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47)
- 2023(6185)
- 2022(5552)
- 2021(5135)
- 2020(4719)
- 2019(10979)
- 2018(10934)
- 2017(21224)
- 2016(12119)
- 2015(13967)
- 2014(14319)
- 2013(14476)
- 2012(13887)
- 2011(12661)
- 2010(13118)
- 2009(12009)
- 2008(12431)
- 2007(11413)
- 2006(9859)
- 2005(8846)
- 学科
- 济(50777)
- 经济(50726)
- 业(31675)
- 管理(30813)
- 方法(26026)
- 企(24721)
- 企业(24721)
- 数学(23092)
- 数学方法(22854)
- 农(14725)
- 学(13921)
- 财(12922)
- 中国(12279)
- 制(10874)
- 贸(10411)
- 贸易(10410)
- 易(10083)
- 农业(9632)
- 地方(9575)
- 业经(9430)
- 和(8027)
- 银(7921)
- 银行(7883)
- 务(7866)
- 财务(7844)
- 财务管理(7821)
- 理论(7747)
- 融(7721)
- 金融(7718)
- 行(7472)
- 机构
- 大学(188573)
- 学院(184901)
- 济(73713)
- 经济(71935)
- 管理(66840)
- 研究(66824)
- 理学(57359)
- 理学院(56589)
- 管理学(55418)
- 管理学院(55053)
- 中国(48660)
- 科学(44117)
- 京(40782)
- 农(39374)
- 所(36811)
- 研究所(33847)
- 财(33518)
- 业大(31666)
- 农业(31504)
- 中心(30410)
- 江(29612)
- 财经(26887)
- 范(25630)
- 北京(25478)
- 师范(25298)
- 经(24320)
- 经济学(23197)
- 院(23091)
- 州(22776)
- 省(21246)
- 基金
- 项目(121454)
- 科学(93291)
- 基金(87175)
- 研究(84378)
- 家(77793)
- 国家(77176)
- 科学基金(63513)
- 社会(51512)
- 社会科(48629)
- 社会科学(48609)
- 省(47495)
- 基金项目(46316)
- 自然(42423)
- 自然科(41429)
- 自然科学(41406)
- 划(41185)
- 自然科学基金(40680)
- 教育(39312)
- 资助(36634)
- 编号(34168)
- 成果(29104)
- 重点(28184)
- 部(27384)
- 发(26219)
- 创(24417)
- 计划(24224)
- 课题(24133)
- 科研(24131)
- 创新(22944)
- 教育部(22588)
共检索到271554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颜标 李思发 蔡完其
Using microsatellite markers with 10 pairs of primers,genetic structure of Oreochromis niloticus,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 and their hybrid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① Six pairs of primers showed a rich polymorphic,which can be used as genetic markers for the genetic diversity study ...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林 唐永凯 李红霞 俞菊华 徐跑
从罗非鱼微卫星遗传图谱前6个连锁群上随机选取43个微卫星位点,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尼罗罗非鱼吉富品系(GIFT)、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以及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杂交后代的DNA进行PCR扩增,筛选出7个位点(UNH995、GM066、GM166、UNH162、GM017、GM440、UNH948)在不同罗非鱼中扩增的条带差别明显,具有特异性,可作为罗非鱼鉴定的分子标记,用其中任意一个位点都可以将尼罗罗非鱼或吉富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杂交罗非鱼区别开来。这7个标记位点在尼罗罗非鱼、吉富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中平均每个位点检测...
关键词:
罗非鱼 微卫星 鉴别 种质纯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金涛 赵金良 颜标 唐首杰 李思发 叶卫 符云 陈辉崇
应用微卫星标记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杂交后代(F1、F2)的遗传分离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在86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21对在尼罗罗非鱼和萨罗罗非鱼中存在差异等位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共检测出59个等位基因,包含32个尼罗罗非鱼和24个萨罗罗非鱼特异等位基因。F1观测杂合度(Ho=0.998)大于F2(Ho=0.739),F2有效等位基因数(Ne=2.4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0.497)与F1的(Ne=2.45、PIC=0.489)相似。F1中所有位点均表现为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杂合...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思发 颜标 蔡完其 李腾云 荚金华 张艳红
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F2)、萨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F2)、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4个遗传型群体的耐盐性实验表明:(1)4个遗传型群体的平均成活时间(MST)、50%成活时间(ST50)以及96h半数致死浓度(MLS-96)由高到低依次为:萨罗、萨罗×尼罗(F2)、尼罗×萨罗(F2)、尼罗,死亡率与盐度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P<0.05);(2)两个杂交种超越尼罗的超亲杂种优势值(HN)表现为正值,超越萨罗的超亲杂种优势值(HS)表现为负值,说明它们的耐盐力都超过了尼罗,但都未超过萨...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李腾云 李思发
用6对微卫星引物对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及其正反杂交鱼的正反回交子代共6种遗传型(genotype)罗非鱼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探讨回交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1)6对引物均有较好的多态性,可用于这6种罗非鱼的遗传变异分析;(2)6个微卫星位点在6种鱼中的平均杂合度为0.562~0.731,其中正回交鱼萨尼×尼罗最高(0.731),原始亲本尼罗最低(0.562);多态信息含量为0.510~0.685,也是萨尼×尼罗最高(0.685),尼罗(0.510)最低;有效等位基因范围是2.71~3.85,也是萨尼×尼罗(3.85)最高,原始亲本尼罗最低(2.71)。(3)两种反回交子代的Ne i’s遗传距...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俊伟 筴金华 张艳红 任炳琛 罗明坤 梁从飞 赵岩 赵金良
利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第二代遗传连锁图谱中微卫星标记,对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回交一代(BC1)和回交二代(BC2)群体遗传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8个微卫星位点中筛选出9个在尼萨回交一代和回交二代中存在差异的扩增位点,这些多态性位点可作为尼萨回交一代和回交二代群体遗传鉴别的重要依据。尼萨回交一代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670,多态信息含量为0.423;回交二代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460,多态信息含量为0.365,回交二代群体的遗传多态性低于回交一代群体。与回交一代相比,尼萨回交二代群体...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金涛 赵金良 甘远迪 罗明坤 李思发 叶卫 符云 陈辉崇
通过6个可数性状、10个可量性状及24个框架性状,比较分析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杂交后代F1、F2形态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特征,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臀鳍棘数相同外,杂交F1、F2的可数性状数目相近,位于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之间;杂交F1体长/全长、框架参数D3-5/全长、D6-8/全长、尾柄长/全长、D5-7/全长、D8-10/全长等参数显著大于萨罗罗非鱼,体厚/全长、体高/全长、D1-6/全长、D3-4/全长、尾柄高/全长等参数显著大于尼罗罗非鱼;杂交F2的16个可量、框架性状与杂交F1间...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先仁 李思发 唐首杰 蔡完其
利用18对微卫星引物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国内外8个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8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3.61~5.11,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81~3.76,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861 1~0.925 0,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03 9~0.697 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22 9~0.637 3。表明这8个养殖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2)在对8个群体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度进行估算基础上所作聚类分析表明,8个群体分为两大支,3个"吉富"群体明显聚为一支,其他5个群体聚为一支,反映了这8个群...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微卫星 遗传差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福平 白俊杰 宋红梅 叶星 李胜杰 于凌云
为了筛选到与尼罗罗非鱼生长相关的分子标记,并对这些标记进行准确性鉴定,运用65个微卫星标记对鹭业和番禺2个尼罗罗非鱼群体进行了PCR扩增,再利用SPSS软件一般线性模型(GLM)对这些微卫星位点与尼罗罗非鱼体重等主要生长性状进行了标记性状连锁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鹭业群体中有8个微卫星标记(UNH130,UNH183,UNH911,GM558,UNH211,UNH176,UNH914和UNH974)与主要生长性状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或P<0.01),其中有2个微卫星标记(UNH914和UNH974)与番禺群体的主要生长性状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或P<0.01),1个微卫星标记(...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孟庆辉 李思发 范武江 王兵
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生长快、耐盐性弱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耐盐性强、生长慢的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以及生长与耐盐均较优的杂交子代(O.niloticus♀×S.melanotheron♂)的催乳素PRLI基因cDNA序列片段进行了克隆与序列分析,以探讨罗非鱼耐盐性的分子机制,分析和筛选与耐盐性相关的基因。主要结果:(1)序列克隆及ClustalX1.83分析表明克隆所得cDNA序列长度为339bp,编码112个氨基酸。(2)3种罗非鱼PRLI的cDNA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介于97.94%~99...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颉晓勇 李思发 蔡完其 叶卫 陈辉崇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配组方法和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在水泥池和网箱两种不同放养密度的养殖环境中,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及这两种罗非鱼的正、反杂交后代,从与生长相关的体重、全长、体长、体高、体宽及肥满系数共6项性状,分析基因型×环境互作遗传效应,并进行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4种罗非鱼的体重性状主要受加性遗传效应控制;全长、体长、体宽三个性状主要受显性基因效应控制,通过杂交可发挥这些性状的育种潜力,早代选择可获得较好的育种效果。(2)奥利亚罗非鱼在两种环境中各性状的显性×环境互作效应都表现为负向,尼罗罗非鱼生长性状的基因型...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秦艳杰 刘晓 张海滨 张国范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是典型的雌雄同体型贝类,行体外受精,因此杂交育种过程中存在非目标配子污染的问题。本研究筛选10对多态性微卫星引物对海湾扇贝两个亲本及正反交两个F1子代群体各100个个体进行了分析。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后代等位基因均来源于双亲,不存在外源等位基因污染情况。卡方检验表明,杂交后代基因型比例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比,即微卫星标记符合孟德尔遗传。其中对AIMS026扩增位点的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基因型均为双亲互补型,没有出现自交后代基因型,即杂交过程中没有自身配子的污染。该研究证实了微卫星在海湾扇贝中分离的孟德尔遗传规律,同时验证了海湾扇贝杂交过程...
关键词:
海湾扇贝 雌雄同体 杂交 微卫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思发 颜标 蔡完其 李腾云 荚金华 张艳红
为选育耐盐和生长兼优的罗非鱼,以原始亲本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为对照,正交鱼(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自繁第二代(F2)和反交鱼(萨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自繁第二代(F2)为试验对象,观察和比较他们在盐度为0、15、20及25时的耐盐性和生长性能,并估算杂种优势及亲本的贡献力。结果如下:(1)盐度20~25是正、反交鱼的适宜生长盐度,他们在这一盐度范围里的日均增重率为尼罗罗非鱼在盐度0下的75%左右、萨罗罗非鱼在盐度25下的4倍左右,表明杂交后代的生长速度比较接近尼罗罗非鱼,远优于萨罗罗...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宋红梅 白俊杰 叶星 刘宇飞
用33对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中能有效扩增的微卫星引物,对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进行PCR扩增,结果有32对引物能获得稳定的特异性条带,占总数的97.0%,其中15个微卫星位点具多态性,表明大部分尼罗罗非鱼的微卫星位点存在于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中。用具多态性的15个微卫星位点,对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30尾个体进行扩增分析,结果共检测到44个等位基因,大小在113~232bp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308,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5489,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248,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颉晓勇 李思发 蔡完其
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选育新品种新吉富罗非鱼(F8-9)群体、基础群体(F0)、以及选育中群体(F6-7)在选育过程中出现的遗传变异进行观察与分析。19个微卫星位点扩增后的等位基因数为3~11个,随引物不同而异,合计得到115个等位基因,大小在70~270bp之间。五群体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F0:(0.3083±0.1834)、F6:(0.2982±0.1889)、F7:(0.2923±0.1898)、F8:(0.2572±0.1923)、F9:(0.2743±0.1597),表明随着选育的进展,群体呈现出纯化趋势。AMOVA分析表明,在总遗传变异中,93.24%来自选育群体内,仅6.67...
关键词:
新吉富罗非鱼 选育 遗传变异 微卫星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