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10)
- 2023(3818)
- 2022(3181)
- 2021(2954)
- 2020(2562)
- 2019(5673)
- 2018(5421)
- 2017(10410)
- 2016(6010)
- 2015(6250)
- 2014(6397)
- 2013(6438)
- 2012(6051)
- 2011(5492)
- 2010(5460)
- 2009(4953)
- 2008(5120)
- 2007(4589)
- 2006(3884)
- 2005(3571)
- 学科
- 济(19814)
- 经济(19791)
- 业(15917)
- 管理(14333)
- 企(12936)
- 企业(12936)
- 方法(10113)
- 数学(8887)
- 数学方法(8714)
- 学(8251)
- 财(5985)
- 农(5164)
- 中国(4963)
- 制(4690)
- 务(4242)
- 财务(4234)
- 财务管理(4225)
- 企业财务(4129)
- 银(4103)
- 银行(4051)
- 行(3883)
- 融(3849)
- 金融(3848)
- 技术(3841)
- 业经(3818)
- 贸(3513)
- 贸易(3512)
- 农业(3492)
- 易(3450)
- 理论(3325)
- 机构
- 大学(88814)
- 学院(87189)
- 研究(35950)
- 济(30616)
- 经济(29920)
- 管理(27907)
- 科学(26911)
- 农(25549)
- 中国(24407)
- 理学(24403)
- 理学院(24068)
- 管理学(23313)
- 管理学院(23160)
- 所(21167)
- 农业(20604)
- 研究所(19898)
- 业大(19897)
- 京(19041)
- 财(15150)
- 中心(14981)
- 江(13711)
- 省(13651)
- 院(13524)
- 农业大学(13287)
- 室(12901)
- 财经(12412)
- 实验(12060)
- 北京(11692)
- 实验室(11540)
- 业(11459)
- 基金
- 项目(64948)
- 科学(48317)
- 基金(46645)
- 家(45487)
- 国家(45171)
- 研究(38178)
- 科学基金(35761)
- 自然(26528)
- 自然科(25940)
- 省(25932)
- 自然科学(25927)
- 自然科学基金(25487)
- 基金项目(24050)
- 社会(22891)
- 划(22633)
- 社会科(21716)
- 社会科学(21709)
- 资助(20671)
- 教育(17543)
- 计划(15774)
- 重点(15695)
- 科技(15187)
- 部(13735)
- 科研(13565)
- 发(13299)
- 创(13213)
- 创新(12498)
- 业(12489)
- 编号(12425)
- 专项(12207)
共检索到1246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何旭东 李发根 翁启杰 李梅 施季森 甘四明
桉树速生、耐寒性的育种对冷凉地区的桉树人工林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对57个尾叶桉×细叶桉种间杂种的生长和耐寒性的联合选择研究表明:对4年生树高、胸径和材积,母本和父本间的差异达0.01或0.05显著水平,而母本×父本互作不显著;对2.5年生耐寒性,母本、父本和母本×父本互作均差异显著;结合生长和耐寒性表现,评选出11个优良杂种和12株优良杂种单株。
关键词:
尾叶桉×细叶桉杂种 生长 耐寒性 选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甘四明 李梅 李发根 吴坤明 吴菊英 卢国桓 白嘉雨
对尾叶桉×细叶桉5个杂种组合的181个无性系扦插生根和生长性状的研究表明:每穗根数、每穗最长根长和生根率3个扦插生根性状,杂种组合间和杂种组合内无性系间的差异均达0.01显著水平;46个月生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3个生长性状,杂种组合间差异不显著,杂种组合内无性系间的差异达0.01显著水平。无性系扦插生根性状和生长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介于0.32(每穗最长根长)~0.94(生根率)之间,表明各性状受中等到高等程度的遗传控制。无性系扦插生根性状平均值与生长性状平均值的表型相关均不显著。无性系各生长性状在13、18、46个月生之间的年年相关均达到0.01显著水平,表明在较早生长期进行无性系选择具有一定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梁坤南 白嘉雨
对尾叶桉11个种源174个家系2 3年生试验林的生长与抗风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尾叶桉种源间、家系间、区组间的差异以及种源与区组、家系与区组的交互作用均极显著。台风对尾叶桉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造成风折,占整个试验林木的22 5%。尾叶桉种源 家系的生长性状与其抗风性能呈显著的负相关;通过对174个家系的生长和抗风性的综合指数选择,初步选出了32个适合粤西生长的既抗风、生长又快的家系。
关键词:
尾叶桉 种源 家系 生长 抗风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映安 徐建民 李光友 陆钊华 胡杨 杨雪艳 宋佩宁 郭文仲
[目的]通过尾叶桉与赤桉杂种F1材质性状的遗传参数估算及其分析,为桉树杂交育种材性改良亲本选配和交配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尾叶桉与赤桉6×6正反析因交配杂种F1测定林为材料,并以相应亲本自由授粉的半同胞子代作对照。9年生时,对各小区的杂种和家系(5株小区,6次重复)选取2株平均木,在胸高1. 3 m处沿南北向钻取木芯,共984个,测定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纤维宽和纤维长宽比,利用ASReml-R估算4个材质指标的特殊配合力、杂种优势、父母本单株狭义遗传力、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尾叶桉与赤桉正反交的杂种木材基本密度优于对照,呈明显的杂种优势;反交组合杂种其木材基本密度优于正交组合杂种,正交组合杂种的纤维特性优于反交组合的;在正交组合杂种中,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和纤维长宽比的母本效应低于父本效应;而反交组合杂种中,4个材质指标的母本效应均高于父本效应。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特性指标受中至低遗传控制。正反交组合杂种中,除纤维长宽比外,其余3个材质指标的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对于遗传相关,杂种的木材基本密度与纤维宽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纤维长宽比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纤维长呈不显著负相关,纤维长与纤维宽呈显著正相关。对于表型相关,除纤维宽与纤维长宽比呈不显著正相关外,其余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尾叶桉与赤桉杂种的材质性状遗传差异因亲本和交配方式而异,表明通过种间杂交和正向选择进行材质性状的遗传改良具有潜力。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高志 朱亚军 周生财 陆云峰 张俊红 童再康
以大叶与小叶2种叶型桢楠Phoebe zhennan的1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胁迫对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及耐寒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2种叶型桢楠的相对电导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质量分数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4.0℃前,大叶桢楠相对电导率呈波动变化,略有上升,小叶桢楠相对电导率则持续上升,且显著高于大叶桢楠。大叶桢楠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增幅较小,SOD和POD活性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峰值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梁坤南 周文龙
对细叶桉3个种源50个自由授粉家系的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进行种源间和家系间差异分析和家系遗传变异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细叶桉主要性状种源间和家系间差异都极显著,种源间的差异大于家系间的差异,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Laura种源优于其它种源。细叶桉家系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呈中度至强度遗传;枝下高、干形和冠幅与生长性状遗传相关极显著。运用指数选择法对50个家系进行多性状综合选择,初步选出5个优良家系,可望获得22.23%的综合遗传增益。
关键词:
细叶桉,种源—家系,指数选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文龙 梁坤南
从澳大利亚引进的细叶桉15个种源在海南省东部进行种源试验。5年生结果表明,种源间的树高、胸径、材积、保存率、干形和抗风性能等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树高生长以来自昆士兰州的Kennedy河种源(13443)和MT.Garnet种源(13544)最好,分别为12.68m和12.66m。胸径生长以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种源(13418)为最好(9.05cm)。高纬度维多利亚州种源(13303)生长最差,树高8.48m,胸径6.23cm,材积10.10m3/hm2。最好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分别为最差种源的149.35%、145.50%、606.24%。
关键词:
细叶桉,种源,海南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邱妍 翁启杰 李梅 陈升侃 周长品 李发根 甘四明
[目的]了解尾叶桉×细叶桉多年生生长的遗传规律,为大径材良种培育的早期选择年龄的确定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10株尾叶桉×10株细叶桉不完全析因交配产生的59个杂种组合13、16年生树高、胸径和材积采用混合线性模型估算母本、父本和母本×父本互作的方差分量,计算狭义遗传力,检测与早期生长及10年生材性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加性遗传相关,并基于遗传相关和主成分回归分析进行生长性状早期选择年龄的确定。[结果]尾细桉×细叶桉杂种组合13、16年生树高、胸径和材积均高于母本自由授粉家系,16年生时1个组合和47株单株的胸径达到≥28 cm的大径材标准;母本效应对2个年龄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均显著,但父本效应仅对材积显著,母本×父本互作仅对13年生树高显著,表明母本对杂种生长的影响明显大于父本;2个年龄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狭义遗传力为0.17~0.23,均属中等偏低的水平;16年生树高、胸径和材积与之前年龄(0.5、1.5、2.5、4、7.5、10和13年生)的相应生长性状的表型相关和加性遗传相关均达0.01或0.001的显著水平(与1.5年生材积的相关除外),2.5年生开始加性遗传相关即较稳定。16年生与早期生长性状的回归分析显示:2.5年生能够分别解释16年生树高、胸径和材积变异的73.9%、71.9%和66.2%;13年生和16年生的生长与10年生木材基本密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木质素含量均呈显著的负相关(H_(16)除外)。[结论]尾叶桉×细叶桉13、16年生生长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可用于选育大径材良种;生长性状持续受母本效应的显著影响,父本效应对晚期材积亦影响显著,需要重视优良杂交母本和父本的选择;早晚期生长显著相关,早期选择可在2.5年生时进行;晚期生长与10年生木材基本密度和木质素含量分别呈显著的正和负相关,可进行间接选择。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朱映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陆钊华 徐建民 白嘉雨 周文龙
对海南岛乐东尖峰岭和琼海上土甬的 8年生细叶桉和赤桉共 15个种源 (含刚果 12号桉 )的木材进行了基本密度、纤维长度和宽度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 ,两树种的基本密度及纤维长度在种源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 ,纤维宽度差异较小 ,变异大小排序 :木材纤维长度 >基本密度 >纤维宽度。赤桉的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度值较细叶桉更易受环境影响。不同种源的树皮厚度差异显著 ,不同方位间的树皮厚度有差异 ,北向最厚。种源间不同取样等分对纤维长度影响极显著 ,径向距髓心越远的取样部位纤维长度值越大。经综合比较 ,细叶桉 13544、14 4 2 4和赤桉 12 187、14 917、14 918为生长速度与材性均优良...
关键词:
细叶桉 赤桉 种源 材性变异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谢晓金 郝日明
选取南京地区已引种成功的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大叶冬青Ilex latifolia和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gracilis等24种常绿阔叶树种,以其枝条为测试材料,运用电导法进行耐寒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采用低温循环仪自动降温程序模拟冰冻处理来测试枝条的相对电导率,计算得到的各树种半致死温度能定量地反映这些树种本身的耐寒能力高低,并且与它们在南京地区越冬适应性观察结果基本相一致。图1表2参18
关键词:
植物学 常绿树种 耐寒性 电导法 南京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光友 徐建民 吴世军 杜志鹄 韩超 王伟 陆钊华 李宝琦
以SSR分子标记法分析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及其杂种间关系,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总DNA,同时优化提取方法和PCR扩增条件。从文献中选取尾叶桉1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高、稳定性好的17对引物作为实验尾叶桉杂种材料的SSR分析引物,为进一步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有效基因资源利用研究奠定基础和提供依据。
关键词:
尾叶桉家系 DNA提取 SSR引物筛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郑志勇 石进朝 王德芳
为了研究长绿期金银木的叶片组织结构与耐寒性关系,在连续多年观测落叶时间,统计绿期天数的基础上,对长绿期金银木、金银木的叶片进行了解剖构造的观测与比较。结果发现:品种的耐寒性与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CTR值)呈正相关,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指数(SR值)呈负相关。单一组织的数量(如叶片总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或海绵组织厚度)往往会随样品所处生态条件和生理状态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而叶片组织结构的紧密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长绿金银木叶片角质层厚度与其耐寒性密切相关,反映了金银木品种耐寒性遗传上的差异。CTR、SR值及叶片角质层厚度都可作为耐寒性的鉴定指标。
关键词:
长绿期金银木 耐寒性 叶片组织结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耿亚林 李瑶 潘攀 唐道彬 罗启燕 王季春
【目的】比较不同叶菜型甘薯品种的耐寒性,找出能科学评价品种耐寒性的指标,建立可靠的耐寒性数学评价模型,以筛选出耐寒性强的叶菜型甘薯品种,为耐寒资源鉴定与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13个叶菜型甘薯品种为材料,设置25 ℃为对照温度,10?℃为低温胁迫温度,研究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组织含水率(TMC)、叶绿素(Chl)、类胡萝卜素(Car)及叶绿素a/b(Chla/b)10个指标对低温胁迫的响应。以各单项指标的耐寒系数为衡量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进行耐寒性综合评价。【结果】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0个单项生理指标转换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13个叶菜型甘薯品种按照耐寒性强弱划分为4类,即不耐寒型、轻度耐寒型、中度耐寒型、高度耐寒型;建立叶菜型甘薯耐寒性评价数学模型,D=0.283+0.0171X_(1)-0.074X_(3)+0.166X_(4)+0.409X_(5)-0.874X_(7)-0.067X_(8)+0.116X_(9)+0.030X_(10),估计精度大于95%;筛选出8个耐寒性鉴定指标,即POD、CAT、SOD、SP、TMC、Chl、Car及Chl a/b。【结论】低温胁迫条件下,不同叶菜型甘薯品种发生不同程度的生理变化。通过回归方程筛选获得的8个关键指标可用于叶菜型甘薯品种的耐寒性鉴定和预测。结合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模型得出,供试13个叶菜型甘薯品种中耐寒性最强的前3名为:福菜薯18、渝菜薯3号、广菜薯6号,可在早春推广种植耐寒能力强的品种,结合现代保温设施,使其提早上市从而抢占市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建民 陆钊华 李光友 白嘉雨
对细叶桉14个种源的100个家系生长性状、形质性状进行种源间和家系间的差异分析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性状间差异极显著,家系遗传力大于单株遗传力,除分枝性状外,生长性状与形质性状相关极显著。7年生生长最好的13659种源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是最差种源13308的1 27、1 32和2 14倍;7年生最优家系是No 17号家系,其单株材积达0 06134m3,是最差家系No 33号的3 6倍,是家系群体均值的1 74倍。运用指数选择法对家系进行多性状综合选择,初步选出22个优良家系,其树高、胸径、材积、枝下高、干形和分枝的遗传增益分别达到7 31%、6 39%、18 01%、13 77%、...
关键词:
细叶桉 种源 家系 指数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