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3.148.238.144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77)
2023(4170)
2022(3329)
2021(2984)
2020(2297)
2019(5154)
2018(4596)
2017(8263)
2016(4694)
2015(4993)
2014(4776)
2013(4772)
2012(4284)
2011(3944)
2010(3694)
2009(3314)
2008(3302)
2007(2880)
2006(2460)
2005(2040)
作者
(17058)
(14452)
(14336)
(13792)
(8950)
(7247)
(6164)
(5685)
(5550)
(5232)
(4963)
(4876)
(4863)
(4814)
(4666)
(4621)
(4367)
(4327)
(4321)
(4287)
(3734)
(3559)
(3514)
(3339)
(3187)
(3134)
(3110)
(3094)
(3073)
(3012)
学科
(17533)
经济(17513)
管理(10483)
(9586)
方法(8204)
数学(7737)
数学方法(7555)
(7284)
(7114)
企业(7114)
(5554)
(4629)
中国(4468)
业经(3695)
地方(3510)
环境(3367)
(3286)
贸易(3286)
(3226)
森林(3226)
(3223)
(3206)
收入(3200)
农业(3119)
产业(2788)
(2547)
生态(2538)
(2373)
金融(2373)
技术(2364)
机构
大学(69439)
学院(69336)
研究(28948)
(26322)
经济(25890)
科学(22458)
管理(22458)
理学(19913)
(19896)
理学院(19636)
中国(19436)
管理学(19057)
管理学院(18953)
业大(16755)
(16562)
研究所(15816)
农业(15689)
(14869)
中心(12113)
(11889)
(11448)
(11135)
(10728)
农业大学(10418)
实验(10360)
(10348)
研究院(10082)
实验室(9855)
财经(9523)
重点(9307)
基金
项目(56318)
科学(42322)
基金(40853)
(40207)
国家(39950)
研究(32840)
科学基金(31838)
自然(23124)
自然科(22569)
自然科学(22562)
(22459)
自然科学基金(22163)
基金项目(21355)
社会(20653)
社会科(19772)
社会科学(19763)
(19685)
资助(17196)
教育(14090)
计划(13724)
重点(13643)
科技(13372)
(12229)
科研(11908)
(11197)
(11049)
创新(10703)
专项(10563)
编号(10402)
(9672)
期刊
(25432)
经济(25432)
学报(21442)
研究(17082)
科学(16820)
(16293)
大学(15183)
学学(15038)
农业(10944)
中国(10449)
林业(9405)
(7881)
管理(7537)
业大(6614)
(6072)
业经(5114)
科技(5097)
经济研究(4832)
农业大学(4717)
(4644)
财经(4557)
技术(4535)
(3953)
(3953)
金融(3953)
自然(3946)
问题(3768)
资源(3737)
科技大(3630)
科技大学(3630)
共检索到94679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曹昊阳   杜阿朋   许宇星   竹万宽   黄润霞   刘宇升   王志超  
【目的】分析桉树人工林生物量分配格局随林龄的变化特征,为精准评估中国桉树产业碳储量及碳汇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以雷州半岛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整株收获法测定1、2、3、6、10年生的57株尾巨桉各器官的生物量,并利用胸径(DBH)、树高(H)和胸径-树高(DB2 HH和DBHH)作为自变量分别建立不加入林龄变量与加入林龄变量的各器官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模型,进而筛选最优模型。【结果】尾巨桉各器官的生物量均随林龄增大而增大,但各器官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随林龄变化的特征并不相同,其中干生物量占比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由1年生的45.21%增长至10年生的68.25%;枝和叶的生物量占比则随林龄的增大而减小,分别由1年生的19.43%和16.31%减少至10年生的10.51%和2.91%;根生物量占比随林龄先增大后减小,由1年生的19.05%增长至3年生的25.21%后,逐渐下降到10年生的18.33%。尾巨桉的根冠比为0.16~0.39。在各器官生物量最优模型选择上,以DBH为自变量且未加入林龄变量的模型对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预测优于其他模型;以DB2 HH为自变量且加入林龄变量的模型对叶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的预测最佳;以DBH、H和林龄3个变量为自变量的模型对枝生物量的预测最佳;在对干生物量的预测精度对比中,以DBHH与以DB2 HH+林龄为自变量的预测模型之间无显著差异,均能较好地预测干生物量。【结论】林龄对尾巨桉人工林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影响较大,加入了林龄的异速生长模型对桉树人工林枝、叶和地上生物量的预测精度显著改善。图2表4参45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利丽  王志超  陈少雄  竹万宽  杜阿朋  
【目的】对雷州半岛5个不同林龄(1,2,3,5,7年生)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及林下植被的生物量进行研究,分析各林分生物量组成、分配特征及不同林龄间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为分析桉树林碳汇功能随林龄的变化规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解析木分析法测定乔木层生物量,利用15株不同年龄和径阶的样木数据,建立以胸径(D)为自变量的叶、枝、干、根、皮等各器官生物量方程,然后估算各林分乔木层及各器官生物量;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生物量采用样方收集法测定。【结果】尾巨桉林分总生物量随林龄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点  林天喜  唐景毅  柳静臣  孙国文  姚杰  程艳霞  
紫椴是东北地区阔叶红松林中重要的阔叶树种,采用整株收获法分析39株紫椴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根据胸径(DBH)大小将紫椴划分为3个等级:小树(1 cm≤DBH<0.001),拟合线性方程斜率为0.31;4)胸径和树高与地上竞争强度均呈显著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燕燕  樊后保  刘文飞  黄荣珍  袁颖红  苏兵强  廖迎春  
对闽南山区不同林龄(2、3、4、5、6年生)尾巨桉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其中林木生物量采用标准木法,林下植被和地被物生物量采用样方收获法。结果表明:乔木层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分别为45.14、69.22、92.20、111.82、175.09t/hm2,其中树干占的比例最大(44.5%~60.4%),细根最小(0.2%~0.6%);各林龄尾巨桉生产力依次为22.86、26.07、32.63、32.70、46.69t/(hm2·a),叶的生产力随林龄增长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林下植被生物量依次为5308.83、7201.62、5676.47、4033.42、9183.1...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振  吴凯  李智  吴明晶  马祥庆  吴鹏飞  
选择炼山造林后27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Monsi分层切割法对所选取的平均标准木进行生物量测定,并测定各营养器官的C、N、P、K含量,分析炼山对杉木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炼山对杉木人工林地生产力具有不利影响.尽管炼山在初期对杉木的树高、胸径生长有积极影响,但从第7年开始,不炼山的杉木林树高、胸径超过炼山后的杉木林,并且差距逐渐增大;至炼山后第27年,不炼山杉木林树高、胸径仍大于炼山杉木林.从生物量来看,不炼山处理林分生物量与炼山处理之间的差异虽未达显著水平,但叶、皮和根的生物量均明显大于炼山处理.未炼山的林分养分及C积累量均大于炼山处理后的林分,两种处理对于养分及C积累量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对其他器官均未有明显的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坤  曹林  汪贵斌  曹福亮  
以苏北地区银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13株进行整株挖掘,分析不同器官生物量的分配格局,以及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再分别以胸径(D)、树高(H)、D2H、DaHb为自变量建立银杏各器官生物量模型,选择调整决定系数(R2adj)、残差平方和(SSE)、平均偏差(ME)、平均绝对偏差(MAE)和平均相对误差(MPE)作为选择最优模型的检验指标,根据检验结果筛选出各器官的最优模型。结果表明:13株银杏的整株生物量变化范围为28.50320.27 kg,树干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49.4%56.6%,树枝生物量占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纪杰  张友育  俞元春  崔晓晓  陈瑜  舒洪岚  
对福建省漳州市不同林龄的巨尾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人工林土壤的持水性、渗透性、抗蚀性等水土保持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最大持水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0.3 a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兰洁  肖中琪  李吉玫  张毓涛  
【目的】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是新疆山区重要树种。了解雪岭云杉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及碳储量,对新疆森林资源调查具有一定意义。【方法】采用整株收获法分析30株雪岭云杉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利用胸径(D)、树高(H)和胸径-树高(D_2H、D_3/H和D_(b )H_c)作为变量建立树干、树枝、树叶、树根、地上及整株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结果】雪岭云杉树干、树枝、树叶及树根生物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丁贵杰  王鹏程  
采用以空间代时间的径级标准木收获法 ,研究了从幼林到成熟林的 5种不同林龄的林分生物量。结果表明 :树木干物质是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器官 ,其比例与径阶大小无关 ,而与发育阶段有关。林分平均木及林分各器官生物量均随林龄增加而增加 ,平均木在 18  2 2a生物量年增加速率最大 ,而林分是在 12  18年生。树干生物量所占百分比 (占 4 8%以上 )随林龄增加而增加 ,而枝、叶、皮刚好相反 ,18年生以前 ,根所占百分比随林龄增加而下降 ,此后趋于稳定。各器官所占百分比由大到小依次为 :干、枝、根、皮、叶。 8、12、18、2 2、30年生的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 :33.94、89.94、...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路  蔡道雄  卢立华  明安刚  于浩龙  李忠国  
通过收获法和建立的单木相对生长方程研究了南亚热带5种树种人工林乔、灌、草不同组分的生物量及其分配。结果表明:在立地条件相似,林龄和经营管理措施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树种人工林生物量有较大差异,表现为米老排林(404.95 t·hm-2)>火力楠林(376.61 t·hm-2)>马尾松林(239.94 t·hm-2)>红椎林(231.01 t·hm-2)>铁力木林(181.06 t·hm-2)。林分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以乔木层为主,占总生物量的87.71%97.86%;其次为地表凋落物层,占1.96%10.90%;灌木层和草本层最低,仅占0.02%1.09%。林分乔木层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格局总体呈树干...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耆  赵厚本  周光益  隆卫革  甘谷列  吴尚勇  蒙敏燕  陈金兰  
[目的]对比南亚热带4个树种间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的差异,为评估人工林生产能力和碳汇潜力提供基础数据,为区域人工林提质增效改造和建设高效碳汇林的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标准地调查和生物量实测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广西柳州市在马尾松采伐迹地上同期营造的33年生木荷、米老排、蓝果树和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结果]在立地条件、经营措施和林龄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树种人工林乔木层和林分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林分生物量排序为木荷林(376.37 t·hm~(-2))>米老排林(284.51 t·hm~(-2))>杉木林(200.02 t·hm~(-2))>蓝果树林(175.56 t·hm~(-2))。乔木层生物量占林分总生物量的93.0%~98.3%,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占比较低(平均0.9%)且空间分布不均匀,不同林分间差异不显著;枯落物层生物量占比(平均2.3%)高于灌木层和草本层,木荷林枯落物现存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格局均为树干所占比例最大,根或枝次之,叶最低,灌木和草本层生物量分配格局在不同林分间差异较大。[结论]在南亚热带人工林经营和林分改造中,选择速生阔叶树种造林可获得比针叶林更高的林分生产力和碳汇效益,在人工林经营中建议采取适当调控措施增加林下植被以增加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邵明晓  文仕知  何功秀  赵西哲  欧阳钦  
采用标准木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获取不同林龄(12 a、25 a、38 a)闽楠人工林的生物量,并分析了其组成、分配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林分的总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12 a、25 a、38 a闽楠人工林生物量分别为52.52 t/hm2、210.45 t/hm2、347.44 t/hm2;(2)乔木层在整个生态系统的生物量中有绝对优势,分配率达95.09%~97.19%,按林龄从小到大分别为49.94 t/hm2、205.22 t/hm2、337.67 t/hm2,其次为枯落物层,占2.36%~4.08%,灌草层所占的比例最小,仅为0.23%~0.4...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巧玉  刘勇  李国雷  张硕  许飞  王巍伟  
油松是华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研究油松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空间分配格局对北方地区人工林培育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北省平泉县34年生油松人工林为调查对象,通过比较不同坡位的林木生长量、地上生物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研究坡位对土壤养分分配及林木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胸径和树高均随坡位由上到下的变化而增加;就单株乔木各器官而言,不同坡位林木枝、干的生物量分配表现为上坡<中坡中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方  吕世凡  吕成群  黄宝灵  董必珍  
【目的】研究接种益生菌对巨尾桉人工林采伐剩余物生物量及养分归还影响,为林木合理施肥和防止地力衰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固氮菌N1、解钾菌40 K、解磷菌P13种菌株分别接种巨尾桉广林9组培苗。造林后,测定3.5年生林木的生长量和叶、枝、根、皮等采伐剩余物的数量以及N、P、K等养分含量。【结果】供试的3种益生菌接种巨尾桉广林9号对林木生长、采伐剩余物数量和养分归还量均有促进作用。其中接种40 K菌株的效果最好,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比对照增长14.7%、23.9%和70.9%;采伐剩余物达到86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浩  宋同清  王克林  朱宏光  温远光  彭晚霞  杜虎  谭秋锦  欧阳贝思  曾馥平  
根据5个不同林龄15块1000m2样地的调查资料,利用15株不同林龄和径阶的栎类样木数据,建立以胸径平方乘以树高(D2H)为单变量的生物量估算模型。采用样木回归分析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地上凋落物)获取不同林龄栎类的生物量,并分析了其组成、分配特征及不同林龄生物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栎类林分的总生物量随林龄而增加,5个不同林龄的生物量分别为73.67Mg/hm2、127.47Mg/hm2、149.93Mg/hm2、169.90Mg/hm2、200.65Mg/hm2,其中活体植物的贡献达95.58%以上,地上凋落物的总量不超过4.42%;生物量的层次分配方面乔木层占绝对优势...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