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96)
- 2023(6708)
- 2022(5898)
- 2021(5328)
- 2020(4709)
- 2019(11142)
- 2018(10813)
- 2017(21540)
- 2016(11612)
- 2015(13367)
- 2014(13588)
- 2013(13593)
- 2012(12736)
- 2011(11267)
- 2010(11336)
- 2009(10556)
- 2008(10538)
- 2007(9581)
- 2006(7930)
- 2005(6989)
- 学科
- 济(49887)
- 经济(49831)
- 管理(31962)
- 业(31794)
- 方法(25798)
- 企(24875)
- 企业(24875)
- 数学(23013)
- 数学方法(22822)
- 农(14555)
- 财(13880)
- 中国(12125)
- 学(10102)
- 贸(10013)
- 贸易(10012)
- 业经(9925)
- 易(9720)
- 农业(9680)
- 地方(9435)
- 制(8959)
- 务(8177)
- 财务(8155)
- 财务管理(8132)
- 和(7699)
- 企业财务(7651)
- 银(7583)
- 银行(7562)
- 融(7203)
- 金融(7200)
- 行(7161)
- 机构
- 大学(171905)
- 学院(171478)
- 济(72484)
- 经济(71024)
- 管理(66602)
- 理学(57953)
- 理学院(57324)
- 管理学(56400)
- 管理学院(56077)
- 研究(55425)
- 中国(41696)
- 京(35230)
- 科学(34398)
- 财(32872)
- 农(30438)
- 所(28132)
- 财经(26825)
- 中心(26625)
- 业大(26596)
- 研究所(25725)
- 江(25169)
- 经(24368)
- 农业(24289)
- 经济学(23213)
- 范(21994)
- 北京(21813)
- 师范(21786)
- 经济学院(21328)
- 财经大学(20013)
- 州(19857)
- 基金
- 项目(115288)
- 科学(90477)
- 研究(83987)
- 基金(83909)
- 家(72879)
- 国家(72275)
- 科学基金(61600)
- 社会(53582)
- 社会科(50763)
- 社会科学(50745)
- 基金项目(45069)
- 省(44892)
- 自然(39406)
- 教育(38695)
- 自然科(38480)
- 自然科学(38466)
- 划(38090)
- 自然科学基金(37759)
- 编号(34496)
- 资助(33862)
- 成果(27754)
- 部(26189)
- 重点(26075)
- 发(24984)
- 创(24035)
- 课题(23044)
- 科研(22601)
- 教育部(22481)
- 创新(22452)
- 国家社会(22211)
共检索到239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德旭
2003年2月末,我国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达到了10 03万亿元,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这一前所未有的金融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本文对10万亿元居民储蓄的规模与结构、历史与趋势以及分流居民储蓄的渠道等进行了多视角分析。
关键词:
居民储蓄 直接融资 股票市场 债券市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邱兆祥 王德祥 陈凯
从地位寻求视角对中国居民高储蓄动机背后的微观机制进行分析,认为当今中国居民高储蓄动机,与人们追求社会地位的动机密切相关,追求社会地位会促使人们增加具有"显示性"特点的地位性支出以维持或提升现有社会地位,这种地位性支出越大,就越会对人们的总体消费起到抑制作用,进而促使人们增加储蓄以获得进行消费攀比的能力。直白一些说,人们进行储蓄的目的或动机就是为了进行相互之间的攀比,可以将人们之间的这种消费攀比看作是地位攀比,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合理解释了现阶段中国居民的高储蓄动机。使用CHIP2002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也支持了该分析结果。通过对追求社会地位的动机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和不同收入阶层人群的影响差异的实证分析,发现追求社会地位的动机,对年轻人地位性支出的促进作用要强于老年人;对于富人的促进作用最强,中间阶层次之,低收入人群最低。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尚希
在现代经济社会,储蓄对积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尤其是在通货膨胀下,居民的储蓄意识、储蓄动机、进而储蓄行为都会产生异变现象,研究这种变化的规律性对宏观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叶望春
长期以来,储蓄被看着是收入暂时未被消费的剩余,储蓄变动是收入的函数.边际储蓄倾向就是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测边际储蓄倾向递增.然而中国从1978年至1992年以来的经验证明,储蓄与收入之间并非呈完全的线性递增关系.由此看来,单纯从经济变量方面研究居民储蓄变动,并不能找到统一的有规则的储蓄变动趋势.本文试图从储蓄的社会整体出发,以多种角度和多种层次,综合研究人们储蓄行为的总体框架,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居民储蓄的变动规则.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黄怀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不断增加,到1997年底达4万多亿元,年均增长30%左右。正确分析居民的储蓄行为,尤其是市场化进程中居民储蓄的变化,既有利于宏观决策者对储蓄存款作出科学...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龚基云
在评价当前学术界关于居民高储蓄行为成因研究方面的几种观点的基础上,分别从基尼系数、实际利率与汇率制度等角度对此作出进一步的实证分析。
关键词:
储蓄 基尼系数 利率 汇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乃武 张海峰
本文利用储蓄函数 ,分析了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 ,对近年相关政策进行了评析 ,并对扩张内需 ,抑制储蓄过快增长 ,促进经济增长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居民储蓄 实证分析 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石阳
人口老龄化如何影响居民储蓄,养老保险在其中作用重要。本文将现收现付养老保险纳入老龄化影响居民储蓄的作用机制中,根据世代交叠模型提出老龄化对居民储蓄存在着倒U型影响的命题,并使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验证。分析发现我国正在跨越储蓄由升至降的倒U型的拐点,养老保险制度是导致老龄化与居民储蓄的关系异于生命周期假说的重要原因。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中国未来储蓄率很可能持续降低,政府应当及早采取措施。
关键词:
老龄化 居民储蓄 养老保险 拐点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晓慧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老龄化,人口结构中老年人的比重和数量都在增加,这势必会对居民,尤其是中老年人的消费和储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人口老龄化为条件研究老年人的储蓄特征,并分析这种特征对国民储蓄率和消费的影响。本文基于生命周期和持久收入(LC-PIH)假说,采用组群分析的方法构造了相应的模型,对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组群分析,本文得到了中国居民在不同组群内的"年龄—储蓄率"曲线。分组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大部分组群中,老龄化对储蓄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些特征符合生命周期理论。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居民储蓄 组群分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石阳
人口老龄化如何影响居民储蓄,养老保险在其中作用重要。本文将现收现付养老保险纳入老龄化影响居民储蓄的作用机制中,根据世代交叠模型提出老龄化对居民储蓄存在着倒U型影响的命题,并使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验证。分析发现我国正在跨越储蓄由升至降的倒U型的拐点,养老保险制度是导致老龄化与居民储蓄的关系异于生命周期假说的重要原因。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中国未来储蓄率很可能持续降低,政府应当及早采取措施。
关键词:
老龄化 居民储蓄 养老保险 拐点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石正华
The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posable income and savings of the residents.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耿敏 付昕
为了研究我国存贷款利率降低对储蓄的影响 ,我们借用微观经济学中“效用”的概念 ,当利率和可支配收入发生变化时 ,居民储蓄总额发生的变化 ,并得到储蓄曲线 (S—Y曲线 )。结合 1996年以来的有关数据 ,比较在利率降低的情况下 ,这 6年的可支配收入及储蓄总额的变化关系 ,描绘出储蓄曲线 ,并得出我国城乡居民储蓄总额将继续增加的结论
关键词:
效用 储蓄 利率 储蓄曲线(S—Y曲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尹鑫 王玖河
我国正在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为帮助居民做出合理储蓄决策应对未来养老开支,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描述居民养老和退休财务安排状况。利用家庭调查数据,计算各年龄组的储蓄和储蓄率,并把收入分为不同的来源,分析各个年龄组的收入构造,发现居民从51岁开始,储蓄率开始不断下降;61岁后居民储蓄率明显下降。年轻人的收入中,劳动收入占比比较大,一般都在50%以上;61岁后老年人收入以转移支付为主,主要是退休金的领取。通过两期世代模型研究居民的养老财务安排,对中国居民的储蓄动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居民储蓄是养老安排的重要渠道之一。基于此,建议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加强养老金融知识教育,健全覆盖养老医疗的社会保险体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裴春霞 孙世重
我国居民储蓄 2 0多年来一直保持在 40 %左右的高速增长 ,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金积累。然而 ,随着 1996年以来通货紧缩趋势的出现 ,高速增长的居民储蓄开始被简单地等同于消费缩减而倍受指责 ,分流银行储蓄也因此成为近年来宏观经济调控的一条重要政策。不过事实证明 ,尽管银行储蓄在 1996~ 2 0 0 0年间有所减少 ,但直到 2 0 0 1年底为止 ,一直困扰我国经济的总需求不足还在继续 ,经济发展仍然处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低速增长区间 ,备受关注的失业问题也是有增无减。而且 ,在股市低迷的客观背景下 ,2 0 0 1年度的居民银行储蓄又重新恢复了高速增长态势。种种迹象...
关键词:
流动性限制 居民储蓄 波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