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7)
- 2023(1983)
- 2022(1781)
- 2021(1701)
- 2020(1462)
- 2019(3173)
- 2018(3169)
- 2017(5652)
- 2016(3097)
- 2015(3739)
- 2014(3857)
- 2013(3628)
- 2012(3318)
- 2011(3055)
- 2010(3101)
- 2009(2827)
- 2008(2697)
- 2007(2529)
- 2006(2230)
- 2005(1967)
- 学科
- 济(10952)
- 经济(10945)
- 管理(8717)
- 业(6532)
- 企(5275)
- 企业(5275)
- 地方(4803)
- 学(4033)
- 方法(3749)
- 农(3291)
- 中国(3126)
- 环境(2865)
- 数学(2840)
- 数学方法(2772)
- 生态(2611)
- 理论(2472)
- 业经(2401)
- 地方经济(2351)
- 和(2252)
- 农业(2241)
- 财(2065)
- 银(2036)
- 银行(2032)
- 贸(1970)
- 制(1968)
- 贸易(1965)
- 融(1945)
- 金融(1943)
- 行(1940)
- 资源(1931)
- 机构
- 学院(44860)
- 大学(43025)
- 研究(16367)
- 管理(15692)
- 济(13521)
- 经济(13055)
- 理学(12967)
- 理学院(12784)
- 管理学(12399)
- 管理学院(12331)
- 中国(12273)
- 科学(12152)
- 京(10089)
- 农(8731)
- 所(8528)
- 业大(8161)
- 中心(7940)
- 研究所(7934)
- 江(7098)
- 农业(6831)
- 技术(6521)
- 北京(6510)
- 范(6399)
- 院(6360)
- 师范(6301)
- 财(6297)
- 州(6244)
- 省(5677)
- 科学院(5405)
- 工程(5202)
共检索到67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韩云旦
探讨了城市居住区步行系统的构建问题。首先分析居住区步行系统构建的影响因素和构建要素,居住区步行系统主要受步行者行为、步行空间要素、外部交通联系、步行交通量和步行交通管理措施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居住区步行系统的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步行系统的主体和客体要求;以杭州朝晖现代城一期为例,具体分析了步行系统的构建要素和构建途径;最后对居住区步行系统的构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居住区 步行系统 构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殷乾亮
随着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居住环境质量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建设生态化居住区,营造宜人的绿色居住环境,已成为居住区规划、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本文以城市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生态型居住区的特点和环境系统的功能,提出了构建生态型居住区环境系统功能的思路:建立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高度适应、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的生态家园。
关键词:
城市 生态居住区 环境功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立春 许正昊 徐磊 金姝兰
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居住区绿地系统的规划、绿地评价指标及其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探讨建立城市居住区绿地系统新指标,引入绿地指数、绿量指数新指标的概念,构建以绿地指数和绿量指数为代表的空间生态绿化的新理念,以求能更科学、准确地指导居住区绿地系统的建设。
关键词:
城市居住区 绿量度 绿地指数 绿量指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建军 陈清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季珏 高晓路
研究目的:拓展建筑、住宅领域有关环境性能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其在城市居住区尺度的应用,为全面测评地区环境质量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AHP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因子分析法。研究结果:(1)从环境效率角度出发,利用环境品质和环境负荷之比测评地区环境性能,构建城市居住区环境性能的评价体系。(2)归纳了影响地区环境性能的主要因素:①地区的人群结构特征影响居民对环境品质的评价;②地区的开发特征成为关系地区环境负荷的主要因素;③人们的行为习惯将对地区的环境负荷也产生一定影响。研究结论:提出了改善地区环境性能的基本建议,例如根据地区居民的空间特征,调整和配备相应的购物、交通等设施来提升居民对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敏 赵瑞峰
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以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研究探讨生态型居住区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创造自然和人类健康共存的、高品质的生态住区环境,使居住区成为当代人和后代人共同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的基地,最终希望能为我国生态型居住区的建设做出有益的启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许娜子 陈亮明
对居住区标识系统进行了全新的界定,总结出了居住区标识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室外环境标识、室内环境标识和公共区域服务标识,同时阐述了居住区标识系统的设计原则.总之,标识系统对居住区品质的提升,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环境学 居住区 标识系统 设计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春聚 姜乖妮 刘晓倩
住区是人们每日出行的起点和终点,住区步行系统对于城市低碳出行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针对目前住区步行系统建设现状,结合绿色步行系统的内涵,提出了整体性、连续性和多元和谐的绿色住区步行系统构建原则,并从住区规模控制、出入口设置、相邻住区融合、与公交站点的联系、健身循环回路的构建和步行环境提升等六方面提出了构建方法。
关键词:
低碳出行 住区规划 绿色步行系统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春聚 姜乖妮 刘晓倩
住区是人们每日出行的起点和终点,住区步行系统对于城市低碳出行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针对目前住区步行系统建设现状,结合绿色步行系统的内涵,提出了整体性、连续性和多元和谐的绿色住区步行系统构建原则,并从住区规模控制、出入口设置、相邻住区融合、与公交站点的联系、健身循环回路的构建和步行环境提升等六方面提出了构建方法。
关键词:
低碳出行 住区规划 绿色步行系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翠玉 杨善云 严莉 肖万娟 刘云峰
以柳州市居住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30个植物景观单元作为评价样方,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进行评价,以构建居住区植物景观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准则层权重值排序为生态功能Y1(0.539 6)>美学功能Y2(0.297 0)>服务功能Y3(0.163 4)。指标层前四位权重值排序为植物间的协调共生性X4(0.244 1)>植物生活型多样性X3(0.172 6)>植物色彩与季相变化X6(0.119 4)>植物观赏特性多样性X5(0.088 6)。30个样方的综合评分值均在6.7~7.9分之间,这表明柳州市居住区植物景观总体较好。基于评价结果,推荐了8个优秀的植物景观配置模式,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柴宏博 冯健
郊区大型居住区是我国郊区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型居住形态,为缓解城市内部人口和功能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由于过快开发、缺乏规划等原因出现的问题众多。以北京典型郊区居住区回龙观为例,从迁居行为角度探讨大型居住区的社会空间形成,以折射我国郊区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郊区大型居住区的形成是政府、单位、开发商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转型期影响居民迁居的主要推力和限制因素是家庭纽带、政府政策与经济能力;快速郊区化过程中建立的这类社区内部居民成分复杂、流动性强、社区意识较为薄弱,居民生活与城市中心及近郊内沿的联系紧密,地区吸引力有待增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毛媛媛 丁家骏
以上海市原浦东新区为例,研究影响居住区犯罪的环境要素并检验国外相关理论在国内居住区中的适用性。依据相关犯罪统计数据选取案件高发、中发、低发居住区各20个,通过现场勘查获取这60个居住区现状环境要素数据,检验出对犯罪数量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居住区规模、物业管理、居住区主路形式、居住区绿地功能四个方面,涉及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中形象与维护,自然监视以及活动支持三方面要素。同时也发现居住区规模、领域感以及通道控制等方面与居住区犯罪的关系与国外研究结论存在差异,说明国外相关理论和经验在我国居住区的适用性有待检验。
关键词:
居住区 空间环境 规划设计 犯罪 浦东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孟焕民 徐伟荣 陶若伦 卢水生
农民集中居住区是我国发达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催生的新型居民社区形态,既不同于传统的农村社区,又不同于现有的城镇居民社区。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需要加强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该文就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中的规划选址、社区规模、建设标准、配套设施、管理体制、配套服务、居民身份转换、社区经济和就业等十个方面的存在问题和破解之道提出了看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志宏
城市居住区的分化与隔离,是人与人、社会群体与社会群体关系在地理空间上的客观反映。在不同的城市发展阶段,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具有不同的模式起源期城市属于“混合”型居住空间结构;前工业城市居住区空间属于“舒伯格”传统同心圆结构,在这基础上又叠加上“行会”与“家庭”两大特殊因素的作用;成熟期工业城市居住区空间演变成“伯吉斯”现代同心圆结构,呈现沿公共交通干道向外辐射的“星状”大都市居住空间特点;郊区化时期形成以郊区为主体的圈层状弥漫大都市居住空间结构;“后工业”时期“边缘”城市与“无边缘”城市开始产生,形成多中心的“星系状”大都市居住区空间结构。中国必须防止美国式的“弥漫状”郊区化居住空间模式。
关键词:
城市居住区 空间结构 模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
近几年来,居民住房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居住区的自然环境越来越重视,而水景成为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的热点。文章分析了人们喜爱水景的原因源于它的特性,并针对当前居住区水景存在的问题,提出现代居住区水景设计应遵循生态科学的原则,充分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来创造景观。
关键词:
现代居住区 水景 水资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