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7)
2023(909)
2022(826)
2021(921)
2020(654)
2019(1621)
2018(1682)
2017(3020)
2016(1822)
2015(2081)
2014(2070)
2013(1889)
2012(1806)
2011(1653)
2010(1763)
2009(1594)
2008(1604)
2007(1447)
2006(1191)
2005(1145)
作者
(4456)
(3659)
(3635)
(3453)
(2341)
(1774)
(1712)
(1445)
(1397)
(1308)
(1251)
(1218)
(1140)
(1111)
(1078)
(1078)
(1072)
(1062)
(1008)
(990)
(912)
(884)
(872)
(864)
(862)
(853)
(816)
(790)
(764)
(718)
学科
(4201)
经济(4183)
教育(2969)
(2501)
管理(2488)
思想(2067)
政治(1866)
思想政治(1729)
政治教育(1729)
治教(1729)
德育(1711)
(1700)
(1665)
企业(1665)
中国(1567)
(1526)
(1481)
金融(1481)
农业(1282)
世界(1264)
(1249)
(1239)
银行(1234)
(1210)
业经(1174)
(1107)
理论(1087)
(1044)
地方(860)
方法(840)
机构
大学(23544)
学院(22546)
研究(8781)
(7817)
经济(7585)
中国(6894)
管理(6525)
理学(5352)
科学(5330)
(5251)
理学院(5246)
管理学(5120)
管理学院(5067)
(4692)
师范(4676)
(4612)
(4307)
研究所(4160)
师范大学(3869)
中心(3865)
教育(3682)
(3681)
(3563)
北京(3562)
财经(3209)
(3121)
农业(2923)
(2917)
(2900)
业大(2667)
基金
项目(12789)
研究(10834)
科学(9550)
基金(8348)
(7024)
国家(6928)
社会(6320)
社会科(5820)
社会科学(5817)
教育(5498)
科学基金(5357)
成果(5171)
编号(4969)
(4674)
(4306)
基金项目(4118)
课题(3581)
(3495)
资助(3416)
(3348)
项目编号(3080)
(3074)
(2914)
(2902)
阶段(2895)
重点(2872)
(2804)
自然(2798)
大学(2752)
自然科(2712)
期刊
(9599)
经济(9599)
研究(7847)
教育(6584)
中国(5983)
(4050)
学报(3561)
(3084)
农业(2991)
科学(2908)
大学(2863)
(2849)
金融(2849)
管理(2733)
学学(2472)
(2076)
世界(2024)
图书(1797)
职业(1694)
技术(1565)
财经(1527)
(1497)
论坛(1497)
国际(1415)
书馆(1399)
图书馆(1399)
(1339)
(1329)
(1308)
经济研究(1203)
共检索到382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高力克  
鲁迅借鉴尼采及欧陆"新神思宗"哲学批判"19世纪文明"之"众数"与"物质"的偏至、倡言"重个人"与"非物质"、呼唤以"英哲""改造国民性"的启蒙思想,以其尼采式的批判现代性的"反启蒙的启蒙"之"新启蒙",在晚清启蒙思潮中独树一帜。尼采政治上的反启蒙主义和哲学上的启蒙主义,构成了其"新启蒙"之"反启蒙的启蒙"的悖论。鲁迅的尼采式启蒙思想既具有现代性批判的前卫性,亦难免"反启蒙的启蒙"的思想困境:"天才"与"庸众"的对立。一方面,他崇尚尼采"超人"式的"贵族激进主义",主张"重个人"、"排众数";另一方面,他又希冀以"超人"式"大士天才"为社会之桢干,树特立独行之风,以改造国民的奴隶性。这样,他就难以摆脱"天才"与"庸众"二律背反的困境。鲁迅"重个人"、"排众数"的尼采式个人主义与其"改造国民性"的启蒙目标的矛盾,也是鲁迅的启蒙主义与尼采的后现代主义的分歧所在。严复、梁启超"陶铸国民"的"新民"是一种培育公民意识的政治启蒙,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新人"则是一种人性改造的精神启蒙。鲁迅所追寻的"新人"典范不是西方式的现代公民,而毋宁是一个后现代的"审美乌托邦"。论人格的等级,严梁的"新民"属于"中等的东西",而鲁迅的尼采式"新人"则属于"最高的东西",二者以陶铸国民的"低调的启蒙"与人性解放的"高调的启蒙",相映成趣。鲁迅晚年从尼采到马克思的思想转变,是其"超人"幻灭后反抗空虚的新求索。马克思以无产阶级实现人类解放的伟大理想填补了鲁迅幻灭后孤独"个人"的空虚。
[期刊] 求索  [作者] 龙永干  
左联"时期,鲁迅的启蒙思想有了诸多新变。他不仅视民众为将来的依托与历史主体,对他们的种种不堪有着"同情之理解",还认为知识分子应摆脱精神虚蹈而成为懂得民众的切实的践行者。同时,他在"革命"时潮中专注以语言文字为主体的文化启蒙,并进而从语言——生存层面寻找"立人"的坚确路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松  
教育与启蒙当属哲学研究的范围。启蒙作为教育永恒的使命 ,其责任就是向愚昧挑战、为心智解蔽 ,既关乎体制 ,又针对人。作为本体的教育 ,乃是体现了哲学精神的教育 ,通过它 ,知识成为生活的基础并内化为人的精神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田春雨  
一提到启蒙老师,大家都会想起小学或中学的老师。我在这里要说的却是在我步入社会后影响我一生的老师。说影响我一生,是因为他们让我对一项工作从知之到好之,从好之升华到乐之,并且一如既往地乐之着。一本杂志让我爱上了财政工作十几年前,我调入县财政局工作。初始,我对财政工作很茫然,感觉枯燥乏味,每天的工作就是手写拨款单、盖章、跑银行拿单据、整理单据、编制凭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兵权  陈国庆  
梁启超受严复和法国、日本等国启蒙思想家启发,深刻意识到改造国民性的重要意义。他采用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积极致力于对国民的思想启蒙,并由此形成以新民说为主体的启蒙思想。他强调发扬民族主义精神,克服民族自卑感,将中国与西方优秀文化相结合,以达到新国民的目的。梁启超的启蒙思想不仅具有政治实践意义,而且显示出重要而长久的历史价值。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何勤华  
法治梦,换一种说法,就是法治理想。法治,由于强调了规范的意义,避免了个人的任性,尊重和采纳民众的诉求和意愿,保障了社会上每一个成员的权益,限制(制约)了社会公共权力的滥用,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是文明国家治理的一种最佳方式,也成为无数仁人志士和社会精英追求的梦想。格老秀斯、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等启蒙思想家,更是成了近代追求法治梦的第一批践行者。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程程  
在孩子眼里,"权力"很实在也很单纯:有时是一朵小红花、五道杠,有时是"我爸是李刚"。而在家长看来,"权力"很空泛也很复杂,他们把权力视为获取利益的能力,因此既希望孩子善加利用获得好处,又担心他们无法驾驭吞噬了本性。3岁,权力的萌芽当3岁的孩子学会"不"的表达时,他开始意识到"我"的存在,爱唱反调、大喊、拒绝……自我意识的出现是权力萌芽的表现。连双双最近睡眠质量不佳,因为3岁大的儿子开始不愿服从她的睡觉安排,讨价还价想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春福  
西方启蒙运动以来所形成的,以工业化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工商文化已陷入全面危机。由现代工商文化向超现代信息文化全面转型,是人类文化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由现代工商文化向超现代信息文化转型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一场导化运动来引领。导化运动的核心是崇尚众我,实质是呼唤公共性,目的是打造超理性社会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加快中华传统文化转型的步伐,打造中国当代先进文化,可以在这场导化运动中发挥引领作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哲罕  
克劳塞维茨对战争的理解并不受限于狭义的战争活动,而是涉及战争与政治、哲学等事物的广泛关联;与之同理,我们对克劳塞维茨理论的理解也并不能受限于狭义的军事理论,而是要将其放置在更为宽广的政治思想史背景之下。克劳塞维茨正好处在德国概念史中所谓的"鞍形期"或"语义学问题"的集中展现期,大致对应于当时欧洲政治现实及政治思想的剧烈转型期。这使得他在《战争论》中对战争的定义是复杂和充满矛盾的。通过上述研究进路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克劳塞维茨的理论及其内在张力,而且可以更好地管窥与理解(欧洲)现代国家形成时期的复杂状况。也即,通过对克劳塞维茨"三位一体"的战争观在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个展开,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它与君主—主权、启蒙—反启蒙和民族—国家这三个层次或三阶段的对应关系,以及进一步反诸理解后三者之于(欧洲)现代国家形成的关联。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彭干梓  夏金星  
1866年,严复以第一名考入福建船政局求是堂艺局(船政学堂)学习驾驶。晚清创办技术学校,这所学堂首开其端,是中国教育史上一次重大变革。严复后来成为近代最重要的启蒙思想家之一,是维新运动中的重要理论家、宣传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他把自由主义这一西方主流思潮介绍并移植到中国。1906年,他在上海商部高等实业学校演说时,最早把起源于西欧的实业教育向中国进行了全面的、经典性的介绍。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宜春  李乐宇  
从南宋到清中期,浙东、赣东两地学者交往密切,陆九渊、杨简、叶适、陈亮、吕祖谦、吴与弼、娄谅、王阳明、王畿、罗汝芳、汤显祖、徐渭、刘宗周、黄宗羲、李绂、全祖望等学者之间,具有明显的互为启发、影响或师承关系。浙赣东区域存在着一条连绵的心学思想带、启蒙思想带,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奇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洪明  
儿童职业意识是儿童对自我、职业及其二者匹配关系的最基本认识,儿童职业意识的启蒙是职业教育的起点。家庭是承担儿童职业启蒙的重要渠道。儿童职业意识启蒙受家庭环境和父母所处的职业生涯阶段影响,与家庭对子女的职业期待交织在一起并与基础教育密不可分。家庭开展儿童职业意识启蒙必须要改变家长自身的职业观念,注重通过劳动岗位、职业参与和职业体验等渠道加以培养,同时家长要深化与学校配合。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石鸥  吴小鸥  
19世纪下半叶以来,西学迅速进入中国,科学出版物纷纷出现,但科学的传播却非常缓慢,这一现象直到甲午战争之后才被终结。新式学堂的大量出现,导致新式的科学教科书海量增长。当承载着科学新思想新学说的教科书被广泛传阅后,其巨大的启蒙影响力终于迸发出来。清末民初教科书的科学启蒙大致经历了首倡期、鼎盛期和稳定期三个阶段。早期教科书促进了中国学术由四部之学到分科之学的转型,推动了中国科学由格致到科学的转变,加强了学术术语的规范和统一,推进了科学方法的确立,引介了科学常识和现代文明。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蔡可  
新课改实施10余年来,各方论争不一。本文认为新课改实质是教育领域里的一场启蒙运动。自上而下的系统改革,各部门工作的协调决定了启蒙起步的必然困局;激活一线的改革动力是课改的推进策略,也是启蒙勃兴的决定因素;课改进入大规模推广阶段之后,相关配套措施跟进不力,导致启蒙之殇;但师生的课程参与使得课程改革不可逆转,这是启蒙的幸运。启蒙往往只聚焦终极目标,带有整体性、模糊性特点,在问题逐渐呈现之际,本文对于如何深化课改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鹏  
新时期,职业启蒙教育作为教育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话语和教育事件,折射出特定时代社会发展的诉求,对于国家政治维护、教育体制变革和个体健全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在政治价值方面,有利于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和劳动教育方针的贯彻;在教育价值方面,对于基础教育的综合变革、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和中职教育生命力的激活有着重要的推动价值;在个体价值方面,则关系着个体职业生涯路径的开启和健全人格品质的培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