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33)
- 2023(7662)
- 2022(6560)
- 2021(6133)
- 2020(5096)
- 2019(11235)
- 2018(11309)
- 2017(22196)
- 2016(12078)
- 2015(13512)
- 2014(13473)
- 2013(13211)
- 2012(12106)
- 2011(11182)
- 2010(11578)
- 2009(10840)
- 2008(10764)
- 2007(10025)
- 2006(9131)
- 2005(8367)
- 学科
- 济(50356)
- 经济(50194)
- 业(45368)
- 农(45242)
- 管理(34755)
- 农业(29905)
- 企(26347)
- 企业(26347)
- 业经(18790)
- 制(16684)
- 方法(16050)
- 财(14602)
- 中国(13686)
- 数学(12167)
- 体(12138)
- 数学方法(12075)
- 农业经济(10011)
- 发(9430)
- 地方(9346)
- 村(9187)
- 农村(9180)
- 体制(9060)
- 策(8951)
- 银(8652)
- 银行(8640)
- 行(8287)
- 学(8219)
- 土地(8092)
- 理论(7996)
- 发展(7955)
- 机构
- 学院(174363)
- 大学(170410)
- 济(76490)
- 经济(75013)
- 管理(66826)
- 研究(58993)
- 理学(57655)
- 理学院(57107)
- 管理学(56300)
- 管理学院(55983)
- 农(48365)
- 中国(46876)
- 财(36549)
- 农业(36513)
- 京(34768)
- 科学(33137)
- 业大(31173)
- 所(29545)
- 中心(28181)
- 江(28102)
- 财经(27776)
- 研究所(26053)
- 经(25129)
- 农业大学(22560)
- 经济学(22547)
- 范(21551)
- 师范(21399)
- 经济管理(21149)
- 州(21108)
- 北京(21029)
- 基金
- 项目(112276)
- 科学(89592)
- 研究(87303)
- 基金(82245)
- 家(70025)
- 国家(69284)
- 科学基金(59927)
- 社会(59212)
- 社会科(54659)
- 社会科学(54641)
- 省(44946)
- 基金项目(43708)
- 教育(38896)
- 编号(36849)
- 划(35996)
- 自然(35665)
- 自然科(34805)
- 自然科学(34798)
- 自然科学基金(34229)
- 资助(31661)
- 成果(30614)
- 制(28586)
- 农(28543)
- 部(26564)
- 发(24693)
- 重点(24658)
- 课题(24614)
- 国家社会(24047)
- 性(23769)
- 创(23541)
- 期刊
- 济(96351)
- 经济(96351)
- 农(54807)
- 研究(52640)
- 中国(41837)
- 农业(36770)
- 财(28918)
- 学报(26407)
- 科学(25095)
- 大学(21955)
- 管理(21919)
- 业经(21137)
- 学学(20982)
- 融(20290)
- 金融(20290)
- 教育(18056)
- 业(16526)
- 财经(14377)
- 农村(14101)
- 村(14101)
- 问题(13797)
- 农业经济(13727)
- 技术(13448)
- 经(12299)
- 经济研究(11939)
- 世界(11423)
- 版(11109)
- 经济问题(10035)
- 社会(9759)
- 农村经济(9232)
共检索到273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文荣 段瑶
文章将居住隔离理论视角引入农民工居住问题的研究,通过对全国七城市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和长三角地区七城市劳工调查数据农民工子样本的分析,揭示了外来农民工在流入地城市"大分散、小集中"的块状分布状态。文章从结构和行动两个维度探讨了这一居住空间分布的形成机制,全景呈现了城市亚文化区域作为居住隔离的社会后果及其内部特征。最后还对杭州市三位一体的外来人口住房保障体系做了重点介绍,希冀有所启发。
关键词:
居住的政治 农民工 居住隔离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清华 张广胜
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从社会排斥角度研究居住隔离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居住隔离显著降低了农民工市民化,居住隔离程度越高,农民工市民化程度越低,两者之间的负向关系在新生代农民工和在大型城市就业的农民工群体中更为明显。居住隔离通过影响城镇社会对农民工的社会排斥,间接影响个体城镇社会经济状况和文化适应状况,进而对农民工市民化产生抑制作用。本研究为有效解决人口半城镇化问题和推进农民工有序市民化提供重要政策借鉴。
关键词:
居住隔离 市民化 居住分异指数 社会排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工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和生活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动,30年过去了,他们中有许多早已经完成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变。但制度对他们的身份认可却严重滞后。目前农民工存在着被看做农民、被看做工人、被看做非工非农等多种身份标签,身份压力由此产生,并酿成多种社会不良后果。中国现有农民工社会制度已经影响到了中国现代工商业的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工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有序发展。中国许多社会问题的产生与农民工有关,许多重大政策的出台受到农民工问题的制约,因而围绕农民工的相关制度改革宜早不宜迟。
关键词:
农民工 身份困境 社会后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俊焘 孙中伟
本文利用7个区域中心城市1739名正规就业农民工数据,探索居住隔离对农民工职业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主要结论有:居住隔离同时产生空间误配/失配和溢出两类效应,共同决定农民工职业表现。基础回归和工具变量回归均稳健地显示居住隔离正向影响职业脆弱和工资水平,空间溢出效应超过误配/失配效应;而负向影响职业地位,空间误配/失配效应超过了溢出效应,居住隔离仅仅支撑了农民工城市社会的基本生存,但却制约了阶层流动和提升。引入居住隔离与社区区位和社区公共空间交叉项的工具变量回归表明,农民工居住地离公共资源集中配置区和工作地越远,居住隔离所引发的空间误配/失配效应更强,弱化了其对职业脆弱和工资水平的积极影响,但增强了其对职业地位的负面作用;农民工所居住社区的建筑有更多的公共交互空间,更有利于居住隔离的空间溢出效应的形成,增强了其对职业脆弱和工资水平的积极作用,但减弱其对职业地位的消极影响。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先红
返乡农民工从经济、社会、精神和治理等四个层面对村庄社会产生剧烈的影响和冲击。他们正在挣脱村庄社会的束缚,以现代社会的行为规范引领村庄,形成"在地市民化"的局面,最终致使村落共同体走向瓦解。"在地市民化"意味着农民在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都与城市市民趋同。这是一种不同于一般城市化和市民化的状态,是没有城市化的市民化。返乡农民工的"在地市民化"状态,呼唤国家和社会各界从生产生活条件、福利保障待遇、思想精神文化等各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华
种族居住隔离已深深扎根于美国城市生活中 ,许多美国主要大都市区的城市中心 ,至今都保持着高度的居住隔离。本文介绍了这种居住隔离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 ,并指出 ,它是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住房业、银行业和私人共同作用的结果 ;居住隔离对黑人的生活质量和文化产生了许多破坏性的后果。
关键词:
居住隔离 联邦政府 黑人聚居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战辉 褚明浩 孙敏
不同于税费时期的"老村级债务","新村级债务"是在取消农业税以后,国家公共财政资源以项目制为主要形式向农村输送的背景下产生的村级债务,项目制是新村级债务产生的基础。新村级债务具有普遍性、差异性、私人性、隐蔽性等特点。村庄发展导向、村干部经营项目是村级债务产生的内在原因,项目的资金配套制度和地方政府的自利逻辑是村级债务形成的外因。新村级债务对乡村社会的影响是全面的,造成了村级权力固化、村庄主体性丧失、乡村关系扭曲以及村庄间分化加剧等严重后果。随着新村级债务的不断膨胀,容易造成新的债务危机,应当高度警惕。
关键词:
新村级债务 项目制 乡村治理 村庄建设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戚迪明 张广胜
从空间隔离角度考察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居住空间隔离、职业空间隔离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老一代农民工、中小城市的居住空间隔离效应要大于新生代农民工和大城市,社区空间隔离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不显著。此外,通过分位数回归发现居住空间隔离对高融入程度的农民工呈显著负向影响,职业空间隔离和社区空间隔离对不同融入程度的农民工均呈显著影响。相应的政策含义是,在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应注重降低农民工与市民的居住空间、职业空间和社区空间隔离,通过空间融合促进城市融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戚迪明 张广胜
从空间隔离角度考察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居住空间隔离、职业空间隔离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老一代农民工、中小城市的居住空间隔离效应要大于新生代农民工和大城市,社区空间隔离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不显著。此外,通过分位数回归发现居住空间隔离对高融入程度的农民工呈显著负向影响,职业空间隔离和社区空间隔离对不同融入程度的农民工均呈显著影响。相应的政策含义是,在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应注重降低农民工与市民的居住空间、职业空间和社区空间隔离,通过空间融合促进城市融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戚迪明 张广胜
从空间隔离角度考察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居住空间隔离、职业空间隔离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老一代农民工、中小城市的居住空间隔离效应要大于新生代农民工和大城市,社区空间隔离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不显著。此外,通过分位数回归发现居住空间隔离对高融入程度的农民工呈显著负向影响,职业空间隔离和社区空间隔离对不同融入程度的农民工均呈显著影响。相应的政策含义是,在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应注重降低农民工与市民的居住空间、职业空间和社区空间隔离,通过空间融合促进城市融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范艳萍 王毅杰
基于2014年"城乡居民社会调查"数据,从微观与宏观层次分析了农民工的公平感,并从实证角度检验了其影响因素及社会心理后果。分析发现:农民工的宏观公平感要高于微观公平感;两类公平感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微观公平感主要由相对收入决定,与老家居民或城市居民的比较优势均能提升其公平感,而宏观公平感有赖于日常生活体验,感知社会距离越大公平感越低。以冲突感为指标考察农民工公平感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发现微观和宏观公平感均会有效缓解社会冲突感,但影响力不同,并且宏观公平感在微观公平感与社会冲突感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农民工的公平感与社会冲突感之间有密切联系,公平感的下降往往会带来社会怨恨和冲突的增强,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群体性事件,因此,应高度重视农民工的公平感及社会心理后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范艳萍 王毅杰
基于2014年"城乡居民社会调查"数据,从微观与宏观层次分析了农民工的公平感,并从实证角度检验了其影响因素及社会心理后果。分析发现:农民工的宏观公平感要高于微观公平感;两类公平感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微观公平感主要由相对收入决定,与老家居民或城市居民的比较优势均能提升其公平感,而宏观公平感有赖于日常生活体验,感知社会距离越大公平感越低。以冲突感为指标考察农民工公平感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发现微观和宏观公平感均会有效缓解社会冲突感,但影响力不同,并且宏观公平感在微观公平感与社会冲突感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景晓芬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将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置于空间关系视角下进行研究,探讨空间隔离与农民工城市融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无论在职业空间还是居住空间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隔离,且隔离程度呈现出不对称性;从城市居民角度来看,二者的空间隔离程度更高。空间隔离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有着明显的降低作用,将农民工群体纳入城市空间分配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词:
空间隔离 农民工 城市融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磊
农民工城市居住研究领域呈现出四种理论视角:空间视角、制度视角、权力视角以及理性选择视角。各理论视角在研究主题、分析层次、理论框架、概念工具以及对居住性质的理解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但互为补充。该研究领域对结构性维度的偏重消解了农民工的主体性。找回农民工的主体性,还原其内部差异性以及生活世界的完整性,将成为该研究领域的重要转向。
关键词:
农民工 城市居住 理论视角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升
基层政府受政绩逻辑和土地财政制度影响,吸引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这为逐利的资本进入农村宅基地领域提供了空间。依据"地随房走"原则,资本通过占有房屋所有权的方式占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从而打破了现有宅基地制度中无偿性、公平性和身份性原则,导致农村宅基地资本化。同时资本以房屋所有权取代了村集体的宅基地使用分配权,以新的"国家—资本—村民"结构代替原有的"国家—村集体—村民"结构,结果分离了住房保障领域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导致农村宅基地的去福利化和国家治理的内卷化。
关键词:
资本下乡 宅基地 资本化 内卷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