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56)
- 2023(13232)
- 2022(11073)
- 2021(10448)
- 2020(8809)
- 2019(19161)
- 2018(18914)
- 2017(35885)
- 2016(18953)
- 2015(20892)
- 2014(20046)
- 2013(18821)
- 2012(16664)
- 2011(14709)
- 2010(14581)
- 2009(13623)
- 2008(11780)
- 2007(9709)
- 2006(7817)
- 2005(6177)
- 学科
- 济(66658)
- 经济(66574)
- 管理(57636)
- 业(52620)
- 企(45136)
- 企业(45136)
- 方法(31674)
- 数学(27732)
- 数学方法(27312)
- 财(18836)
- 农(18802)
- 中国(18606)
- 技术(16267)
- 业经(15810)
- 制(13986)
- 学(13418)
- 理论(12627)
- 贸(12329)
- 贸易(12322)
- 地方(12314)
- 农业(12189)
- 易(12004)
- 务(11914)
- 财务(11861)
- 财务管理(11837)
- 融(11814)
- 金融(11806)
- 银(11684)
- 银行(11661)
- 技术管理(11203)
- 机构
- 学院(244342)
- 大学(240865)
- 管理(97878)
- 济(97105)
- 经济(95224)
- 理学(85585)
- 理学院(84747)
- 管理学(83131)
- 管理学院(82674)
- 研究(75401)
- 中国(56778)
- 京(48008)
- 科学(45809)
- 财(44342)
- 农(37295)
- 中心(36582)
- 业大(36083)
- 财经(35821)
- 江(34954)
- 所(34899)
- 经(32804)
- 研究所(32077)
- 范(31096)
- 师范(30704)
- 经济学(29931)
- 农业(29322)
- 院(28551)
- 北京(28410)
- 技术(27869)
- 州(27686)
- 基金
- 项目(177760)
- 科学(142066)
- 研究(131864)
- 基金(129818)
- 家(112825)
- 国家(111895)
- 科学基金(98084)
- 社会(84892)
- 社会科(80461)
- 社会科学(80447)
- 省(71335)
- 基金项目(68666)
- 自然(63114)
- 教育(61864)
- 自然科(61782)
- 自然科学(61763)
- 自然科学基金(60640)
- 划(59269)
- 编号(53516)
- 资助(51090)
- 成果(41558)
- 创(40364)
- 重点(39955)
- 部(38847)
- 发(38131)
- 创新(37819)
- 课题(36515)
- 国家社会(35611)
- 科研(34548)
- 教育部(34029)
共检索到3419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琳 袁同凯
共疫感是对当前疫情进行经验性实践反思的有效概念性工具。共疫感一方面涉及国家权力机构在疫情过程中努力建构的有保证或保障的稳定状态,另一方面涉及个体在疫情当下努力恢复日常生活秩序感所进行的本体性安全建设与调适的生活状态。通过身体感研究视角探讨疫情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检视疫情所引发的社会效应,发现共疫感就是一场以医学卫生话语为导向、由共疫体内所有成员共同参与,在疫情不确定性处境下,为维护并建构一种集体性安全感氛围所进行的一系列基于身体感项目技术的医学化社会实践。同时,以"共感"为基础的民族志材料不仅呈现社会/文化对身体的教化与刻写,也凸显个体身体体验、情绪感知下多样态的文化/社会意涵。共疫感其他可研究之面向,还有待后续进一步探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瞿亢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进一步蔓延恶化,呈现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大等特点。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在短期内不可避免,但从中长期看,疫情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转型升级的趋势。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冲击日渐消散新冠肺炎疫情对制造业的影响
关键词:
制造业 普惠金融发展 全球供应链 服务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丁任重 李俞 李标
复工复产有利于避免由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发展短期停摆走向长期抑制。基于"两手抓"战略部署和"分区分级复工复产"策略导向的背景,本文探讨了新冠肺炎疫情下复工复产的行业选择标准、投入产出依据,识别了复工复产的不同阶段及相应部门。当前阶段,在产业关联基础上,还应遵循保障基本生活需要标准、保障疫情防治标准、保障就业稳定标准、保障发展质量标准,选择行业推进复工复产。使用201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在42个产业部门中,22个部门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大、11个部门的推动能力较强。结合行业选择标准与产业关联参照系。本文建议,此次疫情下优先复工复产的部门有11个;13个部门在第二阶段复工复产;第三阶段复工复产的有10个部门;其余部门最后复工复产。为确保阶段性复工复产的稳健,文末给出"三支撑、一带动"的政策路径。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复工复产 产业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钱学锋 高婉
2019年末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分析此次疫情对中国物价的冲击。本文利用2018—2020年中国主要消费品和工业品的微观价格数据,借鉴Chen等的做法,将武汉"封城"作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间点,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疫情暴发对中国物价的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中国物价产生了负向冲击,但整体冲击幅度不大。武汉市作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集中暴发城市,其整体物价下降幅度显著高于中国其他城市。中国其他城市物价受到的负向冲击没有因新冠疫情严重程度不同而产生显著差异,也没有因其离武汉市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收入差距较大的省份城市,其整体物价和食品零售价格受疫情负向冲击更大;贸易依存度较高的城市,其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受到的负向冲击更大;及时发放消费券的城市,其食品零售价格的恢复速度快于其他城市。本文以物价为切入点,从一个较新的视角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深入探究物价变化背后蕴含的深层经济机理,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经验支撑。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中国物价 总供给 总需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姚前
新冠肺炎疫情是当前全球面临的共同大考,各国正动员一切资源全力抗击疫情。疫情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许多正常时期似乎不那么重要的问题在疫情期间显得十分突出,其中就包括实物现金存在的携带病毒风险。它们从现场回收后要么直接销毁,要么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才能投放给客户。再加上社交隔离缘故,社会"去现金化"可能将进一步加速。现金数字化的必要性再一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业内人士注意到,最近美国推出2万亿元经济刺激法案时,其初稿曾包含数字美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田江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不断蔓延,意大利是第一个大规模暴发新冠肺炎疫情的欧洲国家,也是欧洲第一个采取"封国"措施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农业的影响原则上应该比其他部门小,但由于疫情暴发造成的劳动力短缺、运输受阻、恐慌性购买以及部分粮食出口大国限制粮食出口对供应链的破坏使得各国农业面临巨大挑战。意大利政府对农业高度重视,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对农业加强了支持措施。从意大利农产品的生产、进出口贸易、自给率等方面看,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平衡得当,能够保证主要农产品供给。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廷贵 仲艳秋
在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上检测出新冠病毒后,进口水产品销售大幅度下降。本文以网络问卷形式收集779份消费者问卷,基于感知收益-感知风险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新冠肺炎疫情下感知收益、感知风险、知识、信任和总体态度对进口海鲜消费的影响路径进行组态研究。结果表明:(1)消费者对进口水产品的购买意愿具有"多重并发"和"殊途同归"的特点,研究发现有3条路径可促使强消费意愿,可分类为感知风险主导型和感知收益主导型,后者可细分为政府依赖型和企业忠诚型。(2)弱消费意愿驱动机制有3条路径,且与强消费意愿存在非对称性关系。(3)组态间比较发现,总体态度在所有组态中均为核心条件,其是否存在为决定消费意愿强弱的关键因素。本文的研究结论与建议对于探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食物消费意愿的影响路径及对策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升福 李龙 陈满
本文从市场环境方面分析新冠疫情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机制,包括新冠疫情对居民预期收入、预防性储蓄和报复性消费的影响;而后通过构建调查问卷,从微观层面研究疫情对居民社会消费的影响,在实证部分,构建Logistic模型,研究影响居民报复性消费、预防性储蓄以及预期收入减少的具体微观原因;最后从加强政府的宏观引导与微观指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消费意愿,合理配置家庭资产,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冲击等方面综合施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琪延 张珊
本文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消费水平变化的调查数据,研究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居民消费结构的跨期变化。理论模型证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收入不确定性会带来资金流动性约束加大,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消费者异质性也会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分位数回归和分解结果表明,新冠肺炎疫情缩小了收入差距对消费水平的影响,且性别、年龄和婚姻等个体特征对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方式不同。因此,本文从维持利率稳定、提高收入水平和细分消费市场三个角度提出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升级居民消费结构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我们身边的生物安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关注》主要内容包括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研究、开发、应用生物技术;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我国生物资源和人类遗传资源的安全;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微生物耐药;防范生物恐怖袭击;防御生物武器威胁,并结合生物安全领域的专业知识,全面展示了生物安全法律法规、生物安全评估与防护、农业病虫害、食品安全、新发传染病、人用疫苗、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建民 吴含荃
对全国范围内1 978位中专、大专、本科三层次实习护生进行有关新冠肺炎的认知情绪和对护理职业再认知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实习护生能够克服恐慌,主动加强自我防护;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学生职业取向产生了影响,但总体是积极的。通过调查,了解了学生掌握和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知识储备和应对能力状况,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新挑战,建议护理人才培养要加强职业防护意识培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提高心理防护能力,扩招增量拓宽人才培养途径,适应智能化趋势,提升护理人才智能化运用素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思洛 莫莹莹 程濛
[目的/意义]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我国政府出台了系列政策,从危机管理角度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进行分析,有利于揭示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危机管理的政策特点与不足,并提出政策建议,完善我国疫情防控政策体系,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危机。[方法/过程]以我国国家层面的434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文件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基于危机管理阶段和疫情防控主体两个维度,进行政策编码与内容分析。[结果/结论]我国疫情防控政策综合考虑了危机管理的各个阶段,但各阶段及其内部措施的协调性有待增强;注重调动各类主体参与疫情防控的积极性,但对各类主体的引导与规范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提出优化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栾信杰 秦紫薇
与新冠肺炎防疫有关的检验、检疫、协调与等效承认、第三方认证、风险评估等质量安全保障措施属于WTO《SPS协定》所定义的SPS措施。《SPS协定》第4条和SPS委员会发布的《等效决议》确立了SPS措施等效的多边规则。国际多边等效的难点和痛点在于产品质量管控和认证的可靠性、规范性等关于等效实施的基础条件以及等效规则的有效实施。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实践来看,WHO基于疫苗的公平获得和公平分配、美国基于防疫的紧急需要对我国防疫物品(包括疫苗)实施了单边、自主的等效认定。防疫物品的“紧急使用授权”是SPS措施等效的极简形式。我国要通过强化防疫物品的质量管控、推动防疫物品SPS措施的国际协调、积极参与跨国认证来强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施的SPS等效基础,减少以疫苗为核心的全球防疫公共物品的贸易扭曲。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丽华 李锦涛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金融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并为后疫情时代金融治理带来了巨大的考验。本文采用因子增广向量自回归模型,综合考虑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银行业和保险业,系统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金融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金融业各个金融市场或金融行业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冲击,加剧了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并且金融风险会在各个市场和行业之间相互传染,产生风险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为我国后疫情时代金融治理体系建设提出了策略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邬大光
由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线上教学正在我国高校全面铺开,线上教学正在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目前的特殊背景下,对线上教学进行质量评价似乎为时尚早。通过此次大范围线上教学,重新认识教育技术的力量和价值,促进"应急式"的线上教学成为"常态化"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实现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思考的重大问题。从个人体验的视角和经历,回溯我国高校教育技术40年的演进路径,介绍国外高校教育技术的发展水平和能力,探讨国内推进教育技术的困境。
关键词:
教育技术 线上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