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16)
- 2023(9066)
- 2022(8034)
- 2021(7345)
- 2020(6661)
- 2019(15442)
- 2018(15384)
- 2017(28751)
- 2016(15990)
- 2015(18096)
- 2014(18372)
- 2013(18201)
- 2012(17243)
- 2011(15382)
- 2010(15836)
- 2009(14701)
- 2008(14907)
- 2007(13620)
- 2006(11754)
- 2005(10614)
- 学科
- 济(62641)
- 经济(62567)
- 管理(39956)
- 业(38000)
- 企(30065)
- 企业(30065)
- 方法(28710)
- 数学(25190)
- 数学方法(24872)
- 农(18119)
- 学(17755)
- 中国(17213)
- 财(16363)
- 制(14986)
- 地方(12379)
- 业经(11743)
- 贸(11736)
- 贸易(11732)
- 农业(11516)
- 易(11338)
- 理论(10877)
- 银(10462)
- 银行(10423)
- 融(10074)
- 金融(10066)
- 行(9996)
- 体(9956)
- 和(9765)
- 务(9351)
- 财务(9312)
- 机构
- 大学(231122)
- 学院(228240)
- 济(88825)
- 经济(86528)
- 研究(84511)
- 管理(81205)
- 理学(68946)
- 理学院(68065)
- 管理学(66421)
- 管理学院(65990)
- 中国(63412)
- 科学(54962)
- 京(50869)
- 农(47833)
- 所(45538)
- 财(42417)
- 研究所(41571)
- 中心(38998)
- 业大(38404)
- 农业(37964)
- 江(37038)
- 财经(32858)
- 北京(32265)
- 范(31697)
- 师范(31257)
- 院(30312)
- 经(29739)
- 州(28676)
- 省(27815)
- 经济学(27072)
- 基金
- 项目(150866)
- 科学(115859)
- 基金(107127)
- 研究(106313)
- 家(95937)
- 国家(95154)
- 科学基金(78490)
- 社会(64099)
- 社会科(60475)
- 社会科学(60455)
- 省(59579)
- 基金项目(56149)
- 自然(52033)
- 划(51063)
- 自然科(50793)
- 自然科学(50769)
- 自然科学基金(49832)
- 教育(49615)
- 资助(44880)
- 编号(43853)
- 成果(37131)
- 重点(35197)
- 部(33104)
- 发(32395)
- 课题(31409)
- 创(30355)
- 科研(29628)
- 计划(29543)
- 创新(28417)
- 大学(27710)
- 期刊
- 济(100952)
- 经济(100952)
- 研究(66689)
- 中国(52035)
- 学报(44712)
- 农(42824)
- 科学(37500)
- 财(33949)
- 大学(32419)
- 学学(30386)
- 农业(28377)
- 管理(28220)
- 教育(27671)
- 技术(19935)
- 融(19921)
- 金融(19921)
- 财经(16133)
- 经济研究(16063)
- 业(15891)
- 业经(15549)
- 经(13842)
- 版(13270)
- 问题(13121)
- 图书(12141)
- 统计(11870)
- 业大(11489)
- 贸(11188)
- 技术经济(10857)
- 理论(10518)
- 科技(10474)
共检索到3510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俊伟 筴金华 张艳红 任炳琛 罗明坤 梁从飞 赵岩 赵金良
利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第二代遗传连锁图谱中微卫星标记,对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回交一代(BC1)和回交二代(BC2)群体遗传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8个微卫星位点中筛选出9个在尼萨回交一代和回交二代中存在差异的扩增位点,这些多态性位点可作为尼萨回交一代和回交二代群体遗传鉴别的重要依据。尼萨回交一代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670,多态信息含量为0.423;回交二代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460,多态信息含量为0.365,回交二代群体的遗传多态性低于回交一代群体。与回交一代相比,尼萨回交二代群体...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李腾云 李思发
用6对微卫星引物对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及其正反杂交鱼的正反回交子代共6种遗传型(genotype)罗非鱼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探讨回交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1)6对引物均有较好的多态性,可用于这6种罗非鱼的遗传变异分析;(2)6个微卫星位点在6种鱼中的平均杂合度为0.562~0.731,其中正回交鱼萨尼×尼罗最高(0.731),原始亲本尼罗最低(0.562);多态信息含量为0.510~0.685,也是萨尼×尼罗最高(0.685),尼罗(0.510)最低;有效等位基因范围是2.71~3.85,也是萨尼×尼罗(3.85)最高,原始亲本尼罗最低(2.71)。(3)两种反回交子代的Ne i’s遗传距...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颜标 李思发 蔡完其
Using microsatellite markers with 10 pairs of primers,genetic structure of Oreochromis niloticus,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 and their hybrid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① Six pairs of primers showed a rich polymorphic,which can be used as genetic markers for the genetic diversity study ...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先仁 李思发 唐首杰 蔡完其
利用18对微卫星引物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国内外8个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8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3.61~5.11,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81~3.76,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861 1~0.925 0,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03 9~0.697 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22 9~0.637 3。表明这8个养殖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2)在对8个群体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度进行估算基础上所作聚类分析表明,8个群体分为两大支,3个"吉富"群体明显聚为一支,其他5个群体聚为一支,反映了这8个群...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微卫星 遗传差异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金涛 赵金良 颜标 唐首杰 李思发 叶卫 符云 陈辉崇
应用微卫星标记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杂交后代(F1、F2)的遗传分离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在86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21对在尼罗罗非鱼和萨罗罗非鱼中存在差异等位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共检测出59个等位基因,包含32个尼罗罗非鱼和24个萨罗罗非鱼特异等位基因。F1观测杂合度(Ho=0.998)大于F2(Ho=0.739),F2有效等位基因数(Ne=2.4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0.497)与F1的(Ne=2.45、PIC=0.489)相似。F1中所有位点均表现为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杂合...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林 唐永凯 李红霞 俞菊华 徐跑
从罗非鱼微卫星遗传图谱前6个连锁群上随机选取43个微卫星位点,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尼罗罗非鱼吉富品系(GIFT)、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以及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杂交后代的DNA进行PCR扩增,筛选出7个位点(UNH995、GM066、GM166、UNH162、GM017、GM440、UNH948)在不同罗非鱼中扩增的条带差别明显,具有特异性,可作为罗非鱼鉴定的分子标记,用其中任意一个位点都可以将尼罗罗非鱼或吉富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杂交罗非鱼区别开来。这7个标记位点在尼罗罗非鱼、吉富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中平均每个位点检测...
关键词:
罗非鱼 微卫星 鉴别 种质纯度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九美 李吉涛 刘萍 窦全伟 王佳佳 李健
为解析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回交家系的遗传变异规律,本研究利用自行开发的25个微卫星标记对本实验室构建的A、B、C 3个回交家系的遗传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回交家系A、B、C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2.21、2.18、2.09,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3805、0.3703、0.2489,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3629、0.3998、0.2503,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3257、0.3391、0.2585,相较于野生群体与杂交家系已有了
关键词:
脊尾白虾 回交家系 微卫星 遗传变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颉晓勇 李思发 蔡完其
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选育新品种新吉富罗非鱼(F8-9)群体、基础群体(F0)、以及选育中群体(F6-7)在选育过程中出现的遗传变异进行观察与分析。19个微卫星位点扩增后的等位基因数为3~11个,随引物不同而异,合计得到115个等位基因,大小在70~270bp之间。五群体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F0:(0.3083±0.1834)、F6:(0.2982±0.1889)、F7:(0.2923±0.1898)、F8:(0.2572±0.1923)、F9:(0.2743±0.1597),表明随着选育的进展,群体呈现出纯化趋势。AMOVA分析表明,在总遗传变异中,93.24%来自选育群体内,仅6.67...
关键词:
新吉富罗非鱼 选育 遗传变异 微卫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金涛 赵金良 甘远迪 罗明坤 李思发 叶卫 符云 陈辉崇
通过6个可数性状、10个可量性状及24个框架性状,比较分析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杂交后代F1、F2形态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特征,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臀鳍棘数相同外,杂交F1、F2的可数性状数目相近,位于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之间;杂交F1体长/全长、框架参数D3-5/全长、D6-8/全长、尾柄长/全长、D5-7/全长、D8-10/全长等参数显著大于萨罗罗非鱼,体厚/全长、体高/全长、D1-6/全长、D3-4/全长、尾柄高/全长等参数显著大于尼罗罗非鱼;杂交F2的16个可量、框架性状与杂交F1间...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思发 颜标 蔡完其 李腾云 荚金华 张艳红
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F2)、萨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F2)、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4个遗传型群体的耐盐性实验表明:(1)4个遗传型群体的平均成活时间(MST)、50%成活时间(ST50)以及96h半数致死浓度(MLS-96)由高到低依次为:萨罗、萨罗×尼罗(F2)、尼罗×萨罗(F2)、尼罗,死亡率与盐度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P<0.05);(2)两个杂交种超越尼罗的超亲杂种优势值(HN)表现为正值,超越萨罗的超亲杂种优势值(HS)表现为负值,说明它们的耐盐力都超过了尼罗,但都未超过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宋红梅 白俊杰 叶星 刘宇飞
用33对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中能有效扩增的微卫星引物,对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进行PCR扩增,结果有32对引物能获得稳定的特异性条带,占总数的97.0%,其中15个微卫星位点具多态性,表明大部分尼罗罗非鱼的微卫星位点存在于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中。用具多态性的15个微卫星位点,对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30尾个体进行扩增分析,结果共检测到44个等位基因,大小在113~232bp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308,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5489,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248,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福平 白俊杰 宋红梅 叶星 李胜杰 于凌云
为了筛选到与尼罗罗非鱼生长相关的分子标记,并对这些标记进行准确性鉴定,运用65个微卫星标记对鹭业和番禺2个尼罗罗非鱼群体进行了PCR扩增,再利用SPSS软件一般线性模型(GLM)对这些微卫星位点与尼罗罗非鱼体重等主要生长性状进行了标记性状连锁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鹭业群体中有8个微卫星标记(UNH130,UNH183,UNH911,GM558,UNH211,UNH176,UNH914和UNH974)与主要生长性状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或P<0.01),其中有2个微卫星标记(UNH914和UNH974)与番禺群体的主要生长性状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或P<0.01),1个微卫星标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许玉德 许莉 钟建兴
采用RAPD技术 ,用 2 0个随机引物对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及其杂交一代的精巢DNA进行扩增反应 ,发现引物OPZ - 14和OPZ - 18在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之间扩增出有差异的DNA片段 ,作为鉴定两种鱼的分子标记有较高可信度。对这两种鱼的杂交一代基因组DNA的RAPD扩增能获得足够的多态性 ,2 0个引物中有 8个引物扩增出差异性产物 ,表明杂交一代基因杂合性增强 ,这是杂种优势得以形成的重要遗传物质基础之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莉好 喻达辉 黄桂菊 叶卫 杜博 符云 童馨 郭奕惠
用7对微卫星引物检测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群体及其正、反交群体共128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共检测到38个等位基因,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正交群体和反交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0、1.4、5.3和2.7,平均PIC值分别为0.557、0.099、0.590和0.497,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505、0.071、0.826和0.883,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622、0.117、0.684和0.598,杂合子偏离指数(D)分别为-0.146、-0.241、0.215和0.522。结果表明,正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两个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梁业松 张维炜 宋飞彪 张娴 刘伊凡 刘晓春 林浩然 骆剑
遗传多样性下降被认为是水产生物经济性状降低的常见原因。虎龙杂交斑作为养殖规模最大的石斑鱼品种,近年来病害增多。为了探究是否由于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改变而影响虎龙杂交斑的养殖性状,本研究选用27个EST-SSRs标记,对苗种主产区6个虎龙杂交斑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6个群体其平均等位基因数(N_(a))为6.666 7~8.555 6,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_(e))为 3.511 6~3.959 0,平均观测杂合度0.764 6~0.794 3,平均期望杂合度(H_(e))0.709 1~ 0.750 4,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0.662 2~0.706 4。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5.70%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0.00%来自群体内个体间,94.3%来自所有个体间。主坐标分析(PCoA)也显示差异主要来源于个体。群体间F_(ST)(遗传分化指数)、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显示,HB和XC群体先聚为一支,再与WT群体聚为一支,GC和QT群体聚成一支,FP群体为独立一支。遗传结构分析显示,所有样本被分为5(K=5)个理论群体,HB群体由FP、WT、XC、GC群体集合而成。研究表明,杂交石斑鱼群体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具有清晰的分群,杂交品种受亲本近交影响而出现衰退的可能性不高;病原生物的变异和养殖管理不规范可能是导致病害频发的原因。本研究为石斑鱼种质管理和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