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24)
- 2023(11952)
- 2022(10491)
- 2021(9896)
- 2020(8331)
- 2019(19065)
- 2018(19342)
- 2017(36610)
- 2016(20466)
- 2015(23126)
- 2014(23251)
- 2013(22747)
- 2012(20838)
- 2011(18577)
- 2010(18493)
- 2009(16680)
- 2008(16122)
- 2007(14029)
- 2006(12147)
- 2005(10561)
- 学科
- 济(72888)
- 经济(72799)
- 管理(55794)
- 业(51330)
- 企(42839)
- 企业(42839)
- 方法(34077)
- 数学(29267)
- 数学方法(28876)
- 农(20346)
- 学(20032)
- 中国(19654)
- 财(18795)
- 业经(16334)
- 地方(15790)
- 制(15042)
- 理论(14081)
- 农业(13200)
- 和(12815)
- 贸(12639)
- 贸易(12630)
- 易(12213)
- 环境(11886)
- 技术(11873)
- 务(11842)
- 财务(11771)
- 银(11765)
- 财务管理(11751)
- 银行(11713)
- 教育(11594)
- 机构
- 大学(281995)
- 学院(280728)
- 管理(110468)
- 济(101791)
- 经济(99174)
- 研究(96984)
- 理学(95712)
- 理学院(94587)
- 管理学(92722)
- 管理学院(92235)
- 中国(70972)
- 科学(64581)
- 京(61157)
- 农(51051)
- 所(50323)
- 财(46763)
- 研究所(46450)
- 业大(46357)
- 中心(44254)
- 江(41573)
- 农业(40301)
- 北京(38653)
- 范(38556)
- 师范(38092)
- 财经(37516)
- 院(35850)
- 经(34112)
- 州(33758)
- 技术(32770)
- 师范大学(30777)
- 基金
- 项目(199969)
- 科学(155030)
- 研究(143890)
- 基金(142314)
- 家(126155)
- 国家(125079)
- 科学基金(105603)
- 社会(86133)
- 社会科(81271)
- 社会科学(81246)
- 省(79271)
- 基金项目(76389)
- 自然(71320)
- 自然科(69613)
- 自然科学(69596)
- 自然科学基金(68280)
- 划(67556)
- 教育(66069)
- 编号(59616)
- 资助(58520)
- 成果(48608)
- 重点(45190)
- 部(43002)
- 发(42310)
- 课题(41735)
- 创(41298)
- 科研(38949)
- 创新(38485)
- 计划(37956)
- 项目编号(36673)
共检索到406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石建军 贾明琦 冯吉成 苏士杰 张建伟 闻志雄 吉志海 牛格轩
针对巷道复合夹煤组合结构顶板易冒落问题,以某矿取芯和钻孔窥视探测获得的巷道层状复合夹煤顶板结构组合类型为实验背景,对砂质泥岩、中砂岩以及煤厚度为20、30、40 mm不同结构组合类型的复合试件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了复合夹煤岩石组合体的力学特性与破坏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夹煤岩石组合体的抗压强度均小于单一岩石,中砂岩夹煤厚度为30mm时抗压强度达到单一中砂岩抗压强度的85.95%,抗压强度随着煤厚变薄而下降;砂质泥岩夹煤厚度为20 mm时仅为单一砂质泥岩抗压强度的32.5%,随着夹煤厚度增加抗压强度也增大,夹煤厚度超过30mm后抗压强度增大不明显。复合夹煤岩石组合体整体呈X状共轭斜面剪切破坏、单斜面剪切破坏、部分拉伸破坏,随着复合夹煤岩石组合类型不同呈现不同的破坏特征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秀萍 陈丽华 宋维峰
为了深入了解林木根系在增强黄土抗剪强度中的作用机理,该文用三轴压缩试验方法研究了林木根系与黄土构成的复合体的应力--应变及强度特性,探讨了不同根系直径、根系分布方式、复合体含水量和围压下的土体抗剪强度.试验证明,根系--土壤复合体抗剪强度τf与法向正压力σ的关系符合库仑定律,即τf=σtan+C.由试验结果可知,根系直径相同时,复合体含水量从12.72%增至15%,水平根系的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减小,垂直根系和复合根系的复合体抗剪强度增加;复合体含水量一定时,3种分布方式的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都随根系直径的增加而增大;根系直径和复合体含水量一定时,复合根系的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最大,垂直根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亚川 莫永京 王芝芳 廖植樨 邓健 张心平
分析了草本植被根系保持水土效能的机理,提出将根茎连接处形成的微型“栏上栅”及“滤水土体”抵抗径流推移破坏的极限能力,作为土壤-草本植被根系复合体的抗水蚀强度,并研究了它与含根量的相关性。通过复合体原型结构试样的直剪试验,证明复合体的抗剪强度τf与法向压力σ的关系符合库伦定律,即τf=σtan+C,但式中是土粒与土粒、土粒与根系之间的综合内摩擦角(13°~25°);C是土位与土粒、土粒与报系之间的凝聚力,以及由土的剪应力传递给根系而引起的根系抗拔力之和(16~60kPa)。由试验结果知,复合体抗剪强度随含根量增加而增大,随含水量增多而减小;C值与含根量呈正相关,而值与含根量关系不大。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题正义 李佳臻 王猛 朱志洁 张峰 胡江涛
为掌握倾斜煤层开采后采空区底板破坏情况,基于断裂力学理论,构建倾斜煤层采后空间底板应力求解力学模型,结合应力场与双剪强度理论,推导底板采动破坏深度求解公式,并应用实例进行验证。依据求解公式分析了底板破坏形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倾斜煤层底板采动破坏区域分布具有非对称性特征;破坏范围及深度主要受工作面赋存状态和底板岩性影响,其中破坏深度与工作面斜长、采深和底板内摩擦角正相关,与底板黏聚力呈反比;随着倾角的增大破坏深度呈现先升后降趋势,而随着测压系数的增大破坏深度呈现先降后升趋势。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倾斜煤层承压水防治、邻近煤层开采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石光普 石圆圆 郭玉珍 陈少勇 林纾 郭俊庭
利用祁连山区及周边29个气象观测站近41年秋季云形状和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祁连山区秋季层状云出现频率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特征,探讨了秋季层状云出现频率与气候变暖的关系,并选用同期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对祁连山区秋季层状云的环流特征和水汽输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祁连山区秋季层状云出现频率为8%~26%,呈西少东多的空间分布。②近41年来,祁连山区秋季增温1.2℃,气温变化的倾向率为0.29℃/10a,80年代中期以后发生了增温的突变。③祁连山区秋季层状云的出现频率呈明显的减少趋势,近41年来减少约11%,倾向率为-2.7%/10a,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与同期祁连山区显著增温相对应,层状云出现频率减少更为明显,层状云出现频率与气温呈明显的反相变化趋势。④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祁连山区的层状云出现频率减少,减少的幅度从西北向东南递增。当祁连山区秋季平均气温在升高1℃时,祁连山区层状云出现频率减少2%~10%,祁连山西段、中段减少2%~4%,祁连山东段减少4%~10%。⑤祁连山区秋季层状云偏多与偏少年在欧亚500 hPa环流场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层状云偏多年,极涡向亚洲北部伸展,东亚大槽较偏弱,乌拉尔山高压脊偏强,脊前偏北气流引导极地冷空气沿偏西北路径向中国西北地区输送,中亚地区到高原上不断有低值系统发展东移,同时南支槽加强,来自阿拉伯海、南海、东海的暖湿气流向内陆地区的输送明显加强,与进入高原北部的冷空气交绥,从而使祁连山区层状云出现频次增多;层状云偏少年,中亚-中国西北地区暖性高压异常加强,东亚大槽偏强,冷空气活动路径偏东,亚洲大陆至西太平洋冬季风特征明显,偏北风加强,不利于东南暖湿气流向西北内陆地区的输送,冷暖气流在祁连山区交绥次数减少,从而使祁连山区层状云出现频次减少。⑥印度洋沿孟加拉湾的向北的水汽输送,副热带西太平洋的偏东气流在南海和中南半岛附近转为向北的水汽输送,地中海、里海的西风带纬向水汽输送是3支影响祁连山区秋季层状云多寡的水汽输送通道,进而对祁连山区秋季降水产生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永毅 焦群英 郑仕远
为分析 Si C W层状复合材料增韧机理 ,对以 Si C陶瓷胶片为基体层 ,金属 W为夹层的 Si C W层状复合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 ,并用电镜法得到其断面显微结构照片。试验结果表明 :1)与 Si C单材料断裂韧性相比 ,Si C W层状复合材料的断韧性增大 ;2 )在基体层厚度不变 ,夹层厚度为 10~ 5 0μm时 ,Si C W层状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随夹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 ,而抗弯强度随之下降 ;3)材料在不同方向断裂韧性不同。 Si CW层状复合材料裂韧性增大的原因是 :1)夹层晶体颗粒大于基体层的 ,其沿晶断裂形式延长了裂纹扩展路径 ;2 )断裂过程中有晶片拨出消耗了能量 ;...
关键词:
SiCW层状复合材料 断裂韧性 机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帅 毛晓敏 胡海珠
为研究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方程中参数的平均方式对层状土水分运动数值模拟的影响,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Richards方程进行离散,并用MATLAB软件编程模拟层状夹砂土柱的薄层积水入渗过程。对差分网格中半节点参数的8种不同平均方式进行了数值模拟稳定性和精度的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平均方式下湿润峰到达某一深度的时间与该处的土壤含水量增速呈负相关关系;间接算术平均和调和平均下的土壤含水率数值振荡较大;几何平均和三点平均2种方式下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误差相对较小。综合分析,几何平均和三点平均更适合层状夹砂土情况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夏燎原 胡云楚 吴义强 袁利萍 姚春花
阻燃剂的复合协同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木材阻燃和抑烟性能。采用锥形量热和热分析技术研究了层状磷酸锆/聚磷酸铵(α-ZrP/APP)复合阻燃剂对杨木粉的阻燃与抑烟作用。结果表明:α-ZrP与APP复配使用,能有效降低杨木粉的热释放速率(RHRR)、总热释放量(QTHR)、烟生成速率(RSPR)和总烟释放量(QTSP),促进炭的生成和有效提高炭的稳定性,表现出显著的阻燃效应和抑烟特性。分散在木材表面的层状α-ZrP对烟气的高效吸附和催化转化作用,可能是α-ZrP-APP复合阻燃剂高效阻燃抑烟的根本原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秀萍 陈丽华 宋维峰
以林木根系为研究对象,将根系与土壤视为一个整体,用三轴压缩试验方法研究根土复合体的应力-应变及强度特性,探讨不同根系直径、根系分布方式、复合体含水量和围压下的极限主应力差和加根效果,得出根土复合体的强度指标。结果表明:根土复合体在含水量相同的情况下,随根径增大,复合体的强度提高率增大。水平根的根土复合体随含水量增加,复合体的强度提高率减小;垂直根和复合根的复合体随含水量增加,复合体的强度提高率增大。垂直根和复合根的根土复合体能明显提高土体的强度,水平根的根土复合体对于提高土体强度效果不是很明显。
关键词:
三轴压缩试验 根土复合体 刺槐 强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云良 姚静 张小琳 张奇
湖泊水体混合或分层对环境和生态具有显著指示意义,能够提高对未来湖泊水环境状况的评价与管理。针对洪泛鄱阳湖水位季节性变化显著等特点,基于剖面温度和稳定氢氧同位素的调查分析来探明多因素影响下鄱阳湖水体垂向分层或混合状况。结果发现:鄱阳湖枯水期和洪水期水体垂向温差大多处于0~1.0℃,大部分水域温差小于0.5℃,但偶见洪水期部分水域会达到1.5℃的较大温差。总体表明,在季节变化尺度上,鄱阳湖具有较为稳定的等温层,没有明显温度分层特征。同位素分析结果得出,枯水期和洪水期的氢氧稳定同位素值在深度剖面上呈均一分布,表明鄱阳湖水体混合状况较好或完全混合。虽然湖区气象条件和水文条件均是影响鄱阳湖水体分层或混合的重要因素,但鄱阳湖入流和出流等水文条件是影响鄱阳湖水体垂向混合的主要因素。鄱阳湖水体混合同时对湖泊水环境因子的垂向分布特征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或控制作用。首次基于大量野外监测有针对性地开展鄱阳湖水体分层研究,结果有助于对湖泊水流结构的深入认识,可为湖区水体污染物的输移模拟与作用机制阐释等方面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杨青林 李醒 王永雷
为研究次生断裂的形成原因、隧道结构破坏特征及其机理。以福宜高速公路梁王山隧道为依托,采用MatDEM离散元结合现场测试的方法,模拟断层运动和隧道破坏。结果表明:受主断层两侧地层相向运动影响,在离FW4断层出口远端软弱地层产生了次生断裂,隧道开挖后围岩次生裂隙扩展并发生不均匀破坏,表现为拱顶开裂,边墙强烈内挤和纵向裂缝等;低刚度裂缝能吸收变形产生明显变形阻断作用,但却容易引起对向侧部围岩的进一步应力集中,加剧隧道的不均匀破坏;为避免受次生断裂影响下穿越断层破碎带隧道发生破坏,应对次生裂缝或节理进行注浆加固,减少新生裂缝数量,削弱附近围岩的应力-变形集中,降低隧道施工风险。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断层破碎带 离散元 次生断裂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弘钰 刘丽丽 王辉
服务破坏是指员工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故意实施的对服务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近年来服务破坏研究呈现理论研究深入化、实证研究丰富化、研究设计先进化、测量手段多样化、研究领域广泛化的特点,未来研究可从影响机理、团队层面和管控策略入手。
关键词:
服务破坏 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陈松 张晓花 朱昌平
文章为了增进校企研究联合体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研究联合体(RJVs)文献成果的基础上,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利用博弈分析方法对校企研究联合体的运行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校企研究联合体主要和企业方产生相应的激励作用。合理的关系契约建立能够有效促进校企研究联合体的研发项目完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德林 刘文金 余先纯 孙德彬
用山毛榉薄木/酚醛树脂(PF)复合材料在常压下密闭隔氧烧结制备具有层状结构的木材陶瓷。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试件的结构和物相进行研究。SEM分析显示:木材陶瓷具有清晰的层状结构,保留了木材作为生物模板的天然特征。XRD的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烧结温度在改善木材陶瓷可石墨化程度的同时还能提高其纯度。烧结温度和树脂含量对层状木材陶瓷的力学性能和孔隙结构具有双重作用:抗弯强度在800℃之前迅速增加,在1200℃附近出现转折点;表观密度呈现出与此基本相同的现象;真密度随着烧结温度和树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层状木材陶瓷的断裂韧性为0.8~1.2MPa.m1/2,是采用常规方法制...
关键词:
木材陶瓷 层状结构 密闭烧结 特性表征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亮 高魁 乔国栋 李梦娣
为充分认识地质构造带煤厚异常区煤-瓦斯两相流的传播规律,该试验借助多场耦合大型真三维液压加载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系统,研究煤厚异常区瓦斯突出后冲击气流的动力特征以及煤粉的运移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瓦斯突出前期,煤-瓦斯两相流的传播特征呈现湍流脉动特性,围绕平均值上下波动;在突出阶段,异常区煤体内部瓦斯积攒的膨胀能得到释放,冲击气流通过曳力作用携带煤粉向管道中运移,气流在管道中扰动时间持续6 s左右,冲击压力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距离突出口越远,冲击气压峰值衰减幅度越明显,出现压力峰值的时间越是滞后。煤-瓦斯两相流在运移过程中只有少部分气流发生扩散,该部分气流冲击气压峰值远小于主巷道冲击气压峰值,携带煤粉能力也较弱;突出发生后,高速气流携带的煤粉以射流状向管道中运移,煤粉的运移速度分为初期加速和后期衰减两个阶段,煤粉的速度越大,在管道中出现分层现象越明显。突出管道中堆积的煤粉整体近似处于正态分布,中部区域堆积大量煤粉,占管道中总煤粉的68.8%,前后区域煤粉分布较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