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95)
- 2023(15637)
- 2022(13268)
- 2021(12652)
- 2020(10833)
- 2019(25404)
- 2018(25073)
- 2017(48011)
- 2016(25719)
- 2015(29545)
- 2014(29282)
- 2013(28948)
- 2012(26738)
- 2011(23824)
- 2010(23803)
- 2009(22078)
- 2008(21899)
- 2007(19311)
- 2006(16641)
- 2005(14856)
- 学科
- 济(110302)
- 经济(110176)
- 管理(72185)
- 业(69584)
- 企(56105)
- 企业(56105)
- 方法(53205)
- 数学(47849)
- 数学方法(47130)
- 财(31852)
- 中国(29815)
- 农(28741)
- 税(22007)
- 贸(21467)
- 业经(21459)
- 贸易(21456)
- 易(20955)
- 学(20904)
- 税收(20536)
- 收(20358)
- 制(19163)
- 农业(18980)
- 地方(17509)
- 务(17405)
- 财务(17342)
- 财务管理(17302)
- 企业财务(16373)
- 银(16253)
- 银行(16221)
- 和(16171)
- 机构
- 大学(366873)
- 学院(364999)
- 济(156684)
- 经济(153780)
- 管理(142003)
- 理学(122944)
- 研究(122614)
- 理学院(121643)
- 管理学(119311)
- 管理学院(118647)
- 中国(94900)
- 京(77029)
- 财(75140)
- 科学(73799)
- 所(61168)
- 财经(59533)
- 农(57720)
- 中心(57434)
- 研究所(55559)
- 经(54332)
- 江(52923)
- 业大(52069)
- 经济学(49902)
- 北京(48845)
- 范(45824)
- 师范(45344)
- 经济学院(45287)
- 农业(45261)
- 财经大学(44305)
- 院(43689)
- 基金
- 项目(246205)
- 科学(194657)
- 基金(182414)
- 研究(177724)
- 家(160095)
- 国家(158592)
- 科学基金(136145)
- 社会(114712)
- 社会科(108936)
- 社会科学(108908)
- 基金项目(95200)
- 省(92744)
- 自然(88050)
- 自然科(86103)
- 自然科学(86075)
- 自然科学基金(84560)
- 教育(82251)
- 划(79200)
- 资助(76520)
- 编号(71214)
- 成果(58000)
- 部(55677)
- 重点(55252)
- 发(51627)
- 创(50959)
- 国家社会(49165)
- 教育部(48117)
- 课题(47987)
- 科研(47943)
- 创新(47765)
共检索到537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岳树民 杨鹏展 徐从超
对居民住房征收房地产税要考虑家庭最基本的居住需要,有必要设计合理的免税扣除方案。本文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了"按人均面积扣除"、"按人均价值扣除"和"按套数扣除"三种免税扣除方式的公平效应、财政收入效应和供求效应。研究发现,在改善收入分配、筹集财政收入和调节房地产市场供求方面,"按套数扣除"方式最不可取,"按人均面积扣除"和"按人均价值扣除"方式各有利弊。本文建议将人均面积扣除和人均价值扣除方式相结合,采取"面积+价值"的复合扣除方式,并提出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及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魏娟 顾超成 刘华
征收居民住房持有阶段房地产税需要从微观视角,审慎考察我国居民对不同免税扣除方式的偏好及纳税遵从意愿。本文基于行为经济学理论,实证分析了不同房地产税免税扣除方式对居民纳税遵从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三种房地产税免税扣除方式均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纳税遵从意愿,但影响效果存在差异。其中,房地产税"按首套房扣除"对居民纳税遵从意愿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按人均面积扣除"和"按人均价值扣除"方式次之。第二,房地产税免税扣除方式主要是通过改变居民的税负感知,提高其纳税遵从意愿。第三,房地产税免税扣除方式对纳税遵从意愿的影响效应在不同房产拥有者之间存在差异。其中,无房产的居民和拥有两套以上房产的居民分别支持"按首套房扣除"和"按人均面积扣除"方式;拥有一套房产的居民在三种免税扣除方式下均表现出积极的纳税遵从意愿。有鉴于此,为了兼顾居民的纳税遵从意愿和政府财政收入规模,本文建议现阶段的房地产税采用"按人均面积扣除"方式。
关键词:
房地产税 免税 扣除 税负感知 纳税遵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旭东 田芳
1.纳税人自主申报与第三方信息相结合确定家庭住房信息。在当前第三方信息存在缺失的情况下,须将纳税人申报信息同相关部门的第三方信息相结合确定家庭住房信息。具体实施时,首先,要求纳税人在个人住房房地产税开征的上一年,将家庭拥有的全部房产向某一家庭成员的户籍所在地的地税机关进行申报,具体申报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吴旭东 田芳
本文针对个人住房房地产税设定免税扣除相关问题展开思考,包括免税扣除的必要性、免税扣除方法的选择、免税扣除执行存在问题等。结合我国现实条件,确定在个人住房房地产税征收初期,应按照人均面积设定免税扣除,由中央统一规定扣除标准的区间或幅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在范围内选择执行等扣除原则。具体实施时,由于存在家庭房产信息难以确定、家庭在各地拥有多套房产及现行税收征管力量不足等问题,提出纳税人自主申报与第三方信息相结合确定家庭住房信息;由纳税人自主选择免税扣除房产,且每个家庭成员只能选择一地进行扣除;由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网上申报数据建立全国联网的免税扣除信息库等建议。
关键词:
居民住房 房地产税 免税扣除 税制改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振坡 张馨芳 王丽艳
基于《2017年天津市居民交通与住房调查问卷》,探讨家庭收入、住房财富对旅游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收入、住房财富对旅游消费都存在显著影响,且家庭收入对旅游消费的影响高于住房财富;年轻家庭"住房资产效应"高于中年家庭和老年家庭;教育程度越高、工作越稳定的家庭其收入对旅游消费的影响越大;此外,风险厌恶型家庭其收入对旅游消费影响最低,风险偏好型家庭住房财富影响系数最大。
关键词:
家庭收入 住房财富 旅游消费 群体异质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丽艳 季奕 王咿瑾
利用《2018年天津市居民交通与住房调查问卷》,探讨住房财富、家庭收入对教育支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总体上家庭收入对教育支出的正向影响高于住房财富,住房财富、家庭收入对校外教育支出的正向影响大于校内教育支出。从分样本看,对于子女所处教育阶段较低的家庭,住房财富和家庭收入对教育支出的影响较大;户主受教育程度较低或工作较不稳定的家庭其收入对教育支出的影响较大;户主受教育程度较高或工作较稳定的家庭其住房财富对教育支出的影响较大;此外,对于户主受教育程度较高或工作较不稳定的家庭,住房负债对教育支出存在显著影响。
关键词:
家庭收入 住房财富 教育支出 群体异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阿姣
文章运用基尼系数和阿特金森社会福利函数模型,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分别采用全国样本税率和省级样本税率,针对设计税收减免方案前后房地产税对收入差距的调节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进而评估房地产税的福利效应。结果显示,未设计税收减免方案时,房地产税对收入差距起逆向调节作用;设计税收减免方案时,人均价值免除方案缩小了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居民对收入不平等的厌恶程度较深时,房地产税能够增进社会福利,但作用有限;房地产税对不同省份社会福利的正向影响有强有弱;房地产税更多地增进了低收入群体的社会福利。
关键词:
房地产税 收入差距 社会福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蓉 张巍 陈凌霜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微观数据,对全国房地产税非减免比率和潜在税收收入能力进行了理论上的估计和测算.测算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非减免比率约44.61%。如果在税率范围为0.5%~3%,征收率范围为70%~100%,评估率为1的情况下,房地产税税收收入额的范围在1696.69亿到14543.08亿之间;如果取平均税率1.75%和85%的征收率,则房地产税税收收入额为7210.95亿元。从总量上而言,开征房地产税所取得的税收大约占土地财政收入的24.53%;同时,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全国住宅面积和单位价值的提高也将对房地产税收入有所贡献。因此,房地产税可以在土地出让金枯竭之前较好地减少地方政府...
关键词:
房地产税 非减免比率 微观数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倩 张廷新 翁怀达
文章以北京的中等收入家庭为例,对居民家庭所需缴纳的房地产税进行测算,再以不同的税负比例为基础逆向推算出不同税负所对应的房地产税税率。测算出的税率处于国际大多数征收房地产税国家的税率范围之内,认为在合理税负的前提条件下可以建立我国的房地产税收制度。
关键词:
房地产税 改革 家庭税负 公共财政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华 王玮思 陈力朋
在我国当前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和推进房地产税改革的背景下,本文利用情景模拟的组间实验和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住房保有环节的房地产税对中国式住房投资的影响。模拟研究发现,住房保有环节房地产税对居民的住房投资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具体而言,在开征住房保有环节房地产税的情景下,居民的住房投资热情会显著下降,同时,居民出售多余房产的意愿会显著上升。为了抑制住房投机行为,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求,本文从征税对象选择、计税依据选择和税率设计等方面为房地产税的税制设计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房地产税 住房投资 保有环节 实证研究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平 李建英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一直处于0.4以上,超过国际贫富差距警戒线,居民收入差距居高不下。房地产税作为我国未来税制改革的重点税种,是调节居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本文选取广东省2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模拟测算房地产税对居民收入再分配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房地产税具有调节居民收入再分配正效应作用,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为我国推进房地产税改革和优化居民收入分配机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冷智花 付畅俭 许先普
在人地关系调整大背景下,"谁来种地"的现实命题备受关注,土地的权利设置及制度约束固然重要,然而经营主体认识才是土地经营方式决定的第一重要变量。本文运用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在既有承包制度设计框架下解析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决策的家庭一般性特征。研究结果发现:家庭收入结构和劳动力内部分工的影响最为显著,不同地区土地流转体现为"富农"行动特征,低收入家庭对于土地的依赖程度较高,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成为约束条件,决定着农户土地流转决策目标。由此得到的政策含义为:土地流转是农业劳动力转移和非农业劳动参与的结果,农业劳动力有效转移是土地流转市场形成的必要条件,土地具有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双重功能...
关键词:
土地流转决策 农村收入差距 家庭收入结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金东 高凤勤 陶然
本文基于中国30个省份的130个城市城镇家庭的调研数据研究了房地产税的支付意愿与纳税能力问题。发现:其一,房地产税的支付意愿受到年龄、住房套数和地方治理关系的显著影响,相比大面积住房持有者和高价房持有者,多套房持有者更为抗拒房地产税,中年家庭和地方治理关系融洽的家庭支付意愿更强;其二,受中国偏高的房价收入比影响,在各种模拟征收方案下房地产税的纳税能力问题始终存在;其三,尽管房地产税无法决定房价的长期走势,但在推出之后纳税能力问题可能会促使多套房持有者抛售房产,如何规避由此导致的房价短期波动风险是推出房地产税时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房地产税 支付意愿 纳税能力 房价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杨志安 付正淦 邱国庆
文章重点关注间接税减缓相对贫困效果,并基于CFPS2012年与2018年微观数据测算模拟表明:匿名评价下中国间接税整体K指数为负值,具有逆向调节的收入再分配与减贫效应,加剧了总体贫困广度、深度以及强度,但现阶段结构性减税使间接税归宿的累退性、平均税率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横向公平、纵向公平,减小了城乡相对贫困倍差;非匿名评价下居民家庭税前收入位置与间接税负担率呈现“U”型关系,且低收入群体位于拐点左侧,这使部分家庭收入减损流入相对贫困阶层。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自发推动“益贫式增长”收入再分配格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邓涛涛 胡玉坤 杨胜运 马木兰
中国作为农业人口大国,其农村家庭蕴藏着巨大的旅游消费潜力。在收入不断提高的市场环境下,农村家庭旅游消费却远未达到与其收入匹配的预期水平,这可能与家庭收入结构有关。文章基于行为经济学中的心理账户理论,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微观层面检验不同来源收入对农村家庭旅游消费需求的差异化影响,从理论和经验上验证农村家庭旅游消费行为中的心理账户效应。结果表明:农村家庭针对不同来源的收入采用不同的旅游消费预算和处理规则,表现为不同类别收入存在差异化的边际旅游消费倾向,即存在心理账户效应,并且农村家庭旅游消费行为中的心理账户效应比城镇家庭更显著。同时,文章发现,典型的农村家庭特征对边际旅游消费倾向以及心理账户效应产生异质性影响。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村家庭,其边际旅游消费倾向总体更高,且心理账户效应更显著。随着受教育程度提高,农村家庭在旅游消费上的心理账户效应也越显著。对于子女年龄处于中学阶段的农村家庭,其旅游消费的心理账户效应比较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