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72)
2023(12064)
2022(10718)
2021(10407)
2020(9081)
2019(21297)
2018(21354)
2017(41080)
2016(22891)
2015(26623)
2014(26748)
2013(26377)
2012(25041)
2011(22812)
2010(23673)
2009(22809)
2008(23003)
2007(20843)
2006(18497)
2005(17074)
作者
(67386)
(56157)
(55935)
(53675)
(35747)
(27035)
(25773)
(21910)
(21060)
(20419)
(19114)
(18974)
(18169)
(17969)
(17539)
(17484)
(16983)
(16584)
(16485)
(16424)
(14509)
(13865)
(13846)
(12853)
(12795)
(12744)
(12648)
(12629)
(11469)
(11343)
学科
(95110)
经济(95010)
管理(66966)
(63944)
(52914)
企业(52914)
方法(45683)
数学(40528)
数学方法(39805)
中国(28146)
(25804)
(24072)
(21381)
(19781)
贸易(19764)
(19690)
(19238)
业经(19077)
(18051)
技术(18025)
银行(18014)
地方(17275)
(17219)
理论(16702)
(16115)
金融(16113)
农业(16024)
(14207)
(13925)
财务(13873)
机构
大学(333398)
学院(331558)
(136755)
经济(133619)
管理(124826)
研究(112976)
理学(105439)
理学院(104264)
管理学(102113)
管理学院(101492)
中国(90907)
(71851)
科学(68031)
(66658)
(58617)
(55150)
中心(53218)
(52694)
研究所(52433)
财经(51477)
业大(47535)
北京(46322)
(46314)
(43711)
农业(43393)
师范(43278)
(42541)
经济学(41732)
(39813)
财经大学(37786)
基金
项目(204342)
科学(159016)
研究(149499)
基金(145824)
(126560)
国家(125500)
科学基金(106330)
社会(92197)
社会科(87271)
社会科学(87244)
(80508)
基金项目(75589)
教育(70930)
自然(68491)
(67994)
自然科(66950)
自然科学(66932)
自然科学基金(65705)
资助(62799)
编号(62191)
成果(52881)
重点(46337)
(45430)
课题(43793)
(43638)
(43355)
创新(41016)
科研(39136)
教育部(38910)
大学(38495)
期刊
(155480)
经济(155480)
研究(103815)
中国(71422)
(52461)
学报(51418)
(50081)
管理(48202)
科学(46454)
教育(41530)
大学(38893)
(38823)
金融(38823)
学学(35965)
农业(32944)
技术(31936)
财经(26014)
经济研究(25277)
业经(24598)
(22392)
问题(20705)
统计(19104)
(18996)
图书(18816)
技术经济(18218)
(18154)
理论(17381)
(17275)
国际(16659)
(15810)
共检索到522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姜晓华  周仲春  
1994年之后,我们对金融体制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本文采用局部调整机制模型,对1994-2003这一新时期的货币需求及均衡调整状况进行了考察。通过计量结果分析得出结论:中国的货币需求由非均衡到均衡调整的滞后期大约为4-6个季度,并且狭义货币M1的调整速度快于广义货币M2;从调整形式来看,货币需求的动态调整形式更接近于名义调整形式,利率的影响效果仍不显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邓创  石柱鲜  孙皓  
本文利用二阶局部调整模型对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定量估计。估计结果表明,实际产出、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股票市价总值以及货币替代率均对我国的狭义和广义货币需求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分析表明,我国近年来的利率和汇率政策仍然是以稳定通货膨胀为主要任务的;通过利率调整或者人民币升值等货币政策改善我国货币供求状况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关注各宏观经济变量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动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艾洪德  
对于我国的货币需求问题,在理论上近几年已经有许多人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实证上所做的工作却稍嫌不足,本文仅就此进行一点初步分析. 先给出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 Md=f(Y,P,Ib,Im,U)(1) 式中,Md为货币需求量,Y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P为价格水平,Ib为银行存款利率,Im为金融资产收益率,U为随机变量. 根据理论推断,货币需求量对函数中各独立变量的编导数为:??Md/??Y>0,??Md/??P>0,??Md/??Ib>0,表明货币需求量与实际国民收入、物价水平和银行存款利率成同方向变动;??Md/??Im<0,表明货币需求量与金融资产收益率成反向...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瑜  
货币需求是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和把握经济运行动态所必须要考虑并弄清的经济问题。研究货币需求,可以使央行能根据货币需求的变化,即时调整货币供给量,以保持币值和经济秩序的稳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毛定祥  陈湛匀  余宏  刘令  
货币是能被普遍接受的、充当交易媒介的一般等价物。货币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对宏观金融调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在对我国宏观金融与经济运行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回归方程模型并作了分析探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宇伟  
货币需求稳定性与货币量指标在货币政策框架中的重要性存在紧密的关系。在西方国家,货币需求稳定性下降使货币量指标逐渐从各国货币政策框架中淡出。虽然我国也存在货币需求的不稳定,但转型经济的特殊性以及市场环境的制约,使货币量指标在我国的货币政策框架中仍将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在目前,细致分析各类转型因素对我国货币需求稳定性形成的冲击,提高对货币需求的预测能力,才是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现实选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尚燃  
相对于成熟资本市场而言,我国新三板证券市场的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之间的传导机制表现得更为复杂。通过建立新三板股价指数与货币供给量VAR模型,本文使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析我国新三板证券市场与货币需求结构的关系,以期检验货币供给量在中央银行调控证券市场过程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货币需求结构因素对于新三板股价指数的影响尚处于较为微弱的阶段,新三板市场股价指数对以投机为目的的货币需求大于以投资为目的货币需求的影响。这说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在我国新三板证券市场并不畅通,决策层应根据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经常性地考察货币需求的变化,通过提高新兴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加强对新三板市场挂牌企业的监管力度等,使新三板证券市场更好地肩负起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支持的使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晓芳  王学伟  
文章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1996~2006年间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看,实际货币余额M1、M2与实际GDP、实际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具有协整关系,与股市市值不具有协整关系;从短期看,货币需求存在向均衡水平调整的动态机制,但调整速度较慢。文章对这些结论给出了解释。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杨伟  林海  
世界上很多国家通常都把货币需求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稳定的货币需求对一国的货币政策甚至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创新对我国货币需求的稳定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我国货币需求与实际产出等变量之间的稳定关系只有在考虑金融创新的影响时才能够成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祖艳  
基于边限检验法下的货币需求函数,计算得到了以货币缺口和货币过剩两种指标衡量的货币流动性过剩,结果发现二者的差异非常显著。货币缺口显示我国2002年以来出现了严重的货币流动性过剩,货币过剩显示我国2005年之后货币流动性严重不足。后者表明我国资本账户的管制是有效的,它使得人民币升值引起的货币需求上升并未得到完全满足。2008年年末以来,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货币缺口和货币过剩都出现了跳跃式上升。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琼  王志伟  
本文基于Bernanke与Blinder模型和Walsh的模型框架,为货币供给、银行信贷与总需求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简洁的模型分析,并且根据凯恩斯主义的结构化模型和货币主义的简约式模型,分别采用单方程回归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94—2006年中国货币供给、银行信贷以及总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货币供给和银行信贷都对实际经济均呈现出拉动作用,由于利率的非市场化,凯恩斯主义的结构模型难以较好解释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而货币主义的简约式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闫泽涛  
为了解释中国"高货币化"之谜,文章基于新的视角,把地下隐形经济纳入规模变量考察范围,把货币总量划分为M1和M2-M1两部分,建立相应的货币需求理论模型。选取1992-2016年数据,运用计量回归分析方法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与货币M1需求相关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包含地下隐形经济的国民收入总额;二是中国经济运行的货币化水平,与准货币M2-M1需求相关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不包含地下隐形经济的国民收入;二是利率;三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文章认为,货币M1高发部分被不断扩张和深化的经济运行货币化以及社会事业运行货币化所吸纳,准货币M2-M1高发部分被社会经济主体巨大的投机性需求力量、投资性需求力量和预防性需求力量所吸纳。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应展宇  
随着金融环境的变化 ,为了提高宏观货币调控的有效性 ,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在过去的 2 0年里发生了巨大的调整。本文在简单介绍中间目标选择一般理论之后 ,通过对西方国家中间目标演变的实践描述和理论分析 ,认为在中间目标的指标选择中 ,货币供给量指标将逐渐退化为监控指标 ,而利率、汇率指标的作用将可能再次凸现。此外 ,本文还探讨了西方国家其他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比如信用总量 (扩展含义 )指标、通货膨胀目标以及资产价格在理论和实践中的现状与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少平  李子奈  
本文运用协整以及弱外生和短期因果关系检验 ,对我国货币需求的长期稳定性进行实证 ,由此而产生的主要结论为 :我国货币需求的长期稳定性 (协整 )依赖于时间趋势 ,货币政策目标变量为M1,实际货币政策效应主要体现在促进经济增长。我国货币需求和利率是关于协整向量的弱外生变量。基于上述结论所提出的政策建议为 :当前的货币政策重点应转向于防范通胀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蕾  
本文对我国货币需求的短期误差修正模型进行非线性检验并发现指数平滑转换自回归模型更加符合我国短期的货币需求函数。通过检验,我们发现非线性模型的转换变量为滞后一期的真实国民收入,该结论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相吻合。另外,通过检验发现非线性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因此,非线性模型将会给货币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有效实施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