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51)
2023(10123)
2022(8758)
2021(8013)
2020(6830)
2019(15550)
2018(15226)
2017(29235)
2016(15771)
2015(17633)
2014(17168)
2013(16623)
2012(14940)
2011(13263)
2010(13394)
2009(12218)
2008(11734)
2007(10081)
2006(8762)
2005(7595)
作者
(46590)
(38911)
(38872)
(36466)
(24725)
(18893)
(17405)
(15302)
(14767)
(13682)
(13050)
(12946)
(12542)
(12275)
(12070)
(11904)
(11591)
(11541)
(11252)
(11077)
(9804)
(9554)
(9241)
(8943)
(8814)
(8596)
(8571)
(8348)
(7800)
(7724)
学科
(64501)
经济(64429)
管理(47248)
(43802)
(35636)
企业(35636)
方法(33880)
数学(30771)
数学方法(30215)
(17933)
贸易(17924)
(17577)
(17376)
(17176)
中国(14718)
环境(14045)
(13345)
业经(12963)
地方(12439)
(12165)
农业(11566)
(10937)
技术(10361)
(10285)
理论(9840)
(9807)
财务(9776)
财务管理(9758)
企业财务(9230)
(8683)
机构
学院(222525)
大学(221106)
(91047)
经济(89411)
管理(88457)
理学(78414)
理学院(77588)
管理学(75806)
管理学院(75454)
研究(71564)
中国(53288)
科学(47049)
(45273)
(43025)
(38746)
业大(38486)
(36192)
农业(34142)
研究所(33587)
中心(33474)
财经(32041)
(31726)
(29311)
经济学(28127)
北京(27495)
(26410)
(26040)
师范(25996)
经济学院(25718)
(25145)
基金
项目(162225)
科学(128041)
基金(120332)
研究(109421)
(108300)
国家(107494)
科学基金(92277)
社会(71701)
社会科(68185)
社会科学(68163)
基金项目(64171)
(63428)
自然(63329)
自然科(61918)
自然科学(61898)
自然科学基金(60771)
(53849)
教育(50633)
资助(49836)
编号(41824)
重点(36492)
(35219)
(34212)
(33784)
创新(32014)
科研(31954)
计划(31655)
成果(30683)
国家社会(30518)
教育部(29932)
期刊
(88645)
经济(88645)
研究(55973)
学报(40814)
中国(38954)
(37109)
科学(36194)
大学(30401)
管理(30324)
学学(29261)
(28967)
农业(25021)
技术(18223)
教育(18052)
(16723)
金融(16723)
经济研究(15930)
业经(15323)
财经(15227)
(14197)
(13009)
统计(12995)
问题(12285)
(12245)
(11577)
(11373)
资源(11360)
科技(11308)
业大(11187)
技术经济(10969)
共检索到3068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励雅  王振波  
建成环境与出行行为关系迄今仍缺乏一致性研究结论。本文基于“不同目的的出行行为与建成环境的关系亦不相同”这一假设展开研究。借助北京市第四次居民出行调查,提取“出行链”作为分析单元,通过“主要中途活动地点”识别出“生计”、“生活”、“娱乐”三类出行链;以出行总距离和出行方式为因变量,居住区建成环境和个人经济社会属性为自变量,构建分层线性模型,刻画空间自变量与个体自变量对不同目的出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居住区建成环境与出行行为关系受出行目的的影响显著。建成环境对生计出行链的影响最大,对生活出行链的影响次之,对娱乐出行链的影响不显著。(2)对生计出行链影响最大的空间变量是“距中心区距离”和“公交线网密度”,对生活出行链影响最大的空间变量是“土地混合利用指数”。相比现有建成环境与出行行为关系研究,本文的主要创新在于:细分出行目的;以出行链(而非单次出行)为分析单元;选择分层线性模型处理嵌套数据结构。研究结论对城市规划与交通管理具有明显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励雅  王振波  
文章基于"不同目的的出行行为与建成环境的关系亦不相同"这一假设展开研究。借助北京市第四次居民出行调查,提取"出行链"作为分析单元,通过"主要中途活动地点"识别出"生计"、"生活"、"娱乐"三类出行链;以出行总距离和出行方式为因变量,居住区建成环境和个人经济社会属性为自变量,构建分层线性模型,刻画空间自变量与个体自变量对不同目的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居住区建成环境与出行行为关系受出行目的的影响显著。建成环境对生计出行链的影响最大,对生活出行链的影响次之,对娱乐出行链的影响不显著。②对生计出行链影响最大的空间变量是"距中心区距离"和"公交线网密度",对生活出行链影响最大的空间变量是"土地混合利用指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段征宇  贺璇  陈川  
城市交通规划的关注点正在从交通效率到生活质量转变,而居住地区位是影响出行行为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POI数据,从一般建成环境、交通可达性和公交设施分布3个方面描述居住地区位。以上海为例,基于路径分析模型,研究城市居住区位和出行行为在通勤满意度和生活时间分配的中介效应下,对通勤者的生活质量影响。研究揭示了通勤者生活质量的多层次影响机制,并量化了通勤时长对生活时间分配的影响,可以为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何彦  吴晓  
居住空间为个体日常活动的最基本载体,迁居带来新的空间环境,也将会对居民日常活动安排和出行模式产生巨大影响。以昆明市呈贡大学城为例,运用迁居居民活动日志调查数据,构建个人属性、公共服务设施与活动-出行行为间的关系模型,重点剖析迁居前后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对居民活动行为选择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居民形成了以小汽车为主导的通勤结构模式,迁居前和迁居后居住地公交站及地铁站的密度对其影响都不明显;控制社会经济属性后,公共服务设施直接影响个体活动行为,提高商业设施或文体娱乐设施的密度会促发居民参与非工作活动,且新居住地服务设施配置还会通过作用于迁居前个体行为而间接影响现在的活动和出行行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强  李晓林  
以北京市近郊的两个大型居住区——回龙观和天通苑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了有关居民上班出行的原始数据。基于对职住空间关系、上班出行距离、上班出行交通时间和预留时间的分析,探讨了两个大型居住区居民上班出行的基本特征,认为只有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住分离”,加强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才能更好地满足两居住区居民上班及其他出行的需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和占琼  尹晓  
构建低碳交通体系、提高绿色出行水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TPB理论和VBN理论,在我国14个大中城市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细化提取"城市环境""交通状态"和"公交服务"三个城市出行环境影响因子,建立多样本结构方程模型,从个体社会心理层面揭示了城市出行环境对绿色出行意向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出行环境对绿色出行决策有明显影响,虽然群组模型中潜变量作用路径相同,但不利绿色出行环境中的居民表现出较高的环保价值观和更强烈的绿色出行意愿,在不利绿色出行环境中,居民绿色出行意向的动力更多来自自身环保意识的强化;对于有利绿色出行环境中的居民,绿色出行意向的动力更多来自个人和社会的行为规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和占琼  尹晓  
构建低碳交通体系、提高绿色出行水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TPB理论和VBN理论,在我国14个大中城市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细化提取"城市环境""交通状态"和"公交服务"三个城市出行环境影响因子,建立多样本结构方程模型,从个体社会心理层面揭示了城市出行环境对绿色出行意向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出行环境对绿色出行决策有明显影响,虽然群组模型中潜变量作用路径相同,但不利绿色出行环境中的居民表现出较高的环保价值观和更强烈的绿色出行意愿,在不利绿色出行环境中,居民绿色出行意向的动力更多来自自身环保意识的强化;对于有利绿色出行环境中的居民,绿色出行意向的动力更多来自个人和社会的行为规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双  陈文波  郑蕉  
研究目的:针对以往工业用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研究仅考虑单一层次且多集中于宏观、中观尺度的问题,尝试从微观企业尺度分析企业、开发区两层因素对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影响。研究方法:综合评价法和分层线性模型。研究结果:江西省开发区企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偏低,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赣北>赣东>赣西>赣中>赣南的特征,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地域分布一致;开发区企业用地集约度受到企业和开发区两个层次影响。企业层次主要受企业规模、企业所有制、行业类型、研发投入和初始基础设施影响;开发区层次主要受开发区级别、工业用地率和土地利用集约度影响,并且通过影响企业资本类型、研发投入和初始基础设施的系数对企业用地集约度产生加成效用。研究结论:分层线性模型有效解决了开发区企业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的结构分层和嵌套问题,揭示了开发区企业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与机制,研究结果为研究区有针对性的制定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提供一定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思齐,符育明,刘洪玉  
本文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重庆五城市的居住区位调查数据,利用排序多元Logit模型研究城市居民对居住区位的选择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可归纳为家庭层面和城市层面两部分,前者包括收入、工作地点、对环境的偏好等,后者则包括住房价格、城市扩张程度、郊区市政设施便利程度等,实证结果表明这些因素的影响都是显著的,且符合理论预期。收入较高的群体仍喜好选择距离城市中心偏近的居住区位,郊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不完善是制约其向郊区转移的主要因素。这些实证结论能够对城市发展布局和居住用地的规划开发起到决策支持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鹏军  李南慧  李圣晓  
TOD建成环境塑造是TOD空间规划和管理的关键。以北京为例,对TOD区域建成环境对居民和乘客活动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数据,通过构筑居民就业地选择、购物出行和休闲娱乐出行等三种活动和出行的LOgiT选择模型,定量分析了TOD土地利用、交通设施、街巷格局、商业设施等建成环境要素对居民活动和出行的影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方志  虞拱辰  李海海  
公司的融资关系到公司经营与发展的稳定性,在学术界有关公司融资行为的研究很多,但很少有人考虑到社会文化环境这一重要因素对公司融资行为的影响。笔者以50个城市中的87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将50个城市的文化竞争力作为高层次变量,利用分层线性模型来研究文化环境对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上市公司之间融资净流入的变异有8.4%是由地区文化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区域文化环境在资产负债率与融资净流入间起到了调节作用。综合研究结果,笔者认为当上市公司处在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文化氛围较高、价值取向良好的文化环境中时,融资会相对较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安琪  彭建东  任鹏  杨红  代琦  
残疾人流动性是衡量社会公平发展的重要方面。由于特殊的身体和社会经济状况,残疾人出行行为具有更为独特的特征,也更易受建成环境影响。论文基于武汉市轨道交通智能刷卡数据,整合多源空间大数据,探索武汉市残疾人轨道交通出行时空特征,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进一步探究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建成环境对轨道交通残疾人客流量影响的空间异质性。研究发现:(1)地铁出行的残疾人中有29.7%具有通勤出行的特征,出行频率工作日高于休息日,且均呈现早晚错峰出行的趋势;(2) 15~30 min即大约5~10 km的中短距离出行最多,活动范围集中于三环线以内的主城区,且以同区出行活动最为频繁,跨江出行较少;(3)在大部分的研究范围内,公交站点密度、路网密度、大型公园密度和站点开通时间对站点残疾人客流量均具有正向影响;(4)换乘站的日均残疾人客流量明显高于非换乘站;(5)与以往研究结论不同的是,土地利用混合度、站点无障碍设施对站点残疾人客流量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可为"残疾人友好型"的轨道交通站点建成环境优化和新站点土地利用布局提供数据支撑,增强城市公共服务人本化。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徐蒙  
使用2009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的数据,利用分层线性模型分析社会人口因素和区域性因素对北京市居民网络使用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个人层面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和家庭层面的家庭用电量、文化和教育支出、休闲娱乐支出、公交距离这些变量对个人网络使用有很大影响。此外,互联网使用对传统媒体中的电视、书刊的影响在统计上显著。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春江  马静  柴彦威  关美宝  
心理健康作为当代城市居民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已有研究证实居住区建成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然而,此类研究主要聚焦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对于噪音污染因素考虑不足,未能同时研究居住区环境和噪音污染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论文基于2017年北京市26个居住区居民的健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层Logistic模型,探讨居住区环境(包括建成环境及社会环境)与居民感知的多种来源的噪音污染(包括道路交通噪音、轨道交通噪音、商店餐饮噪音和住房装修噪音)等多种因素与居民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居住区环境和噪音污染水平均与居民心理健康显著相关。与西方发达国家居住区环境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类似,论文发现居住区医疗设施和休闲娱乐设施可达性、居民邻里关系、居住区满意度等因素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不同的是,论文发现公园可达性、居住区交通噪音等因素与心理健康相关性不显著。此外,本文发现住房装修噪音是影响北京居民心理健康的主要噪音来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连高社  
文章利用某研究咨询集团"中国居民幸福感指数调查"的城市部分数据,考虑居民所处地区对因素居民个体层的影响,基于分层线性模型来研究城市居民幸福感指标体系,分别从身心、经济、职业、家庭、婚姻、社会交往、娱乐、社会等幸福体验来衡量分析总体的幸福感;分析各幸福体验及居民所处地区的背景因素对总体幸福感的影响路径和影响大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