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61)
2023(11112)
2022(9385)
2021(8410)
2020(6807)
2019(15245)
2018(14421)
2017(28254)
2016(15295)
2015(16464)
2014(16199)
2013(15796)
2012(14564)
2011(13280)
2010(13138)
2009(11864)
2008(11568)
2007(10195)
2006(8891)
2005(7798)
作者
(44930)
(37721)
(37377)
(35581)
(23861)
(18060)
(16758)
(14662)
(14215)
(13203)
(12784)
(12404)
(12002)
(11791)
(11703)
(11610)
(11400)
(11315)
(10963)
(10876)
(9400)
(9113)
(9095)
(8679)
(8575)
(8327)
(8234)
(8066)
(7494)
(7479)
学科
(65000)
经济(64923)
管理(44886)
(42173)
(32275)
企业(32275)
方法(28596)
数学(26207)
数学方法(25978)
(18835)
(17307)
中国(16109)
地方(15320)
(14658)
贸易(14654)
(14298)
业经(13369)
农业(12805)
(11835)
(11173)
环境(10721)
(10127)
银行(10093)
(9924)
(9831)
金融(9830)
(9648)
(9596)
财务(9574)
财务管理(9561)
机构
学院(219027)
大学(217097)
(96447)
经济(94740)
管理(86080)
理学(75736)
研究(75120)
理学院(74906)
管理学(73745)
管理学院(73359)
中国(57089)
科学(46270)
(43570)
(43236)
(41406)
(37836)
财经(34978)
业大(34952)
研究所(34775)
中心(34744)
农业(32977)
(32036)
(31846)
经济学(30493)
经济学院(27869)
(27177)
(27055)
师范(26696)
北京(26539)
财经大学(26172)
基金
项目(155442)
科学(124219)
基金(116637)
研究(108010)
(103929)
国家(103112)
科学基金(88566)
社会(72877)
社会科(69438)
社会科学(69423)
基金项目(61911)
(59582)
自然(58375)
自然科(57122)
自然科学(57103)
自然科学基金(56121)
(51159)
教育(48702)
资助(47077)
编号(41322)
重点(35025)
(34683)
(33822)
(32687)
成果(31521)
国家社会(31385)
创新(30670)
科研(30301)
教育部(29612)
人文(29013)
期刊
(98117)
经济(98117)
研究(61589)
学报(36770)
中国(36609)
(35847)
科学(33675)
(30644)
管理(29130)
大学(27253)
学学(26373)
(24359)
金融(24359)
农业(24058)
经济研究(17709)
财经(16988)
业经(16625)
教育(16023)
技术(15810)
(14624)
问题(13108)
(12485)
(11951)
商业(11190)
国际(10535)
技术经济(10375)
(10352)
科技(10250)
统计(10249)
(10118)
共检索到3101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伟军  方霞  
根据预防性储蓄理论模型,利用面板数据对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居民消费储蓄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参数在我国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不同区域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应不一致,从而产生货币政策区域效应。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小花  
我国居民的"高储蓄,低消费"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居民作为宏观经济重要的微观基础,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最终落脚点,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对货币政策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居民消费储蓄行为这一微观主体行为为基础,选用2000年第四季度至2014年第一季度的季度数据,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分析我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卢盛荣  邹文杰  
本文通过使用面板数据对影响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微观基础-我国省际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时间贴现因子、风险厌恶系数、跨期替代弹性、综合效应因子等影响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参数在我国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我国省际居民消费储蓄对利率的敏感性各不相同,进而使货币政策效应存在区域差异。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新强  汪伟  杨坤  
通过选取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本文采用SVAR方法得出货币政策影响实际产出和居民消费的经验事实:扩张性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增加产出的同时,抑制了居民消费,长期内则导致产出超调和消费持续性。基于刚性储蓄的动态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不仅可以较好的解释上述事实,而且可以产生扩张性货币政策具有流动性效应的特征事实。基于该模型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表明,刚性储蓄下的流动性效应和可贷资金效应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实际产出的主要传导机制,价格粘性和投资调整成本则是导致产出超调的主要因素;扩张性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刚性储蓄家庭的流动性约束和预防性储蓄抑制居民消费,而居民的消费习惯则是产生消费持续性的重要原因。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群  
结合居民消费、储蓄理论以及货币政策作用机制理论,本文发现我国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消费升级出现障碍;消费供需结构不对称,面临不确定性以及流动性约束;受利率变动影响的支出占比不断提高;金融资产组合不断丰富,然而股票市场的参与面仍然有限。面对这一系列的变化,由于中央银行作用于居民消费的货币政策工具不多,致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程度不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尹洪霞  
通货紧缩的代价是失业率持续上升和大量生产能力和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对一个面对巨大人口与就业的国家来说, 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是必要的。很多经济学者把需求不足的原因归结为收入增长的减缓, 笔者并不否认这一观点, 同时认为导致需求不足的更重要的原因是过度储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伟军  
本文通过建立回归面板数据模型,证实了企业数量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后通过建立SVAR模型,检验了各种规模企业对货币政策的相应作用,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型企业对货币政策比较敏感,特别是中型企业最为敏感。由于我国区域之间企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这必然会产生货币政策区域效应。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爽  
货币政策存在区域效应差异已是国内外学者的共识,而具体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差异问题,政府行为在其中的作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的研究表明,无论是中央政府的改革战略还是地方政府的行为决策,都是造成我国各地区银行发展水平出现差距、进而引发全国统一货币政策产生不同区域效应的根本原因之一。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安平  
财政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是有关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包括政府投资、银行贷款、价格指数和东中西部人均产出等变量的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通过比较投资和贷款冲击的脉冲响应,发现:①我国的财政货币政策对东部的作用强于中西部,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效应;②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大;③1978年后,两种政策的作用都有所增强,货币政策对中西部,特别是对西部的影响明显增加。其含义是,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应根据各个区域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区域政策,在注重财政政策的同时,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胡振华  胡绪红  
我国实行的主要是总量调控的货币政策,而忽视了金融结构的差异。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从金融结构差异的角度,结合我国中部六省金融发展的实际状况,分析了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结果表明:中部六省存在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而且各省存在一定的特点,其原因主要是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的差异。文章认为,为促进中部六省经济协调发展,可以考虑在中部地区建立区域证券交易中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欧元明  
文章以中部地区六省为横截面单元,以各省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的时间序列数据组成综列数据,通过单位根和综列协整检验,检验中部六省工业增加值与工业贷款之间的关系,短期动态调整分析也表明信贷存在发散效应并对各省影响不一致。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存在货币政策的差异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书华  崔满红  
作为货币政策体系中最为关键和核心的环节——货币政策的传导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我国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的基础上,利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对保费收入、股本融资以及银行信贷规模等变量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检验了区域金融结构差异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重要影响。数据分析和模型检验发现保费收入、股本融资等区域金融结构间的变量差异在统一货币政策传导中存在着非对称性,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区域效应。改善货币政策调控的经济效应,提高货币政策传达的效率,需要政府在制度和政策方面完善区域间巨大的金融结构差异。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曹永琴  
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影响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本文运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估计了各地区的货币政策敏感系数,并进一步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和结构方差分解法分析了货币冲击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主要原因在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差异。建立充分反映区域经济特点的货币政策体系以及发挥货币政策结构性功能,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作用和缩小区域间货币政策的不对称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史林东  
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及面板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我国不同区域对统一货币政策产生的差异性效果,研究发现,无论是在影响时间还是在影响程度上,货币冲击对经济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在对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金融体系、缩小区域投资效率差异、发展外向型经济、建立结构调整型区域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来缩小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并维持货币政策的统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扬  
正是因为储蓄率较高,我国经济才得以长期保持高投资和高出口。也正是由于高投资和高出口与高储蓄相互适应,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才得以顺利展开,并且在总体物价水平没有较大上涨的条件下,创造了连续多年高增长的奇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