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96)
- 2023(5806)
- 2022(4790)
- 2021(4350)
- 2020(3618)
- 2019(7963)
- 2018(7751)
- 2017(14692)
- 2016(8108)
- 2015(8483)
- 2014(8072)
- 2013(7792)
- 2012(7002)
- 2011(6259)
- 2010(5946)
- 2009(5204)
- 2008(5014)
- 2007(4231)
- 2006(3545)
- 2005(2956)
- 学科
- 济(32130)
- 经济(32096)
- 管理(22449)
- 业(21165)
- 方法(16095)
- 企(15994)
- 企业(15994)
- 数学(14959)
- 数学方法(14877)
- 农(9972)
- 财(8294)
- 贸(8056)
- 贸易(8054)
- 易(7886)
- 中国(7635)
- 学(6766)
- 业经(6467)
- 农业(6041)
- 环境(5189)
- 技术(5173)
- 制(4926)
- 务(4861)
- 财务(4860)
- 财务管理(4851)
- 地方(4637)
- 企业财务(4609)
- 产业(4371)
- 银(4363)
- 银行(4330)
- 出(4247)
- 机构
- 大学(109382)
- 学院(108088)
- 济(46971)
- 经济(46284)
- 管理(43011)
- 理学(38653)
- 理学院(38222)
- 管理学(37608)
- 管理学院(37423)
- 研究(37180)
- 中国(27656)
- 农(26655)
- 科学(24747)
- 业大(22284)
- 京(22247)
- 农业(21606)
- 财(18958)
- 所(18942)
- 研究所(17777)
- 中心(17500)
- 财经(15945)
- 农业大学(14993)
- 江(14955)
- 经(14820)
- 经济学(14809)
- 经济学院(13692)
- 院(13454)
- 北京(13135)
- 经济管理(12719)
- 财经大学(12194)
- 基金
- 项目(82504)
- 科学(64879)
- 基金(62566)
- 家(57842)
- 国家(57416)
- 研究(52612)
- 科学基金(48480)
- 社会(35987)
- 社会科(34370)
- 社会科学(34360)
- 基金项目(34152)
- 自然(33664)
- 自然科(32943)
- 自然科学(32929)
- 自然科学基金(32383)
- 省(31404)
- 划(27354)
- 资助(24356)
- 教育(23314)
- 编号(18843)
- 重点(18545)
- 部(18211)
- 创(17708)
- 计划(17383)
- 发(17121)
- 科研(16861)
- 创新(16653)
- 国家社会(15903)
- 业(15698)
- 教育部(15152)
共检索到1466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孙永正
近年来城镇居住用地价格持续高涨给地方政府带来可观收入,但其引发的弊端广泛而深远,包括助长房价高涨和贫富分化、地产投机与土地闲置、城镇化战略受阻与区域竞争力下降、虚拟经济膨胀和金融风险加大、政府行为扭曲和公共形象受损等五个方面。充分认识这些弊端的消极影响,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整房地产调控思路的必要前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范小敏 徐盈之
地方政府间的工业引资竞争扭曲了建设用地的配置,并带来了居住用地价格及房价上涨的压力,现有文献忽视了引资竞争与居住用地价格及房价间的传导机制。基于此,文章利用2009-2015年中国104个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法考察了引资竞争影响居住用地价格与房价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引资竞争显著地提升了居住用地价格及房价。具体地,引资竞争通过降低居住用地供给弹性提升了居住用地价格;通过增加政府干预降低居住用地供给弹性和提高产业集聚水平提升了房价。其中相比较房价,居住用地价格因受到了更多政府行政干预而对需求冲击反应不敏感。异质性分析显示,东部地区引资竞争显著提升了居住用地价格与房价,中西部地区引资竞争对居住用地价格影响显著为负,但对房价影响不显著,省会及以上城市的引资竞争对居住用地价格与房价的提升效应显著高于一般地级城市。
关键词:
引资竞争 居住用地价格 房价 中介效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裕凤 杜国明 宋戈
分析城市内部基准地价的时空格局,有助于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和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以呼和浩特市区为研究区,在城市居住用地土地价格调查和动态监测的基础上,对2001 ̄2007年居住用地分布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城市主城区居住用地的级别和基准地价由内向外顺次降低,但级别边界受到城市道路的直接影响;基准地价与级别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随着城市的发展,高低级别间基准地价的差距进一步扩大;研究期内,基准地价变化在时间上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在空间上城市中心区和城乡结合部基准地价增幅最快,城市腹地稍慢,近郊区最慢。
关键词:
基准地价 时空格局 呼和浩特 地价指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阳 苏练练 郭开明
"城市用地分类标准"当前只有"二类居住用地"可在规划中使用,小类单一。城市居住用地类型繁杂,其居住用地细化分类既需体现不同人群的居住诉求,凸显历史文脉、保障性住房、居住空间分异等公共政策因素,也需适应差异化的开发控制需求,明确开发强度、细分标准、混合用地等开发控制因素。希冀通过探寻在国家标准中体现较弱,但对于详细规划至关重要的城市居住用地细化分类因素,进而从规划编制角度尝试提出细化分类建议:一类增加传统民居住宅用地,二类增加保障性住宅用地及针对一定使用人群的特定用途住宅用地,三类增加过渡型简陋住宅用地、设施欠缺住宅用地;同时,以容积率、设施、环境的具体量化指标细分普通住宅用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赵松 李超
研究目的:以工业地价与居住地价的比较关系为核心,梳理总结已有研究成果,为落实"十八大"关于建立"比价机制"的要求提供研究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汇总并比较了国内外在工业用地市场、供应、价格等领域的研究重点和代表性观点,总结了在"比价"领域的测算方法与实证思路。研究结论:建立"比价机制"关键在于建立科学合理的市场配置资源和价格形成机制,盲目确定"比价挂钩关系"或将陷入政府干预市场的困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任荣荣 郑思齐
文章基于竞租函数的基本思想,从理论上探索了办公与居住用地开发的空间演变机理,并以北京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办公用地的价格梯度明显高于居住用地,并且办公用地的开发区位更靠近市中心;一定区域内,价格相对较高的土地利用类型,其开发量相对较大;实证结果同时发现了资本和土地之间的替代效应以及办公用地开发的集聚经济。研究结论认为:随着我国土地市场的发展和成熟,市场力量在土地开发模式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土地价格成为影响土地开发量、开发区位以及开发强度的重要信号。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邱鹍 牛强 夏源
在城市规划中,容积率是控制土地开发强度的重要指标。规划师一般会从保证居民的公共利益的角度来确定地块合理容积率,然而政府和开发商往往更多地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确定容积率,他们在进行博弈时规划师往往缺乏强有力的工具来限定容积率。为此提出人均城市公共资源占有率(简称P值)的概念——即地块内人均占有各类公共资源量与国标或地方标准规定人均值的比值——作为综合反映居民公共利益的指标。在研究了P值和容积率的数学关系之后,建立了一套基于P值确定容积率的方法。该方法明晰了定容、调容过程中居民公共利益的变化,使得规划师在与政府和开发商博弈过程中有了清晰合理的依据和强有力手段,也更容易得到居民的支持。最后以连州市老城区规划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
容积率 公共利益 人均城市公共资源占有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邱鹍 牛强 夏源
在城市规划中,容积率是控制土地开发强度的重要指标。规划师一般会从保证居民的公共利益的角度来确定地块合理容积率,然而政府和开发商往往更多地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确定容积率,他们在进行博弈时规划师往往缺乏强有力的工具来限定容积率。为此提出人均城市公共资源占有率(简称P值)的概念——即地块内人均占有各类公共资源量与国标或地方标准规定人均值的比值——作为综合反映居民公共利益的指标。在研究了P值和容积率的数学关系之后,建立了一套基于P值确定容积率的方法。该方法明晰了定容、调容过程中居民公共利益的变化,使得规划师在与政府
关键词:
容积率 公共利益 人均城市公共资源占有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明华 刘伟凯 李冠元
居住用地作为城市用地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子系统,它深刻地影响着其他用地的布局,因而,在用地分类体系中如何对居住用地实施有效的控制、全面考虑居住用地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然而当前我国的居住用地中类的划分在实际规划中却面临着只有二类居住用地的窘境,这样在规划中就难以对居住用地提出不同的管理控制要求。通过对相关国家地区居住用地分类方法的研究,论文认为开发强度的分类方法对我国居住用地分类的改进更有借鉴意义,它有利于加强对城市增长的管理、提高设施规划的科学性并塑造和引导城市整体空间形态。在此基础上,对现有居住用地分类提出改进建议,提出可在原有分类的基础上,采用以高度控制和容积率相结合的分类方法,以实...
关键词:
居住用地 分类体系 建筑高度 容积率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周霞 周玉霞
小城镇居住用地估价方法剩余法周玉溪周霞与大城市相比,小城镇服务业程度低,服务种类少,房地产公司几乎不存在,房地交易少。土地市场的不完善,房地交易资料的短缺,是小城镇地产发展的一个特点。在这种情况下,评估居住用地的地价,若采用大城市常用的市场案例比较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林依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建立有效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价机制,提高工业用地价格"。那么,什么是比价机制?比价,是指同一时期、同一市场不同商品之间的价格比例关系,比如工农业产品比价、金银比价等。比价机制,是将两种商品价格挂钩,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另一种商品价格按一定比例跟随变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松雪 林坚
居住的郊区化和居住用地的分散布局往往是城市蔓延的先导现象,研究城市居住用地扩张模式,有助于加深对城市扩张机理的认识,并为形成相应的空间治理措施提供支撑。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将城市用地面状图斑与城市居住区点状空间数据相结合,通过城市用地扩张指数LEI的计算,对1996~2006年、2006~2015年两时段的北京城市居住区用地进行了区位类型的划分,识别了城市新增居住用地的扩张模式,并采用logit模型对城市居住用地区位类型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研究发现,1996~2015年,北京市连片城市建成区以外的新建居住区以散点型的用地扩张模式为主,与典型城市蔓延现象中跳跃式的用地扩张模式一致,且蔓延趋势逐渐强化;与城市建成区的距离是居住用地区位类型变化过程中唯一显著的影响因素;连片城市建成区以外的大规模居住区建设对城市用地的扩张没有显著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
居住用地 用地扩张模式 北京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涛 郑新奇
本文阐述了城市居住用地适宜性评价与人居环境优化的关系 ,并对城市居住用地的适宜性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居住用地 人居环境 适宜性评价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陆昱颖 金晓斌 张志宏 项晓敏 周寅康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中出现房价持续飙涨、投机性需求转向、政府过度依赖等问题,定量分析国家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对热点区域土地价格的影响效果,对于调整土地供应结构、促进土体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江、浙两省地级市为研究区,采用2010-2013年的面板数据,建立政府供地行为、交易行为与地价增长率动态变化的计量经济函数,对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量、土地供应量和土地市场交易活跃度等在土地价格变化中的调控绩效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3年相关调控政策总体上相对有效,但由于土地市场发育阶段、发展问题等地区差异性原因,采用全国统一的土地调控政策难以有效发挥预期作用,应在建立制度健全、竞争有序、健康稳定的土地市场发展总体目标下,因地制宜,以区域性差别化调控政策为主要手段,进一步提升居住用地调控绩效的效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唐旭君 姚玲珍
文章运用住房市场存量—流量模型,动态分析居住用地供给对新建商品住房供给及住房价格的影响,并据此模拟不同居住用地供给思路下商品住房市场的运行状况。基于上海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政府新增居住用地供给对一定时期后的新建商品住房供给具有显著影响;居住用地供给能够影响远期住房价格,但很难对当期住房价格产生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增加居住用地供给所能起到平抑房价的作用较为有限。据此提出,政府居住用地供给应着眼于长期,不宜依据短期住房市场状况进行频繁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