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68)
- 2023(8877)
- 2022(7979)
- 2021(7667)
- 2020(6452)
- 2019(15052)
- 2018(15089)
- 2017(29209)
- 2016(15929)
- 2015(17953)
- 2014(17942)
- 2013(17817)
- 2012(16165)
- 2011(14468)
- 2010(14195)
- 2009(12819)
- 2008(12255)
- 2007(10392)
- 2006(8915)
- 2005(7589)
- 学科
- 济(61200)
- 经济(61136)
- 管理(44050)
- 业(41557)
- 企(35229)
- 企业(35229)
- 方法(30125)
- 数学(25882)
- 数学方法(25590)
- 学(18007)
- 农(15285)
- 中国(14581)
- 财(14112)
- 业经(13224)
- 地方(12131)
- 理论(11558)
- 和(10641)
- 农业(10266)
- 贸(10095)
- 贸易(10090)
- 技术(9894)
- 易(9765)
- 环境(9741)
- 教育(9511)
- 务(9313)
- 财务(9256)
- 财务管理(9242)
- 制(9127)
- 企业财务(8754)
- 划(8507)
- 机构
- 大学(224643)
- 学院(221233)
- 管理(91591)
- 济(82374)
- 经济(80465)
- 理学(80295)
- 理学院(79407)
- 管理学(78049)
- 管理学院(77657)
- 研究(72008)
- 中国(50610)
- 京(47725)
- 科学(47697)
- 所(35892)
- 财(35757)
- 农(35371)
- 业大(35153)
- 研究所(33261)
- 中心(32127)
- 江(30307)
- 范(30179)
- 北京(29999)
- 师范(29866)
- 财经(29737)
- 农业(27962)
- 经(27082)
- 院(26353)
- 州(25175)
- 师范大学(24387)
- 经济学(23838)
- 基金
- 项目(159046)
- 科学(123900)
- 研究(115854)
- 基金(114447)
- 家(99742)
- 国家(98914)
- 科学基金(84680)
- 社会(70369)
- 社会科(66497)
- 社会科学(66479)
- 省(62437)
- 基金项目(61912)
- 自然(56652)
- 自然科(55272)
- 自然科学(55259)
- 自然科学基金(54238)
- 教育(52922)
- 划(52816)
- 编号(47970)
- 资助(47011)
- 成果(38721)
- 重点(35171)
- 部(34465)
- 发(33234)
- 创(33109)
- 课题(32348)
- 创新(30780)
- 科研(30767)
- 项目编号(29916)
- 大学(29784)
共检索到3056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永铨 张海明 梁宏伟 邹桂伟
综合系列观察研究,简要描述了尼罗罗非鱼(Orechromis niloticus)超雄鱼的形态构造、生长发育和繁殖功能、染色体组型以及DNA检测等方面的基本特征,说明尼罗超雄鱼的生物学特征与原系尼罗罗非鱼基本相同,一样具有较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焕亮 丁守河 杨云龙 史岚江 刘晓恒
采用显微解剖、石蜡切片、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系统观测全长6.0-223.0mm尼罗罗非鱼标本278尾,描述了口径、鳃耙、口腔上腭、颌齿、咽齿等摄食器官的形态学特点和数量性状在胚后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论述了尼罗罗非鱼的摄食方式和摄食机能,摄食器官发育与摄食方式的转化,摄食器官数量性状发育与适口食物规格和食物组成的转变,摄食器官发育与饲养生物学技术措施。为制定培育尼罗罗非鱼苗种和饲养食用鱼生物学技术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摄食器官,胚后发育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师红亚 董浚键 张德锋 孙成飞 田园园 曾庆凯 卢迈新 叶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奎 梁宏伟 李忠 王丹 王春枝 邹桂伟
应用引物退火控制技术(ACP)筛选尼罗罗非鱼雌雄鱼肌肉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寻找与雌雄鱼肌肉生长发育相关的候选基因。本实验从同等条件下养殖的尼罗罗非鱼群体中随机选取雌、雄鱼各5尾组成RNA池,采用引物退火控制技术,分析了两组个体肌肉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利用20对随机引物差异显示扩增,共获得8条ESTs,其中5个已知的ESTs分别为转录变体3(LOC100691543)、60S核糖体蛋白(RL3)、小白蛋白β样蛋白、肌型肌酸激酶M2-CK和转录因子Sox4,其余3个为未知的ESTs。实时定量PCR分析各差异表达基因在尼罗罗非鱼雌雄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发现,8个差异表达基因中转录变体3与ACP6-Y在尼罗罗...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永铨 张海明 陈远生
采用雌性激素处理刚孵化出膜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YY基因型鱼苗,可使性别未分化的合子全部转化为生理雌鱼。该YY型生理雌鱼的卵巢发育正常,具有繁殖机能,可为采用二系配套(YY△♀×YY♂)技术大量生产尼罗超雄鱼提供种源保证。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谢进金 蒋娜红 洪绿萍 蔡炳炎
研究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肝脏淀粉酶的基本性质及金属离子对该鱼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罗非鱼淀粉酶活力的最适pH是6.5,最适底物浓度是2%。研究金属离子对该鱼淀粉酶活力影响,一价金属离子K+、Li+、Na+对酶活力影响较小;二价金属离子Cu2+对酶活力具有抑制作用,Zn2+对酶活力无明显影响;三价金属离子Al3+对酶活力具有抑制作用,但效果不是很强烈,Fe3+对酶活力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碱土金属Mg2+、Ca2+对淀粉酶活性有激活作用,而Ba2+对酶具有抑制作用;重金属离子Cd2+、Pb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谢曦 翟笑倩 黎烽 邓建朝 杨贤庆 梁少文 寇红岩 黄垚 刘华清 李文卫 李清清 林蠡
脆肉罗非鱼是近年快速发展起来的特色淡水养殖产品,具有肉质爽脆、富有弹性、久煮不烂等优点,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对脆肉尼罗罗非鱼与普通尼罗罗非鱼肌肉在质构特性、感官评价、基本化学成分、脂肪酸分布和游离氨基酸组成等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揭示脆肉尼罗罗非鱼与普通尼罗罗非鱼的肌肉理化与营养特性的差异。结果显示:脆肉尼罗罗非鱼肉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与普通尼罗罗非鱼差异显著(p<0.05);脆肉尼罗罗非鱼肌肉中的粗蛋白和灰分与普通尼罗罗非鱼无明显差异,但水分含量显著降低,总脂含量显著升高(p<0.05);脂肪酸组成分析显示脆肉罗非鱼肌肉中所含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普通尼罗罗非鱼(p<0.05),其中亚油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分别是对比组的2.12、3.36和3.71倍,脆肉尼罗罗非鱼肌肉的游离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普通尼罗罗非鱼(p<0.05),但鲜味氨基酸甘氨酸略低于普通尼罗罗非。研究表明,脆肉尼罗罗非鱼和普通尼罗罗非鱼肌肉在质构特性、含水量、脂肪酸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分布上都存在有明显的差异。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赵岩 赵金良 罗明坤 梁从飞 李传阳 伍勇
为了提高尼罗罗非鱼和萨罗罗非鱼人工杂交种的制种效率,以尼罗罗非鱼为母本,萨罗罗非鱼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精,用冷休克抑制第二极体释放的方法诱导异源三倍体。实验对人工授精后处理起始时间(timing after-fertilization,TA)、处理温度(temperature,T)、处理持续时间(duration,D)这3个参数分别进行单因素实验,并设立尼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两个对照组。在T=♂♂9℃、D=30 min下,受精后10 min处理组检测不到三倍体;在TA=7min、D=30 min下,T=5~9℃能得到97.2%~100%的三倍体诱导率;在TA=7 min...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永铨 张海明 陈远生
为获得罗非鱼新品种和创建尼罗型WY♀-YY♂繁育体系,采用不断回交的技术路线进行选育种。试验中罗非鱼新品种由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a)与尼罗(Oreochromis Niloticus)超雄鱼杂交和回交选育而来。它由尼罗鱼的常染色体(N)、性染色体(Y)和奥利亚罗非鱼的性染色体(W)构成遗传基础,并形成NNWY♀-NNYY♂繁育体系。本实验主要介绍新品种的选育过程,同时对新品种鱼进行生物学研究,以期得到其一系列相关特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雍文岳
尼罗罗非鱼营养需要量雍文岳(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尼罗罗非鱼在我国许多地区已成为主要养殖对象,且成为我国集约化养殖加网箱、流水和工厂化养殖的重要品种。国家从“六五”科技攻关开始,一直将尼罗罗非鱼营养和饲料研究列入饲料开发研究之中。作者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江东能 彭友幸 黄远青 邝紫颖 杨空松 Umar Farouk Mustapha 石红娟 李广丽
前期报道了养殖群体存在天然XY雌鱼,但其能否用于培育YY超雄罗非鱼尚不清楚。本研究首先引入遗传性别受LG22染色体严格控制的CQ尼罗罗非鱼群体和具有天然XY雌鱼的WC群体,将CQ群体XY雄鱼与WC XY雌鱼杂交,检验杂交F_(1) YY超雄鱼是否可用于控制后代性别,并比较杂交F_(1 )XY和YY罗非鱼体质量、性腺指数、血清激素水平和性腺基因表达情况。研究发现,CQ XY雄鱼和WC XY雌鱼交配,获得的F_(1 )中具有25%的YY超雄鱼,经鉴定为全雄且可育。将F_(1 )YY超雄鱼与WC XX雌鱼、WC XY雌鱼(母本)、杂交F_(1) XX雌鱼和CQ XX雌鱼交配,后代几乎全雄,仅在与F_(1) XX雌鱼交配后代中有2尾雌鱼(雄性率98%)。在孵化后180 d,杂交F_(1)中XY和YY个体的体重、性腺指数、血清激素水平差异不显著。基因表达分析发现,YY鱼精巢中AmhX/AmhY mRNA表达显著高于XY鱼,而Dmrt1 和Cyp11b2 mRNA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杂交F_(1 )YY和XY鱼生理指标无明显差异。因此,采用尼罗罗非鱼天然XY雌鱼能够培育YY超雄鱼,且该YY超雄鱼能够用于罗非鱼性别控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祝璟琳 邹芝英 李大宇 肖炜 韩珏 杨弘
为了解尼罗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后各组织的病理变化,运用革兰氏染色和电镜负染技术对一株从自然发病的尼罗罗非鱼上分离的无乳链球菌进行形态观察,采用组织切片和超薄切片电镜技术对患病尼罗罗非鱼的肝脏、脾脏、肾脏、脑、心肌、骨骼肌、肠、鳃等8种组织进行病理学研究,探讨该病的致病机理。结果显示,革兰氏染色呈阳性,负染后透射电镜观察多数细菌呈链状排列;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是各内脏器官的广泛充血、水肿、变性和炎性细胞浸润,严重的细胞坏死;超微病理显示,大量球菌侵染脾脏等内脏组织,破坏细胞结构和各种细胞器;细胞界限模糊,细胞核畸形,线粒体肿大,嵴断裂,溶解;粗面内质网肿大、核糖体脱落;细胞质空泡化严重;心肌和骨骼...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病理学 超微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