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78)
- 2023(8262)
- 2022(6880)
- 2021(6062)
- 2020(4996)
- 2019(11116)
- 2018(10409)
- 2017(18898)
- 2016(10460)
- 2015(11295)
- 2014(10682)
- 2013(10449)
- 2012(9533)
- 2011(8590)
- 2010(8461)
- 2009(7573)
- 2008(7402)
- 2007(6497)
- 2006(5751)
- 2005(4904)
- 学科
- 济(40619)
- 经济(40571)
- 管理(27912)
- 业(27430)
- 企(21368)
- 企业(21368)
- 方法(19253)
- 数学(17356)
- 数学方法(17136)
- 农(12000)
- 学(10732)
- 中国(10339)
- 财(9974)
- 业经(9804)
- 贸(9138)
- 贸易(9136)
- 易(8909)
- 农业(8329)
- 制(7223)
- 地方(7163)
- 环境(7001)
- 技术(6837)
- 务(6052)
- 财务(6041)
- 财务管理(6028)
- 产业(5885)
- 银(5850)
- 理论(5811)
- 银行(5794)
- 企业财务(5756)
- 机构
- 大学(152925)
- 学院(151525)
- 济(59128)
- 经济(58050)
- 研究(57558)
- 管理(54269)
- 理学(48242)
- 理学院(47617)
- 管理学(46491)
- 管理学院(46254)
- 农(42559)
- 科学(41080)
- 中国(40169)
- 农业(34756)
- 业大(33310)
- 京(32834)
- 所(31990)
- 研究所(29943)
- 中心(25198)
- 财(24059)
- 农业大学(23116)
- 江(22389)
- 院(20570)
- 省(19922)
- 财经(19830)
- 北京(19744)
- 科学院(19034)
- 室(18993)
- 业(18746)
- 经(18285)
- 基金
- 项目(114309)
- 科学(88378)
- 基金(83895)
- 家(79385)
- 国家(78765)
- 研究(71415)
- 科学基金(65002)
- 自然(46280)
- 省(45829)
- 社会(45772)
- 自然科(45261)
- 自然科学(45243)
- 基金项目(44626)
- 自然科学基金(44484)
- 社会科(43495)
- 社会科学(43480)
- 划(39730)
- 资助(33663)
- 教育(32623)
- 重点(26864)
- 计划(25922)
- 编号(25275)
- 发(24617)
- 创(24376)
- 部(24071)
- 科技(23477)
- 科研(23242)
- 创新(22889)
- 业(22443)
- 国家社会(19876)
共检索到2119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展 穆麟 张志飞 刘洋 高帅 魏仲珊
以质量比为8∶1∶1的紫花苜蓿、水稻秸秆、豆粕为混合青贮原料,分别添加0.0(CK)、1.5(U1)、3.0(U2)、4.5 g/kg(U3)尿素进行混合青贮发酵,探讨尿素对混合青贮的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尿素添加量的增加,混合青贮的氨态氮质量分数和pH值显著(P<0.05)升高,V–score均在83以上,青贮发酵品质等级为优;添加尿素处理的干物质损失率显著(P<0.05)低于CK的;U1的酸性洗涤纤维质量分数显著(P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展 穆麟 张志飞 刘洋 高帅 魏仲珊
以质量比为8∶1∶1的紫花苜蓿、水稻秸秆、豆粕为混合青贮原料,分别添加0.0(CK)、1.5(U1)、3.0(U2)、4.5 g/kg(U3)尿素进行混合青贮发酵,探讨尿素对混合青贮的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尿素添加量的增加,混合青贮的氨态氮质量分数和pH值显著(P<0.05)升高,V–score均在83以上,青贮发酵品质等级为优;添加尿素处理的干物质损失率显著(P<0.05)低于CK的;U1的酸性洗涤纤维质量分数显著(P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春旺 原现军 李君风 闻爱友 白晰 肖慎华 郭刚 魏化敬 邵涛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比例的青稞酒糟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质量比为3∶7)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设对照组(cK)与10%(paW10)、20%(paW20)和30%(paW30)青稞酒糟添加水平处理组,分别在青贮后7、14、30和60 d打开实验室青贮窖,取样分析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与对照相比,青稞酒糟添加组提高了乳酸含量,降低了pH值,其中paW20和paW30处理组的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pH值显著降低(p<0.05);乙酸含量随着青稞酒糟添加比例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各处理...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薛春胜 刘瑞生 徐建峰 张金林
生物添加剂在促进牧草青贮发酵过程中有益菌和酶的活性、提高消化率和改善发酵品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初花期刈割的第1茬陇东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原料,分析不同添加剂(甲酸、蔗糖、EM菌液和纤维素酶)对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添加剂处理组苜蓿青贮饲料感官评定得分均高于无添加剂对照组,pH、乙酸和氨态氮(NH3-N)/总氮(TN)含量均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乳酸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且未检测到丁酸和丙酸。4种添加剂处理组的粗蛋白质含量均显著(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娅敏 银欢 高强 孙群
本文初花期收获的苜蓿(Medicago sativa)经晾晒至干物质含量40%,按105cfu/g添加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1 g/kg的纤维素酶,动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animalis)的添加量则分别为0(Control组,植物乳杆菌和纤维素酶添加量也为0)、106(T1组)、107(T2组)、108(T3组)cfu/g进行青贮。结果表明,添加了青贮剂的3个处理组中霉菌数量、pH值、粗灰分含量和氨态氮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乳酸菌数量、粗蛋白含量和粗纤维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T2处理组和T3处理组都具...
关键词:
苜蓿 乳酸菌 纤维素酶 青贮品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改英 高腾云 傅彤 蒋士传 郭永国
研究了添加不同比例的糖蜜(0%、5%、10%)对麸皮调节水分的苜蓿青贮品质和发酵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糖蜜明显提高了青贮饲料的品质,缩短了青贮时间。青贮饲料的pH值、氨态氮、氨态氮和总氮的比值均为试验Ⅰ组(0%)>试验Ⅱ组(5%)>试验Ⅲ组(10%);重量损失变化有波动,但7d后试验Ⅲ组始终最低;随着时间的延长,3个组的pH值、可溶性糖分均呈下降趋势,氨态氮与总氮的比值、重量损失均呈上升趋势,粗蛋白(CP)则是先降后升的变化规律;综合感官变化,试验Ⅲ组变化最快,青贮发酵时间最短,试验Ⅰ组青贮发酵时间最长,青贮品质较差。
关键词:
糖蜜 苜蓿 青贮品质 发酵进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万里强 王丹 何锋 吕会刚 谢开云 李向林 王栋 秦燕
氮素添加对于紫花苜蓿生长具有重要作用。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添加水平对于紫花苜蓿生长性能各个指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施氮对不同茬次苜蓿的株高、茎粗影响效果不明显,而对苜蓿的分枝数影响效果显著。每一茬次的苜蓿分枝数都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苜蓿单株地上生物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从第1茬到第4茬,增加的趋势逐渐平缓。施氮对第1茬、第2茬和第4茬的苜蓿单株生物量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第3茬苜蓿单株生物量影响不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紫花苜蓿根系的总表面积、总体积、根颈粗和交叉数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紫花苜蓿的总根长、平均直径和分叉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并未呈...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吴康乐 曹欣 谢展 肖润林 张志飞
将新鲜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稻(Oryza sativa)秸粉和玉米(Zea mays)粉按质量比70%?15%?15%混合作为青贮原料,分别添加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复合纤维素酶3组添加剂,以未添加为对照,研究不同酶制剂对绿狐尾藻混合青贮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添加对照相比,添加酶制剂可显著降低绿狐尾藻混合青贮的pH和氨态氮/总氮(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姚路 王森山 马瑞 魏江文 王文军 宋丽雯 刘磊 蒋琼
昆虫无法合成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全部的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或其它途径获取,而植物韧皮部氨基酸被认为是蚜虫生产性能的关键限制因素。为明确抗感紫花苜蓿品种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液相-质谱联用仪测定了豌豆蚜取食抗感紫花苜蓿品种(抗蚜品种“甘农5号”和感蚜品种“猎人河”)后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及供试植物材料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甘农5号”色氨酸含量显著高于“猎人河”色氨酸含量(P<0.05),差异倍数为2.25;豌豆蚜取食“甘农5号”后天冬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豌豆蚜取食“猎人河”后天冬氨酸的含量(P<0.05),差异倍数为1.48;豌豆蚜取食“甘农5号”后脯氨酸、甘氨酸、组氨酸和总氨基酸的含量显著低于豌豆蚜取食“猎人河”后脯氨酸、甘氨酸、组氨酸和总氨基酸的含量(P<0.05),差异倍数分别为0.31、0.81、0.61和0.86。抗感紫花苜蓿品种对豌豆蚜脯氨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豌豆蚜的防治及优质抗蚜苜蓿种质资源的筛选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关键词:
豌豆蚜 紫花苜蓿 游离氨基酸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顾米嫦 舒泽兵 蒲甜 杨文钰 王小春
以西北灌区高产青贮玉米品种登海618,耐荫、抗倒大豆品种吉育441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综合分析玉米密度(2021年:6.75、8.25、9.75万株/hm2,2022年:9、10.5、12万株/hm2)与大豆密度(2021年:12、15、18万株/hm2,2022年:15、18、21万株/hm2)对青贮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群体产量和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密度为10.5万株/hm2产量最高,较9、12万株/hm2密度分别提高23.44%和10.56%,大豆密度为15万株/hm2产量最高,达14.15t/hm2。玉米密度10.5万株/hm2+大豆密度21万株/hm2的组合下群体产量达到最高64.98 t/hm2,较最低处理(玉米密度9万株/hm2,大豆密度15万株/hm2)增产11.97 t/hm2,较同密度下的净作玉米增产3.49 t/hm2。由回归方程拟合得出玉米密度为10.96万株/hm2,大豆密度为21.00万株/hm2时,群体产量取得极大值为63.57 t/hm2。玉米、大豆密度分别为10.5、15万株/hm2时,粗蛋白含量最高达12.23%、饲草分级指数(GI)达最大值36.52,与同密度下的净作玉米相比,粗蛋白含量提高了2.39个百分点,GI提高了22.55%,带状间作模式下的ADF含量、NDF含量及相对饲用价值(RFV)与同密度的净作玉米差异不显著(P>0.05)。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各处理的生物产量和青贮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排名1、2的加权关联度分别为0.8900,0.8723,故筛选出北疆灌区青贮玉米大豆带状间作高产优质密度组合为:玉米密度10.5万株/hm2+大豆密度15万株/hm2,其次是玉米密度8.25万株/hm2+大豆密度18万株/hm2可在适宜区域推广应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华锋 马闯 介晓磊 刘世亮 化党领 张炳运
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不同钼水平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及矿质元素含量和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钼肥能提高紫花苜蓿草产量,适量则效果显著,以施钼400 mg.kg-1(Mo2处理)效果最好,草产量比CK提高562.79 kg.hm-2;喷施钼肥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锌、钼的含量和吸收量,降低了钙、硒的含量和吸收量,但未能显著影响钴的含量和吸收量,且喷施钼肥也未显著影响紫花苜蓿铜的含量,但提高了吸收量,适量则效果显著,喷施钼肥也促进了紫花苜蓿硼、铁、锰、磷含量和吸收量的增加,适量则效果显著;且紫花苜蓿钼、硼含量与施钼量呈正相关,钴、锰、锌、铜、磷含量与施钼量呈负相关,其吸收量均随施钼量增加呈先升后降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丁晓辉 任丽萍 张春荣 王金利 侯建宇
以紫花苜蓿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Cd2+胁迫对不同茬期紫花苜蓿的叶绿素、可溶性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重金属Cd2+胁迫剂量的加大,3茬紫花苜蓿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倒"N"形规律变化,即降-升-降的变化,这与重金属诱导下紫花苜蓿的防御机制有关。3茬紫花苜蓿的可溶性糖含量不同,依次是第1茬>第2茬>第3茬,3茬紫花苜蓿的叶绿素含量不同:低浓度Cd2+下,第2茬>第1茬>第3茬;高浓度Cd2+下,第2茬>第3茬>第1茬。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苜蓿的收割,导致Cd流失,胁迫作用减弱或者是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潘声旺 魏世强 袁馨 曹生宪
【目的】探讨混种模式下植物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联合修复、积累效应。【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法,对比研究油菜、紫花苜蓿在不同栽培模式下对土壤中芘、菲的去除效果与修复机制。【结果】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混种模式下芘、菲的修复效果明显超过单种模式。油菜、紫花苜蓿联合种植70d后,土壤中菲、芘平均去除率为75.06%、68.22%,分别比二者单独种植时高出43.26%、40.38%和11.03%、16.29%,强化效果明显。植物本身能够吸收与累积在一定量的菲和芘,累积量与土壤中菲、芘的添加浓度正相关。相同污染水平下,茎叶部积累量低于根部、菲小于芘、混种模式低于单种模式。在植物-微生物系统中,微生...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凤杰 于晨 马力 周鹏 安渊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水稻(Oryza sativa)轮作是南方苜蓿种植的新模式,许多关键技术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探讨了施肥(基肥和追肥)轮作苜蓿和土壤养分以及紫花苜蓿绿肥还田对轮作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25和450 kg·hm~(-2)基肥处理的苜蓿产量分别比不施肥增加了22.6%和41.9%,追施氮(N)、磷(P)、钾(K)肥进一步提高了基肥的增产效果,5月上旬的干草产量达到11 198 kg·hm(-2),促进苜蓿分枝是增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明显提高了苜蓿地0–20 cm土层的全氮、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以及苜蓿茎、叶的蛋白质和磷含量,其中,450 kg·hm(-2)NPK基肥+追肥对茎、叶蛋白质和磷含量的增加作用最显著(P <0.05),籽实产量比对照(未种苜蓿且未施绿肥)增加了18.2%。综上分析可知,紫花苜蓿与水稻周年轮作既可收获一定数量的紫花苜蓿,又可促进轮作水稻增产,是南方紫花苜蓿产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梦雨 王斌 王腾飞 兰剑
为探讨宁夏半干旱区紫花苜蓿(Medicaco sativa)种子田高效生产的最佳播种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播种量(S_1:1.2 kg·hm~(-2),S_2:1.8 kg·hm~(-2),S_3:2.4 kg·hm~(-2),S_4:3.0 kg·hm~(-2),S_5:3.6 kg·hm~(-2))对紫花苜蓿种子生产性能和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对紫花苜蓿株高、一级分枝数、每生殖枝花序数、每花序小花数、每花序结荚数、单位面积生殖枝条、每荚种子数、千粒重、实际种子产量和表现种子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 <0.05),其中单位面积生殖枝数、每生殖枝花序数、每花序结荚数、每荚种子数及千粒重均在S_4播量下达到最高,分别为177.09、23.35、12.56、6.16和1.88 g;株高和每花序小花数在S_2播量下达到最大,分别为87.81 cm和18.18;以上指标均随播种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表现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均在S_4处理下最大,分别为5 993.39和630.68 kg·hm~(-2),较S_1处理提高了180.25%和38.41%。相关性分析表明,每生殖枝花序数与每花序小花数和种子产量间均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主成分分析显示,每生殖枝花序数和实际种子产量的贡献率最大,每荚种子数次之,株高的贡献率最小,综合排名由高到低为S_4> S_3> S_2> S_5> S_1。建议在宁夏半干旱区紫花苜蓿种子田生产的最佳播种量为3.0 kg·hm~(-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