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03)
- 2023(5353)
- 2022(4406)
- 2021(4220)
- 2020(3359)
- 2019(7771)
- 2018(7724)
- 2017(12560)
- 2016(8005)
- 2015(9068)
- 2014(9084)
- 2013(7944)
- 2012(7510)
- 2011(6962)
- 2010(7477)
- 2009(6570)
- 2008(6694)
- 2007(6139)
- 2006(5594)
- 2005(5122)
- 学科
- 济(20515)
- 经济(20476)
- 教育(19459)
- 业(15193)
- 管理(15176)
- 企(12752)
- 企业(12752)
- 中国(12641)
- 学(9154)
- 理论(8817)
- 方法(7958)
- 农(6591)
- 教学(6148)
- 数学(6128)
- 数学方法(5960)
- 财(5814)
- 发(5397)
- 业经(4935)
- 发展(4691)
- 展(4569)
- 技术(4494)
- 农业(4231)
- 和(3997)
- 研究(3978)
- 思想(3789)
- 贸(3773)
- 贸易(3772)
- 易(3670)
- 政治(3658)
- 制(3601)
- 机构
- 大学(112351)
- 学院(105616)
- 研究(42651)
- 济(32411)
- 管理(31650)
- 经济(31475)
- 教育(29894)
- 理学(27294)
- 范(27133)
- 师范(27000)
- 理学院(26759)
- 管理学(26022)
- 京(26003)
- 科学(25970)
- 管理学院(25782)
- 中国(23666)
- 师范大学(22592)
- 所(21685)
- 研究所(20051)
- 江(17861)
- 北京(17289)
- 中心(17067)
- 财(16124)
- 农(15954)
- 技术(15201)
- 院(15190)
- 业大(13941)
- 州(13452)
- 职业(13263)
- 财经(12996)
- 基金
- 项目(68227)
- 研究(56591)
- 科学(55283)
- 基金(46735)
- 家(41690)
- 国家(40782)
- 教育(34639)
- 社会(33395)
- 科学基金(32982)
- 社会科(31115)
- 社会科学(31104)
- 省(26977)
- 划(25906)
- 编号(25071)
- 成果(24198)
- 基金项目(23509)
- 课题(20990)
- 自然(19805)
- 自然科(19301)
- 自然科学(19290)
- 自然科学基金(18956)
- 资助(18215)
- 年(17819)
- 重点(17465)
- 部(17123)
- 规划(15916)
- 发(15713)
- 性(15399)
- 教育部(15265)
- 项目编号(14965)
共检索到1685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坤庆 李帆
在尼采看来,现代人的精神颓废与教育的媚俗有直接关系,而教育的功利化则直接表现为教育家的缺失。尼采将化解现代教育危机的使命寄托于他所憧憬的教育家身上。尼采构建的“教育家”形象脱胎于狄俄尼索斯、瓦格纳、叔本华等人,成型于查拉图斯特拉,他认为,在这样的教育家身上不仅潜在地存在着改造教育的哲学期盼,更是一个时代的教育思想走向成熟的标志。尼采所期盼的“教育家”形象的当代启示意义主要在于承认教育目的中个人发展的本体价值,并在秉持人文主义教育价值观的背景下,建立一种在斗争中不断实现超越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不仅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更有助于激励教师不断自我实现。
关键词:
尼采 教育家形象 教师 当代价值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翠 谢书影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扎根于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其中传统职业教育领域展现了教育家精神的原初形态。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鼻祖,鲁班和墨子身上具有行为世范的理想信念与道德情操、求是创新的育人智慧与躬耕态度、胸怀天下的自我批判与弘道追求的教育家特质。分析班墨教育家精神生成的机理发现,作为士的能力品质、作为师的弘道追求、作为匠的职业情怀共同构成了班墨教育家精神生成的支点、动力和引力。因此,职教教师要传承“士”的品质,夯实心有大我自觉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支点;职教行政部门要倡导“师”的弘道追求,提升教师把职业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引力;社会协同组织要弘扬大国工匠精神,提升职教师生成为德技并重实干家的动力。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职业教育 班墨文化 传统文化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程从柱 郭兴举
尼采的教育思想是其哲学思想重要构成部分,在不同的思想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教育思想意蕴。从"作为教育家的艺术家"到"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再到"作为教育家的查拉图斯特拉",尼采的教育思想在不断攀升。作为教育家的艺术家,用悲剧艺术的"酒神精神"教导人类实现自我解救与生命力量的丰盈;作为教育家的人生哲学家,叔本华用诚实、乐观和坚韧的精神品质教导人们要"成为自我",而查拉图斯特拉以生命的"权力意志"和"重估一切价值"的思想智慧,培育超越于现实人类、具有超强意志力和价值创造力的"超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安培
张謇是我国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是近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与开拓者。民族危亡之际确立“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人生理想,在职业教育办学实践中形成“教育救国、振兴实业、保障生计”的职业教育宗旨,形成“实业教育作为类别教育”“父教育、母实业”“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注重实践、学以致用、知行并进”“以实业挹注教育”等深刻反映职业教育本质规律的前瞻性思想,表现出深刻的国家性、实用性、实践性特征,对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关键词:
张謇 职业教育 父教育 母实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林义 林熙
卡尔·波兰尼是20世纪最具原创性的社会思想家之一,他在经济学、社会学、经济人类学等社会科学的广阔领域,做出了具有深刻洞察力和高度预见性的理论贡献。本文梳理了波兰尼的社会经济思想内核及其当代价值。作者认为,波兰尼的社会经济思想及其方法,对于反思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对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探索中国特色发展模式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贾庆军
中国传统善恶观之集大成者为阳明,西方善恶学说的顶峰则为尼采。根据阳明的良知宇宙学说,我们可以归纳出两类善恶。而尼采的善恶观则集中体现在其权力意志学说中,由此产生的超人道德乃西方道德观之顶点。将阳明善恶观与尼采超人道德学说进行比较,就能看到中西道德观的同异及良知学说之独特和高明。
关键词:
王阳明 尼采 善恶观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余明锋
在告别民族主义的热望之后,尼采用大政治概念来分析并批判俾斯麦。尼采的俾斯麦批判实际上也正是他的现代政治批判。后期尼采将大政治挪为己用,意在克服现代政治的虚无主义实质。尼采的大政治不只是欧洲一体化或全球化政治,而且更主要的是一种价值政治或精神政治。无论是前期的分析,还是后期的化用,尼采都以超越于政治的文化和价值旨趣来衡量政治。现实政治没有接受价值战争的逻辑,没有服务于文化,这是尼采批判俾斯麦的真正理由。俾斯麦所理解的权力仅为权力意志的一种表现,对于俾斯麦的德国,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因而既提供了理解的路径又提供了批判的视角。对于当下来说,考察"尼采、俾斯麦与大政治",一方面有助于合理挖掘尼采思想的政治意涵,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理解自身时代的大政治问题。
关键词:
尼采 俾斯麦 大政治 文化 民族主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夏永庚
课程生成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以预设的课程文本为基础和中介,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共同创造他们自己的课程的过程。目前强调课程的生成,对我们全面地认识课程、对师生主体性的充分尊重与培养、对解决课程目标达成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彼此之间分离的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课程生成 价值 对话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程德慧
劳动教育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并且贯穿其职业教育思想的始终。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有其特定的生成逻辑,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抗战救国的历史使命是其萌生的逻辑起点,鄙视生产劳动的社会风气和脱离社会实践的教育实际是其生成的社会根源,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办学实践是其形成的基石,对国外职业教育实践和西方教育理论的借鉴是其产生的外在动力。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双手万能、手脑并用是其核心与精髓,促进就业、增进生产、服务社会是其时代使命,劳工神圣、职业平等体现其劳动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提高修养、完善人格、培育道德是贯穿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的主线。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提出的一项重大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而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劳动教育、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弘扬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具有重要启示和时代价值。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郭金月
介绍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研究院(SAIS)的学位设置及其独具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认为该院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的某些方面值得我国借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化军 郭佩惠
经济公正思想是中国传统儒家所追求和崇尚的重要理念之一,在其"中庸之道"及"大同"理念中他们对经济公正的内容做出了具体的阐释,而且对于如何实现经济公正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儒家的经济公正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对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邓婵娟 廖宇飞
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根本保障,也是国家统一、社会繁荣稳定的灵魂所在。香港出现的社会乱象和政治困局实际指向的是香港青年国民身份认同和香港青年国家认同教育的双重缺失,其中有历史文化原因,也与香港地区自身教育制度有关。在"一国两制"及"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深入实施的社会背景下,需重新审视香港青年国家认同教育的内涵与价值,并建构明晰的国家认同教育,以推动香港社会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
关键词:
香港青年 国家认同 价值 路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珏
从教育管理学的学科视角分析中国近代教育家校长的办学实践,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近代教育家校长之所以办学成功,与其在管理过程中的决策、沟通、领导等行为特征和动机特征密切相关,而这些特征的产生,又是以教育家校长的特质为基础,与当时特殊的学校情境相关联。由此给当代校长带来的启示是:丰富学校效能指标,寻找管理行为差距,涵养校长四性品质,创造有利学校情境。
关键词:
教育家校长 办学特征 有效管理 中国近代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理群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乡村建设中,晏阳初立足以民为本的价值信仰,推行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实践。他认为,推进中国社会改造与发展的可持续的基础,在于培育思想觉醒、权利自主、组织化的新民,成为乡村改造的主体。而这又需要兼具现代科学知识与世界眼光的乡建人才到人民中间去。他所提出的人的建设问题以及在实践中创制的农村综合改造方案,不仅是平教运动与乡村建设的工作核心,也是今天的中国远未完成的事业。
关键词:
晏阳初 以民为本 平教运动 乡建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