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58)
- 2023(5027)
- 2022(4275)
- 2021(3567)
- 2020(3019)
- 2019(6893)
- 2018(6684)
- 2017(13597)
- 2016(6957)
- 2015(7856)
- 2014(8006)
- 2013(8343)
- 2012(8070)
- 2011(7413)
- 2010(7615)
- 2009(7237)
- 2008(6692)
- 2007(6028)
- 2006(5681)
- 2005(5240)
- 学科
- 济(60419)
- 经济(60377)
- 方法(19416)
- 管理(19250)
- 数学(17728)
- 业(17668)
- 数学方法(17666)
- 地方(15717)
- 企(12076)
- 企业(12076)
- 地方经济(12057)
- 财(11388)
- 中国(11197)
- 农(10385)
- 收入(9366)
- 学(9298)
- 业经(8957)
- 农业(8144)
- 经济学(6898)
- 制(6538)
- 环境(6315)
- 融(6087)
- 金融(6087)
- 贸(5823)
- 贸易(5819)
- 发(5757)
- 国民(5746)
- 产业(5678)
- 税(5625)
- 体(5572)
- 机构
- 大学(112985)
- 学院(112715)
- 济(64501)
- 经济(63545)
- 研究(42911)
- 管理(41042)
- 理学(35374)
- 理学院(34955)
- 管理学(34443)
- 管理学院(34239)
- 中国(31775)
- 财(27428)
- 京(22624)
- 科学(22614)
- 经济学(22486)
- 财经(21757)
- 所(21678)
- 经济学院(20008)
- 经(19768)
- 研究所(19412)
- 中心(17671)
- 江(16441)
- 财经大学(15994)
- 农(15188)
- 院(14759)
- 北京(14498)
- 范(13571)
- 师范(13500)
- 业大(13205)
- 科学院(13123)
- 基金
- 项目(69315)
- 科学(55646)
- 基金(52822)
- 研究(50104)
- 家(45381)
- 国家(45031)
- 科学基金(38783)
- 社会(36805)
- 社会科(34985)
- 社会科学(34978)
- 基金项目(27185)
- 省(25338)
- 自然(22610)
- 资助(22331)
- 自然科(22098)
- 自然科学(22093)
- 教育(21851)
- 自然科学基金(21714)
- 划(20602)
- 编号(17778)
- 国家社会(16401)
- 发(16295)
- 部(16030)
- 重点(15475)
- 济(15076)
- 经济(14950)
- 成果(14530)
- 教育部(14315)
- 人文(14027)
- 发展(14007)
共检索到1785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景明
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是当前我国政府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原则是让绝大多数人享受到更多的发展成果。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增长一倍的奋斗目标。居民收入增长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只有稳增长才能保居民收入增长。妥善处理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必须选择有效的宏观政策思路。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我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届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即:城镇居民年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白景明
经济规模扩大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约束作用渐增,收入倍增目标能否实现,首先不是分配问题,而是经济规模能否继续放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我国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届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619.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954.6元。敢于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说明国家把人民的期盼放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丁嵩 李红
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以人均GDP为指标,对广东省2000—2010年21个地市的人均收入增长进行收敛分析。结果表明:地市尺度的收入水平存在显著的全局正相关性及空间异质性,且空间相关性呈现整体强化的趋势,说明若以标准β-收敛模型进行估计结果势必出现偏误与不一致,故有必要采用空间计量分析省区内收入增长的地区差异。进而,通过空间计量估计,发现空间误差模型是比较合适的模型。与标准β-收敛模型相比,收敛方向虽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却从不太显著的收敛趋势转变为显著的收敛趋势,且收敛速度明显上升,说明在制定省区内部区域政策时应充分重视区域间的空间相互作用与溢出效应,从而实现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目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木清
通过构建我国全国人均收入的决定模型,对其中反映市场化、国际化的各解释变量的估计结果进行具体解读;进而对四大区域在市场化、国际化等方面的具体差异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对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相关决策部门给出了相关政策优化建议。
关键词:
人均收入 市场化 国际化 实证模型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顾晓安 袁婷婷
本文基于中国2000~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人均收入和人力资本的视角出发,运用门槛模型研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人均收入为门槛变量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呈现出"先抑制后抑制作用削弱再到促进"的双门槛效应;以人力资本为门槛变量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单门槛效应。此外,当前我国各省的人均收入和人力资本均已跨越相应门槛值,金融发展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人均收入 人力资本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林 叶李涛 胡菡月
近年来,中国食品进口种类大幅增长,这是传统供给维度和贸易开放层面无法解释的新问题。本文从需求收入新角度,探究中国人均收入增长对中国食品进口种类影响的内在机制和影响程度。基于非位似偏好假设,从需求维度构建了人均收入影响进口种类多样化的分析框架,通过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和系统GMM估计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控制供给因素和贸易开放程度前提下,中国人均收入增长(需求因素)显著提高了中国进口食品的多样化程度。同时,人均收入对中国进口食品多样化的影响受到距离(贸易成本)的牵制,但负向影响程度有限。这从需求维度对中国进口食品多样化给出了新的解释,对未来促进中国农产品品种供给契合消费者需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进口多样化 人均收入 非位似偏好 食品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尚希
收入差距和财产差距是相互影响的,把消费考虑进来,收入差距、财产差距与消费差距三者也是相互影响的。要遏制贫富差距,从眼前看,控制收入差距更重要;从未来看,控制消费差距更重要;从发展看,控制财产差距更重要。仅从某一个方面入手,是无法缩小贫富差距的。在影响分配的各种纷繁复杂的制度问题中,国家、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制度考量具有轴心意义。重构国家、企业和居民三者关系,是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关键。现阶段,应立足于创造更好的体制、政策环境,实现全社会的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即从发展过程来缩小贫富差距。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丁宗胜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居民收入倍增,并非名义收入的倍增而是实际收入的倍增,其实际意义是希望能够缩小当前日益扩大的居民收入差距。价格与居民收入倍增紧密相关,过度的价格上涨会吞噬居民收入倍增的效果。在阐述居民收入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价格与居民收入增长的辩证关系,进而探讨保证价格稳定前提下的居民收入倍增。
关键词:
价格 居民收入倍增 辩证关系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西省价格理论研究所课题组 叶柏青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目标,其内涵是指实际收入的倍增而不是名义收入倍增,是缩小差距的公平倍增而不是每人收入倍增,是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倍增而不是简单倍增。居民收入倍增与市场价格是紧密相关、相互影响的,前者会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引起价格上涨,后者则会吞噬居民收入倍增成果。要让居民实际收入翻番,必须将增加居民收入和控制价格上涨结合起来,加强对市场价格的宏观调控,夯实居民收入倍增的经济基础,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居民收入倍增优化成为扣除价格因素后的最终效果。
关键词:
收入倍增 市场价格 分配改革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祖辉
居民收入倍增是指实际收入倍增是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基础上的"双倍增",是缩小城乡差距基础上的"公平感倍增",是协同发展基础上的"幸福感倍增"。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还有诸多难点。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要确保劳动者收入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确保居民收入增长率与经济总量增长率同步;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中的比重;调整企业与居民的税收政策。
关键词:
居民收入倍增 城乡居民 增收路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菲 牛少华
本文基于内生增长理论与新古典增长理论,利用协整模型对河南省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短期来看,内生增长模型支持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之间存在负向关系。而新古典增长模型则支持人均收入的增长促进人口数量与人口增长率的增长,人口数量与人口增长率的增长会抑制人均收入的增长。长期来看,内生增长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都支持河南省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之间存在负向关系。该结论符合贝克尔的观点,即随着收入的增长,家庭往往更加看重孩子的质量而非数量。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绮霞 王志伟
在新常态的经济转型期,保持经济增长并兼顾经济的平稳性与协调性发展是当前我国的重要战略性课题。笔者选取了代表我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15个省份在1995—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门限回归模型,就影响收入分配差距的城市化水平、对外贸易依存度、人力资本积累度以及政府财政干预度的四个制度变量对经济增长的门限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一步检验了人力资本积累度要素下收入分配差距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在解析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策略的基础上,立足于提高社会人力资本积累度的视点,为转型期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加大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科技教育制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开展企业内职业培训等可供参考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绮霞 王志伟
在新常态的经济转型期,保持经济增长并兼顾经济的平稳性与协调性发展是当前我国的重要战略性课题。笔者选取了代表我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15个省份在1995—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门限回归模型,就影响收入分配差距的城市化水平、对外贸易依存度、人力资本积累度以及政府财政干预度的四个制度变量对经济增长的门限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一步检验了人力资本积累度要素下收入分配差距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在解析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策略的基础上,立足于提高社会人力资本积累度的视点,为转型期中国经济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何强
为了从统计实证上厘清经济增长对居民幸福度的作用机制,本文使用权威的幸福度调研数据与基于购买力评价的人均GDP数据,梳理了全球居民幸福度与人均收入在区域截面之间以及不同时间序列趋势之上的典型化事实。结果表明:持续的经济增长尽管是提高居民幸福度的重要因素,但并不必然会使得后者长期持续攀升。
关键词:
居民幸福度 人均收入 幸福悖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7月18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在其主编的新书《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2019-2028)》发布会上表示,目前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约有4亿人左右,还有10亿人左右没有达到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如果这部分人的收入能够接近或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将会形成强大的需求增长空间,直接提供经济增长动能。
关键词:
中等收入群体 刘世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