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15)
2023(13759)
2022(12111)
2021(11564)
2020(9577)
2019(22172)
2018(21887)
2017(41950)
2016(23163)
2015(25865)
2014(25816)
2013(25250)
2012(23281)
2011(20615)
2010(20412)
2009(18463)
2008(17938)
2007(15382)
2006(13274)
2005(11446)
作者
(65466)
(54473)
(53753)
(51700)
(34515)
(26458)
(24615)
(21478)
(20746)
(19443)
(18765)
(18292)
(17344)
(17033)
(16810)
(16630)
(16372)
(15957)
(15537)
(15449)
(13527)
(13193)
(13094)
(12414)
(12154)
(12130)
(12084)
(11942)
(10994)
(10900)
学科
(87722)
经济(87630)
管理(64185)
(60423)
(50663)
企业(50663)
方法(40637)
数学(35208)
数学方法(34754)
(23930)
地方(22078)
中国(21881)
(21758)
(20712)
业经(19424)
农业(15972)
(15333)
(14854)
贸易(14844)
理论(14824)
环境(14683)
(14604)
(14323)
(14206)
财务(14139)
财务管理(14108)
技术(13993)
企业财务(13371)
(12561)
(11913)
机构
大学(315671)
学院(313692)
管理(125947)
(116913)
经济(114108)
理学(109570)
理学院(108269)
管理学(106283)
管理学院(105718)
研究(105568)
中国(76975)
(69397)
科学(68900)
(53026)
(52775)
(52354)
业大(49868)
研究所(48579)
中心(47987)
(44591)
北京(43931)
(43251)
财经(42868)
师范(42864)
农业(41043)
(39346)
(39026)
(36850)
师范大学(34941)
经济学(33529)
基金
项目(224670)
科学(175416)
研究(162346)
基金(161379)
(141420)
国家(140241)
科学基金(119946)
社会(100284)
社会科(94780)
社会科学(94752)
(88340)
基金项目(86779)
自然(79706)
自然科(77774)
自然科学(77752)
自然科学基金(76287)
(74864)
教育(74070)
编号(66365)
资助(65939)
成果(53378)
重点(50284)
(48431)
(47480)
(46294)
课题(46006)
创新(43214)
科研(42998)
大学(41127)
计划(41120)
期刊
(125227)
经济(125227)
研究(89084)
中国(59372)
学报(53255)
科学(48459)
(46711)
管理(43314)
(40219)
大学(40005)
学学(37346)
教育(36615)
农业(32880)
技术(26976)
(23209)
金融(23209)
业经(20579)
财经(19633)
经济研究(18950)
图书(17976)
(17104)
(16614)
问题(16544)
科技(16442)
资源(16178)
(15700)
理论(14860)
技术经济(14625)
业大(13955)
现代(13948)
共检索到4490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冯洁玉  吴翔华  
从主体协同、要素协同和可持续性三个维度确立协同度评价体系,构建居住性历史街区更新治理协同度模型,并以南京小西湖项目为例,测度该项目治理系统的协同度,识别治理中的薄弱点并分析成因,最后从参与机制、更新机制和加强居住性历史街区的活力塑造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方遥  殷敏  魏云  张宇  王伟杰  
快速城市化带来的集聚效应使得部分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人口压力大、基础设施不足、空间活力缺失等问题。文章以南京市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11-1片区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以街区功能置换和空间重组的模式。将人口容量的研究引入街区的保护更新中,作为规划的前期工作,文章着重研究了容量的量化分析和效能分析的方法,以期提高更新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适用性。研究结合街区特征和数据的可获性,确定环境人口容量指标主要为空间容量、交通容量、设施容量和社会心理容量4个维度,选取计算模型得出4项容量指标的数值区间,并采用木桶原理确定理想的瞬时环境人口容量和日均环境人口容量。结果显示,街区的瞬时容量高达4.90㎡/人,环境容量需要做好疏解工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沈苏彦  尹立杰  
旅游开发已成为近年来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复兴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盲目的旅游开发易给街区内的遗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有必要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传统的旅游资源及其适宜性评价模型过度强调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已无法满足对于社会和生态环境有较强依赖性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资源的需要。基于此,提出了适应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发展需要的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指标突出了历史文化街区和旅游开发的本质,包括旅游资源质量、社会和生态环境、配套设施和开发潜力四个方面。以南京市8个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运用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中的和积法相结合的赋权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及其在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指导价值。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夏雪莹  吴小根  陈婉怡  童雨茜  向东宇  
游憩者的感知与评价是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性研究的基础。从传统文化、创意创新、现代符号、科技服务和负面商业5个维度构建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性评价体系,并比较了游憩者对于各维度商业现象的态度及差异。结合现状及访谈对南京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游憩者对于夫子庙商业适宜性的感知评价为"一般"水平,具体表现为传统文化与商业业态的融合不足,创意创新受到游憩者普遍青睐,部分现代符号从观感上影响游憩体验,科技服务得到合理运用,负面商业仍然存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廖仁静  李倩  张捷  卢韶婧  祁秋寅  
真实性研究在国内旅游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真实性既包括旅游地的原真性,也包括游憩者对旅游地真实性的感知。文章以夫子庙这个城市RBD兼历史街区为例,从游憩者①的角度研究了这种定位于满足游憩者体验历史文化和商业消费综合性需求的景区的"真实性"。通过对游憩者真实性感知的夫子庙核心景点事物进行因子分析,归纳出"仿古观光活动"和"购物休闲活动"这两个构建夫子庙真实性感知的因子,并分别比较了它们对于本地市民、暂住居民和外地游憩者以及文化体验型、娱乐休闲型和综合型动机游憩者感知夫子庙真实性的重要程度,结果存在明显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胡航军  张京祥  
长期以来,我国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淹没在城市更新的洪流之中,要么实行大规模的拆除重建,要么处在"水深火热"的静态保护之中。然而历史证明,单一地从任何一个视角出发,都难以达成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平衡,无法实现历史街区的持续复兴。在建立历史街区可持续更新改造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将南京老城南的更新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厘清了各个阶段的逻辑与问题,认为更新动力的不可持续是当下亟需破除的难题;进而提出通过发展权转移制度创新、重塑居民主体性、历史文化挖潜、社区治理下沉等策略创造全周期的更新动力,最终走向可持续的历史街区更新改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邵大伟  殷文彧  吴殿鸣  
公园绿地—道路—居住用地是居民到访、享用绿色空间的主要空间载体和路径,街区是实现其均衡服务、高效布局的基本单元。基于路网自然形成的街区空间,利用核密度、Spearman秩相关、经验贝叶斯修正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以南京为例探究公园绿地、居住用地、道路及不同等级道路的空间布局关系。结果表明:(1)三者空间分异特征突出,均具有较为明显的集聚区域;(2)公园绿地与居住用地、道路整体具有一定错配特征。公园绿地与道路的整体数量相关性和空间相关性均较低,而居住用地和道路关系密切。公园绿地与居住用地的数量关系显著负相关,空间关系则为正相关;(3)局域空间具有显著的道路等级、尺度分异规律。次干路与公园绿地、居住用地关系均最为密切,支路次之,快速路、主干路最小。以期从街区空间介入,优化公园绿地、居住、道路的协同、适配关系,促进生活空间宜居水平和人居环境满意度提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袁亚琦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也愈加重视,当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难点在于保护历史环境和适应城市发展的双重要求。本文以南京门西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门西地区条件的分析,对应老年住区的基本要求,着重从居民的生活角度出发,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老年住区模式进行探索。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玮  
伴随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利益驱动下的旅游历史街区所蕴含的城市记忆和历史文化内涵在不断缺失。本文选取南京夫子庙作为典型个案,实证分析不同游览吸引因子在旅游历史街区空间格局中的分布特征和机理,结果表明,商业利益驱动下的外来文化元素不断植入、城市旅游快速发展中的空间生长与挤压等,使街巷空间的原生态环境发生蜕变,南京夫子庙旅游历史街区所担负的城市记忆表征和地域文化传承功能正在受到挑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曲冰  冷嘉伟  
以城市街区为研究对象,从集约化概念和测度方法角度出发,探讨集约化街区评价体系的建构,以及数据包络分析法作为评价方法的可行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将上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应用于南京新街口片区的实例分析和讨论中,构建从指标体系到空间评价、再到形态引导的操作方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宁  
保护与复兴是历史城区城市设计的首要前提,而城市环境是历史积淀的结果,应具有鲜明的历史延续性。多进穿堂式的平面布局形成的小空间格局、传统的街巷脉络是南京古城城市空间的精髓所在,是古城风貌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良好的尺度关系、清晰的街巷肌理和空间围合,在对于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复兴中需要着力传承。对于传统的建筑的保护,南京城南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复兴实践有许多成功的尝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武联  沈丹  
论文针对我国在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定性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青海同仁历史文化名城民主上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为例,探寻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如何保护、利用城市历史街区,并使之成为促进城市活力积极因素的方法。并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历史街区有机更新与活力复兴的内涵与原则,保护规划的具体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同仁民主上街历史街区的规划建设思路。总结出在规划建设中要运用有机更新的思想方法,保护街区的人文社会网络,传承与发展地域环境特色,才能达到活力复兴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结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姜妍  徐永战  陆磊  
如何保护历史街区形态,延续城市记忆是目前中国城市规划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南通寺街—西南营片区为例,首先针对街区中开放空间进行功能、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并进行问卷调研,发现街区中开放空间存在的问题,了解居民对传统街区的发展要求。然后,以街区形态再生为目的,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接下来,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再生策略,如社区参与策划、人性化设计、功能多样性、街区文化网络等,使街区形态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再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车焱森  许建康  
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要义在于营造良好社会风气,提升公民文化素养,而对区域内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和创造性呈现,能够激发传统文化活力,提升公民认同感。以南京市特色社区街道的实践研究为例,从社区文化空间的构建、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育人的实现三个方面,探讨社区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传承相融合的现实可能性与基本实现路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心的历史街区已成为典型的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矛盾地区和多方利益的焦点,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尖锐冲突。本文从城市规划的视角出发,对城市中心历史街区的"活化"保护进行了系统地思考,构建了"活化"保护的规划框架,提出了"活化"保护的基本思路,明确了"价值评定、功能再生、交通疏导、肌理延续、弹性管理"的对策措施,并针对湖州市小西街进行了实证,以此希望对历史街区的研究有所裨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