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99)
- 2023(10484)
- 2022(9430)
- 2021(8982)
- 2020(7654)
- 2019(17707)
- 2018(17708)
- 2017(33887)
- 2016(18815)
- 2015(21271)
- 2014(21389)
- 2013(21156)
- 2012(19269)
- 2011(17383)
- 2010(17152)
- 2009(15772)
- 2008(15253)
- 2007(13136)
- 2006(11400)
- 2005(9923)
- 学科
- 济(70091)
- 经济(69977)
- 管理(52873)
- 业(49077)
- 企(41779)
- 企业(41779)
- 方法(34488)
- 数学(29847)
- 数学方法(29464)
- 学(18252)
- 农(18042)
- 财(17681)
- 中国(17528)
- 业经(15146)
- 地方(13943)
- 制(13897)
- 理论(12346)
- 贸(12324)
- 贸易(12319)
- 易(11924)
- 和(11850)
- 农业(11781)
- 技术(11115)
- 环境(10982)
- 务(10972)
- 财务(10896)
- 财务管理(10877)
- 企业财务(10334)
- 银(10267)
- 银行(10198)
- 机构
- 大学(268107)
- 学院(264404)
- 管理(104443)
- 济(97056)
- 经济(94771)
- 理学(91298)
- 理学院(90212)
- 研究(89912)
- 管理学(88400)
- 管理学院(87940)
- 中国(63896)
- 科学(60353)
- 京(57811)
- 农(47987)
- 所(46642)
- 业大(45312)
- 财(44722)
- 研究所(43063)
- 中心(39776)
- 农业(37933)
- 江(37404)
- 北京(36466)
- 财经(36114)
- 范(35011)
- 师范(34645)
- 院(33089)
- 经(32834)
- 州(30716)
- 技术(28690)
- 师范大学(28199)
- 基金
- 项目(189159)
- 科学(146211)
- 基金(136017)
- 研究(133282)
- 家(120737)
- 国家(119755)
- 科学基金(101095)
- 社会(80949)
- 社会科(76400)
- 社会科学(76380)
- 省(74287)
- 基金项目(73132)
- 自然(68831)
- 自然科(67146)
- 自然科学(67128)
- 自然科学基金(65914)
- 划(63113)
- 教育(60806)
- 资助(56254)
- 编号(53737)
- 成果(43782)
- 重点(42373)
- 部(40732)
- 创(39135)
- 发(39094)
- 课题(37371)
- 科研(36896)
- 创新(36485)
- 计划(36062)
- 大学(34732)
共检索到374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少雄 杨民胜 王理平
尾叶桉(EucalyptusurophylaS.T.Black)生长速度快,林分郁闭早,又是优良的造纸原料,因而成为我国华南地区营造短周期工业用材林主要树种之一。1990年开始大规模造林,每年以上万公顷的速度发展,但对尾叶桉造林密度的研究却未见报道。...
关键词:
尾叶桉,造林密度,蓄积量,抗风,材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宝灵 吕成群 蒙钰钗 张连芬
在桂中象州县,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造林密度(833 、1111 、1250 、1429 、1666 、2000 、2500 株/hm2) 对6a 生尾叶桉( Eucalyptus urophylla) 生长、产量及木材材性的影响。经过一个轮伐期的定位观测,探讨种群密度与胸径、树高、立木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木材气干密度、木材纤维形态、冠幅、枝下高、林分保存率等的作用规律和相关模型。结果表明:密度对胸径、立木单株材积、冠幅及枝下高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蓄积量、木材纤维宽度、导管分子长度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对树高、木材气干密度、木纤维长度虽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根据试验结果提出尾叶桉人工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光友 徐建民 陆钊华 陈健波
对 5 9年生尾叶桉纸浆林生长分析表明 :(1)密度与树高、胸径呈反比。 3种密度的树高、胸径大小均为密度B >C >D。两配置树高、胸径也以配置B >A。 (2 )密度对单株材积的影响与对胸径影响的规律一致。 5 9年生时单株材积生长量以密度B最高 ,达到 0 0 85 33m3·株 - 1,是最低单株材积密度D的 2 0 4倍。两配置单株材积以配置B >A。 (3) 4 7年生时单位面积蓄积量大小为密度B >C>D ,密度B达到 94 185m3·hm- 2 ,是最低D处理蓄积量的 1 15倍 ;5 9年生时蓄积量最大者为密度C ,达到 12 7 6 0m3·hm- 2 ,是...
关键词:
尾叶桉 纸浆林 造林密度 生产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光智 段爱国 张建国
[目的]揭示南亚热带不同密度和立地条件下杉木人工林蓄积量发育规律。[方法]以广西大青山36 a生杉木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A(1 667株·hm~(-2))、B(3 333株·hm~(-2))、C(5 000株·hm~(-2))、D(6 667株·hm~(-2))、E(10 000株·hm~(-2))5种初植密度杉木人工林总蓄积、活立木蓄积动态变化。[结果]初植密度与立地对林分活立木蓄积生长的影响与总蓄积一致。中幼龄阶段林分总蓄积与初植密度和立地正相关,初植密度愈高,立地指数愈大,林分蓄积生长量愈大;但15 a后中等密度林分总蓄积最大。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高峰随密度增大而愈早;平均生长达高峰后下降,密度越大下降越早、下降趋势越明显;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平均生长量大多分别在10、14 a达到高峰,林分蓄积生长率降到3%时林龄为19~25 a。[结论]随初植密度增大,立地指数对林分总蓄积的影响程度减弱。若以蓄积生长量最大为培育目标,16指数级以C密度为最适宜造林密度。南亚热带杉木林首次间伐、最后间伐、主伐时间分别为10、14、25 a;主伐林龄不宜早于19 a,且初植密度愈低主伐林龄更晚,A、B密度林分的主伐林龄可推迟到25 a。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蓄积 立地 密度 南亚热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夏玉芳 谌红辉
本文对贵州省龙里林场马尾松密度试验林 ,5种造林密度 ,15年生马尾松木材基本密度、生长轮宽度、晚材率和解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生长轮宽度、晚材率和管胞列数影响较大 ,方差分析达到显著水平。造林密度大 ,则生长轮变窄 ,管胞列数减少 ,晚材率增加。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木材基本密度的影响不显著 ,但具明显的规律性 ,即随着造林密度加大木材基本密度增加 ,造林密度过大反而下降。造林密度对管胞形态的影响表现出因树龄而异 ,不同造林密度马尾松管胞形态总平均值变化不大 ,但管胞长度随树龄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受到造林密度影响。较低的造林密度各生长轮管胞长度差异不显著。组织比量不受造林密度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谌红辉 丁贵杰
用造林密度试验林的 11a逐年观测资料 ,分析了造林密度对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结果表明 :A、B、C、D(16 6 7、3333、5 0 0 0、6 6 6 7株·hm- 2 ) 4种不同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及出材量均有显著影响 ,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 ,冠幅、冠高比随密度增大而减小 ,蓄积、高径比、自然稀疏强度随密度增大而增大 ,初始间伐期随密度增大而提前 ,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 ;随着密度增大 ,林分总出材量、小径阶株数百分比及小径材出材量所占的比例增大 ,11年生林分C、D密度总出材量比A密度分别高 34 0 %、4 3 0 % ;经出材量、生产成本与产值核算 ,培...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相聪伟 张建国 段爱国 张雄清
采用3参数Weibull生长方程,对15块杉木密度试验林26年连续观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了林分材积年平均生长量(MAI,包括净材积年平均生长量(MAInet),总材积年平均生长量(MAIgross));利用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林分净材积(Vnet)和总材积(Vgross=Vnet+枯死木材积累积(∑Vm))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及峰值林龄与初植密度、立地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MAInet峰值与立地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而受林分密度影响很小,其在立地指数级22 m的样地内平均值比立地指数级12 m的样地增加了8.33 m3·hm-2·a-1;MAIgross峰值与立地质量及林分初植密度均...
关键词:
年平均生长量 杉木 初植密度 立地质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青华 周志春 张开明 兰永兆 吴吉富 聂国勤
利用设置在福建武平的12年生马尾松种源与初植密度互作试验林,研究5个优良种源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对初植密度的反应及其互作效应。结果表明:马尾松不同种源对初植密度的反应存在较大的差异,并因性状而异。种源胸径和活枝下高对初植密度反应最为敏感,树高次之,树干通直度和木材基本密度反应最小。广西岑溪、广东信宜、江西崇义和福建武平属于胸径对初植密度敏感的种源,皆表现在2.5m×2.0m初植密度下生长量最大,广东高州种源胸径生长对初植密度的敏感性则较小;5个参试种源活枝下高的初植密度效应差异显著,皆随着初植密度增加而升高;除发现江西崇义种源树干通直度和福建武平种源木材基本密度在不同初植密度间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相元 陈尔学 赵磊 刘清旺 范亚雄 赵俊鹏 徐昆鹏
【目的】以林场或县森林资源总体为调查对象,及时、准确地调查监测总体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对上级(如市、省)部门开展森林资源宏观管理、生态保护价值评价、森林碳储量计量、领导干部任期绩效考核等工作都有重要支撑作用。将卫星、无人机等多源遥感数据作为辅助数据,采用较少抽样调查样地数据,实现总体参数有效估测的新方法,已成为国内外重要的研究方向,但目前,国内尚无多种现有估计方法的比较评价研究。为了促进新一代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业务中的应用,提高我国森林资源天空地一体化调查监测技术水平,亟需对现有林场或县总体参数估测方法进行比较评价研究。【方法】以内蒙古旺业甸实验林场主要人工林树种为总体,基于2019年在林场获取的无人机激光雷达(LiDAR)抽样数据、Sentinel-2A多光谱数据(全覆盖)和少量样地数据,针对样地(p)、样地-卫星(ps)、样地-抽样无人机LiDAR(pl)以及样地-抽样无人机LiDAR-卫星(pls)4种模式,利用适合这4种模式的概率抽样法(DB)、模型辅助法(MA)、模型法(MD)和混合法(HY)4类共5种估测方法(DB_p、MD_(ps)、MA_(ps)、HY_(pl)以及MD_(pls))对总体森林蓄积量密度均值(MSVD)进行估计与对比分析。【结果】(1)DB_p、MD_(ps)、MA_(ps)、HY_(pl)、MD_(pls) 5种方法估测的MSVD分别为212.54、202.09、202.38、210.07以及208.96 m~3/hm~2,精度分别为90.44%、91.54%、91.69%、96.35%和96.45%,方差依次减小。(2)其他4种方法相对于MD_(pls)方法的估计效率(RE)均大于1 (RE_(DBp,MDpls)=5.39,RE_(MDps,MDpls)=3.82,RE_(MAps,MDpls)=3.69,RE_(HYpl,MDpls)=1.07);HY_(pl)相对于MD_(pls)的RE略大于1,但几倍于其他3种方法(RE_(DBp,HYpl)=5.02,RE_(MAps,HYpl)=3.43,RE_(MDps,HYpl)=3.56)。(3)包含LiDAR数据的HY_(pl)与MD_(pls)方法相对于包含Sentinel-2A数据的MD_(ps)与MA_(ps)方法均为正效率(RE_(MAps,HYpl)=3.43,RE_(MDps,HYpl)=3.56,RE_(MDps,MDpls)=3.82,RE_(MAps,MDpls)=3.69);MD_(ps)与MA_(ps)方法之间的RE接近1,但MA_(ps)的效率微高于MD_(ps)(RE_(MDps,MAps)=1.04)。【结论】和只利用样地数据的估计方法相比,将遥感数据作为辅助变量建立估测模型,无论是采用对蓄积量不够敏感的林场全覆盖Sentinel-2A多光谱遥感数据,还是采用对蓄积量很敏感的抽样式获取的LiDAR数据,都可有效提高林场总体MSVD的估测精度。涉及遥感数据应用的4种方法,估计精度最高的为MD_(pls),其次为HY_(pl),这2种方法都包含了LiDAR遥感抽样观测数据的应用,都是适应于林场总体MSVD估计的年度监测方法。可实现天空地3种观测数据协同应用的MD_(pls)估测精度和相对效率最高,可作为林场森林蓄积量年度监测的首选方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艳杰 温佐吾
采用全根挖掘法和土钻法,分别测定5种造林密度20年生马尾松林分平均标准木的单木和行间根系生物量,结果表明:平均标准木单木根系总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少,不同级别根系生物量的排序为根桩>粗根>大根>中根>小根,其中根桩和粗根占根系生物量构成的90%以上。行间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的排序为中根>细根>小根。不同密度对中根、小根和细根生物量呈现出随密度增加而逐渐变小的趋势。5种密度马尾松林分的根系主要分布在0~30cm的表层土壤中,占根系总生物量的82%以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密度林分行间根系生物量逐渐减少。数学模型拟合的结果表明,平均标准木单木各级根系生物量与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密度有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匡记 王利东 王立军 贾忠奎 马履一
以华北落叶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林分每木调查研究了林龄、立地条件、初植密度、林分保留密度、整地方式等因素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蓄积量的影响,分析了河北省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生产力,并对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5个省(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产力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表明:1)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蓄积量随林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39年生林分蓄积量最大为193.5 m3hm2。2)曼甸、阴坡厚土、阳坡薄土3种立地条件下华北落叶松林分蓄积量为:曼甸(98.55~288.90 m3hm2)>阴坡厚土(59.10~263.10 m3hm2)>阳坡薄土(45.60~176.10 m3hm2)。3...
关键词:
蓄积量 生产力 华北落叶松 经营管理因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谌红辉 丁贵杰 温恒辉 陆毅
用21年生造林密度试验林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不同造林密度(A 1 667、B 3 333、C 5 000、D 6 667株.hm-2)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随密度增大而减小,高径比随密度增大而增大,但16年生后,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高径比随林龄增长均表现出差异逐步缩小的规律;(2)林分蓄积与出材量在幼林期与密度呈正相关,进入中龄期后差异变小。21年生林分A、B、C、D各密度的出材量分别为300.13、309.94、303.19、313.32 m3.hm-2,随着密度增大,小径阶株数率及小径材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有明 林汉 班龙海 苏风泉 刘万琪 郑红波
本实验采用河南省引种火炬松 1984年一般种源、1983年耐寒种源试验林为材料 ,研究林木不同生长阶段年轮宽度 ,晚材率与木材基本密度间的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火炬松林分早期生长阶段年轮宽度与木材基本密度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林分郁闭后年轮宽度、胸径与木材密度存在着极其微弱的负相关 ,不同生长阶段晚材率与木材基本密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早期优良种源评选没有考虑木材性状是不符合工业人工林培育种源选择的标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昌荣 项东云 陈健波 翟新翠 阚荣飞 兰俊
以广西东门林场11个种源的17年生大花序桉试验林为材料,伐倒样木取木样和生长锥钻取木芯2种取样方法测定木材基本密度,研究大花序桉木材基本密度在种源间、树干高度和胸径处径向变异,同时研究木材基本密度与无损检测测定值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两种取样方法测定基本密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种源间木材基本密度的变异范围是0.617~0.753 g/cm3,总体平均基本密度为0.706 g/cm3,方差分析表明大花序桉种源间木材基本密度差异极显著;基本密度在树干高度上的变化没有一致的变化趋势,不同树干高度的基本密度差异不显著;木材基本密度自髓心到树皮呈逐渐增大的径向变异规律,木材基本密度在径向差异极显著;用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星华
对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保留不同萌芽条数即不同密度的林分生长、生物量及林分结构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每伐桩保留 1~ 2株萌芽条的林分生长状况明显优于全留萌芽条的林分 ;提出保留适宜萌芽条数量、合理整理萌芽条的时间和方法等林分密度管理技术措施 ;综合考虑培育目标和立地条件 ,提出巨尾桉二代萌芽林分密度应以 1650~ 2 50 0株· hm-2 为宜。
关键词:
巨尾桉 萌芽更新 人工定株 林分密度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