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78)
2023(2408)
2022(2173)
2021(1948)
2020(1626)
2019(3582)
2018(3487)
2017(6551)
2016(3305)
2015(3680)
2014(3510)
2013(3061)
2012(2937)
2011(2557)
2010(2694)
2009(2471)
2008(2379)
2007(2174)
2006(1998)
2005(1811)
作者
(9166)
(7766)
(7722)
(7124)
(4936)
(3807)
(3480)
(2930)
(2818)
(2671)
(2629)
(2557)
(2461)
(2406)
(2383)
(2260)
(2258)
(2209)
(2161)
(2120)
(1881)
(1801)
(1797)
(1763)
(1744)
(1693)
(1678)
(1554)
(1536)
(1517)
学科
(11642)
经济(11601)
管理(11375)
(9919)
环境(8166)
(7977)
企业(7977)
(4968)
(4358)
方法(4092)
规划(3863)
环境规划(3757)
中国(3688)
(3262)
数学(3257)
数学方法(3224)
(3188)
资源(2696)
(2634)
(2565)
农业(2334)
业经(2325)
(2317)
(2252)
贸易(2251)
关系(2239)
(2222)
地方(2186)
生态(2136)
(2126)
机构
大学(46988)
学院(46149)
(19667)
经济(19324)
管理(18325)
研究(16858)
理学(15857)
理学院(15682)
管理学(15451)
管理学院(15371)
中国(12174)
(9949)
科学(9900)
(9249)
(8187)
中心(7781)
研究所(7537)
财经(7488)
(6839)
(6630)
(6612)
(6454)
师范(6410)
北京(6307)
经济学(6221)
业大(6072)
(6055)
经济学院(5636)
财经大学(5602)
师范大学(5309)
基金
项目(33292)
科学(26700)
基金(25237)
研究(24782)
(23060)
国家(22360)
科学基金(18856)
社会(17383)
社会科(16294)
社会科学(16285)
基金项目(13274)
(12340)
自然(11414)
自然科(11079)
自然科学(11074)
自然科学基金(10875)
(10403)
教育(10365)
资助(9818)
编号(9228)
国家社会(7726)
成果(7544)
重点(7480)
(7441)
(7264)
(6933)
(6870)
科研(6500)
教育部(6437)
创新(6417)
期刊
(22325)
经济(22325)
研究(13401)
中国(9570)
学报(7329)
科学(7248)
(7178)
管理(6504)
(6233)
大学(5797)
学学(5470)
农业(4384)
教育(3931)
财经(3679)
经济研究(3396)
(3176)
(3160)
金融(3160)
业经(3113)
资源(3089)
世界(2914)
技术(2867)
问题(2857)
图书(2799)
(2620)
(2559)
科技(2502)
国际(2248)
(2247)
社会(2231)
共检索到693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小工  
老有所养,追求高质量的老年生活是人口老龄化诸多问题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从我国国情出发,指出家庭养老是我国养老的主要形式之一,探讨了老年人居住环境和家庭养老之间的密切关系。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出从老年人居住环境“质”的提高来适应未来家庭养老的需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芬  高向东  
从家庭结构变迁的视角研究发现,不同年龄的老年人IADL需要帮助的程度均高于ADL。老年人现有养老环境的整体水平相对较好,其中养老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相对低一些。家庭关怀对城市纯老家庭老年人养老环境总体评价水平的影响最大。同时,家庭关怀也是老年人精神慰藉的主要来源。然而,家庭结构变迁弱化了家庭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功能。关注老年人养老服务环境和物质需求的同时给予老年人精神慰藉,对营造一个良好的养老服务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云  
本文分析了照顾老人的主要家庭成员的年龄对家庭养老的影响。主要关注点是夫妻间的年龄差和代际间的年龄差。日前夫妻间的年龄差仍以丈夫大于妻子为主。但年轻夫妻间的年龄差距在逐步缩小,这对未来夫妻间的相互照料会有所帮助。但考虑平均期望寿命女性高,现今夫妻间的年龄差距仍有利于对男性老人的照顾。代际间的年龄差距明显缩小。与以往相比,妇女生育时间短,且结束生育的时间提前。这意味着两代人同时步入老年阶段的可能性的增加,老年人开始照顾老年人。夫妻间的年龄差三要影响夫妻两人之间的照顾;代际间的年龄差更多地影响着两代人之间的照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前德  
在校大学生离开家庭、进入了高校,生活在一个新的群体和新的环境之中,过去的被动消费变成了现在主动消费,那么,他们的现实消费是否还与家庭居住环境相关呢?文章依据调查资料,运用统计方法,证明大学生的家庭居住环境与其消费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控制经济变量的条件下,这种关系基本存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唐桂芬  
一、家庭变动情况及其原因 解放后,尤其是近一、二十年以来,我国家庭所发生的变化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两点:家庭规模缩小,家庭结构简化。见表一。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俊良  
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四川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计6121936人,其中居住在乡村的老年人口达4874482人,占全省总计的79.62%。因此,老年人的问题主要在农村。同时,农村老年人中又只有极少数居住在集体养老机构和取得国家或社区(乡、村集体)的帮助,其余绝大部分老年人只能居住在家庭中,依靠子女、亲属或老人自己提供养老费用度过晚年。现阶段,农村养老模式呈现出以家庭养老为主的、社区和国家供养为补充的特点。据调查,大约3/4的农村老人接受子女的供养,1/2的老人有一定数额的自己劳动收入,仅1/5的老人可获得数额不等的国家和社区的资助。因此,农村老年人的问题主要是老年人家庭供养问题。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农村养老以家庭保险为主,坚持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发展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大力发展企业补充养老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这是我国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农村养老保险的指导方针。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戴卫东  
面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现实,关乎家庭养老的前景,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就是家庭养老应该积极地向社会养老转变。该文通过对中华民族"孝"道伦理、法律、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未富先老"国情的制约和国外家庭养老的分析,得出结论是:否认家庭养老是形而上学的绝对化的倾向;家庭养老是人类社会的本能所系,那种寄人类养老完全于社会化的倾向是人类社会认识过程中的一个误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望超凡  甘颖  
女儿参与赡养娘家父母已经成为了农村社会的普遍现象,通过对强村的实地调研发现,家庭性质的变迁是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家庭的变迁路径是一个宗教性弱化、社会性弱化和生产性改变的过程,这导致家庭逐渐朝向单纯的生活单位转变。家庭性质变迁在形成儿子养老危机的同时,也释放了女儿的养老潜力,从而形成了女儿参与养老过程的新现象。同时,在激烈的变迁中农村家庭依然保持了相当的文化韧性,这构成了对传统儿子养老模式的结构性支撑,并给予了行为主体实践能力发挥作用的博弈空间。在这一博弈过程中,儿子和女儿的实践能力对比和行为取向共同发挥作用,一起塑造了当下"共同赡养、儿女分工"的新型家庭养老秩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夏传玲,麻凤利  
通过因素分析法,在大型经验调查数据上构建出测量家庭养老功能的多项指标,并据此分析了子女数对家庭养老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种功能的影响。其结论是:子女数对此三种功能没有直接影响,或影响甚微。因此,“随着子女数下降,家庭养老功能将削弱”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姚远  
在总结已有家庭养老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应将家庭养老概念区分为家庭养老模式和家庭养老方式两个层次。家庭养老模式是文化模式,具有稳定性和血缘道义的特征。家庭养老方式是行为方式,具有可变性的特征。由于家庭养老方式是在家庭养老模式的框架中变化,所以中国的家庭养老方式的变化是有限度的。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戴建兵  陈翀  
利用CHARLS2013年全国基线调查数据,以是否有孙辈及孙辈的数量等为自变量,以父辈的养老行为作为因变量,研究有未成年子女的情况下父辈是否会增加、改善自身的养老行为,以做出示范性表率,期待晚年得到好的照顾。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相比无子女家庭,有未成年子女的父母对祖辈的生活照顾、经济支持等养老行为显著增加,每增加一个子女,生活照顾概率增加24.67%,经济支持概率增加12.41%;父辈的文化程度与示范动机呈正相关性,受教育程度每增加一层级,生活照顾和经济支持的概率分别提高7.14%和9.09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桂珍  
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最大城市之一。它地处东海之滨,长江门户,是著名的国际港口,全国性的海陆空交通枢纽之一。商品流通活跃,信息化水平较高。髓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经济的重大变革,上海特定的历史、地理、社会、文化、经济等客观条件的影响,人们的生育观、家庭伦理道德观、城市的人口结构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家庭规模、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文佳  柴彦威  
利用2007年北京市民活动日志调查的第一手数据,建立了强调家庭和决策过程的嵌套Logit模型,探讨居住空间对购物出行行为的影响,并在居住空间尺度上模拟评估土地利用政策对居民购物出行优化的作用。结果表明,居住区位的差异往往导致居民通过调整其生活方式(如购物出行模式)来适应,而非直接显著影响其购物出行需求(反映在家庭购物出行频率)。居住地商业密度对购物出行频率和出行模式决策的影响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且需求弹性均随着商业密度的变化而变化。这说明需要针对不同区位、不同居住空间、不同出行需求弹性情况来实施不同的土地利用政策和规划,以便优化购物出行需求。同时,城市居民购物出行模式的调整优化既需要居住空间的土地利用调整也需要交通设施和交通状况本身的改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品  赵亮员  
文章利用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2008、2009年中国家庭动态调查数据,对中青年群体的家庭居住安排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主干家庭中的中青年群体家务劳动时间明显低于核心家庭中的中青年群体;主干家庭中的中青年群体生活满意度也显著高于核心家庭中的中青年群体,但性别与居住安排的交互作用并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