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95)
2023(11284)
2022(9977)
2021(9417)
2020(7752)
2019(18312)
2018(18232)
2017(34878)
2016(19253)
2015(21651)
2014(21492)
2013(21169)
2012(19471)
2011(17293)
2010(17030)
2009(15138)
2008(14544)
2007(12247)
2006(10497)
2005(8819)
作者
(56139)
(46620)
(46171)
(43957)
(29556)
(22475)
(21007)
(18368)
(17819)
(16519)
(16093)
(15614)
(14844)
(14535)
(14354)
(14325)
(14140)
(13875)
(13317)
(13046)
(11714)
(11201)
(11193)
(10528)
(10421)
(10391)
(10296)
(10233)
(9408)
(9367)
学科
(71150)
经济(71075)
管理(51909)
(47662)
(39146)
企业(39146)
方法(32535)
数学(28099)
数学方法(27761)
(19958)
(18937)
地方(18721)
中国(17455)
(15953)
业经(15946)
环境(14377)
农业(13556)
(12660)
(12617)
贸易(12608)
(12137)
理论(12028)
技术(11642)
(10975)
(10684)
(10354)
财务(10293)
财务管理(10278)
教育(9668)
企业财务(9638)
机构
大学(262275)
学院(261123)
管理(104054)
(94274)
经济(91995)
理学(90881)
理学院(89774)
研究(88722)
管理学(88058)
管理学院(87609)
中国(63311)
科学(60750)
(58795)
(47783)
业大(45243)
(45202)
研究所(41979)
(40448)
中心(40045)
农业(37688)
北京(37521)
(36955)
(35659)
师范(35266)
(33358)
财经(33204)
(30702)
(30166)
技术(29266)
师范大学(28706)
基金
项目(191667)
科学(147753)
研究(136113)
基金(136016)
(120593)
国家(119574)
科学基金(101326)
社会(82014)
社会科(77453)
社会科学(77431)
(75847)
基金项目(74235)
自然(69035)
自然科(67251)
自然科学(67235)
自然科学基金(65978)
(64743)
教育(60980)
编号(55807)
资助(55462)
成果(44053)
重点(43074)
(41350)
(40215)
(39704)
课题(38340)
科研(37120)
创新(37061)
计划(36834)
大学(34765)
期刊
(100345)
经济(100345)
研究(71781)
学报(48507)
中国(46645)
科学(42795)
(42298)
大学(35484)
管理(35419)
学学(33356)
农业(29785)
(29041)
教育(28877)
技术(21943)
业经(17254)
(17097)
金融(17097)
图书(15829)
(15651)
经济研究(14724)
科技(14699)
财经(14421)
资源(14084)
问题(13580)
林业(13397)
业大(13198)
(13119)
理论(12788)
实践(12091)
(12091)
共检索到3661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尹豪  马毅敏  谢潇萌  
随着居住区景观的美学价值和生态功效在科研层面得到普遍重视,居住区的生态效益和视觉审美效果方面有了深入的研究。植物的生长表现关系着植物的景观效果,通过植物生长状况的评价研究,筛选出适于居住区绿化的植物种类是可行的研究途径。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在植物生长状况的评价指标和体系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可以系统地分析树木的健康状况,包括整体状况、树冠、树干、根部等方面。但目前这种方法不足以应用在居住区绿化研究上,着眼于植物生长残损状况的调查及成因分析更是少见。为研究居住区绿地中植物生长残损的状况及原因,本研究选取了20个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舒欣  李坤  张梦园  谢雅芬  董丽  
【目的】城市人居环境中小微尺度是人们日常使用最频繁的基本空间尺度。探究小微尺度下垫面类型及其格局特征对环境微气候的影响机制,是借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改善城市热环境的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基于实地测量,针对城市居住区绿地不同类型下垫面日均空气温度、湿度的差异,以及小微尺度下垫面格局对环境微气候的影响开展定量研究。【结果】四季7种下垫面类型的日均温度、湿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且7种下垫面类型的排序有季节性变化。高郁闭度植被、水体与中郁闭度植被的降温、增湿效应明显。借助景观格局指数量化不同类型下垫面的格局特征。景观指数与日均温度、湿度的相关性随不同季节而变化。各类下垫面的面积占比、斑块面积是影响小微尺度环境温度、湿度的关键格局特征,破碎度与聚集度也有一定影响。【结论】未来进行热舒适型小微尺度户外空间设计时,提高高郁闭度与中郁闭度植被的面积占比和斑块面积,控制其破碎程度,采用聚集式布局形式可有效提高环境相对湿度,降低空气温度。同时应避免配置成片的硬质铺装(占比率高,面积大,分布聚集),降低其热调节负效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新献  古润泽  陈自新  李延明  韩丽莉  李辉  
该文比较分析北京城市居住区3种不同结构类型的绿地(乔灌草型、灌草型和草坪型)的滞尘效益,并且定量估算北京城近郊8区居住区绿地滞尘量.同时认为由乔、灌、草构成合理的绿化结构,能充分利用空间,最大可能地提高绿地上的绿量,具有较好的滞尘效益.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茜  郄光发  姜莎莎  张喆  李明霞  
【目的】对居住区绿地的树种组成结构和10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居住区绿化建议,为今后城市居住区绿地的规划以及改造等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北京城区五环内23处居住区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域内高于1.5 m以上的乔灌木进行每木测量,调查内容包括树种、树高、胸径、冠幅、株数以及修剪情况等信息,并对居住绿地主要树种的使用频度、密度、覆盖度、相对频度、相对密度、相对覆盖度、株均覆盖面积、重要值等特征参数进行分析,并与10年前的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本文所调研的北京五环内居住区绿地现有乔灌木34科61属85种,共有乔灌木9 799株,乔木与灌木数量之比达6.2∶1,树木平均密度为39株/hm2,与10年前相比,树种数量增加27%,树木平均密度增长30%,种类提升39%,灌木所占比例提升到1.55倍。(2)居住区绿地内数量最多的20个主要树种的种类和数量在10年之间变化显著,观赏类和可食类树种数量呈增加趋势明显,碧桃、玉兰、西府海棠、香椿、二球悬铃木、银杏的数量分别为2006年的7.07、6.36、5.53、4.90、3.38和3.28倍,成为居住区绿地新的主要树种,而曾经的主要树种毛白杨、侧柏、无刺枣、毛泡桐、白皮松的数量则分别锐减至10年前的43.95%、11.74%、24.09%、9.34%、41.24%。同时,圆柏数量增至10年前的5.84倍,呈现出与侧柏截然相反的变化趋势,成为居住区替代侧柏的主要针叶树种。(3)与2006年相比,居住区绿地20种主要树种的使用频度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圆柏、碧桃、玉兰、二球悬铃木增长明显,分别为10年前的22.75、5.27、4.25和3.15倍,无刺枣、石榴与柿虽然数量较少,但其使用频度却也分别从0.44、0.28、0.48提高到0.61、0.67、0.67。(4)居住区绿地内20种主要树种的整体覆盖度与株均覆盖面积均有所下降,整体覆盖度降低了0.007,降幅为7.53%,其中毛白杨、臭椿、刺槐等树种覆盖度下降趋势尤其显著,分别降至2006年的30.51%、15.38%和50.00%。由于截干严重,毛白杨、臭椿的株均覆盖面积分别降至10年前的51.57%、16.85%。(5)国槐(IV=0.529)、绒毛白蜡(IV=0.321)、圆柏(IV=0.212)、毛白杨(IV=0.195)、二球悬铃木(IV=0.182)、香椿(IV=0.163)是目前居住区绿地最主要的优势树种;侧柏、泡桐的优势度在10年前后下降明显,其重要值分别从2006年的0.155、0.107下降到2016年的0.017、0.002;圆柏、悬铃木的优势地位显著上升,其重要值分别提升了11.16和4.67倍。【结论】居住区整体绿化状况有所改善,林木密度、树种种类均有显著增加,树种结构更加合理亲民,毛白杨、臭椿、侧柏等植源性致敏树种或生长适应性不好的树种数量逐渐减少,而香椿、银杏、悬铃木、西府海棠等群众喜爱的树种日益增加。但是居住区绿地整体绿量并未得到有效提升,整体覆盖度下降了4.73%,在空间绿量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和潜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康耀江  
本文综述了城市居住区绿地规划现状及趋势,指出景观生态规划的内涵及其意义,并进一步指出城市居住区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规划的特征及原则。为了创造良好的环境效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本文运用景观生态规划的原理,遵循城市居住区景观体系的规划原则,从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角度来探讨城市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新思路,并提出了较为合理可行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立春  许正昊  徐磊  金姝兰  
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居住区绿地系统的规划、绿地评价指标及其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探讨建立城市居住区绿地系统新指标,引入绿地指数、绿量指数新指标的概念,构建以绿地指数和绿量指数为代表的空间生态绿化的新理念,以求能更科学、准确地指导居住区绿地系统的建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柴宏博  冯健  
郊区大型居住区是我国郊区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型居住形态,为缓解城市内部人口和功能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由于过快开发、缺乏规划等原因出现的问题众多。以北京典型郊区居住区回龙观为例,从迁居行为角度探讨大型居住区的社会空间形成,以折射我国郊区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郊区大型居住区的形成是政府、单位、开发商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转型期影响居民迁居的主要推力和限制因素是家庭纽带、政府政策与经济能力;快速郊区化过程中建立的这类社区内部居民成分复杂、流动性强、社区意识较为薄弱,居民生活与城市中心及近郊内沿的联系紧密,地区吸引力有待增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春江  马静  柴彦威  关美宝  
心理健康作为当代城市居民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已有研究证实居住区建成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然而,此类研究主要聚焦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对于噪音污染因素考虑不足,未能同时研究居住区环境和噪音污染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论文基于2017年北京市26个居住区居民的健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层Logistic模型,探讨居住区环境(包括建成环境及社会环境)与居民感知的多种来源的噪音污染(包括道路交通噪音、轨道交通噪音、商店餐饮噪音和住房装修噪音)等多种因素与居民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居住区环境和噪音污染水平均与居民心理健康显著相关。与西方发达国家居住区环境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类似,论文发现居住区医疗设施和休闲娱乐设施可达性、居民邻里关系、居住区满意度等因素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不同的是,论文发现公园可达性、居住区交通噪音等因素与心理健康相关性不显著。此外,本文发现住房装修噪音是影响北京居民心理健康的主要噪音来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晋璟瑶  林坚  杨春志  高志强  周琴丹  
妥善处理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至关重要。论文通过对北京市的实证分析,研究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提出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改革方式,供给基本思路和供给机制:即"渐进式"的改革方式——在经济属性分析的基础上,调整设施分类和相应供给方式,逐步摆脱路径依赖的"锁定"作用影响;供给基本思路——"责‘钱’挂钩,规划先行,统一建设,分类管理";供给机制——根据经济属性将公共服务设施分为纯公共产品、纯私人产品、不计入价格的公共产品、拥挤的公共产品4大类,分类供给。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健  吴芳芳  周佩玲  
从社会空间的视角研究邻里关系是城市社会地理学的重要课题。本文利用针对北京回龙观居民的问卷调查数据,并结合质性研究方法,探讨了郊区大型居住区的邻里关系及其与郊区社会空间再生的有机联系。作为典型的郊区大型居住区,回龙观的邻里交往较为浅层化但居民具有较高的交往意愿,邻里互助情况较少但具有很强的互助意愿,居民整体责任意识、社区参与和维权意识强烈。入住小区初期的集体采购、日常生活中的维权和文体活动、"童子军"外交和依托社区网的互动方式使居民相互之间维持了较好的邻里关系。邻里关系与居民受教育程度、入住小区时间长度及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健  吴芳芳  周佩玲  
从社会空间的视角研究邻里关系是城市社会地理学的重要课题。本文利用针对北京回龙观居民的问卷调查数据,并结合质性研究方法,探讨了郊区大型居住区的邻里关系及其与郊区社会空间再生的有机联系。作为典型的郊区大型居住区,回龙观的邻里交往较为浅层化但居民具有较高的交往意愿,邻里互助情况较少但具有很强的互助意愿,居民整体责任意识、社区参与和维权意识强烈。入住小区初期的集体采购、日常生活中的维权和文体活动、"童子军"外交和依托社区网的互动方式使居民相互之间维持了较好的邻里关系。邻里关系与居民受教育程度、入住小区时间长度及有无互助经历等因素相关。对社区形成起到更直接作用的是居民在社会生活方面的互动,这种互动基于实体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提供的平台,以及通过固化居民间的联系而萌生社区文化。回龙观居民在脱离原居住地社会关系网络背景下,通过邻里关系在郊区大型居住区构建了新的社会关系,改善了郊区社会空间的破碎化状况,促使社会空间再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萍  张茵  
解说需求研究是构建及优化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基础。从解说受众角度研究解说需求以优化解说系统,能更有效地将环境知识传达给受众,从而激发受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北京植物园解说受众的类型及其解说需求。对于解说受众类型,以Stewart等人提出的4类解说受众,即信息搜寻者、信息受阻者、信息从属者和信息避让者为依据,通过调查得出北京植物园解说受众近1/2为信息搜寻者,约1/3为信息受阻者,信息从属者和信息避让者占比例最少。与此同时,从解说媒介、解说内容和解说活动3方面对北京植物园不同解说受众的解说需求及其需求差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合不同受众的解说需求与北京植物园解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金晖  王冬梅  赵亮  王多栋  
为研究不同植物叶片的滞尘规律,该文选择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绿化植物种类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直接采样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在封闭式和开敞式两种不同环境条件下,对单位叶面积的滞尘量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①植物叶片单位面积滞尘量的变异系数普遍较大,这是由于叶片滞尘受外界环境干扰较大造成的;②同种类植物种在封闭式环境条件下叶片滞尘量明显低于开敞式环境条件下的滞尘量,说明同种类植物叶片滞尘量随着环境中粉尘颗粒物含量的增多而增大;③在开敞式环境条件下,对同株植物叶片纵向不同高度滞尘量的比较发现,“低”位的滞尘量明显高于“高”和“中”位,这是由于北京市在开敞式环境条件下车辆行人繁多,造成路面较大程度的二次扬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国栋  陈效逑  
木本植物物候相的更替鲜明地显示出自然景观外貌及其色彩的季节变化 ,成为园林设计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在植物造景工作中 ,恰当地运用木本植物的物候相变化及其组合特征进行配植 ,可以增添空间构图的韵律 ,显示时间演变的节奏 ,协调不同时段之间景观季相的匹配关系 ,从而表现景观的时间与空间之美。为此 ,本文利用多年的物候观测资料 ,依据木本植物的展叶、开花、叶变色和落叶等物候相出现日期的早晚 ,对北京市植物园的 70余种木本植物进行了物候相组合分类的研究。这一工作为比较客观地评价一个地区各种园林木本植物季相的观赏价值 ,认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物候学角度对造园木本植物材料进行类型划分 ,提供了一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尹豪  秦诗语  李马金  彭蕾  
【目的】植物的形态美是园林艺术表达的重要内容,研究植株形态美的景观评价和形态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为植物景观营造和园林植物管护提供依据。【方法】在北京市全面勘查5个代表性城市公园的典型灌木群落基础上,选取金银木、丁香、黄刺玫3种灌木种类为研究对象,每种植物从10个群落地段中选择50株个体进行生长形态数据的采集,运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对其进行美学质量评价。【结果】金银木美景度评判平均值最高,黄刺玫美景度评判平均值最低。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灌木的形态因子及美景度评判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金银木美景度评判值主要受冠高比、叶缺失程度、叶尺寸3项形态因子的影响,影响程度排序为冠高比>叶缺失程度>叶尺寸,评测者更为喜欢冠高比大、树形开展、叶片生长茂盛、叶片较大的金银木个体。丁香的美景度评判值主要受偏冠率的影响,评测者更喜欢树形端正的个体。黄刺玫美景度评判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分枝强度与叶缺失程度,影响程度排序为叶缺失程度>分枝强度。【结论】花灌木的美景度与植株的形态因子有直接的关联性,但是不同植物种类的美景度受形态因子显著影响的数量和程度各有不同,也间接说明了3种灌木生长空间的适宜程度对植物景观营造和养护管理有着直接的启示意义。应充分重视丛生型灌木的生长空间和光照条件,导致生长形态受损的问题直接影响美景度评价。进一步研究对景观美景度影响程度较大的各个形态因子在不同群落组合中的变化特征,将有助于探究合理的植物组群搭配模式和栽植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