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11)
2023(15194)
2022(12944)
2021(11841)
2020(10234)
2019(23049)
2018(22629)
2017(43190)
2016(23805)
2015(26730)
2014(26609)
2013(26163)
2012(24240)
2011(21760)
2010(21594)
2009(19990)
2008(19756)
2007(17560)
2006(14879)
2005(12864)
作者
(71716)
(60328)
(60164)
(57021)
(38263)
(29250)
(27426)
(23739)
(22865)
(21432)
(20460)
(20403)
(19012)
(18832)
(18800)
(18795)
(18623)
(17879)
(17457)
(17442)
(15073)
(14749)
(14585)
(13781)
(13689)
(13493)
(13411)
(13180)
(12251)
(12163)
学科
(97427)
经济(97307)
管理(67949)
(66300)
(54239)
企业(54239)
方法(51886)
数学(46446)
数学方法(45886)
(26747)
(25510)
中国(22746)
(21703)
业经(20087)
(19513)
贸易(19510)
(18941)
地方(17887)
(17490)
财务(17446)
财务管理(17408)
农业(17156)
(16753)
企业财务(16576)
理论(14964)
技术(14625)
(14392)
金融(14388)
环境(14190)
(14000)
机构
大学(349259)
学院(346324)
(138199)
经济(135427)
管理(134112)
理学(117962)
理学院(116611)
管理学(114354)
管理学院(113720)
研究(112906)
中国(82362)
科学(73369)
(71406)
(66215)
(61845)
(57881)
业大(57798)
中心(53540)
研究所(53413)
农业(52881)
财经(51251)
(50323)
(46849)
(44837)
师范(44204)
北京(43445)
经济学(42991)
(40058)
(39660)
经济学院(39318)
基金
项目(243785)
科学(191525)
基金(179536)
研究(167773)
(159774)
国家(158496)
科学基金(135370)
社会(107427)
社会科(101924)
社会科学(101894)
基金项目(95725)
(94932)
自然(91738)
自然科(89706)
自然科学(89672)
自然科学基金(88132)
(81496)
教育(78887)
资助(73871)
编号(65398)
重点(55514)
(54186)
成果(51778)
(50849)
(50766)
科研(48474)
创新(47553)
计划(47286)
教育部(46110)
大学(45467)
期刊
(138438)
经济(138438)
研究(91199)
学报(64068)
中国(58418)
(57465)
科学(55414)
(48404)
大学(47320)
管理(46110)
学学(45189)
农业(38605)
教育(31788)
技术(28321)
(28073)
金融(28073)
财经(25308)
经济研究(22990)
业经(22491)
(21680)
(20777)
问题(18802)
(18668)
统计(18204)
科技(16707)
技术经济(16654)
业大(16602)
(16585)
商业(15838)
(15426)
共检索到480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丛玉飞  
本文基于上海社区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借以初步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现况,以期深入剖析影响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助力健康社区建设。调查表明,从社区方面而言,社区是否具有体育或健身设施、社区是否经常组织健身活动和社区教育均是影响身体健康自评的重要因素;从个体层面来看,个体是否经常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参与社区文化的收获,以及是否参与社区教育显著影响居民心理健康自评。因此,社区居民的健康是个体和社区双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提升社区居民健康应主要从这些方面着手,改变传统的依靠加大社区医疗卫生设施投入来改善居民健康的政策倾向,是健康社区建设的重要依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颖科  刘海庆  
以Grossman健康生产函数为基础,构造了我国农村居民健康生产函数,并利用VAR模型和分布滞后模型对影响健康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变量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人均GDP的增长、人均纯收入的增加、财政卫生支出占GDP比重的提高能够改善健康状况,人均卫生支出的增加和农村居民居住环境的改善能够降低死亡率。因此,提高健康纯收入,增加政府卫生和教育投入,倡导生产生活低碳化,完善疾病预防和治疗制度,增强公共政策的一致性,有助于农村居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储雪玲  卫龙宝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面板数据,利用非线性动态随机效应估计模型,对影响我国农村居民健康的医疗和收入、教育等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居民的健康存在显著的状态依赖,总体上从30~35岁开始变差;初中以上的教育水平对保持良好健康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收入对健康的影响符合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即持久收入越高,农民健康良好的概率就越大,并具有显著性;当期收入的影响不大;持久的医疗价格对健康具有显著的消极影响,而当期医疗价格的影响不大;各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存在着性别差异。因此,在制定健康政策时,除了医疗,还需高度重视其他因素的影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永辉  王征兵  
本文运用有序Logit模型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及其决定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地区差异明显;中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下降,妇女的健康状况较差;教育对改善健康有积极影响;收入的增加和家庭环境卫生的改善有助于提高健康水平。为此,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和环境卫生设施的投资,积极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针对中老年人和妇女群体的医疗保健服务,改善落后地区的卫生设施和医疗保健条件,以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促进健康公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宏波  冯渊博  董冠鹏  苗长虹  
环境污染与健康的研究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基于2016年郑州市区的大规模问卷调查,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及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微观尺度下居民健康与环境危害感知的空间分布,并探讨影响居民健康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1)郑州市居民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感知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多数居民认为空气污染最严重,其次是噪声污染,垃圾污染与水污染相对较轻,但这4种环境污染均对居民健康状况具有显著影响。(2)居民健康感知的空间差异显著,呈现出明显的"中间低—外围高"的分布特征,即市中心的居民健康水平较低,而处于外围地区的居民健康水平较高。(3)不同社会经济属性个体对自身健康状况感知差异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健康状况的感知越来越差,尤其是60岁以上的人群感知最差;高学历与高收入者认为自己健康状况很好或者非常好的比例远大于低学历与低收入者;性别与婚姻状况对健康感知的影响并不明显。(4)居住地到工作单位的距离越远,健康状况感知很好或者非常好的人数比例越低,街道区位也是影响居民感知自身健康状况的显著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郑州市制定更加公平、有效的环境健康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晏月平  李雅琳  
基于中国家庭户规模逐渐缩小,独居家庭、空巢家庭数量持续增加的基本现实,聚焦独居老人的多维健康脆弱性问题,基于CLHLS 2020年发布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A-F法对多维健康的脆弱性进行科学测量,采用OLS和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倾向值匹配法对实证分析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使用异质性分析手段考察独居对不同老年群体健康脆弱性影响的组内差异的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的居住安排与多维健康脆弱性显著相关,处于独居状态的老人在多维健康脆弱性方面显著低于非独居状态的老人;性别和城乡的组内差异不显著;独居老人在多维健康评价中遭遇最严重的问题是情绪抑郁;独居并非是影响老年人多维健康脆弱性的首要因素;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保障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子女时常看望父母、每年进行常规体检、保持锻炼习惯,对老年人多维健康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应重视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尽快出台家庭支持政策,打造适老化社会环境,全面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早日实现健康中国目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永辉  王征兵  
本文使用1997—2006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运用二维Logit模型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健康状况的地区差异及其决定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居民健康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地区差异明显,妇女健康状况较差,中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下降,中学教育对提高健康水平作用明显,收入增加和家庭环境卫生的改善有助于提高健康水平。医疗费用的上涨抑制了健康水平的提高。文章认为,应该从加强农村居民的能力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展针对妇女和中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服务,从改善落后地区的医疗保健条件和环境卫生状况等方面入手改善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促进健康公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宏伟  李玉娇  
基于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截面数据,描述了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利用Ordered Pr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因素,如个人身体特征、社会经济特征、自身行为和医疗保险可及性等,发现不同年龄、性别和户籍的老年人健康状况存在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柳建坤  张云亮  
健康扶贫是降低返贫风险和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战略,也是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举措。本文使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家庭贫困对农村居民自评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1)家庭贫困显著损害了农村居民的自评健康;(2)食品消费不足和幸福感缺失是贫困损害农村居民健康的作用机制;(3)针对贫困户的特困补助、教育补助和退耕还林补助等转移支付可以显著削弱贫困对自评健康的负面影响;(4)相比于年轻人口,贫困对农村地区缺乏风险抵御能力的老年群体会产生更强的健康损害效应。本研究不仅为贫困损害居民自评健康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为政府通过健康扶贫来巩固脱贫成果和振兴乡村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柳建坤  张云亮  
健康扶贫是降低返贫风险和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战略,也是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举措。本文使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家庭贫困对农村居民自评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1)家庭贫困显著损害了农村居民的自评健康;(2)食品消费不足和幸福感缺失是贫困损害农村居民健康的作用机制;(3)针对贫困户的特困补助、教育补助和退耕还林补助等转移支付可以显著削弱贫困对自评健康的负面影响;(4)相比于年轻人口,贫困对农村地区缺乏风险抵御能力的老年群体会产生更强的健康损害效应。本研究不仅为贫困损害居民自评健康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为政府通过健康扶贫来巩固脱贫成果和振兴乡村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建新,王祖华,王左明,吴明,李刚,杨涛  
对居民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了解与分析,是了解医疗服务的潜在需求并对未来医疗服务需求量和卫生资源需要量进行预测的基础,也为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提供了必要的信息,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又是区域卫生规划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因此,本文通过对威海市居民健康状况的分析,发现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为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制定相应的卫生政策提供信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茵  何秀荣  
文章通过调查北京市消费者对营养健康信息的搜寻情况,运用方差分析和多元有序Logit回归模型,研究了消费者对营养健康信息的搜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目前消费者对营养健康信息的搜寻意识相对较高,电视节目、网络和食品营养标签是主要的信息渠道;消费者对营养健康信息的搜寻行为与其年龄、受教育水平等社会经济特征密切相关;家庭食物购买的参与程度、营养意识、膳食知识和知识背景等因素显著影响其对营养健康信息的搜寻频率,营养和健康需求程度越高、信息搜寻和理解能力越强的消费者对营养健康信息的搜寻越频繁;由于各类营养健康信息渠道的自身属性不同,消费者表现出差异化特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静  谭清香  
本文利用2012年山东、河南、陕西三省农户调查数据,全面考察了农民的健康状况、健康条件与健康行动,并探讨了农民健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的健康满意度水平不仅爱个人疾病、健康状况、患病经历、健康观念等个人健康因素的影响,还受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健康医疗模式和公共卫生模式对中国农民健康满意度都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为了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应当努力改善农民的健康认知,提高农民的就业水平,重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改善农村社区的公共卫生条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明  刘长庚  陈华帅  
利用2008年和2011/2012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两期的面板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Bootstrap法克服老人参保行为的样本选择偏误和内生性问题,系统评估了新农保政策为参保老人带来的实际"净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新农保政策不仅显著提高了参保老人的经济独立性和居住独立性,而且使老人在自我生活照料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减少了子女的照料。同时,参保时间、年龄、地区等因素带来的新农保绩效存在一定的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智  
文章从信息共享和相互沟通的角度构建了社会资本度量指标,并基于2005—2015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采用面板模型研究了社会资本变化的宏观健康绩效。结果发现,互联网使用频率上升会显著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而电话使用频率的增加则没有类似的效应。从进一步的稳健性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控制了社会资本与居民健康水平间的内生影响之后,社会资本的健康促进效应依然显著;而且,当期社会资本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存在延续性,系数更加显著且弹性更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