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32)
2023(3400)
2022(2602)
2021(2494)
2020(2128)
2019(4868)
2018(4981)
2017(9284)
2016(5002)
2015(5708)
2014(5513)
2013(5412)
2012(4809)
2011(4276)
2010(4371)
2009(3870)
2008(3932)
2007(3346)
2006(3035)
2005(2643)
作者
(15310)
(12439)
(12407)
(11951)
(8001)
(6072)
(5564)
(4940)
(4795)
(4552)
(4285)
(4279)
(4210)
(4102)
(4015)
(3950)
(3820)
(3772)
(3745)
(3568)
(3246)
(3239)
(3150)
(2961)
(2836)
(2832)
(2806)
(2730)
(2607)
(2557)
学科
(13393)
经济(13377)
(12234)
管理(12196)
(10460)
企业(10460)
(4963)
方法(4824)
中国(4745)
理论(4415)
业经(4311)
(4283)
(4207)
教学(4169)
数学(3798)
数学方法(3643)
(3394)
农业(3121)
技术(3064)
(2936)
贸易(2929)
(2845)
(2841)
地方(2830)
(2708)
学法(2697)
教学法(2697)
(2663)
银行(2657)
教育(2613)
机构
学院(67072)
大学(65786)
研究(23638)
管理(22847)
(20484)
经济(19846)
理学(19553)
理学院(19315)
管理学(18640)
管理学院(18541)
中国(17630)
科学(16772)
(14640)
(13890)
(12772)
业大(12084)
研究所(11838)
中心(11091)
农业(11045)
(10943)
技术(10237)
(9706)
(9324)
北京(9276)
师范(9151)
(8841)
(8715)
(8143)
工程(7785)
财经(7625)
基金
项目(46962)
科学(35245)
研究(32390)
基金(31738)
(29700)
国家(29459)
科学基金(23877)
(19681)
社会(18015)
社会科(16909)
社会科学(16900)
自然(16827)
(16798)
自然科(16465)
自然科学(16461)
基金项目(16372)
自然科学基金(16145)
教育(15830)
编号(13598)
资助(13332)
重点(11245)
成果(11192)
课题(10238)
(10163)
(10037)
计划(9943)
创新(9512)
(9346)
科技(9165)
科研(9037)
期刊
(24127)
经济(24127)
研究(17538)
中国(16108)
学报(14638)
(13122)
科学(12254)
教育(11672)
大学(10963)
学学(10372)
管理(9794)
农业(9032)
(7812)
技术(7139)
(5469)
(5388)
金融(5388)
业大(4524)
业经(4524)
(4404)
职业(3997)
科技(3955)
经济研究(3870)
图书(3674)
林业(3640)
农业大学(3554)
财经(3553)
(3083)
商业(2997)
(2968)
共检索到100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东青  卢哲安  
为研究层布式钢纤维与聚丙烯纤维混杂应用对混凝土干缩性能的影响,对普通混凝土、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以及层布式混杂纤维混凝土在恒温((20±2)℃)、恒湿(相对湿度(60±5)%)条件下的干缩率和质量损失率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层布式混杂纤维混凝土的干缩率明显小于普通混凝土和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在龄期180 d时,层布式混杂纤维混凝土干缩率降低了26.9%,掺入粉煤灰和磨细矿渣的层布式混杂纤维混凝土降低了40.2%;而层布式混杂纤维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比普通混凝土大,在龄期180 d时,增加了18.3%,掺入粉煤灰和磨细矿渣的层布式混杂纤维混凝土,其质量损失率与普通混凝土基本一致。层布式混杂纤维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岚  方亮  魏刚  
基于纤维模型宏观单元和开源软件Open SEES,对圆钢管混凝土柱在低周静力反复荷载下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以含钢率、轴压比、材料强度为参数,数值模拟了这些参数对圆钢管混凝土柱滞回骨架曲线的影响,分析了各参数对圆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含钢率的提高,柱的承载力、弹性阶段刚度会相应提高;随着轴压比提高,其延性降低,其抗震性能变差;随着钢材强度的提高,试件的承载力也会随之提高;对于非高强混凝土,其强度对试件最大承载力、弹性阶段刚度影响不明显。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文爱诗  何素萍  潘浩津  KEHINDE Olonisakin  杨越飞  杨文斌  
为了提高纤维与基体不饱和聚酯界面的结合强度,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纤维表面进行预处理,探讨了低温等离子体预处理对混杂纤维(亚麻纤维与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SEM分析表明,改性后的玄武岩纤维、亚麻纤维表面与基体界面之间的结合强度增大.FTIR分析表明,低温等离子体预处理产生的-C-OH、-C-O、-COOH和-COO-含氧基团提高了纤维与基体之间界面的结合强度.力学测试试验结果表明,PB/F、PB/PF和B/PF的弯曲和冲击性能明显提高,B/PF的弯曲强度比未处理的B/F提高40.5%,PB/PF、B/PF的冲击韧性比B/F提高116%.混杂纤维复合材料表现出较好的弯曲和冲击性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覃银辉  刘付华  张学兵  
综合再生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有粘聚性和保水性好,低脆、韧性好的特点,而流动性差,强度稍低,抗冻性差。同时针对再生混凝土劣于普通混凝土的性质,介绍了改善措施及改善效果,总结出再生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瑞骏  李章浩  陈尧隆  
基于湿度传导理论及一般外荷载作用下的接触摩擦单元理论,经过系统分析,建立了面板与垫层之间接触面的湿度场及干缩应力有限元计算模型。算例结果表明,应用该模型可以获得较为准确合理的接触面湿度场及干缩应力计算结果。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迟维胜  范珉  
通过对钢纤维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三种不同材料道面寿命周期单位成本的调研,以及三种材料道面军事性能的评价,运用费用-效果分析原理,对各种道面的军事经济性进行分析,发现钢纤维混凝土尽管其投资较高,但是军事经济效益显著,是军用机场道面的理想材料。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强  阎慧群  王可  
秸秆纤维混凝土砌块作为一种性能突出的生态建筑,在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综述了秸秆纤维混凝土砌块发展相关性研究,对制备工艺的现状做出了总结,并在材料性能方面重点介绍了其力学性能与热工性能。最后展望了秸秆纤维混凝土砌块在我国推广使用的价值,为我国农村住宅建设领域提供参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保华  易恋  曾哲  周雲  
选取砂率、水灰比及油菜秸秆灰分掺量为变量,在保障秸秆灰分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20的条件下,采用稳态平板导热仪测试秸秆灰分混凝土试件的导热系数。结果表明:油菜秸秆灰分混凝土的导热系数与秸秆灰分掺量呈负相关关系,掺入油菜秸秆灰分后,导热系数比不掺秸秆灰分的混凝土试件的降低6.8%~21.0%,秸秆灰分的掺量越多,保温性能越好。当水灰比为0.52、秸秆灰分掺量为5%、砂率为30%时,油菜秸杆灰分混凝土抗压强度达22.8 MPa,并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英俊  
通过对比试验,验证了三种产品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对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合理的性能分析,以此来提高山西省沥青路面的整体质量,减少沥青路面的车辙损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更好地为当地的经济及社会发展服务。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宋景龙  刘洁  陈伟涛  
在不同粉煤灰、不同配比条件下,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等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对比试验,并与基准混凝土对比。通过试验研究表明:利用当地的原材料,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以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获取良好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振波   陶鑫   韩春绪   孙鹏  
针对混凝土材料实验教学中裂缝表征的重难点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DIP)技术的混凝土开裂性能实验教学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分析了混凝土早龄期开裂(塑性)、高韧性混凝土多点开裂(固态)与混凝土裂缝自愈合(回归)等3个方面的教学实例。DIP方法能够使教师改进教学内容,更生动、直观地展示实验结果,能够使学生开拓视野并更深刻理解混凝土的结构与性能演变。DIP能够在涵盖混凝土从塑性到固态、裂缝从产生到回归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起串联作用,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创新。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滨  张博  闫胜利  王宏伟  苗迎雪  
水利工程中,多孔混凝土的孔隙结构有利于土壤与水体的物质交换,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混凝土。为了研究多孔混凝土抗冲刷性能的影响因素及破坏机理,采用正交试验法,利用自行设计的水循环装置,依据《水工(常规)模型试验规程》(SL155-2012)模拟自然的河道环境对多孔混凝土进行冲刷试验,探讨孔隙率、水灰比、掺合料对多孔混凝土抗冲刷性能的影响及多孔混凝土的冲刷破坏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孔隙率的增大,多孔混凝土的抗冲刷性能呈现增强的趋势,孔隙率20%的多孔混凝土质量损失率2.91%,孔隙率25%的多孔混凝土质量损失率为1.6%,孔隙率30%的多孔混凝土质量损失率1.4%;水灰比增大多孔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也随之增大,水灰比0.24的多孔混凝土质量损失率1.52%,水灰比0.26的多孔混凝土质量损失率2.39%,水灰比0.28的多孔混凝土质量损失率2.95%,胶结材料剥落现象频繁出现;掺合料对多孔混凝土抗冲刷性能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其颗粒级配与活性大小,在粉煤灰、硅灰、矿渣这3种掺合料中,硅灰的活性最强且颗粒级配均匀,添加硅灰的多孔混凝土质量损失率为2.03%矿渣活性稍弱,添加矿渣的多孔混凝土质量损失率为2.5%,粉煤灰的活性最低,添加粉煤灰的多孔混凝土质量损失率为2.91%。水力冲刷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在水流的反复冲刷下,多孔混凝土内部的裂缝扩展导致界面过渡区破坏,混凝土开裂,骨料脱落,混凝土失去稳定状态。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国伟   黄金涛   薛红京   秦昌安   宋佳晔   张凯修   廖文杰  
为提升加固梁的抗弯承载力和施工效率,提出了一种射钉作为连接层的加固方式,为充分发挥加固材料性能,需要对射钉的传力机理和加固梁抗弯承载力进行深入研究,因此,该文开展了基于预应力碳纤维织物增强混凝土(P-TRC)板采用射钉加固混凝土梁的四点弯曲试验;通过平截面假定和截面极限状态分析,提出了P-TRC板加固梁在不同破坏模式下的受压区高度计算公式;在梁底纵筋屈服后,考虑了射钉弯曲导致的碳纤维织物应变滞后,并由力矩平衡得到不同破坏模式下加固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此外在考虑预应力碳纤维织物等代和加固梁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P-TRC板加固梁正常使用阶段和塑性阶段的跨中挠度理论计算公式。为验证加固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与跨中挠度的计算公式,设计6种工况试验与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试验值与计算值较为吻合。该文提出的计算方法在指导实际工程设计时具备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国辉  沈冰  李玉清  李雷  
白石水库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因工期和导流的需要,在浇筑大坝基础垫层混凝土时,有的部位安排在秋季浇筑,有的部位安排在春季浇筑,浇筑完毕后即放入河水进行保护,且均在水下越冬。在恢复浇筑混凝土前,对这些基础垫层混凝土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有些坝段出现了裂缝,而有些坝段没有出现裂缝。通过对原始资料的研究分析,查到了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法,同时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鸣  覃源  徐程勇  刘海敏  
[目的]研究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防渗墙的应力变形及实际防渗效果,为高寒地区深厚覆盖层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方法]以青海省纳子峡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为研究对象,在防渗墙施工及运行初期(2012-05-2018-01)对其进行应力监测、变形监测、渗流监测,对所得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评价防渗墙的实际工作状态。[结果]纳子峡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防渗墙各测点应力及变形表现稳定,在施工期防渗墙钢筋的应力变化因受地面施工等因素影响主要承受拉应力,且向上游侧倾斜;在水库运行期间(2014-09-2018-01),墙体受到来自上游的水压力,主要承受压应力,且向下游侧倾斜;布置在墙体上游侧的渗压计渗透压力远大于下游侧各测点,表明防渗墙防渗效果良好,渗透压力受测孔孔内水位影响,且随库水位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库水位每抬升(或下降)1 m,墙体下游侧各测点渗透压力增加(或减小)约0.6 kPa。[结论]纳子峡大坝混凝土防渗墙在其施工及运行初期应力变形较为稳定,防渗效果良好,能为大坝的安全提供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