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38)
- 2023(15385)
- 2022(13001)
- 2021(11602)
- 2020(9578)
- 2019(21321)
- 2018(20939)
- 2017(39244)
- 2016(21015)
- 2015(23476)
- 2014(23107)
- 2013(22917)
- 2012(21519)
- 2011(19799)
- 2010(20357)
- 2009(19455)
- 2008(18524)
- 2007(16606)
- 2006(15116)
- 2005(14346)
- 学科
- 济(105095)
- 经济(104972)
- 管理(62831)
- 业(58164)
- 企(45481)
- 企业(45481)
- 方法(32171)
- 中国(30029)
- 地方(28780)
- 农(27587)
- 数学(27503)
- 数学方法(27219)
- 财(26455)
- 业经(23495)
- 制(22143)
- 学(19443)
- 农业(19422)
- 融(18306)
- 金融(18302)
- 银(17653)
- 银行(17632)
- 行(17085)
- 地方经济(17044)
- 环境(15636)
- 贸(15406)
- 贸易(15392)
- 体(15345)
- 易(14771)
- 发(14721)
- 务(13813)
- 机构
- 学院(307275)
- 大学(303807)
- 济(136169)
- 经济(133370)
- 研究(113047)
- 管理(110595)
- 理学(92987)
- 理学院(91862)
- 管理学(90341)
- 管理学院(89761)
- 中国(87310)
- 财(65630)
- 科学(65579)
- 京(65081)
- 所(57683)
- 研究所(51518)
- 中心(50321)
- 财经(50041)
- 江(48530)
- 农(47932)
- 经(45122)
- 经济学(43324)
- 范(41775)
- 北京(41743)
- 师范(41383)
- 院(40696)
- 业大(40328)
- 州(38503)
- 经济学院(38499)
- 农业(36738)
- 基金
- 项目(194854)
- 科学(153918)
- 研究(145802)
- 基金(140325)
- 家(121784)
- 国家(120759)
- 科学基金(103091)
- 社会(95347)
- 社会科(90358)
- 社会科学(90340)
- 省(76605)
- 基金项目(73096)
- 教育(66520)
- 划(63896)
- 自然(62702)
- 自然科(61168)
- 自然科学(61154)
- 自然科学基金(60035)
- 编号(58608)
- 资助(56894)
- 成果(48783)
- 发(47648)
- 重点(45034)
- 部(42818)
- 课题(42344)
- 创(40715)
- 国家社会(40199)
- 制(39868)
- 发展(38543)
- 创新(38186)
- 期刊
- 济(169071)
- 经济(169071)
- 研究(101381)
- 中国(69589)
- 财(50969)
- 农(46189)
- 管理(45306)
- 学报(43852)
- 科学(42645)
- 教育(34449)
- 大学(34278)
- 融(33998)
- 金融(33998)
- 学学(32444)
- 农业(31133)
- 经济研究(28004)
- 技术(27575)
- 业经(26571)
- 财经(26067)
- 经(22610)
- 问题(21072)
- 贸(16519)
- 业(16097)
- 技术经济(15770)
- 世界(15491)
- 国际(15047)
- 现代(14315)
- 商业(14291)
- 统计(14027)
- 资源(13754)
共检索到4935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于婷婷 朱华晟 张舒 浩飞龙
文章构建了“中等收入陷阱”危机下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耦合研究框架,借鉴耦合模型测算2004—2018年东北地区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耦合协调度,并对其时空演进特征、驱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1)人力资本水平的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哈大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的大部分地区,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围绕沈阳、哈尔滨两市的“双核—外围”分布特征。(2)东北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波动上升,但上升幅度有限,轻度失调类型地区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在空间分布上,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出“中心—外围”的空间分布特征,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四大副省级城市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互动的优势较为明显,其协调级别主导区域整体协调互动级别。(3)从系统耦合协调的驱动因素来看,人口红利的正向驱动作用明显高于其他因素,表明东北地区人口红利窗口并未关闭,经济可持续增长需由过去追求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转变。科学费用支出、房地产投资额、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同样能够促进系统间的良性互动,但作用强度较小。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晓峰 张正云
东北地区人力资本问题主要包括人口增长停滞、生育水平长期过低、人口净流出规模增加、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程度高等。人力资本问题是东北地区经济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看将对未来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包括影响长期经济增长、长期消费需求、长期发展动力、社会保障体系等。因此,建议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下保障和鼓励育龄人群按政策合理生育,充分发挥本地人力资本作用,有效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本,进而形成有利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环境。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人力资本问题 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北伟 毕菲
东北地区由于存在人力资本积累速度缓慢、流失、投资不足等问题,造成人力资本明显不足,这对东北地区的人才红利效应、经济发展活力、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直接影响。如何增加人力资本存量,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使人力资本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经济转型的关键。东北地区应通过多元投入,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通过引育结合,集聚人力资本发展力量;通过政策激励,激发人力资本创新动力;通过完善服务,优化人力资本发展环境。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人力资本 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盛光华 葛万达
经济发展是人居环境建设的基础,人居环境又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动力,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时间跨度上来看,东北地区2004~2016年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的耦合度共经历了下降、上升、再下降三个阶段,整体处于初级协调阶段;从省份上来看,环境质量成为制约辽宁省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耦合的最主要因素,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经济与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面临严峻态势。因此,东北地区应采取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质量间的协调性,进而促进经济与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经济发展 人居环境质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高明宇
文章阐述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典型特征和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质内涵,并分析其内在关联。选取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韩国、新加坡、阿根廷(1))以及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南非、马来西亚、巴西)等两组国家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方法探讨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大小。结果表明,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质是处在中等收入阶段的国家所面对的转型陷阱,中国应关注经济结构的转型,而不是增速的放缓;聚类结果也表明,现阶段中国的经济背景与韩国同阶段的情况较为接近,而韩国则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因此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不大。文章建议从人口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投资与消费结构以及制度创新等四个层面进行改革,以期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结构转型。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原 陈建奇
本文以人力资本视角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促进经济可持续性的政策选择。研究表明,人力资本投资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中具有主导性的作用,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经落入低水平陷阱,经济发展依赖于物质资本及低端劳动力的数量投入,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呈现非均衡特征,而且出现就业压力严峻与人力资本短缺并存的现象,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不匹配、人力资本投资结构与人才需求结构错位,以及收入分配与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受到挑战。对此,我国应明确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和地位,通过增加教育投入、放宽教育准入制度及收入分配改革等渠道,实现人力资本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淑华 朱彦振
中国已经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行列。根据世界经验,这一阶段是经济社会矛盾突显的时期。中国能否绕过"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取决于经济发展是否具有强劲的驱动力。本文将从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外在引力和外在推动力的视角,分析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以及我国面临的风险和绕过"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发展 驱动力 路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洪梅 任怀谨
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保障地区经济短期利益并提升长期竞争力,东北地区要顺应世界经济绿色增长的潮流和我国"十二五"规划的主旨,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环境条件、绿色发展基础和工农业传统优势,将绿色发展作为应对经济增长"内忧外患"的突破口,以经营和管理体制创新为动力引擎,将经济危机的挑战视为绿色增长的机遇,力求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关键词:
绿色经济发展 可行性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戚聿东 褚席
当下,中国经济正处于发展模式转型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已成为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而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驱动和以数字经济蓬勃兴起为主要内容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为中国经济"变道超车"以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重要机遇。文章基于经济结构转型的视角研究数字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机理,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个方面解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经济数字化转型趋势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方案。研究表明:(1)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所带来的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增长动能转换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2)从供给侧来看,数字经济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提升供给侧的质量与效率,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增长,即供给体系的优质、高效、多样化,创新体系的网络化、开放化、协同化,制造模式的模块化、柔性化、社会化。(3)从需求侧来看,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改变市场投资方向、推动消费升级、培育出口优势来助力"三驾马车"的新动能。(4)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应该适应发展阶段演替的基本规律,推动经济增长动力根本性转变;强化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的支撑作用,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经济结构转型 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高元录 钱智勇
东北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除了区位因素外,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制度上的因素。制度这个因素对于东北经济发展和提高竞争力起着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东北经济的振兴取决于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制度创新培育出发展民营经济的市场形态和体制环境来,这就要求政府从宏观上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加快制度创新,才能打破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障碍,制度创新是振兴东北民营经济的出路所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立国 易鹏 薛新龙
以《OECD EDuCatiOn at a GlanCE》(2007—2014)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对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国家(中等收入国家、Gni低于2万美元的高收入国家即近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Gni高于2万低于5万美元的高收入国家、Gni高于5万美元的高收入国家)教育投入的相关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教育投入会逐步增加。根据国际经验,中国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努力增加教育投入,既要不断增加公共教育投入,也要不断增加社会投入特别是家庭教育投入,并努力提高各级教育的生均经费。未来十年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在公共投入方面,可努力实现教育公共投入占GDP总量4.6...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发展阶段 教育投入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学龙 袁易明
本文从制度公平性和人力资本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国在技术进步迅速的背景下陷入经济困境的原因。基于动态增长模型和实证分析的研究表明,不公平的制度会降低人力资本效率,阻碍人力资本积累,进而导致人力资本的低水平均衡。由于人力资本与实物资本具有互补性,制度不公也会导致人均实物资本和人均产出的低水平均衡。如果中国的制度公平性不断降低,则制度不公对人力资本积累的负面冲击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增大中国受困于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能否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取决于中国能否改善制度环境。只有创造更加公平的制度环境,才能提高人力资本效率,将中国经济推向一个高水平均衡。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制度 技术进步 人力资本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幼民 徐达实
在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技术进步不仅直接通过提升资本要素的生产率水平来提升经济增长速度,而且也间接提升了资本积累的速度,由此将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速度,导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弹性大于1,形成了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加速效用。当发展中国家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依赖于资本积累的速度时,技术进步的速度还可以通过提升资本积累速度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来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速度,因此,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加速效应更加明显。也正因为这一机理,发展中国家可能因为技术创新的速度过低导致经济发展速度过低从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中等收入陷阱 加速效应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幼民 徐达实
在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技术进步不仅直接通过提升资本要素的生产率水平来提升经济增长速度,而且也间接提升了资本积累的速度,由此将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速度,导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弹性大于1,形成了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加速效用。当发展中国家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依赖于资本积累的速度时,技术进步的速度还可以通过提升资本积累速度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来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速度,因此,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加速效应更加明显。也正因为这一机理,发展中国家可能因为技术创新的速度过低导致经济发展速度过低从而陷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中等收入陷阱 加速效应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达实
通过建立一个内生的生育率选择模型,研究收入水平与教育投入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由于生育成本的增长速度高于教育价格的增速,家庭会逐步降低生育率,加大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在模型中,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人均收入的增长率会逐步下降,但教育水平的提升可以使这种增长放缓的现象得到缓解。结合36个国家近50年的面板数据,统计了"增长放缓"现象在不同收入区间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现:"增长放缓"现象的确集中出现在中等收入国家,形成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而根据probit回归的结果,中高等教育的普及能够有效降低增长放缓出现的概率,同时,贸易壁垒较高、基础设施陈旧以及制度评分落后的国家更有可能遇到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
生育选择 教育投资 中等收入陷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