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43)
- 2023(5820)
- 2022(4883)
- 2021(4569)
- 2020(4018)
- 2019(8678)
- 2018(8480)
- 2017(15730)
- 2016(9127)
- 2015(9746)
- 2014(9786)
- 2013(9541)
- 2012(8993)
- 2011(8041)
- 2010(8200)
- 2009(7450)
- 2008(7518)
- 2007(6938)
- 2006(5920)
- 2005(5369)
- 学科
- 济(28615)
- 经济(28564)
- 业(23462)
- 管理(21458)
- 企(18881)
- 企业(18881)
- 方法(12596)
- 数学(10721)
- 学(10535)
- 数学方法(10522)
- 农(8951)
- 中国(8908)
- 财(8605)
- 制(6966)
- 银(6606)
- 银行(6546)
- 融(6374)
- 金融(6370)
- 行(6277)
- 业经(5985)
- 农业(5739)
- 理论(5465)
- 务(5454)
- 技术(5435)
- 财务(5435)
- 财务管理(5422)
- 企业财务(5220)
- 贸(4936)
- 贸易(4934)
- 易(4832)
- 机构
- 大学(127976)
- 学院(126531)
- 研究(51249)
- 济(45188)
- 经济(44101)
- 管理(41385)
- 科学(36199)
- 中国(35928)
- 理学(35436)
- 理学院(34939)
- 管理学(33971)
- 管理学院(33747)
- 农(33094)
- 所(28962)
- 京(28176)
- 研究所(26961)
- 农业(26459)
- 业大(26079)
- 财(22838)
- 中心(22248)
- 江(20019)
- 院(19035)
- 财经(18134)
- 省(18108)
- 北京(17650)
- 农业大学(17122)
- 技术(16528)
- 经(16515)
- 室(16091)
- 范(16013)
- 基金
- 项目(90998)
- 科学(68203)
- 基金(64272)
- 家(61858)
- 国家(60920)
- 研究(58625)
- 科学基金(48316)
- 省(36574)
- 社会(34996)
- 自然(33865)
- 自然科(33072)
- 社会科(33056)
- 自然科学(33051)
- 社会科学(33044)
- 基金项目(33030)
- 自然科学基金(32473)
- 划(31545)
- 资助(27483)
- 教育(27052)
- 重点(21689)
- 编号(21185)
- 计划(20349)
- 科技(19383)
- 部(19191)
- 发(18970)
- 创(18724)
- 成果(18567)
- 科研(18352)
- 创新(17603)
- 性(17045)
共检索到189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梁坤南 白嘉雨
对尾叶桉11个种源174个家系2 3年生试验林的生长与抗风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尾叶桉种源间、家系间、区组间的差异以及种源与区组、家系与区组的交互作用均极显著。台风对尾叶桉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造成风折,占整个试验林木的22 5%。尾叶桉种源 家系的生长性状与其抗风性能呈显著的负相关;通过对174个家系的生长和抗风性的综合指数选择,初步选出了32个适合粤西生长的既抗风、生长又快的家系。
关键词:
尾叶桉 种源 家系 生长 抗风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尚秀华 张沛健 谢耀坚 罗建中 李超 吴志华
为获得影响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家系抗风性能的主要因子,筛选能生产应用的优良抗风家系,在连续3 a调查114个赤桉家系高产抗风家系排序基础上,选取50个赤桉家系为材料,对其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材性性状(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长宽比),材性相关的无损指标(Pilodyn值、应力波值)以及台风风害指数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除胸径(P=0.062),纤维长宽比(P=0.636)和树皮厚度(P=0.174)外,家系在各性状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睿 刘卫东 高灵 谢耀坚 吴志华
运用BLUP模型对一年生赤桉家系进行家系和个体抗风遗传值评估和筛选。结果表明:一年生赤桉自由授粉家系在树高、地径、冠幅、风害指标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同家系的家系遗传力之间差异不明显。单株遗传力差异不明显。根据BLUP分析获得赤桉家系评估,利用排名得分,选出优良家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少伟 钟伟华 黄华喜 黄凯 陈青度 李小梅
Eight provenances and 190 open pollinated families of Eucalyptus urophylla were studied at ages of 1,1.5,2 and 3.5 year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provenances in volume and among families in height, DBH and volume.The variations of growth cha...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梁坤南 周文龙
对细叶桉3个种源50个自由授粉家系的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进行种源间和家系间差异分析和家系遗传变异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细叶桉主要性状种源间和家系间差异都极显著,种源间的差异大于家系间的差异,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Laura种源优于其它种源。细叶桉家系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呈中度至强度遗传;枝下高、干形和冠幅与生长性状遗传相关极显著。运用指数选择法对50个家系进行多性状综合选择,初步选出5个优良家系,可望获得22.23%的综合遗传增益。
关键词:
细叶桉,种源—家系,指数选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建民 陆钊华 李光友 白嘉雨
对细叶桉14个种源的100个家系生长性状、形质性状进行种源间和家系间的差异分析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性状间差异极显著,家系遗传力大于单株遗传力,除分枝性状外,生长性状与形质性状相关极显著。7年生生长最好的13659种源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是最差种源13308的1 27、1 32和2 14倍;7年生最优家系是No 17号家系,其单株材积达0 06134m3,是最差家系No 33号的3 6倍,是家系群体均值的1 74倍。运用指数选择法对家系进行多性状综合选择,初步选出22个优良家系,其树高、胸径、材积、枝下高、干形和分枝的遗传增益分别达到7 31%、6 39%、18 01%、13 77%、...
关键词:
细叶桉 种源 家系 指数选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甘四明 白嘉雨 吴坤明 吴菊英 徐建民
对81个以尾叶桉为母本的种间控制授粉家系和3个母本的自由授粉家系进行苗期青枯病菌接种试验表明,接种后母本家系抗病性都较差,种间控制授粉家系间发病指数和死亡率有差异,初步筛选出1个特抗家系和49个抗性家系。以家系抗病性评价父本树种,细叶桉、赤桉、窿缘桉、雷林一号桉和粗皮桉选育潜力较好,巨桉、巨尾桉和柳桉则较差。对抗性、易感和高感抗病水平各3个种间控制授粉家系进行接种前和接种后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表明,家系苗期青枯病抗性与接种前的酶活性相关不显著,但与接种后酶活性上升的幅度呈强正相关,抗性家系在接种病菌后酶活性上升幅度最大,易感家系较小,而高感家系则更小。苗期接种青枯病菌后,杂种桉过氧化氢酶活性上升...
关键词:
桉树杂种,苗期接种,青枯病,过氧化氢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何旭东 李发根 翁启杰 李梅 施季森 甘四明
桉树速生、耐寒性的育种对冷凉地区的桉树人工林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对57个尾叶桉×细叶桉种间杂种的生长和耐寒性的联合选择研究表明:对4年生树高、胸径和材积,母本和父本间的差异达0.01或0.05显著水平,而母本×父本互作不显著;对2.5年生耐寒性,母本、父本和母本×父本互作均差异显著;结合生长和耐寒性表现,评选出11个优良杂种和12株优良杂种单株。
关键词:
尾叶桉×细叶桉杂种 生长 耐寒性 选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建民 白嘉雨 甘四明
对选自国内2个优良种源群体不同林分的44个尾叶桉自由授粉家系,进行生长性状、形质性状、木材基本密度和抗风能力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性状间的差异极显著,家系性状遗传力大于单株遗传力,生长性状与形质性状遗传相关极显著。运用指数选择法对家系进行多性状综合选择,以大于I0家系群体平均指数值为标准,选出25个优良家系,其树高、胸径、材积、木材基本密度、抗风指数的遗传增益与对照相比,分别达到2.84%、5.17%、12.67%、3.20%和2.617%,枝下高、干形和分枝分别为12.24%、7.95%、4.43%。
关键词:
尾叶桉,家系,指数选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荣生 尹光天 杨锦昌 邹文涛 刘晓东 邓智曦 谢根明 程林林
对广东省乐昌市山地营造的5 a生闽楠福建种源、家系联合选择实验林进行生长调查,结果表明该林分胸径、树高和单位面积蓄积分别为2.21 cm、2.60 m和2.06 m3/hm2,该指标符合我国林业行业标准"楠木培育技术规程"中一般栽培区的闽楠生长指标,支持该标准将广东省北部划为闽楠的一般栽培区的栽培区划。种源水平上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和区组间的胸径、树高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说明种源和坡位对闽楠生长均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多重比较,以与最低值有显著差异的作为入选条件和项目考核指标,选出的
关键词:
闽楠 种源 家系 广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婧 李培 陈晓阳 曾曙才 邓小梅 林家怡 彭昌操
比较广东省乳源县天井山林场、鹤山市宅梧镇、梅州市径南镇3个黄樟种源/家系试验林早期生长,为黄樟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个试验点中黄樟的树高、地径在种源间和家系间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种源、家系选择有效;地点、种源/家系、种源×地点、家系×地点互作的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宅梧试验林生长最好,径南次之,天井山最差。在3个试验点上,树高、地径种源遗传力存在差异,但均表现出树高遗传力高于地径遗传力。不同试验点的树高、地径与经纬度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性,地理变异趋势不明显。根据幼林长势及种源加性效应值和家系育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光友 徐建民 杜志鹄 韩超 王伟 李宝琦 朱鹏
对75个月生32个尾叶桉家系的6个与木材相关的性状进行了研究。6个木材性状在家系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说明通过家系选择可以获得性状优良的家系/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木材含水量、纤维宽、纤维长宽比与生长、形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表明该4个研究性状能各自遗传,可以分别独立选择;纤维长与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纤维长度随树龄增长而增加,材性逐渐得到改善;所有木材性状间的遗传力均在0.5左右,说明各性状受到中等水平的遗传控制;水分含量、基本密度、树皮厚度、纤维长宽比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较高,表明尾叶桉家系在4个性状上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进行性状遗传改良可获得较高遗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光友 徐建民 陆钊华 杨伟东 杨国清 钟罗生
对49个家系的尾叶桉测定林各年度生长性状进行分析与遗传评估,结果表明:各年度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分枝、干形和保存率在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保存率的累积贡献率达95 45%,此4因子是综合评定家系时采用的;以家系群体平均选择指数I0为基准,两种选择标准下的家系材积增益,3年生时为7 63%~15 80%,4年生时为3 92%~10 39%,5年生时为6 08%~23 53%;以选择指数为指标,5年生时入选的5个优良家系是:109,113,66,81和100号。
关键词:
尾叶桉 家系测定林 指数选择 遗传增益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薛华正 吴之扬 陈霞 林康銮 卢国桓 邝炳朝
以9个桉属树种,其中8个种源来自原产地,7个家系和7个杂种后代来自国内次生资源进行混合比较,5年生评价结果表明:树种、种源、家系呈极显著差异;尾叶桉及其两个种源、尾巨桉杂交种和细叶桉的13544种源适合本试验区工业用材短轮伐期经营,可获得适应性和生长指标平均值超过平均水平35%的选择效应。其中最优为14534号尾叶桉种源,5年生单株材积0.05061m3/株(89.03m3/hm2)。种子采自雷州的大花序桉、刚果12号桉和2个尾叶桉家系,适应性极显著低于平均水平;生长性状远比种子来自东门的差。其主要原因是在雷州更缺乏对上述树种的花粉隔离和种子遗传品质的有效控制。
关键词:
桉属树种,种源选择,家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丘进清
对建立在闽北地区4年生澳大利亚较耐寒的柳桉种源/家系试验林进行了全面调查评估.结果表明:这些种源在2004年底~2005年初的寒流袭击中仅受到轻度冻害,平均冻害指数为2级,表现出较好的抗寒性和速生性;种源间的生长量和冻害指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主干通直度和分枝度等性状存在差异或极显著差异;家系间生长量和通直度存在极显著差异,冻害指数差异呈现不规律性.综合评选出了优良种源和家系,为闽西北地区推广柳桉造林提供依据.
关键词:
柳桉 种源/家系试验 生长量 耐寒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