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11)
2023(9642)
2022(8260)
2021(7276)
2020(6400)
2019(14505)
2018(14052)
2017(26685)
2016(15119)
2015(16639)
2014(16674)
2013(16478)
2012(15377)
2011(13938)
2010(13833)
2009(12932)
2008(12925)
2007(11772)
2006(9951)
2005(8622)
作者
(48856)
(41154)
(41038)
(38761)
(25702)
(19982)
(18703)
(16264)
(15269)
(14458)
(13905)
(13611)
(13304)
(13079)
(12940)
(12702)
(12679)
(12276)
(11860)
(11784)
(10660)
(10026)
(9872)
(9409)
(9170)
(9168)
(9057)
(9012)
(8469)
(8372)
学科
(61374)
经济(61311)
管理(40802)
(40467)
方法(31771)
(31725)
企业(31725)
数学(28675)
数学方法(28442)
(17243)
(16127)
(14946)
中国(14524)
(13472)
贸易(13472)
(13109)
业经(12615)
农业(11668)
地方(11182)
(10177)
财务(10164)
财务管理(10138)
(10124)
企业财务(9589)
环境(9378)
技术(9146)
(8742)
(8686)
银行(8665)
(8339)
机构
大学(225330)
学院(223431)
(89368)
经济(87653)
管理(82723)
研究(77713)
理学(72902)
理学院(72009)
管理学(70559)
管理学院(70163)
中国(55564)
科学(53728)
(52859)
(46962)
业大(43751)
农业(42774)
(42178)
研究所(39267)
(38243)
中心(35498)
(33018)
财经(31673)
农业大学(28894)
(28811)
北京(28557)
经济学(27930)
(27643)
(27498)
师范(27155)
经济学院(25717)
基金
项目(158721)
科学(122381)
基金(115200)
(105323)
国家(104475)
研究(104381)
科学基金(86793)
社会(66210)
(63209)
社会科(62815)
社会科学(62790)
基金项目(62087)
自然(59837)
自然科(58468)
自然科学(58441)
自然科学基金(57428)
(53962)
教育(48248)
资助(46705)
编号(39945)
重点(36579)
(34418)
(33817)
计划(33376)
(32977)
科研(32124)
成果(31016)
创新(30972)
科技(30143)
(29143)
期刊
(88482)
经济(88482)
研究(56337)
学报(49341)
(46296)
科学(40774)
中国(37496)
大学(35184)
学学(33888)
农业(30966)
(29658)
管理(26009)
教育(17270)
(16964)
技术(16687)
(16122)
金融(16122)
财经(15490)
经济研究(15245)
业经(15077)
业大(13939)
(13585)
(13262)
问题(12569)
科技(11790)
农业大学(11671)
技术经济(11341)
商业(10936)
统计(10599)
林业(10456)
共检索到3068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韦东艳  杜阿朋  谢耀坚  贺亮亮  张沛健  
研究了尾叶桉萌芽性能差异及伐桩直径、高度对萌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尾叶桉萌芽点数、萌芽条数和萌芽条高度均服从低峰态正态分布,但萌芽点数和萌芽条数为正偏斜,萌芽条高度为负偏斜。从变异程度而言,三者均属中等变异。随着伐桩直径增大,萌芽点数和萌芽条数均随之增加;伐桩直径对萌芽条高度影响不大,仅对单桩最短萌条高有抑制作用。伐桩高度的影响复杂,当伐桩高度低于15 cm时,随着伐桩高度增大,萌芽点数、萌芽条数和萌芽条高度总体上均略有增加;但当伐桩高度超过15 cm时,随着伐桩高度增大,萌芽点数略有下降,萌芽条数和萌芽条高度均呈明显降低趋势。还发现,伐桩被土埋或被枯落物覆盖后其萌芽性能明显受到抑制,经过4...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少雄  李天会  李志辉  谢耀坚  刘素青  
尾叶桉U6是南方分布最广的桉树无性系之一。研究表明,3个月生的U6的萌芽点、萌芽条数和萌芽高度均服从W eibull分布,峰度均大于3,比正态分布的峰值高;偏度大于0,呈不对称分布,数据均值右侧的离散性比左侧的强。萌芽点数按伐桩高度和伐桩直径分布均呈随机性,表明萌芽点数与伐桩高度和伐桩直径无关,仅与其生物学特性有关。萌芽条数受伐桩直径和高度的影响,伐桩直径越大,萌芽条数越多,呈线性关系;当伐桩高度低于16 cm时,萌芽条数随伐桩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16 cm高度后随之减少,呈三次抛物型。萌芽条高度与伐桩高度有关,当伐桩高度低于12 cm时,萌芽高度随伐桩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到12 cm以后随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曾奖  徐大平  江松远  温记贤  
对 5 5年生尾叶桉实生林砍伐后 ,保留不同萌条数量对其萌芽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 ,定株使桩的存活率明显下降 ,特别是保留单株 ,但保留一定的株数却有利于萌芽林的生长 ;萌芽林的高、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随保留株数的减少而显著增加 ;3 5年生单位面积蓄积量和出材率 (顶木 )以保留 3株·桩- 1为最好 ,其次为 4株·桩- 1和 2株·桩 - 1,蓄积量分别为 4 5 4 9、4 4 2 1和4 2 5 1m3·hm- 2 ,分别是对照的 131 7%、12 8 0 %和 12 3.0 % ,出材率 (顶木 )分别是对照的 174 .3%、14 8.6 %和 15 5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江松远  杨曾奖  徐大平  温记贤  
尾叶桉萌芽林的施肥研究较少,国内的桉树施肥研究主要集中在第1代苗木造林。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对尾叶桉萌芽林当年高生长有极其显著的促进作用,并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高生长与施肥量成正相关的关系不断减弱。对胸径生长的调查结果有与同高生长相一致的规律,随时间的推移处理间的差异不断变小。对比树高生长,处理间胸径的差异更加显著,直至施肥后3a,在P=0.1水准上仍然差异显著。施肥促进高、径生长的同时,提高了材积和出顶率,从而明显提高了利润。但对比尾叶桉实生林更加显著的施肥效果,建议把有限的肥料用于实生林施肥,将更大程度地提高其产量和经济效益。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雅  张虎平  张绍铃  陶书田  
[目的]研究梨萌芽期僵芽和正常芽生理指标的动态规律,比较二者差异,并为提出预防僵芽发生的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高’梨为试验材料,于花芽萌发前后采集僵芽和正常芽样品,分别对其内源激素、矿质元素、酶活性和游离脯氨酸等进行测定。[结果]在萌芽期,‘新高’梨正常芽中含有较高水平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和玉米素(ZT),而脱落酸(ABA)含量相对较低;正常芽的B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僵芽,而CA元素含量则相反;正常芽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游离脯氨酸含量都显著高于僵芽。[结论]梨树花芽的萌发受各类激素、矿物元素、游离脯氨酸以及相关氧化酶的协同调控,较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宝福  蒋家淡  洪长福  王炳南  吴淑玲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林地清理方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的林地清理方式以不炼山且伐桩不覆盖处理为最好 ,与炼山的处理方式相比 ,该模式不但有利于伐桩早萌芽且萌芽率高 ,而且林分径高比例较为协调 ,抗风能力强 ;不炼山的林地采伐剩余物多 ,白蚁食物丰富 ,伐桩及萌芽条基本不受白蚁危害 ,更新效果较为理想 ,2 6 5个月林分有效株数、萌芽率、平均树高和胸径分别达 3 2 1 7条·hm- 2 、81 0 4%、7 3 0m和 6 2 0cm ;实行不炼山 ,采伐剩余物的腐烂分解将使腐殖质增多 ,利于地力的维持。不论从经济还是生态角度出发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应采用不炼山伐桩不覆盖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星华  
对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保留不同萌芽条数即不同密度的林分生长、生物量及林分结构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每伐桩保留 1~ 2株萌芽条的林分生长状况明显优于全留萌芽条的林分 ;提出保留适宜萌芽条数量、合理整理萌芽条的时间和方法等林分密度管理技术措施 ;综合考虑培育目标和立地条件 ,提出巨尾桉二代萌芽林分密度应以 1650~ 2 50 0株· hm-2 为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世能  郑海水  翁启杰  
在海南省琼海县进行了不同林龄、不同采伐方式对大叶相思萌芽更新影响的研究,同时比较了保留不同萌条数量的萌芽林生长表现,结果表明:(1)林龄对伐桩萌芽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对伐桩存活率及萌条的径、高生长影响显著或极显著。林龄越大,萌芽更新效果越差;(2)皆伐和隔行采伐对大叶相思伐桩的萌芽率、萌条数量和存活率均无显著影响,但对萌条的径、高生长影响极显著。试验证明对大叶相思林分施以隔行采伐通过萌芽更新建立复层林分是可行的;(3)保留不同数量萌条对萌芽林早期(1.5年生)的径、高生长有极显著影响,但对后期(4.5年生)的生长影响不显著。每棵植株伐桩保留4根萌条的萌芽林生物产量最高,更新效果最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伍琪   任世奇   韦振道   韦俏娜   杨中宁   刘媛  
【目的】探讨桉树纯林及桉树混交林坡面径流水质变化特征,揭示水质变化的客观规律,为正确回答和解决桉树人工林水质问题,实现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以桉树纯林、桉树×灰木莲混交林(带状混交、行间混交、株间混交)、灰木莲纯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对森林水质有关键影响作用的因子,采用连续监测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不同栽培模式条件下径流水质变化差异。【结果】1)试验样地坡面径流水pH值、COD、BOD5均达到我国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21)对pH值(5.5~8.5)、COD(<150.00 mg·L~(-1))、BOD5(<60.00 mg·L~(-1))浓度的要求;2)桉树纯林坡面径流水中单宁含量(7.77 mg·L~(-1))显著高于其他样地,达到空白对照样地(1.22 mg·L~(-1))的6.4倍,桉树×灰木莲混交后可以有效降低坡面径流水中单宁含量,其中桉树×灰木莲行间混交模式效果最明显;3)桉树和灰木莲纯林坡面径流水中腐殖酸含量均高于混交林,其中桉树×灰木莲带状混交模式更有利于其坡面径流水中腐殖酸含量的降低。【结论】桉树混交模式的营建在保证坡面径流水质主要指标达标的同时能有效降低坡面径流水中单宁及腐殖酸含量,桉树混交栽培模式进一步缓解了桉树纯林对土壤酸碱性及微生物的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丽霞  梁宗锁  韩蕊莲  
以 2a生中国沙棘为试验材料 ,研究了土壤干旱胁迫下沙棘苗木水分生理状况 ,内源GA1 3 及ABA水平与萌芽率的关系 ,结果表明 :土壤干旱胁迫导致苗体含水量、水势、自由水含量下降 ,显著提高冬季休眠与春季萌动期的内源ABA水平而降低内源GA1 3 含量 ,GA1 3 ABA降低 ,较晚达到萌动所需的调控阈值 ,萌芽延迟。重度胁迫下苗木延迟达 2 5d且萌芽后生长缓慢。长期土壤中度干旱条件下沙棘苗萌芽期亦略有延迟 ,萌芽后生长略有抑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德强  张志毅  杨凯  李百炼  
以毛新杨无性系TB0 1×毛白杨无性系LM5 0的回交子代 12 0株个体为作图群体 ,对控制叶片表型性状如叶长、叶宽、叶面积和叶柄长以及春季萌芽时间共 5个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 (quantitativetraitloci,QTLs)进行分析。运用AFLP标记技术结合拟测交作图策略构建了含有 393个AFLP标记的毛白杨及毛新杨的遗传连锁框架图。毛白杨遗传图上共含有 2 4 7个AFLP标记位点 ,连锁位点覆盖毛白杨基因组总长约 32 6 5 1cM ,而毛新杨遗传连锁图上共含有 14 6个标记位点 ,连锁位点覆盖毛新杨基因组总长约 1992cM ,这些连锁图的每一连锁群上含有的标记数为 4...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世能  郑海水  
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是一适应性强、用途广泛的速生固氮树种,60年代初引进我国,被认为是在我国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荒山造林、园林绿化、环境保护及薪炭材树种。 薪材树种的重要特性之一,是要具有较强的萌芽或萌蘖能力。据报道,早在50年代就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世能  郑海水  翁启杰  
不同轮伐期和不同林分密度以及不同轮伐期组合和重复采收对大叶相思萌芽更新和林分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①轮伐期对伐桩的萌芽力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萌芽林的生长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林分密度对伐桩萌芽力和萌芽林生长均无显著影响。林分的材积和生物量总产量(种植后8a)随轮伐期的延长而减少。研究证明,大叶相思实生林萌芽更新的首采轮伐期以4a为最佳。②矮林作业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叶相思幼态化。在种植后5~6a内对这一树种进行第二次采伐的更新效果与第一次采伐的更新效果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对于以9a为一个经营期来说,以萌芽更新方式经营2代与3代其更新效果和林分总产量相当。为减少营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建议经营两代即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苏曼琳  吴尚  马履一  段劼  荣贵纯  苏淑钗  敖妍  
【目的】研究拉枝、刻芽、短截对文冠果同一枝条不同部位芽内源激素含量和萌芽成枝的影响,探讨促进文冠果花芽分化、提高产量的最佳修剪方式。【方法】对60株4年生文冠果样树的1年生枝条分别进行拉枝(角度分别为45°,60°,90°)、短截(轻短截、中短截、重短截)、刻芽(单刻芽、环刻芽)处理,以不拉枝枝条为对照1(CK1),以不刻芽和不短截枝条为对照2(CK2),研究各处理对文冠果1年生枝条顶部、上部、中部和下部芽的赤霉素(GA3)、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T)含量,GA3/ABA、ZT/I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魏常燕  张雪梅  齐国辉  李保国  孙萌  祁娇娇  
核桃(Juglans regia)又名胡桃,为胡桃科(Juglandaceae)核桃属(Juglans)落叶乔木,位列世界四大干果(核桃、扁桃、腰果、榛子)之首(张毅萍,2002),素有"木本油料之王"的称号。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核桃生产逐步由粗放、半粗放经营转向科学管理,集约化栽培,并大力开展核桃良种选育和推广工作,综合丰产技术已得到不同程度的推广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