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81)
- 2023(5265)
- 2022(4386)
- 2021(4011)
- 2020(3336)
- 2019(7117)
- 2018(6754)
- 2017(12979)
- 2016(7390)
- 2015(7843)
- 2014(7900)
- 2013(7789)
- 2012(7227)
- 2011(6586)
- 2010(6318)
- 2009(5690)
- 2008(5636)
- 2007(5011)
- 2006(4200)
- 2005(3813)
- 学科
- 济(31215)
- 经济(31187)
- 管理(16473)
- 业(15620)
- 方法(12392)
- 企(11794)
- 企业(11794)
- 地方(11336)
- 数学(11094)
- 数学方法(10951)
- 学(10008)
- 地方经济(7382)
- 中国(7289)
- 农(7161)
- 财(6484)
- 业经(5462)
- 农业(5137)
- 环境(5032)
- 融(4824)
- 金融(4823)
- 制(4707)
- 银(4286)
- 银行(4271)
- 和(4233)
- 行(4104)
- 技术(4066)
- 务(4060)
- 财务(4055)
- 财务管理(4048)
- 企业财务(3933)
- 机构
- 学院(102898)
- 大学(102821)
- 研究(41588)
- 济(38524)
- 经济(37648)
- 管理(34850)
- 理学(30288)
- 科学(30213)
- 理学院(29791)
- 中国(29251)
- 管理学(29119)
- 管理学院(28923)
- 所(23076)
- 农(22738)
- 京(22445)
- 研究所(21687)
- 业大(19835)
- 中心(18099)
- 农业(17709)
- 财(17060)
- 院(16443)
- 江(15384)
- 省(14852)
- 范(14538)
- 师范(14335)
- 北京(14207)
- 财经(13841)
- 研究院(13359)
- 室(13044)
- 科学院(13027)
- 基金
- 项目(78366)
- 科学(61419)
- 基金(56837)
- 家(53515)
- 国家(53145)
- 研究(51678)
- 科学基金(43417)
- 社会(32282)
- 省(31846)
- 社会科(30637)
- 社会科学(30627)
- 基金项目(30352)
- 自然(30178)
- 自然科(29403)
- 自然科学(29394)
- 自然科学基金(28846)
- 划(27357)
- 资助(22846)
- 教育(22555)
- 重点(19124)
- 编号(18589)
- 发(18212)
- 计划(17132)
- 部(16263)
- 科研(15898)
- 创(15655)
- 科技(15651)
- 创新(14836)
- 课题(14305)
- 成果(14235)
共检索到1464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小兰 陈甲瑞 杨小林 张传龙
【目的】揭示藏东南尼洋河流域高山松次生林的林分特征,研究主要林分因子与林龄的相互关系。【方法】以西藏林芝尼洋河流域17块高山松次生林样地实测数据为依据,测算林分密度、林分平均胸径、林分平均高、优势木平均胸径、优势木平均高、林分胸高断面积、林分蓄积量等主要林分因子,并按照五点取样法在每个样地内设置5个2 m×2 m的小样方进行林下更新苗调查。通过钻取标准木髓芯,运用LINTABTM6年轮分析仪确定林龄,采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尼洋河流域高山松次生林主要林分因子与林龄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尼洋河流域高山松林属于优势种群,且种群稳定,各林分因子与林龄显著相关。林分的胸径分布随林龄增加呈现出中间高两边低的近似正态分布;林分密度与林龄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2=0.816);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与林龄呈极显著正相关,R~2分别为0.762,0.829,0.853和0.885,其与林龄之间的回归关系用幂函数方程拟合最好;优势木的平均胸径和平均高与林龄也具有极显著相关性,R~2分别为0.790和0.914;林下幼苗更新数量变动较大(更新密度为0~9 000株/hm~2,平均为(2 912±2 986)株/hm~2),且与林龄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作为尼洋河流域主要建群种之一,该区域高山松次生林林分结构稳定,生长潜力大;主要林分因子与林龄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林下更新苗数量差异较大且与林龄无显著相关关系。
关键词:
高山松次生林 林分因子 林龄 尼洋河流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甲瑞 王小兰
为探索西藏高海拔地区高山松最优树高曲线,提高高原森林资源调查精度。以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尼洋河流域高山松天然林为对象,基于22块样地共计588株高山松实测树高—胸径数据分析高山松树高曲线变化规律。选取10个经典树高曲线模型,通过对模型参数的求解,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残差和MD对模型的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5)Logistic方程H=a/(1+be~(-cD))拟合高山松的树高曲线效果最好(R~2=0.900 3),可作为尼洋河流域高山松的最优树高生长曲线模型。
关键词:
高山松 天然林 树高曲线 藏东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万栋 王小姣 高志康 喻武 周炼清 万丹
【目的】研究西藏尼洋河流域河谷地带土壤可蚀性K值的空间分布特征,为降低该区域土壤侵蚀风险提供参考。【方法】以位于藏东南尼洋河流域的冻融侵蚀区(海拔>4 200 m)、冻融水力侵蚀交错区(海拔3 800~4 200 m)和水力侵蚀区(海拔<0.01),其中与砂粒、粉粒、黏粒含量的相关系数均较高,分别为-0.98,0.99和0.62。【结论】探明了西藏尼洋河流域河谷地带土壤可蚀性K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土壤机械组成是该流域可蚀性K值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师学萍 曹志翔
尼洋河流域属于藏东南和藏东生态安全屏障区,其农户生计包括传统生计和现代生计,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背景下农户传统生计方式影响着生态安全。文章通过对尼洋河流域实地调查和入户访谈,分析农户生计方式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类型农户生计方式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影响,并提出农户生计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协调策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玉庆 杨永红 宗永臣 李连杰
尼洋河是雅鲁藏布江左岸的一级支流,也是流经西藏林芝地区境内最完整的一条河流。为了了解尼洋河流域整个水环境变化情况,在该河流沿海七个乡镇上下游及尼洋河出口等15个断面采取水样并进行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提出了解决尼洋河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六条对策,为西藏林芝地区水环境和国家生态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尼洋河流域 水环境 现状 保护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博 聂晓刚 杨东升 万丹 方江平 赵薇
【目的】探明西藏尼洋河流域下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为该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尼洋河下游河谷地带,采集天然林地、人工林地、河滩林地、农耕地、草地5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选取每个样点015,1530cm土层样品,测定土壤体积质量,孔隙度(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含水率(饱和含水率、毛管含水率),田间持水率,渗透性(初始渗透速率、稳定渗透速率、平均渗透速率),并对各指标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体积质量、孔隙度、持水性能有明显差异,土壤体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田菲 韩淑敏 胡玉昆
以洋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长期水文气象观测数据和数值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洋河流域径流的年际、年内分配规律及典型丰、枯年份的变化,进而建立了降雨-径流关系模型,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洋河流域径流量存在减少趋势,尤其是80年代后下降趋势更明显;径流的减少除了受气候变化影响外,人类活动如工农业生产取水、人口增加导致的生活用水激增以及水库截流蓄水等水土保持措施是导致径流量减少的主要的原因,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径流减少量占径流减少总量的83.2%。
关键词:
洋河 经流减少 降雨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也 王君 杨雨春 何怀江 刘婷
【目的】通过研究胡桃楸次生林生长随林龄和林分密度的变化规律,探讨胡桃楸不同龄组生长的适宜林分密度,以期为胡桃楸次生林经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本研究在东被三省东部张广才岭(ZGCL)、老爷岭(LYL)、长白山(CBS)和哈达岭(HDL)4个调查地区,设置不同的胡桃楸林龄、林分密度调查样地,分析其胸径(DBH)、树高、蓄积等指标与林龄和林分密度的关系。【结果】(1)长白山地区胡桃楸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蓄积量值均最大,显著大于其他地区(P <0.05),各指标大小关系为CBS> LYL> ZGCL> HDL。(2)通过模型拟合,林龄与胡桃楸胸径、树高、蓄积以逻辑斯蒂模型拟合效果最优(R2值分别达到0.983 2、0.962 2和0.973 1),林分密度与胡桃楸胸径、树高、蓄积以二次项模型拟合最优(R2值分别达到0.833 6、0.665 9和0.858 7)。(3)各地区胡桃楸胸径、树高和蓄积大小均随着林龄的增加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且前期增速较大,当达到50年之后,增速变缓。(4)各地区胡桃楸胸径、树高和蓄积大小均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低密度下降低趋势较小,超过一定密度后,降低速度较大。(5)4个地区胡桃楸生长情况表现为,<40年时,在450~550株/hm2的中等林分密度下生长效果最好,> 40年时,在350~450株/hm2的低林分密度下生长效果最好,即胡桃楸林龄越大,对于林分密度的要求越高。【结论】初步探明了不同地区胡桃楸不同林龄的适宜控制密度,即可通过人工抚育和疏伐等方式控制不同林龄段林分密度,满足胡桃楸的生长空间。该结果可为胡桃楸次生林经营提供一定支撑。
关键词:
胡桃楸 次生林 林龄 林分密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舒 韩海荣 康峰峰 赵金龙 立天宇 高晶 宋小帅
【目的】探究3个龄级油松天然次生林去除凋落物后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对环境因素的响应。【方法】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仪测定中龄林(HF)、近熟林(NF)、成熟林(MF)3个龄级油松天然次生林生长季总土壤呼吸速率、去除凋落物后土壤呼吸速率,并同步采用自带的土壤温湿度传感器测定5cM深度处的土壤温度(T)和湿度(W)、近地面大气温度(Ta)和相对湿度(RH);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5cM深处土壤微生物量碳(MBc)。【结果】各林龄油松林土壤呼吸速率及其环境因子均呈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为6-8月较高,5月和9月较低。测量期间,油松HF、NF、MF去除凋落物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分别为2.45,2...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裴国凤 曹金象 刘国祥
2009年8月对尼洋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分布和数量特征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共26属74种(变种),以硅藻为主,大多数种类的相对丰富度较低,优势种不明显,平均相对丰富度大于5%的种类分别是极细微曲壳藻(9.0%)、弧型蛾眉藻线形变种(5.4%)、中型脆杆藻(5.3%)和尖针杆藻(5%);其出现频次分别是19、20、17和20次。种类分布均匀,平均细胞密度为2.25×104 ind./L,远低于一般河流和湖泊。分析显示绝大多数样点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都很高,其均值分别为3.64和0.95。以上结果表明该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复杂、处于较完整的稳定状态,体现了尼洋河流域贫营...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京伟 牛健植 蔺星娜 朱志俊 吴姗姗
【目的】研究洋河流域的植被覆盖变化及驱动因素,可以为该区域生态建设及植被修复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方法】基于SPOT Vegetation NDVI数据、气象数据及土地利用数据,运用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复相关分析及残差分析等方法,探究1999—2015年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洋河流域NDVI的影响。【结果】(1) 1999—2015年洋河流域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增速为每10年3. 9%,NDVI显著改善和显著退化的面积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57. 90%和1. 13%,其中有林地和灌木林地改善最为明显。(2)研究区有51. 99%的区域NDVI变化受气候因子驱动明显,其中降水驱动型和降水、气温驱动型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26. 13%和25. 44%,前者主要分布在兴和、尚义、阳高、天镇、怀安及宣化等区域,后者主要分布在兴和南部及向东偏南方向延伸的带状区域,单一的年均气温对NDVI的变化影响较弱。(3) 1999年以来,流域植被受人类活动的干扰逐渐增强,增速为每10年4. 5%,以正向作用为主,正向作用主要分布在坝缘3县(尚义、万全、崇礼)及阳高等地,负向作用主要分布在城镇和农村等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结论】1999—2015年洋河流域NDVI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主要影响因素为人类活动干扰,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工程项目对当地的植被改善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永明 张利华 翟宏宇 符雅盛 崔越
堵河流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区,流域的生态环境决定着南水北调的经济效益和水质状况。基于MODIS影像(2001~2017年)、数字表面模型(DSM)与气象数据,采用均值统计法、一元线性回归趋势法和相关分析法对堵河流域总初级生产力(GPP)、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和蒸散发(ET)等生态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讨堵河流域生态环境演变规律及其气候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堵河流域多年月均GPP、NDVI和ET分别为1 868.67 gC/(m~2·month~(-1))、0.605和959.975 mm/month,植被覆盖率较高;多年年均GPP、NDVI和ET呈现相似的空间分布规律,堵河南岸值均高于北岸,竹溪河流域值均最低,最高值均位于神农架林区在内的高海拔区域。(2)年均GPP、NDVI和ET值总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表明堵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在向好的趋势发展;年内呈周期性单峰变化趋势,7月达到最大值;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夏季GPP、NDVI和ET值最大,冬季最小。(3)流域月均NDVI、ET和GPP之间均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其中月均NDVI与月均GPP\ET的相关系数R~2均为0.65,月均ET与月均GPP的R~2为0.70。(4)流域月均GPP与月均降水的相关性强于月均气温,而NDVI、ET与气温的相关性均大于降水;GPP、NDVI和ET的变化与气温、降水呈现同期变化规律,NDVI、ET和GPP的变化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不到一个月的滞后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段代祥 赵南先 吴兴
根据2003年10月和2004年5-7月的统计和调查,西藏尼洋河河漫滩共有种子植物67科188属333种(包括变种和变型)。科的分析表明,以泛热带分布科及变型科分布为主,其次为北温带及其变型分布;属的分析表明,温带分布占83.77%,热带分布占16.23%,显示出该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种的分析表明,以中国-喜马拉雅分布居第1位,占32.81%,其次是中国特有分布,占31.55%。这些种的温带性成分占总种数的59.94%,而热带性分布成分仅占3.47%。通过对该区系的分析研究,旨在为该区植物及植被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和西藏植物志的修订提供资料。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健敏 刘娟 陈晓鸣 杨子祥 梁军生
Soil properties of healthy,sub-healthy and unhealthy Pinus yunnanensis secondary forest were measured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the health conditions of Pinus yunnanensis forest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the soil water content,bulk density,porosity,sand content,cosmid content,CEC and ...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伟红 康峰峰 韩海荣 程小琴 胡景东 韩树文 池桂杰
为了探讨不同林龄山杨天然次生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以辽河源地区山杨PoPulus davidian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林龄的林分土壤理化特征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的增加,山杨在0~100 cm各土层土壤容重(1.07~1.69 g·cm-3)和土壤全K含量(4.32~4.72 g·Kg-1)均表现出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而土壤含水量(7.35%~24.39%)从高到低为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土壤全n含量(0.28~2.76 g·Kg-1)、土壤全P含量(0.46~1.37 g·Kg-1)先增加后降低,即近熟林>成熟林>中龄林,而土壤P H值(5.03~5.98)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