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77)
2023(5289)
2022(4228)
2021(4358)
2020(3474)
2019(7962)
2018(8197)
2017(12492)
2016(8682)
2015(10317)
2014(10914)
2013(9208)
2012(8461)
2011(7958)
2010(8341)
2009(7116)
2008(6915)
2007(6670)
2006(5886)
2005(5335)
作者
(21989)
(18195)
(18082)
(17376)
(11423)
(8672)
(8558)
(7229)
(7162)
(6800)
(6284)
(6061)
(5904)
(5835)
(5802)
(5792)
(5625)
(5490)
(5474)
(5119)
(4995)
(4683)
(4562)
(4444)
(4272)
(4227)
(3964)
(3941)
(3939)
(3896)
学科
教育(22656)
管理(15960)
(14560)
经济(14529)
中国(14060)
理论(10426)
(10173)
教学(9970)
(8357)
(8204)
企业(8204)
(5640)
(5579)
(5239)
学校(5205)
学法(5189)
教学法(5189)
研究(4870)
(4869)
思想(4769)
政治(4733)
(4592)
高等(4531)
思想政治(4460)
政治教育(4460)
治教(4460)
德育(4432)
方法(4273)
学理(4131)
学理论(4131)
机构
大学(109192)
学院(101669)
研究(41771)
教育(34017)
(27926)
师范(27724)
管理(27067)
(26398)
科学(25898)
(24612)
经济(23448)
中国(22968)
师范大学(22687)
理学(22341)
理学院(21844)
(21328)
管理学(20936)
管理学院(20712)
研究所(19465)
技术(19296)
(19071)
北京(17873)
职业(17520)
(17418)
中心(17313)
(15702)
业大(14835)
(14797)
(13930)
农业(13634)
基金
项目(63798)
研究(56531)
科学(49945)
基金(38234)
教育(36980)
(32745)
国家(32218)
社会(29544)
(28671)
编号(27682)
成果(27629)
社会科(27335)
社会科学(27327)
(26579)
科学基金(25509)
课题(24560)
(21085)
基金项目(18829)
规划(16890)
项目编号(16728)
重点(16400)
研究成果(15370)
(15339)
资助(15326)
(15163)
(15054)
(14801)
大学(14684)
(14223)
自然(14211)
期刊
教育(62908)
研究(44479)
中国(39283)
(30737)
经济(30737)
学报(18465)
(16057)
大学(15795)
职业(15330)
技术(13795)
科学(13756)
学学(11626)
(11351)
农业(11027)
管理(9756)
技术教育(9538)
职业技术(9538)
职业技术教育(9538)
高等(9098)
图书(8260)
高等教育(7823)
(7719)
论坛(7719)
成人(7198)
成人教育(7198)
(6578)
(5987)
金融(5987)
书馆(5982)
图书馆(5982)
共检索到1775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鲍义志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人们普遍赞誉的一种美德。当前,大学生在理想信念、学习、生活、交往、择业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诚信缺失现象。从大学生的角度看,诚信缺失不利于大学生成才、不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发展;从学校角度看,大学生诚信缺失影响高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干扰了学校正常教育管理秩序;从社会角度看,大学生诚信缺失破坏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原则,不利于全民诚信道德素质的提高,会造成社会对大学生的信任危机。高校历来是社会文明的示范区和辐射源,是进行系统思想道德教育的阵地。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构建中,高校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建议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大学生诚信教育。建议如下: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雪岩  
关键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妍  
诚信是社会良性发展的道德基石,也是现代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核心和灵魂。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财经金融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的诚信遭遇重重危机。社会在呼唤诚信,高等教育也在呼唤诚信,如何培养具有诚信品格的高素质财经人才成为财经类院校亟待研究的重要命题。大学生从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吕兴朝  
文章较系统地阐述了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了大学生出现不诚信记录的原因,同时提出面对诚信危机,应弘扬传统诚信美德,重视加强诚信教育,丰富诚信实践,真正培养具有信用资质、诚信精神的新一代大学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磊  刘倩  
本文阐述大学生诚信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剖析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从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培养诚信品质是构建和谐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时代要求。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侯亚元  
诚信自古就是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世代皆为人推崇。在市场经济大潮下,一部分人受利益驱动,背弃诚信,于是诚信面临严峻挑战。如今,这种危机已然出现在我们认为最为纯洁的大学校园里。因此,深刻分析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状况和原因,探讨解决办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明瑶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之一,诚实守信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仍然保持着亘古不变的价值与意义。直至今天,诚信仍然是社会赖以存在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内在的诚念与外在的信言在诚信范畴中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但一个人的诚信品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在后天的教育培养中生成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曲建武  张瑞芳  
现代社会需要塑造大学生主体人格 ,诚信教育在人格塑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诚信教育通过确立主体意识、发展主体能力 ,发挥主体价值 ,从而塑造大学生主体人格 ,以保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诚信教育过程中 ,应着重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教育内容与时俱进、教育管理制度规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胡颖杰  
我国供给侧改革背景为当下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经济支持,也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创新指明了发展方向。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来分析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体和构建机制,可以看到大学生诚信教育乃是高校、教育者、大学生、政府、社会、企业及家庭各方供需主体优势互补的过程,其主体性是大学生诚信教育发展的关键。大学诚信教育应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主体性需求、改善资源供给、加强制度建设,以制约大学生不诚信行为的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熊礼杭  
诚信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大学生诚信理念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如何增强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了诚信的内涵和意义,并通过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增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燕端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在当今社会可以说表现得很突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诚信缺失严重损坏了大学生天之骄子的美好形象,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损害了社会和谐。故如何提倡诚实守信,对广大学生增强诚信教育效果,构建当代大学生诚信体系,是我们高校必须去面对及解决的问题。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若彬  
分析大学生不诚信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不诚信行为可能对大学生造成的心理危害,认为加强诚信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并能促进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提出从心理学视角优化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对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大学生诚信心理品格的培养和积极情感的体验,强化大学生的诚信认知,促进大学生积极人格形成,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进而构建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鲁明川  曲士英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社会赖以存续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诚信品格的塑造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本身的健康成长和成才,也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的道德秩序能否得以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