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27)
2023(7552)
2022(6395)
2021(5727)
2020(4594)
2019(10777)
2018(10528)
2017(19737)
2016(10891)
2015(12069)
2014(11796)
2013(11430)
2012(10845)
2011(9574)
2010(9505)
2009(8033)
2008(7771)
2007(6818)
2006(5972)
2005(5229)
作者
(31103)
(26362)
(25953)
(24397)
(16782)
(12858)
(11761)
(10028)
(9994)
(9365)
(9027)
(8813)
(8493)
(8231)
(8117)
(8073)
(7811)
(7800)
(7671)
(7455)
(6637)
(6428)
(6168)
(5989)
(5891)
(5788)
(5767)
(5614)
(5326)
(5265)
学科
(41313)
经济(41260)
管理(30941)
(24663)
(18953)
企业(18953)
环境(18028)
地方(14462)
方法(13865)
(13563)
(12055)
数学(11960)
数学方法(11727)
中国(10356)
(9991)
农业(8998)
(8711)
业经(8523)
(7856)
资源(7665)
规划(7625)
环境规划(7329)
(7172)
贸易(7166)
(6859)
生态(6727)
地方经济(6680)
(6282)
(6212)
经济学(5400)
机构
学院(142571)
大学(141861)
(53769)
研究(52972)
管理(52519)
经济(52501)
理学(44626)
理学院(43996)
管理学(43096)
管理学院(42838)
中国(38917)
科学(35778)
(33859)
(28083)
(27175)
业大(25198)
研究所(24994)
中心(24765)
(23597)
(22692)
北京(22025)
农业(21519)
(20665)
(20266)
师范(20087)
财经(18538)
(18254)
(17724)
(16703)
师范大学(16363)
基金
项目(104658)
科学(80547)
研究(74184)
基金(74028)
(67427)
国家(66478)
科学基金(55495)
社会(46026)
社会科(43393)
社会科学(43374)
(41601)
基金项目(40033)
自然(37075)
自然科(36001)
自然科学(35986)
(35719)
自然科学基金(35296)
教育(31763)
资助(29641)
编号(29160)
(24014)
重点(23702)
成果(22651)
(21397)
(21052)
课题(20924)
计划(20475)
科研(20446)
创新(19806)
国家社会(18945)
期刊
(62633)
经济(62633)
研究(40071)
中国(31366)
学报(27140)
(25211)
科学(24799)
大学(20462)
学学(19277)
(18358)
管理(17793)
农业(17227)
教育(14485)
技术(11865)
资源(10698)
(10543)
金融(10543)
业经(10417)
(10007)
林业(9071)
经济研究(8754)
问题(8428)
(8325)
财经(8063)
科技(8017)
图书(7725)
业大(7581)
(7231)
(6968)
现代(6318)
共检索到2179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祝月茹  李青青  祝遵凌  
【目的】随着新时代的迅速发展,保障性居住区植物景观的公平性对新型城镇化趋势提出更高的要求,从树种碳汇效益角度分析社会弱势群体的居住环境质量,基于碳汇效益估算提出居住区植物景观更新策略建议,实现低碳化住区的改造,为今后居住区绿色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以南京丁家庄保障性居住区为例,从该区域植物碳汇的角度对燕舞园、燕歌园2个小区进行计量比较分析,采用国家树木效益计算器(NTBC)模型,估算对比居住区内的植物种类以及主要公共区域的碳汇效益,并分析产生差异性的原因。【结果】在植物种类上,丁家庄保障性居住区燕歌园的乔灌木更为丰富,综合每年和未来20年的单棵树木碳汇效益,乔木中香樟、栾树、无患子的碳汇能力较好,灌木中海桐的综合碳汇能力较好。以小区内公共区域的植物组团搭配进行比较,燕歌园每年CO_2的吸收量超过燕舞园736.47 kg,未来20年CO_2的总吸收量超过燕舞园18 645.38 kg。【结论】综合已发布的低碳社区评价指南,依据评价指标对调研小区进行分析,提出从植物角度增加居住区的碳汇效益,提升低碳建设的规划功能。从树种选择、植物配置、场地活力3个方面提出保障性居住区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优化保障性住房的居住环境,对整个城市而言,经过合理规划设计的城市绿地也可以具有很高的碳汇效益,对绿色发展有重大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冬梅  郭忠兴  陈会广  
城市生态景观对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有显著贡献。由于城市生态景观存在形式的多样性,导致了定量估算城市生态景观的非市场价值所依据的方法存在一定差异。作者选择南京市著名的湖景-莫愁湖作为样本,应用Hedonic住宅价格模型P=f(L,S,N)定量估算了特定的湖景对住宅价格的影响。模型包含了区位特征变量(公交线路数量)、建筑特征变量(面积、卧室数量、装修标准等)以及邻里景观特征(是否临街、是否看到湖景、能否进入湖边、与湖的距离)变量等。结果表明:莫愁湖对周边住宅价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湖景的舒适性价值或生态服务价值在住宅价格中所占比例达到13%左右。显化生态景观的舒适性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等主观价值可以为开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志明  段进  
认为对小产权房问题的研究不应仅仅关注宏观的制度层面,还应在微观层面研究其对城市发展造成的具体影响。通过对南京市丁家庄单元小产权房项目的实地调查与分析指出,小产权房造成了城市规划失效,地方税收征管困难,居民日常生活陷入困境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小产权房治理的策略:加强城乡结合部的规划控制与监督力度;增加小产权房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根据小产权房造成的具体影响对其进行分类惩治;扩大保障性住房的覆盖面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轶  刘涛  朱锐  陈文宇  程婷婷  蔡跃  
以南京市6个典型农民集中居住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评价法进行居民满意度调查分析,建立了就业状况、住房状况、居住环境、社区生活、经济情况、地理位置和配套设施7个方面27个因子的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发现: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居民对社区生活和地理位置较为满意,而对经济情况、配套设施的满意度较低;居民对就业情况、经济情况关注度较高,而对社区生活、住房状况关注度较低。进一步将27个因子分为高关注-低满意、低关注-低满意、高关注-高满意、低关注-高满意4种类型,在对各类型因子进行优先级排序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农民集中居住区生活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伟奇  王兴平  
以南京市国家级高新区为例,通过建立一套空间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南京高新区和城市空间效益的现状进行一系列相关的比较研究,分析评价国家级高新区对城市的贡献作用,并进一步提出高新区拉动城市空间效益的对策,为正确评价国家级高新区的历史功绩以及对城市的贡献作用和现实价值提供依据和参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俊峰  
在城市化与居住郊区化的进程中,居住空间分化是难以避免的社会与地理现象。试图将居住社区的空间分化与社会排斥勾连起来,从空间可及性控制角度切入探析社会排斥问题,并结合实证调研的成果对这些问题加以描述和分析。最后在借鉴新城市主义社区规划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居住社区空间整合的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建  蒋依依  李正国  张小飞  李卫锋  岳隽  
作为衡量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重要标度,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土地研究的热点之一。从社会、经济、生态与环境等四方面建立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各效益子系统的协调度评价模型。并对南京市江宁区2003年的土地利用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全区总体土地利用效益适中且基本协调,但各乡镇间土地利用效益及其协调性的区域差异显著。依据各乡镇土地利用总效益及其协调度的聚类分级,可将全区划分为土地利用高效协调区、高效基本协调区、高效不协调区、中效协调区、中效基本协调区、中效不协调区与低效基本协调区等七大土地利用效益类型区,并分析了其区域差异的空间...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学科  范金  胡汉辉  
以南京市为例,采用Tornqvist指数法计算和分析了1991—2005年中国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率,并对TFP增长的来源进行分解,估算了对TFP增长有促进作用的各类关键因素的贡献率。根据TFP增长贡献率的大小,对中国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支农及农业事业费、农田灌溉率、农业劳动者每日工资与人均非农年收入的比值都对TFP的增长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正的重要影响;而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对TFP有着统计意义上的负的影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颜丙金  袁娟  蒋伶  
在面临严重的土地紧缺的背景下,我国的城市规划势必将逐步由"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转型。目前存量型次新居住片区处于新旧之间尴尬的"夹心层"地位,正被政府及城市规划师们所忽视。以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区别于新、旧居住片区的现状特征,并尝试提出了"问题+需求导向"的总体提升思路,具体采用了"问题与需求-提升潜力-提升规划-改善评估"的提升策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殷如梦  李欣  方斌  
从田园综合体概念出发,量化评价乡镇田园综合体建设能力,为农地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该研究以南京市高淳区为例,构建了涵盖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算,以镇级尺度,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TOPSIS、障碍度模型等探析田园综合体建设能力及其阻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炼差异化的发展路径。结果表明:(1)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建设能力空间差异显著;(2)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现代农业等3个维度对田园综合体建设作用程度和方向不一;(3)影响各乡镇田园综合体建设能力主要障碍因子互有差异,各因子间具复合制约功效;(4)研究针对东部慢城生态区、中南部环湖湿地区、西部水乡圩网区、中北部中心老城区的土地利用提出相应的建设路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胡立兵  金雪婷  吴群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用地一直以较低廉的成本和较大的规模支撑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工业用地供应规模过大、价格偏低、用地粗放、用地结构失衡等问题,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要扭转这一局面,就要建立有效的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合理比价机制,提高工业用地价格。比价的实质是价格间的比率,其基础仍然由供求关系决定。一方面,土地价格由市场竞争内生形成,且由于供给弹性较小,主要受需求端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磊  万荣荣  胡海波  董雅文  
研究快速城市化与工业化地区的生态用地不仅要关注环境污染与生境退化的影响,而且还应重视生态用地对区域环境质量的调节与改善效应。南京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生态用地保护对维护其"山水林城"的环境特色具有重要意义。采用TM卫星遥感影像解译与空间分析等方法,得出全市生态用地占土地面积的15%,按功能的适宜性与相近性,归并划分出水源涵养、河湖湿地、风景名胜和地质遗迹4个类型区,且前两个类型具有较强的空间优势;选取表征环境功能重要性的12个指标,评价得到极重要区占全市生态用地19%,较重要区占56%,重要区占25%;综合考虑生态用地对城市化与工业化空间发展的环境调控作用与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贾子璇   张敏  
城市文化消费政策面临公共投入增加而社会效益下降的问题,特别是在促进消费公平和扩大消费群体方面收效甚微。已有研究较少从文化消费的社会不均衡性以及文化消费机制角度讨论文化政策的社会效益。文章根据布尔迪厄实践理论和文化区隔理论构建城市政策与文化区隔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研究城市文化消费政策对居民的文化区隔的增强或减缓作用以检验城市文化消费政策的社会效益。以南京市文化消费补贴政策为例,基于对南京市典型社区的居民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南京市文化消费补贴政策加深了文化区隔。文化消费实践受惯习影响,南京市主要面向高雅文化的补贴政策,强化了高雅文化消费主体的消费实践,即促进原本文化杂食性较高的群体进行高雅文化消费,没能有效引导文化消费弱势群体参与高雅文化消费,未能显著改变这类群体文化杂食性低的状况。基于该研究结果,文章认为通过调节文化消费补贴的活动类型使之面向更广的文化受众有助于缓解文化区隔,扩大文化消费政策的受益面,促进文化消费的公平。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詹美旭  葛幼松  
从南京城市空间快速扩张的过程分析入手,从经济、社会、环境生态三个方面建立了评价城市用地效益的指标体系。以1995年各指标数据为基准,进行标准化后得到了1995~2004年各指标的具体变化数值,改变传统测定指标权重方法,采用改进的信息熵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运用数据加权的方式量化得到了1995~2004年城市用地的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结果表明:1995~2004年南京城市用地扩展规模偏大,扩张速度偏快,并出现了局部发展失衡,但总体上城市用地的综合效益不断改善。南京市已从注重经济增长进入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阶段,其中土地的经济效益呈现阶段性提升的特征,社会、环境效益则持续改善,但工业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光辉  陆守超  
以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区域土地整理生态效益经济评价模型,并以南京市土地整理为例,评价了南京市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取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显示:土地整理引起了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也必然引起区域土地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逆向的。合理开发利用各类土地资源,适当增加和保护生态服务价值高的地类,补充一定生态用地,应成为当前土地整理过程中重要的内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