入的提高,其不仅会提高吸烟的频率,同时可能会倾向于消费更为高档的香烟,从而进一步满足心理与生理"双重"需求。而高收入群体愈发重视预期健康收益,因而将逐步放弃吸烟等不良习惯。基于此,本文从有针对性地强化控烟力度与宣传等实践层面出发,为引导消费者健康行为选择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万建香 黄智
基于对房价与土地供应关系的研究,文章选取上海市2005-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别将土地供应关系下的土地供应方式、供应数量以及供应价格对房价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供应方式由双轨制供应到如今招拍挂制度的转变,推动了房价的上涨;上海市土地供应数量对房价有显著影响;土地出让价格与房价之间相互影响,且地价对房价有显著的作用,反之房价对地价则影响较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