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09)
2023(15796)
2022(13050)
2021(11948)
2020(10250)
2019(23141)
2018(22730)
2017(44743)
2016(23802)
2015(26741)
2014(26437)
2013(25764)
2012(23335)
2011(20807)
2010(20671)
2009(19064)
2008(18437)
2007(15946)
2006(13639)
2005(11560)
作者
(68165)
(56595)
(56423)
(53536)
(35814)
(27188)
(25640)
(22366)
(21320)
(19920)
(18997)
(18940)
(17789)
(17508)
(17391)
(17211)
(16990)
(16809)
(16309)
(16267)
(13972)
(13886)
(13719)
(12891)
(12779)
(12701)
(12303)
(12179)
(11249)
(11197)
学科
(98682)
经济(98564)
管理(72504)
(69498)
(56738)
企业(56738)
方法(53189)
数学(48337)
数学方法(47659)
(26534)
(26336)
中国(26275)
业经(20723)
(20332)
贸易(20320)
(19806)
(17940)
农业(17362)
(17124)
(17094)
财务(17035)
财务管理(16996)
企业财务(16154)
地方(15784)
技术(15743)
(15232)
银行(15189)
理论(14735)
(14434)
环境(14247)
机构
大学(342600)
学院(342186)
(141930)
经济(139331)
管理(138436)
理学(122264)
理学院(121030)
管理学(118785)
管理学院(118188)
研究(104964)
中国(79584)
(69359)
(65238)
科学(63778)
(56010)
财经(53855)
业大(52540)
(50650)
中心(49353)
(49293)
(47281)
研究所(46362)
农业(44567)
经济学(44434)
北京(42568)
(41455)
师范(40930)
经济学院(40611)
财经大学(40573)
(38338)
基金
项目(239520)
科学(190436)
基金(177780)
研究(170138)
(156047)
国家(154791)
科学基金(134252)
社会(111086)
社会科(105656)
社会科学(105632)
基金项目(93978)
(92221)
自然(88722)
自然科(86780)
自然科学(86755)
自然科学基金(85240)
教育(80185)
(78550)
资助(73145)
编号(67421)
(53976)
重点(53730)
成果(52276)
(50466)
(50059)
创新(47133)
国家社会(46868)
教育部(46859)
科研(46755)
人文(45517)
期刊
(139528)
经济(139528)
研究(91340)
中国(55975)
学报(53572)
管理(49408)
科学(49193)
(49037)
(48517)
大学(41357)
学学(39533)
农业(33222)
教育(31477)
技术(30067)
(28309)
金融(28309)
财经(26313)
业经(24621)
经济研究(24247)
(22447)
问题(19412)
统计(18867)
(17638)
(17419)
商业(17332)
技术经济(16779)
(15993)
(15852)
理论(15803)
决策(15509)
共检索到4694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邓婷鹤  何秀荣  王佳友  
在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中,老人的居住模式选择及其福利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国传统的与子女合住的居住模式真的能改善老人福利吗?文章以我国老人的膳食质量为例,基于我国独特的"双向反馈"代际关系,从"亲代需求"和"子代需求"两个方面来讨论亲子合住居住模式对老人福利的影响,并利用2009年与2011年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数据加以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与子女合住的居住模式非但没有改善反而降低了老人的平衡膳食得分,尤其在低龄老人、农村老人和女性老人中更为明显。(2)从影响渠道来看,亲子合住居住模式家庭中老人为满足子女的抚幼需求而无私地投入时间和精力,但老人的照料需求却没有得到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贾亚娟  
根据2016年陕西省农村地区微观调查数据,运用Nested Logit模型分析事实养老、养老成本对农村老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进而检验个体特征、经济支持、日常照料及情感慰藉对老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事实养老对农村老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存在显著正影响,老人倾向于选择事实分布比例高的家庭养老;养老成本对其存在显著负影响,老人愿意选择成本较低的养老模式;年龄和性别对老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存在显著正影响,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子女经济支持、慢性病、生活自理能力、主观满意度以及情感倾诉对象对其影响显著为负;健康自评、孤独寂寞感对其影响没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通过制度、政策及文化等方面引导农村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养老模式新格局,既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又能提升老人晚年的生活质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苑颖  宋金杰  杨春河  刘爱秋  
[目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粮食安全内涵的理解也在逐步深化,粮食安全内涵不仅包括数量方面,还包括营养健康安全,保障居民营养健康成为粮食安全的新时代内涵。基于营养目标的粮食需求研究,建立营养—消费—生产的粮食生产模式,对引导居民合理健康消费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营养消费状况,然后基于平衡膳食模式视角,引入标准人消费系数这一概念对我国未来粮食需求进行了更准确的预测。[结果]城镇居民粮食消费已达到高营养目标,但目前农村居民仅达到低营养目标水平,相当于2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黎  莫长炜  蓝海林  
本文选择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151家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和制度理论,深入探讨了政治资源与我国中小企业商业模式转型的关系,以及CEO权力和制度环境对这一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无政治资源的企业,拥有政治资源的企业在商业模式转型决策上更为保守,它们倾向于选择程度更低的转型;CEO权力的大小对政治资源与企业商业模式转型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即政治资源与商业模式转型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在CEO权力较大的情况下要比在CEO权力较小的情况下更为明显;但是,制度环境对政治资源与企业商业模式转型之间的关系没有显著调节作用,这可能与本文偏重于正式制度及样本企业的区域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唐华俊  李哲敏  
【目的】中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人均资源极其稀缺,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人均粮食需求量是计算国家粮食需求量、制定保障粮食安全相关政策时的基础性指标。论文首次从居民营养健康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国人均粮食需求量的组成部分,测算基于平衡膳食模式下的中国人均粮食需求量,为实现资源的效用最大化、确保中国粮食安全提供新的数据支持,也为相应消费引导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膳食平衡分析法计算基于平衡膳食模式下的人均口粮和饲料用粮、加工用粮的需求量;采用趋势预测法计算种子用粮、工业用粮、损耗等人均需求量。在此基础上,应用情景分析法讨论其不同影响程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唐华俊  
本文全面分析了我国粮食安全发展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国内外学者对我国粮食供需状况预测结果存在的差异,提出了从居民合理膳食模式出发预测我国2020年和2030年粮食供需平衡的新思路,针对当前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不合理现状提出了确保我国粮食供需平衡和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王彦方  王旭涛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大家庭养老观念与制度日渐衰退,而新型的有效养老制度又未建立起来,农村老人的养老状况令人担忧:经济支持缺乏、生活无人照料、精神世界日益孤独。那么,影响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有哪些?对于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农村老人又是基于什么原因做出其选择的?本文采用2013年4月在四川省泸州市开展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所选取的影响老人生活满意度的显著解释变量中,生活照料满意度、年收入、日常花费主要来源、享受过新农村合作医疗、儿女孝顺程度、政府和社会关心程度等6个因素对其影响是正向的;年龄、文化程度对其影响是负向的。在所选取影响老人养老模式...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运华  刘亚南  
在社会化、市场化的老年长期护理体系发育不足的背景下,家庭尤其是子女仍然是失能老人照料服务的重要供给主体。本文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失能老人子女照料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超过60%失能老人的主要照料者为子女,但70%以上的失能老人每周得到子女照料的时间小于72个小时;失能程度、家庭地位、家庭收入、医疗和照料支出等是影响失能老人能否得到子女照料以及照料时间长短的关键因素;子女数量越多只能增加失能老人获得子女照料的概率,但并不必然会延长照料时间。出台失能老人家庭照料者的支持政策,加快长期护理保险体系和医养融合型养老机构的建设步伐,有助于缓解当前老年失能化的问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海涛  宋嘉豪  
采用2011年中国老龄人口健康状况调查(CLHLS)数据,在描述农村留守老人群体特征和养老现状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模型探讨了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社会福利对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从个体特征层面上看,年龄较大的、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男性、受教育程度高的和自己(或配偶)有房屋的这几类农村留守老人群体,更容易选择正规化养老模式;从家庭特征上看,留守老人家庭收入越高、地位越高、子女数量越少越倾向于正规化养老模式,家庭出现过迁徙比没有出现过迁徙的农村留守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凤才  焦景虎  
城镇化常被认为是改变居民饮食结构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为了探究城镇化对农村居民膳食质量的影响,采用2001~2020年31个省市时间序列数据,对城镇化对农村居民膳食质量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居民膳食结构有所改善,但是与推荐摄入量有较大差距,城镇化与农村居民膳食质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短期内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农村居民膳食更加均衡。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荣荣   向楠   王崇人  
基于2018年CHARLS数据,运用IV-Tobit模型,从代际支持视角重新审视子女外出对农村老人农业劳动供给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子女外出务工显著增加了农村老人农业劳动供给,不控制内生性将会低估这一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子女外出对农村老人农业劳动供给存在子代生活照料缺失的劳动力替代效应、代际经济支持净值的收入效应和父代隔代照料的农业生产挤出效应,其中劳动力替代效应占主导地位。异质性分析发现,受“责任伦理”的影响,子女外出会显著增加代际经济资源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家庭中老人的农业劳动供给。因此,需深刻认识到劳动力流动对农村传统家庭养老体系的冲击,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体系,倡导创建平衡的代际关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荣荣   向楠   王崇人  
基于2018年CHARLS数据,运用IV-Tobit模型,从代际支持视角重新审视子女外出对农村老人农业劳动供给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子女外出务工显著增加了农村老人农业劳动供给,不控制内生性将会低估这一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子女外出对农村老人农业劳动供给存在子代生活照料缺失的劳动力替代效应、代际经济支持净值的收入效应和父代隔代照料的农业生产挤出效应,其中劳动力替代效应占主导地位。异质性分析发现,受“责任伦理”的影响,子女外出会显著增加代际经济资源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家庭中老人的农业劳动供给。因此,需深刻认识到劳动力流动对农村传统家庭养老体系的冲击,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体系,倡导创建平衡的代际关系。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江克忠  裴育  夏策敏  
本文运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项目2008年先导调查数据,研究发现中国家庭代际转移呈现向上转移和隔代向下转移的特征:即经济状况较差的老年人获得子女不菲的经济帮助,老年人对孙辈提供经济帮助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同时,基于Heckman两步估计法的研究结果表明,成年子女家庭对父母提供经济帮助的规模与父母收入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拒绝了无私动机假说,而支持了交换动机假说。本文的研究表明政府养老保障不会对家庭代际转移产生"挤出"效应,未来加大政府养老保障的范围和力度,同时创造条件促进子女对老年父母提供经济帮助,可以共同有效改善老年人的福利水平。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毛文娟  罗继芳  何柳  
随着食品安全风险和质量信息鸿沟的加大,食品企业亟须用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将真实可靠相关的质量安全信息传递给信息使用者。社会责任报告是一种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应该具有质量安全信息价值。为评价和检验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安全信息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文章以2010—2014年我国沪深两市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38家食品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质量安全信息指数,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检验社会责任报告与质量安全信息价值的关联性。研究结果发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与质量安全信息价值之间有显著的关联性,说明社会责任报告具有质量安全信息价值,而且自愿性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安全信息价值比强制性披露的高。建议监管部门、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雷  白军飞  张彩萍  
我国农村居民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但其膳食健康状况仍缺乏应有的关注,因此分析收入增长对农村居民膳食健康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家庭生产理论,利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数据和健康膳食指数(HEI),运用最小二乘虚拟变量回归、门槛回归模型和工具变量回归方法,评估我国农村居民的膳食健康状况,分析收入对农村居民膳食健康的影响,对比分析贫困居民与非贫困居民之间的影响差异,从膳食健康视角评估当前贫困线标准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农村贫困居民与非贫困居民的膳食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非贫困居民的膳食健康状况明显优于贫困居民;收入对农村居民的膳食健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贫困居民膳食健康的收入效应明显高于非贫困居民;收入与农村居民的膳食健康存在内生性,不考虑内生性会低估农村居民膳食健康的收入效应;从膳食健康的角度来看,我国的贫困线标准应提升至3 159元,高于当前的贫困线标准(2011年为2 300元)。因此,对于农村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仍是改善农村贫困人口膳食健康的重要途径。如果计划对贫困人口的营养状况进行政策干预,现有的贫困线有必要进行上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